認清形勢之後,賈詡不再尋求置身事外、坐享其成的可能,而是通過郭嘉向劉備表示,宛城上下願為陛下前驅,陛下的手指向哪裏,他們就打到哪裏,陛下要怎麽打,他們就怎麽打,絕不拖泥帶水。


    對方表現出了足夠的誠意,劉備也不小氣,當即承諾,隻要張繡誠心誠意地歸順朝廷,並能夠在接下來平定荊州的戰爭中立下足夠的功勞,一個雜號將軍,後半輩子的榮華富貴,這是跑不了的。


    至於賈詡自己,劉備也早已給他想好了去處,就在郭嘉手下當一個廷尉正,這個官職是六百石,主管決斷疑獄,若是郭嘉因公不在崗,他便負責主持整個部門的事務。


    賈詡是個明白人,知道這是什麽意思:他是邊地人出身,之前的履曆也不好,在朝中沒有什麽親朋故舊,真要去地方擔任官員,或是在朝中其他部門任職,開展工作是很困難的。


    廷尉的職責是管理天下刑獄,主管修訂律令,需要公正不阿,與朝堂各方勢力都沒有太多瓜葛牽連的人,也就是孤臣來掌管,眼下來看,郭嘉出身於律學世家,祖輩有七人擔任過廷尉一職,看起來是最佳人選,但他的性情和心誌並不在此,與軍政各方大佬交情匪淺,其實並不適合。


    按照賈詡的推斷,平定荊州之後,自己就會成為廷尉正,過不了一兩年,郭嘉高升或者平調到其他職位,自己就將接過廷尉這個職位,成為直屬於天子、且隻屬於天子的惡犬,為其監督和警告所有人。


    不用考慮自己的出身、履曆,不用考慮跟其他人打好關係,對天子負責就好。


    挺好,挺適合自己。


    得到承諾之後,賈詡沒有糾結或是歡喜,而是跟郭嘉等人聚在一起,商議起征討荊州的戰略規劃來,和他們一起的,還有原兗州牧曹操手下的謀主,潁川人荀攸。


    “我軍軍勢如日中天,區區荊州覆手可滅,陛下何必委曲求全,對他人許以高官厚祿,還要讓他們分了自家將士的功勞?”之前因為劉備給張繡和賈詡許下了承諾,郭嘉就有些心中不快,後來又見到荀攸參與謀劃,意思是兗州曹軍餘部也要插進來,終於按捺不住,前來找劉備理論了。


    “什麽叫委曲求全?”劉備倒是滿臉的無所謂,“中原亂了十幾年,荊州卻基本上保持著安定的局麵,四方流民多有前往投奔的,這局麵實屬不易,對不對?”


    “對。”郭嘉點點頭。


    “若是能夠保全一個相對完整、不被戰火毀壞的荊州,我們就能在戰後重建這一塊省下海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相比起省下來的,區區幾個雜號將軍的俸祿又算什麽?”劉備繼續說道:“曹軍餘部兵力是不多,但文臣武將頗有才智出眾、勇力絕倫之人,給他們一個立功的機會,順理成章地吸納進來,怎麽也比繼續僵著強。”


    郭嘉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陛下所言句句在理,臣也明白,但這種幾乎是白撿功勞的事都給了外人,卻不留給跟隨陛下多年的舊部,他們心中會作何感想?陛下更應該考慮這一點。”


    “朕知道。”劉備起身來到地圖前方,指著尚未被塗上淺黃色的區域說道:“江東、交州、漢中、益州、涼州、北疆,這麽多用兵之地,足夠讓有能力的忠臣建功立業,來日方長,區區一個荊州的功勞算不得什麽。”


    郭嘉也不說話,隻是看著劉備,對視半晌之後,他才有些頹然地垂下了腦袋,“既然陛下心中早有定奪,那臣也不多言了。”


    “奉孝,你我相識多年,既是君臣,也是無話不談的好友,更是並肩奮戰的戰友,你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我這個天子,我心裏很清楚,隻不過”見到郭嘉如此沮喪失落,劉備心裏也不好受,不由得出言寬慰起來,連稱呼也改了,甚至沒有用已經漸漸習慣的“朕”來自稱。


    他的話說了一半就止住了,但郭嘉完全領會得到,那本欲出口,卻又不能明言的話語。


    郭嘉的意思是,以軍功集團的利益優先,畢竟那些跟隨劉備多年的文臣將領們才是他最主要也是最忠實的支持者;劉備的意思是,不用凡事都想著幫自己鞏固權力,自己手中有足夠的利益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臣告退了。”郭嘉心中暗歎,深深一躬之後便轉身離去。


    轉眼之間,又是秋意盎然,或許是借著新皇登基的喜氣,這一年來,整個北方大地風調雨順,各地都迎來了數年未見的大豐收。作為北方最主要的產量地,冀州南部數郡甚至出現了穀賤傷農的情況,張煥當機立斷,動用庫存錢財,平價收購了海量的糧食,又為劉備刷了一大波的民望,其餘各地紛紛效仿,喜報頻傳,民眾歡欣鼓舞。


    與此同時,uu看書wwuukanhu 經過了幾個月的休整,關羽的大軍也已經恢複了巔峰狀態,除了在沿江重鎮布置下充足兵力之外,他的主力部隊和呂布軍主力,已經全員折返北上,屯兵汝南,為征討荊州做起了準備。


    張飛、臧霸二人則是用幾個月的時間,與率部南下支援的太史慈一起,接連攻破了被吳景占據的江都、廣陵、海陵等城,驅逐了孫氏勢力,將淮南、江北各地完全納入己方治下,並將重兵屯駐於廣陵,擺出一副要渡江作戰的姿態,吸引了孫策的全部注意力,為坐鎮九江、兼領廬江大權的沮授減輕了不少軍事壓力,可以騰出手來恢複民生。


    與北方一樣,荊州各地在這個秋天也迎來了豐收,但是,荊州牧劉表還沒有從豐收的喜悅中回過神來,麻煩事就降臨到了他的頭上。


    宛城張繡來信聲稱,據可靠消息,朝廷已經在洛陽一帶集結了數十萬大軍,不日便將南下,為保荊州萬無一失,他必須擴軍至兩萬人,請劉使君速速調撥足量的兵器甲胄、錢財糧秣,否則將無力抵禦外敵。


    劉表一聽,鼻子就快給氣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舟爛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舟爛柯並收藏大漢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