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郡,章武港。


    此郡以海為名,此港也是一樣,以所處的轄地章武縣為名。


    十年之前,這裏還是一片荒涼的灘塗,偶爾有漁民在此路過,留下幾行腳印。


    十年後的今天,這裏已經成為渤海西岸最重要的港口,冀州與遼東、韓州、徐州之間商貿往來最重要的貨物集散地。


    港口占地廣闊,碼頭被修繕得齊整異常,一眼望去很少能看見泥土地麵,而是被磚石覆蓋。


    出於審美方麵的考慮,工匠們沒有單獨使用青磚或是紅磚作為主要建材,而是將這兩種顏色迥異的磚石混搭起來,盡情發揮想象力,在地麵上構成了各種各樣的圖案。


    在這之中,位於港口中心位置的廣場尤為聞名遐邇,擁有最令本地人自豪的繁複圖案——青紅雙色的雲紋簇擁下,一艘通體赤紅的大船揚著高高的風帆,劈波斬浪,航行在青色大海之上。


    此時正值夏日的午後,天上下起了濛濛細雨,給炎熱的天氣帶來了一絲清涼,碼頭上的勞工們自然不會停歇,而那些沒有什麽緊要事情的民眾則是紛紛躲入附近的各種建築之中,片刻之後,偌大的廣場上就隻剩下了兩名身材高大的年輕人。


    這兩人衣著尋常,眉宇之間卻滿是掩藏不住的飛揚神采,正是冀州牧劉備劉玄德的兩位親傳弟子,諸葛亮和司馬懿。


    “這究竟是出自什麽人的手筆,竟如此氣勢恢宏?”司馬懿撐著油布傘,從踏足章武港的第一刻起就對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讚不絕口,此時漫步在廣場之上更是流連忘返,鞋襪和褲腳被雨水打濕也渾然不覺。


    “是工匠們自己做出來的,據說當初審太守親臨視察,請幾位老工匠各自立意,然後畫出圖樣讓全縣的民眾挑選,最終有五成人選了這幅揚帆出海圖。”諸葛亮看過這方麵的公文,當即滔滔不絕地講解起來,“那邊那座石碑正是審太守親筆所寫,我們過去看看?”


    這師兄弟二人漫步來到廣場邊上一座高達兩丈有餘的青石碑前,才發現這碑身四四方方,說是一根丈許粗細的方形石柱或許更為恰當,碑身四麵皆刻有文字,正麵是洋洋灑灑的四六駢文,尋常人看不懂也沒太大意思,另外三麵則讓他們頗有興趣。


    章武建港的由來,興建港口的經過,都被一一記載在石碑上,更令人驚訝的是,碑身上還鐫刻有上千個名字,其中沒有高官顯貴,反倒都是些看上去就很土氣,什麽二牛、黑娃之類的名字。


    “另有勞工七萬四千五百二十三人無法一一列舉,然此功此業,必將永留史冊。”諸葛亮輕聲念著最後的結語,心中滿是震撼。


    碑身上的一千多個名字,有十分之一是負責港口各處建設的工匠,剩餘的名字,則是在修建港口的幾年中先後離開人世的人們,他們的職業各不相同有工匠、有勞工、還有擔負警衛的士卒,他們的死因也各不相同,有累死的、病死的、還有死於各種意外事故的。


    唯一相同的就是,他們的名字沒有被遺忘,而是被一一列出,永遠供後人瞻仰。


    “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司馬懿不住地搖著頭,有些難以置信地說道:“換做以往,這些人的性命不過是草芥一般,即使死掉成千上萬,也不過是史書上的寥寥數字,豈能得到這種身後留名的厚遇?”


    “人家為了造福後人而辛勤勞作,把命都搭上了,能夠留下姓名供後人瞻仰也是情理之中。”諸葛亮輕笑著說道:“不過審太守這事做得真是漂亮,應該向先生提議,讓各地都效仿此舉。”


    “會不會把他們抬得太高了?”司馬懿皺起了眉頭。


    司馬懿出身於河內名門,老子又是朝中高官,雖然司馬防為人剛直,教子甚嚴,尤其注重德行,但世家子弟的人生經曆和思維方式就決定了他不可能把平頭百姓看得跟自己一樣,可以享受同等待遇的人。


    在他的認知當中,能夠留名史冊,或是被人樹碑立傳的,要麽是功勳卓著,要麽是德行出眾,總之得異於常人才行。


    像這種工匠民夫,不過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而已,即便是死了,劉備這邊的撫恤也是格外豐厚,足以讓其家人忘卻失去親人的痛苦,沒必要多此一舉。


    審配此舉,可以被人讚賞為愛民,但推而廣之,就真的沒必要了。


    “是我們被抬了太久,忘記自己從哪裏來了。”諸葛亮笑了笑,見雨勢漸小,天色放晴,便收起油布傘,朝著海邊施施然走去,雖然年方十六,比司馬懿這個師弟還小兩歲,但說話往往頗有深意,總讓人忘記他的年齡。


    聽了這句話後,uu看書 w司馬懿果然又站定沉吟,片刻之後回頭望去,才見諸葛亮已經走出了數十步遠,連忙快步趕了上去。


    他們這次沒有住在章武港專為往來官員和重要人物設立的館舍,也沒有住進遍布港口內部、鱗次櫛比的旅舍酒樓,而是憑著路引,在劉備當初點名留給自己,後來又讓專人前來修建的山頂莊園入住,也算是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


    二人沿著坡度平緩的山路一路前行,很快就進到了莊園內部,跟莊園守衛和主管寒暄幾句便各自返回了住所。


    諸葛亮住進的是一座麵向大海,由青磚和水泥砌成的二層小樓,換下雨水弄濕,又被山路上的泥土弄髒的竹鞋布襪,他起身來到窗口,靜靜地欣賞起遠處碼頭上仍然在不停裝卸貨物的勞工來。


    碼頭繁忙異常,不斷有船隻離去,也不斷有新的船隻靠港,裝卸工們一刻不停,用遍布碼頭的機械設備提起沉重的貨物,並將其運送到不同的地方。


    吊臂、滑輪、板車,這些簡單的機械極大程度地減輕了工人們的勞動量,也使得他們在繁忙的工作中還能保持樂觀的心態,悠長的號子聲、人群的喧嘩聲和時不時爆發出的哄笑聲,隨著微風不住地飄散。


    “人不分南北,地不分東西,四民百工不分貴賤,使民安居樂業,老有所依,幼有所養,這就是為師要走的煌煌正道。”看著看著,諸葛亮便想起了劉備曾對他說過的話。


    “走正道很慢、很累、也很難,但每當你走過一步,回頭望去,都能夠由衷地自豪,這就是我們活著和奮鬥的意義所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舟爛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舟爛柯並收藏大漢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