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是被這個匪夷所思的消息震驚到了,袁紹在原地站了許久都沒有說話,隻是緊緊閉著嘴,牙咬得咯吱咯吱作響。


    過了許久,才有嘶啞的聲音從袁紹的牙縫裏一字一句地鑽出來。


    “不來投我,反倒去孟德那裏,荀家怎能如此自甘墮落?”


    論家世,袁紹出身的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是大漢朝一等一的豪門,曹家往上數兩代人,就要數到大宦官曹騰了,閹豎後人,豈能和身家清白的袁紹相比?


    論實力,袁紹是冀州牧,兗州刺史劉岱和青州刺史臧洪都是他的小弟,曹『操』剛剛頂上個東郡太守的職位,還是他袁紹任命的,也是袁氏的小弟,憑什麽跟他比?


    論名聲,袁紹早在弱冠之時就已經躋身士林,後來更是成為黨人領袖之一,天下士人說起袁本初大名,誰都得豎起大拇指說一聲佩服,如今天下群雄反抗董卓暴政,更是推舉他袁紹當了號令群雄的盟主,曹『操』算什麽?


    就算是論長相,袁紹也身長八尺有餘,相貌堂堂,曹『操』身高不滿七尺,麵『色』黧黑,容貌尋常,按照這個時代以貌取人的風氣,那些名士想都不用想,都應該蜂擁到他袁紹麾下啊。


    袁紹思來想去,越想越是氣憤,他氣憤的不是荀彧這樣的有才之士到了曹『操』那裏,而是氣憤這個王佐之才瞎了眼,居然放著他袁本初不來拜見,而跑去投奔了他的小弟。


    是可忍,孰不可忍!


    “給我把荀友若召回來,我要當麵問問他,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袁紹咆哮起來。


    荀諶忙著構建一條即便主力部隊缺席,也可以依托河流地勢層層設防,拖延幽州軍攻勢的防線,自然不可能為了這麽點事就扔下手頭的工作,跑回鄴城去聽袁紹的訓斥,他隻是寫了一封信,讓信使帶回鄴城,說是袁公看後就知道了。


    據說那封信情真意切,袁紹看後沉默不語了好久。


    據說那封信是關機要,袁紹看後就一把火給燒了。


    據說的消息有很多,但那封信的內容,隻有袁紹一個人知道,是真的。


    而那封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人各有誌,不可強求,荀彧選擇投奔曹『操』,就像當初我千裏迢迢,來到明公你的帳下一樣,完全是個人行為,明公能接受我的『毛』遂自薦,也應該體諒荀彧找到他的歸宿。


    如今我在明公麾下,每日奔波忙碌,忠心耿耿,可昭日月,若是明公因為別人的事情,對我心生芥蒂的話,那我也不願辯解什麽,若是明公覺得我荀諶才疏學淺,難堪大任,想要另請高明,將我逐出冀州,也隨明公的便。


    荀家隻是潁川世家一員,從未想過要當什麽一呼百應的領袖,其他家族怎麽做,荀家不想管,也管不了,他們的子弟想去哪裏,就更不是荀家能夠決定的。


    我很忙,就說這麽多,愛信就信,不信拉倒。


    看了這封信,袁紹心裏很不舒服,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荀諶做事井井有條,軍政方麵無一不通,個人品行更是無可指摘,他麾下其他謀士文臣,連荀諶的邊都挨不上。


    保持現狀,以禮相待,自己還有個荀諶能用,若是真的惹惱了他,自己就得讓許攸這種人挑大梁了。


    那不是災難嗎?


    經過一番考慮,袁紹不但沒有再表現出任何不滿的情緒,反倒是給荀諶又回了一封信,讓他放鬆心情,不要那麽緊張。


    我也沒什麽別的意思嘛,你做出這麽大的反應幹什麽?


    多傷和氣。


    袁紹那邊鬱悶得快要吐血,曹『操』在東郡卻是樂開了花,以他的出身,此時的地位和實力,根本沒想過這個被所有潁川世家都寄予厚望,認為是可以率領他們的年輕一代,登上更高舞台的王佐之才荀彧,居然會放著自己的兄長不去投奔,而是來到偏居東郡,仰人鼻息的自己這裏。


    “文若就是我的子房啊。”心花怒放的曹『操』,接連幾天時間,見到人就這樣吹噓。


    而荀彧也沒有辜負曹『操』的厚望,當上這個首席軍師之後,他就利用自己身後的人脈,開始為曹『操』陣營擴充起了實力。


    潁川荀氏的傑出年輕人,荀彧的兩位兄長,荀衍荀休若和荀悅荀仲豫來了。


    潁川陳氏年輕一代第一人,太丘長陳寔的嫡孫,陳群陳長文,來了。


    荀家三人,陳家一人,這就幾乎是向世人表明態度——潁川世家選擇了曹孟德。


    除此之外,鍾家、韓家也派出子弟前來,向曹『操』說明了自己的難處,由於家中有人還在董卓手中,暫時不敢大張旗鼓地出山,還望曹『操』和荀彧見諒。


    但就是這樣,曹『操』已經覺得喜出望外了,更別說荀彧還給他推薦了一位銳利得像是刀子一樣的年輕人。


    這位年輕人名叫戲誌才,也是來自潁川,雖然出身寒門,卻深得荀彧器重,被認為是天下少有的能人。


    但是曹『操』和戲誌才長談了幾夜之後,他覺得荀彧的形容不夠確切,這個戲誌才在謀略方麵顯『露』出的天賦,強於他之前見過的所有人。


    即使在劉備那邊,他也沒有見過這種檔次的人才。


    “文若啊,uu看書 ww.uans.o 你平日裏交往的,都是這種曠世奇才嗎?”在吃飯的時候,曹『操』終於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向荀彧問道。


    荀彧謙虛地笑了笑,“隻是興趣相投而已,至於才學,還要經過時間,才能看得出有還是沒有。”


    “對了,前幾天文若你還說有位有人,不在戲誌才之下。”曹『操』遮遮掩掩,終於把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出來,他是太缺人手了,恨不得荀彧能把整個潁川都搬過來。


    “那人是我同鄉,姓郭名嘉字奉孝,之前隨族兄郭圖去了袁本初那裏,可是不知怎的又不辭而別,如今都快一年了,還是沒有音訊。”荀彧臉上掛著笑容,但嘴角還是帶上了微微的憂慮,“此人天賦異稟,乃是真正的奇才,隻可惜自幼體弱多病,平日不修邊幅,若是衝撞了人,遭遇不測,那就太可惜了。”


    “郭嘉,郭奉孝。”曹『操』默念著這個名字,心中下定決心,一定要發動自己的力量,找到他。


    大漢昭烈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舟爛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舟爛柯並收藏大漢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