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天下聞名的儒家學者,楊彪聽了董卓的胡言亂語,隻覺得無比可笑。
他可是知道這讖書是什麽東西。
讖,就是假托神仙聖人預判吉凶;緯,就是以方術牽強附會儒家經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讀書人出於某種政治目的,編造出來糊弄老百姓,順便給自己披上一層神聖外衣的封建迷信偽科學。
在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時代,幹這一行很容易成功,當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也是采取了魚腹藏書,野狐夜號的方式,忽悠了九百多人舉起義旗,點起了反抗秦朝的熊熊烈焰。
到了西漢年間,讖緯之學更是大行其道,時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了,王莽篡漢,靠的也是讖緯的伎倆,大肆宣傳漢室氣數已盡,必須禪讓給他,才可以讓天下長治久安,共享太平。
如今董卓居然有樣學樣,搬出《石包讖》這種不入流的低劣讖書,在久經考驗的儒家弟子,堅定的封建迷信戰士楊彪看來,就是搶他們儒家弟子的生意,無異於班門弄斧,自取其辱。
楊彪正要開口反駁,卻突然想到,把這《石包讖》駁倒不是什麽難事,但是,如果以後自己用讖緯之術作為武器,別人再來駁斥,又當如何是好?
不能自己砸自己飯碗,還是換個思路吧。
“相國此言差矣。”楊彪考慮再三,決定用天下蒼生為武器,於是踏出一步,朗聲說道:“遷都改政乃是國家大事,不可輕舉妄動,自從王莽亂政,光武帝定都洛陽,舊都長安殘破不堪,早已經被廢棄了,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貿然遷都必定會驚擾天下,引起百姓不滿,民怨沸騰,必有大亂。”
董卓見出頭的人是楊彪,是自己親自提拔到三公位置上來的,心中略略有些失望,便放緩語氣答道:“關中富足肥沃,當年秦國就是依仗彼處,才能吞並六國,統一天下。且隴右之地盛產木材,杜陵更是有大量窯灶,修複宮殿可謂輕而易舉。”
見楊彪還想說話,董卓再次開口勸說,“正如司徒所說,遷都乃是國家大事,和百姓又有何相幹?若是有人借機生亂,朝廷的大軍隨隨便便就能把他們趕到海裏去,有什麽可怕的。”
粗鄙武夫,真是粗鄙武夫。
或許是董卓的語氣不夠強硬,楊彪決心剛一次正麵,“這些事說起來容易,一旦做了,恐怕比登天還難,請相國慎重考慮。”
“這麽說來,楊司徒是一定要阻撓相國的提議了?”李儒一直默不作聲,此時見氣氛緊張,便決心添上一把火。
“楊公是國家重臣,他說的話理應好好考慮。”楊彪身邊,新上任不久的太尉黃琬也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見到自己親自任命的太尉和司徒,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同一戰線反對自己,董卓不禁冷笑起來,一雙眼睛在楊彪和黃琬身上轉來轉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到了現在,滿朝文武隻要眼睛沒瞎,就都能看得出來,董卓已經起了殺心,若是楊彪黃琬二人繼續堅持,等待他們的就隻有死路一條。
三公之中,已經有兩個人站出來說話了,剩下一個作何表態,恐怕就將決定今天的結局。
剛剛上任九十三天的司空荀爽見無數朝官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這裏,心中明白,必須站出來說句話了。
“事已至此,二位何必固執己見?”荀爽緩緩起身,先是向楊彪和黃琬作揖行禮,然後才繼續說道:“依我看來,相國的本意也不想遷都,但如今崤山以東兵鋒四起,看樣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鎮壓下去的,與其每天提心吊膽,還不如遷都之後再作打算,秦漢兩朝都是以關中為基業平定天下,我們為何不能做一樣的事呢?”
“荀慈明,你!”楊彪怎麽也沒有想到,作為潁川荀氏子弟,儒家士人最大最光亮的招牌之一,神君荀淑的兒子,荀爽居然叛變了自己的陣營,公然支持董卓。
有人憤怒,自然有人歡喜,與楊彪的氣急敗壞不同,董卓此時卻是眉頭舒展,放聲大笑起來,“既然吵不出個結果,那就再議吧,散朝!”
滿朝文武各自懷著心思散去,董卓向楊彪等人的方向深深望了一眼,也轉身離開了朝堂,隻留下憤怒的楊彪黃琬,還有一臉茫然的荀爽站在那裏。
“慈明,你到底是什麽意思,難道潁川荀氏也要投靠董卓了嗎?”楊彪雙目幾欲噴火,uu看書 .ukanh 死死瞪著荀爽。
荀爽見二人如此表情,也是嚇了一跳,隨後便覺得十分委屈,“我若不從中勸說,隻怕董卓要對你二人動手,所以——”
“你若是站在我們一邊,遷都之事也就攔回去了,他董卓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同時對付朝廷的三公。”楊彪咬牙切齒地說道:“結果被你這麽一攪和,事情就又有了轉圜之機,等董卓尋個由頭把我們罷免了,遷都就無可避免,你懂嗎?”
“原來是這樣?”荀爽目瞪口呆,作為一個六十年都沒有當過官的人,如今短短九十三天的官宦生涯,位高權重的司空職位,尚且不足以讓他理解朝堂政治,更不足以讓他明白,政治鬥爭不是鄰裏吵架,不是當個和事佬就可以的。
黃琬見荀爽還是懵懵懂懂,不由得苦笑連連,拉著楊彪勸說起來,“文先,算了,我們還是想想如何自保吧。”
“這還用想?”楊彪一甩袍袖,氣哼哼地走了,“老老實實在家呆著,老老實實等董卓罷免我們,再老老實實去上門認罪,求他網開一麵,除此之外什麽都別做。”
果然,時間剛剛翻過二月,司隸校尉宣播上奏,說是某地出現了災異。
天降災異,問罪三公,這是大漢的慣例,於是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在各自的位置上還沒有坐穩,官位就隨風而去了。
緊接著,董卓任命讚同遷都的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再次在朝會上提議,遷都長安。
但是這一次,又跳出來兩個反對遷都的,而且態度極其強硬。
他可是知道這讖書是什麽東西。
讖,就是假托神仙聖人預判吉凶;緯,就是以方術牽強附會儒家經典,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讀書人出於某種政治目的,編造出來糊弄老百姓,順便給自己披上一層神聖外衣的封建迷信偽科學。
在文盲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時代,幹這一行很容易成功,當初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也是采取了魚腹藏書,野狐夜號的方式,忽悠了九百多人舉起義旗,點起了反抗秦朝的熊熊烈焰。
到了西漢年間,讖緯之學更是大行其道,時至今日已有二百年了,王莽篡漢,靠的也是讖緯的伎倆,大肆宣傳漢室氣數已盡,必須禪讓給他,才可以讓天下長治久安,共享太平。
如今董卓居然有樣學樣,搬出《石包讖》這種不入流的低劣讖書,在久經考驗的儒家弟子,堅定的封建迷信戰士楊彪看來,就是搶他們儒家弟子的生意,無異於班門弄斧,自取其辱。
楊彪正要開口反駁,卻突然想到,把這《石包讖》駁倒不是什麽難事,但是,如果以後自己用讖緯之術作為武器,別人再來駁斥,又當如何是好?
不能自己砸自己飯碗,還是換個思路吧。
“相國此言差矣。”楊彪考慮再三,決定用天下蒼生為武器,於是踏出一步,朗聲說道:“遷都改政乃是國家大事,不可輕舉妄動,自從王莽亂政,光武帝定都洛陽,舊都長安殘破不堪,早已經被廢棄了,如今天下承平日久,貿然遷都必定會驚擾天下,引起百姓不滿,民怨沸騰,必有大亂。”
董卓見出頭的人是楊彪,是自己親自提拔到三公位置上來的,心中略略有些失望,便放緩語氣答道:“關中富足肥沃,當年秦國就是依仗彼處,才能吞並六國,統一天下。且隴右之地盛產木材,杜陵更是有大量窯灶,修複宮殿可謂輕而易舉。”
見楊彪還想說話,董卓再次開口勸說,“正如司徒所說,遷都乃是國家大事,和百姓又有何相幹?若是有人借機生亂,朝廷的大軍隨隨便便就能把他們趕到海裏去,有什麽可怕的。”
粗鄙武夫,真是粗鄙武夫。
或許是董卓的語氣不夠強硬,楊彪決心剛一次正麵,“這些事說起來容易,一旦做了,恐怕比登天還難,請相國慎重考慮。”
“這麽說來,楊司徒是一定要阻撓相國的提議了?”李儒一直默不作聲,此時見氣氛緊張,便決心添上一把火。
“楊公是國家重臣,他說的話理應好好考慮。”楊彪身邊,新上任不久的太尉黃琬也站了出來,旗幟鮮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見到自己親自任命的太尉和司徒,位列三公的朝廷重臣,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站在同一戰線反對自己,董卓不禁冷笑起來,一雙眼睛在楊彪和黃琬身上轉來轉去,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到了現在,滿朝文武隻要眼睛沒瞎,就都能看得出來,董卓已經起了殺心,若是楊彪黃琬二人繼續堅持,等待他們的就隻有死路一條。
三公之中,已經有兩個人站出來說話了,剩下一個作何表態,恐怕就將決定今天的結局。
剛剛上任九十三天的司空荀爽見無數朝官的目光都聚集在自己這裏,心中明白,必須站出來說句話了。
“事已至此,二位何必固執己見?”荀爽緩緩起身,先是向楊彪和黃琬作揖行禮,然後才繼續說道:“依我看來,相國的本意也不想遷都,但如今崤山以東兵鋒四起,看樣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鎮壓下去的,與其每天提心吊膽,還不如遷都之後再作打算,秦漢兩朝都是以關中為基業平定天下,我們為何不能做一樣的事呢?”
“荀慈明,你!”楊彪怎麽也沒有想到,作為潁川荀氏子弟,儒家士人最大最光亮的招牌之一,神君荀淑的兒子,荀爽居然叛變了自己的陣營,公然支持董卓。
有人憤怒,自然有人歡喜,與楊彪的氣急敗壞不同,董卓此時卻是眉頭舒展,放聲大笑起來,“既然吵不出個結果,那就再議吧,散朝!”
滿朝文武各自懷著心思散去,董卓向楊彪等人的方向深深望了一眼,也轉身離開了朝堂,隻留下憤怒的楊彪黃琬,還有一臉茫然的荀爽站在那裏。
“慈明,你到底是什麽意思,難道潁川荀氏也要投靠董卓了嗎?”楊彪雙目幾欲噴火,uu看書 .ukanh 死死瞪著荀爽。
荀爽見二人如此表情,也是嚇了一跳,隨後便覺得十分委屈,“我若不從中勸說,隻怕董卓要對你二人動手,所以——”
“你若是站在我們一邊,遷都之事也就攔回去了,他董卓再膽大包天,也不敢同時對付朝廷的三公。”楊彪咬牙切齒地說道:“結果被你這麽一攪和,事情就又有了轉圜之機,等董卓尋個由頭把我們罷免了,遷都就無可避免,你懂嗎?”
“原來是這樣?”荀爽目瞪口呆,作為一個六十年都沒有當過官的人,如今短短九十三天的官宦生涯,位高權重的司空職位,尚且不足以讓他理解朝堂政治,更不足以讓他明白,政治鬥爭不是鄰裏吵架,不是當個和事佬就可以的。
黃琬見荀爽還是懵懵懂懂,不由得苦笑連連,拉著楊彪勸說起來,“文先,算了,我們還是想想如何自保吧。”
“這還用想?”楊彪一甩袍袖,氣哼哼地走了,“老老實實在家呆著,老老實實等董卓罷免我們,再老老實實去上門認罪,求他網開一麵,除此之外什麽都別做。”
果然,時間剛剛翻過二月,司隸校尉宣播上奏,說是某地出現了災異。
天降災異,問罪三公,這是大漢的慣例,於是太尉黃琬和司徒楊彪在各自的位置上還沒有坐穩,官位就隨風而去了。
緊接著,董卓任命讚同遷都的光祿勳趙謙為太尉,太仆王允為司徒,再次在朝會上提議,遷都長安。
但是這一次,又跳出來兩個反對遷都的,而且態度極其強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