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眾人都散去了,劉備看著二人,臉上露出微笑。


    “你叫張同,遼東本地人士?”


    張同連忙起身作揖道:“正是。”


    “喜歡種田,喜歡莊稼,挺好。”劉備繼續問道:“識字嗎?”


    “草民家中略有資產,所以上過幾天私塾。”張同規規矩矩地回答著。


    劉備順手從桌子上拿了一張白紙,推到張同麵前,又給他指了指放在旁邊的毛筆和硯台。


    “試著把你改造曲轅犁的初衷、改造的思路寫出來。”


    看著麵前潔白如雪的紙張,張同不禁踟躇起來,遲遲不敢動筆。


    從第一天讀書開始,張同就從先生那裏得知了紙張的珍貴,以及愛惜紙的重要性,可是如今,劉太守竟然讓他用這一看就價值不菲的紙,去寫出在讀書人眼中毫無用處的文字。


    這麽好的紙,不是應該用來記載聖賢著作嗎?


    劉備也不做聲,隻是看著麵前的少年做著心裏掙紮,然後遲遲疑疑地提筆,寫下第一個字。


    半晌之後,張同抹了一把汗水,又輕輕吹幹紙張上的墨痕,然後雙手捧起白紙遞給劉備。


    “嗯,不錯,條理清晰,語句通順,就是這字有點醜,還得好好練啊。”劉備認真地看過之後,雖然臉上還是保持著淡定,但心中卻在不停地歡呼。


    終於找到這麽個人才,真是踏遍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作為工科生,劉備深深知道,一本準確翔實,並且通俗易懂的專業書籍,在勞動生產中能夠起到多麽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農業。


    農業是中華文明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有漢以來,上至官府,下至平民,都十分重視農業生產技術經驗的總結和推廣。


    但是,將口口相傳的經驗,轉化為可以穩定傳播的文字,還沒有人可以做到。


    在這個時代,讀過書,會認字的人本來就稀少,說得誇張點,一百個人裏麵,未必有一個能熟練掌握文字的,更別說那些一線的勞動者了。


    另一方麵,對於絕大多數讀書人來說,他們既然掌握了文字,那就是擁有了通往社會上層的敲門磚,根本沒有必要再降下身段,去研究那些泥腿子們的玩意了。


    在這種社會風氣下,等到華夏人擁有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要等到近三百年後,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了。


    劉備等不及這麽久,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就可以看到屬於華夏人民自己的農學著作。


    如今看到張同的文章,他更加堅定了這個念頭。


    “別人讀書都是為了做官,做學問,你讀了書之後卻還是喜歡農田,家裏人不反對嗎?”劉備饒有興味地看著張同問道。


    張同難為情地撓撓頭,“家父為了讓我專心讀書,不知道抽斷了幾根木棒,可我就是喜歡莊稼。”


    劉備放聲大笑起來。


    家長望子成龍,孩子卻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在二十一世紀,幾乎每個人在成長的歲月中,都有過這種慘痛的記憶。


    相同的經曆,讓劉備對張同又產生了不少好感。


    “回去告訴令尊,研究莊稼,未必就不是正道。”劉備笑了一陣,正色對張同說道:“你想不想做官,封妻蔭子,光耀門楣。”


    “想!”


    這種事哪需要猶豫?


    “那好,本官給你一年時間,你要做的,就是帶上紙筆,走遍遼東各地,將所有關於農林畜牧、桑蠶、釀造、儲備以及治荒的經驗都收集起來,然後分類歸納,去蕪存菁,寫一部農書出來。”劉備看著張同逐漸變得嚴肅的表情,認真地問道:“怎麽樣,敢不敢接手?”


    “敢!”張同毫不猶豫地答道,然後略一思索,臉上又顯出幾分難色,“隻是一年時間恐怕不夠。”


    劉備笑了,這小子還有幾分理智,沒有被衝昏頭腦,“想要收集資料,寫一部書出來,肯定不夠,但是一年時間,用來看你的才華和心誌,綽綽有餘了。”


    直到此時,張同才真正相信,麵前這位太守是真心想要重用自己了,他壓抑著心中狂喜,對劉備重重叩首,一字一句地承諾道:“必定不負太守之托。”


    能夠將自己的學問總結成書,並且流傳後世,這可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與流芳百世的誘惑相比,做不做官,做多大的官,都沒那麽重要了。


    解決了張同這邊的事情,劉備又將視線轉向跪坐在另一邊,已經等得有些不耐煩的赤輝。


    “赤這個姓挺罕見的,你是哪裏人?”


    赤輝臉上露出不卑不亢的微笑,u看書 .uukanhu 拱手作揖,然後朗聲說道:“草民是朔方人士。”


    劉備沒忍住,噗哧一聲笑了出來,“你一個朔方人,橫跨整個北方,跑來遼東當流民?”


    朔方就是後世的內蒙古河套地區,位於祖國大西北的沙漠包圍之中,距離遼東足足有兩千多公裏,從那邊跑到遼東,對於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來說,幾乎是不可想象。


    更別說是以流民的身份了。


    赤輝也有些尷尬,“草民原本離開家鄉,是抱著遊曆天下的目的,沒想到黃巾軍蜂起作亂,天下各處都不安寧。草民為了躲避兵鋒,一路經過兗州、冀州和青州,最後才乘船來到遼東。”


    大漢疆域共分十三州,鬧黃巾最凶的就是兗、冀、青三州,赤輝一個不落地走了個遍,還沒遇到什麽意外,說起來既是倒黴也是幸運。


    “本官剛才看你對機械頗有研究,想做官嗎?”劉備依樣畫葫蘆地問道。


    “回稟太守,草民研究機械隻是興趣使然,從未想過以此作為躋身之道。”


    劉備愣了,這小子怎麽不按套路來啊?


    他本以為赤輝作為一介流民,能夠在異地他鄉謀個出身,會毫不猶豫地答應,沒想到這個少年沒有片刻遲疑,直截了當地就拒絕了。


    “會機械,還不喜歡當官,你是墨家弟子啊。”劉備忍不住吐槽起來。


    令他更加想不到的是,赤輝聽到這句明顯就不是當真的話,竟然渾身巨震,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


    不會吧,真是墨家?


    那個已經銷聲匿跡數百年的墨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昭烈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沉舟爛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沉舟爛柯並收藏大漢昭烈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