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是江南一切的大本營,東林黨倒是其次,這裏那些較大一些的商戶財閥們,在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尤其這蔣、李、趙幾家,更是韃清入關後各處商會商幫的代言人。


    這些大商人沒幾個不做如八大晉商那般通敵賣國的生意,隻不過八大晉商做的比較絕,根本不把朝廷當回事兒,他們還有顏麵上的顧慮,不敢放開了手腳。


    在曆史上,這批人平時給關外的蒙古的韃清輸送糧食等各種物資,幫助他們渡過各種難關,每當到了韃清入關前夕動員的時候,隻要肯出錢,管他韃虜還是漢人,那更是要什麽有什麽。


    所謂大發國難橫財,說的就是時下這一批賣國賊,可崇禎皇帝這麽一穿,這些賣國賊可就倒了血黴。


    偌大個金陵城,小商小販數之不及,當然朝廷這次要抓的也不是他們,粗略的算上一算,此次被抓走那些有頭有臉的商戶,三十四五家總還是有的。


    說來趕了巧,錢謙益什麽時候過壽不好,在這個節骨眼上搞了這麽一次,剛好被廠衛和神武軍來了個一鍋燴,東林中但凡來的,基本上一個都沒跑掉。


    如果說上次崇禎皇帝是一怒之下把北直隸的東林屠了個幹淨,這次就相當於直接把全天下的東林都給殺的差不多了。


    其實崇禎皇帝殺別人還沒有那麽狠,論起屠東林,自甲申年以來,每隔幾月都要來上這麽一次。


    曆史上甲申年之後,南明小朝廷,也就是眼下在金陵城被抓被殺這些人這個時候正在忙於內爭,如今雖然北京城好好端端立著,崇禎皇帝也沒上吊,他們卻依舊爭的你死我活,可見這輩子也就這麽點大的出息了。


    崇禎皇帝不按套路出牌,逮住一個過節就要直接要了你的命,這次也差不多,直接下旨讓廠衛和神武軍協同,就算沒有地方衙門的協助也能隨意抓人、殺人。


    誰都明白,如此大規模的清洗,勢必造成社會動蕩,無故被牽連的一定也不在少數,但崇禎皇帝卻清楚地明白,無辜牽連那些人固然可憐,但自己日後可以盡可能的予以補償,但此時若不加緊改革,自己會沒命不說,華夏也就完了。


    起碼來說,自己想要在明末推行自己的新政改革,權、兵、錢,三者缺一不可,前兩個目前都達到的差不多,可是至今還沒有一個穩定的收入來源。


    施行商稅對眼下的大明朝來說,最顯著的效果就是能拿到真金實銀,但要是想達到這幾個效果,對這些東林黨和百般阻撓的財閥就必須見一個殺一個。


    隻有自己權威定下了,政策才能施行下去,自己才能活下去。


    錢謙益畢竟還是東林魁首,財閥們多年來也是借的東林名聲,這個最起碼的麵子還是要給的,說起來,這事兒就壞在錢謙益那老不死的壽誕上了。


    他們各地都有數不清的買賣和熟人,平日打聽消息的渠道也不少,但凡朝廷稍有風吹草動,立馬就會以跑商的名義逃之夭夭,就算逃到日本和韃清那邊也簡單得很,想抓回來哪有那麽容易。


    可是如今他們剛分好龐氏的產業,還沒來得及回去把剛到手的地皮和鋪子捂熱乎,殺氣騰騰的廠衛就來了,並且在李有成的調動之下,幾乎鳳陽、南直隸一帶所有的廠衛都在向這邊集結。


    眼下再怎麽後悔也無甚用處了,落到番子手裏,已經算是死了一半。


    最先被拿下的,是那些正在樂顛顛給錢謙益慶生的東林黨,緊接在活剮錢謙益的同時李有成也沒閑著,立馬帶人去抓瓜分龐氏家財的大小財閥。


    這時候也不用想什麽產業的事兒了,東廠番子四出,到處抓人,據說他們名下不少產業都已經被強行轉移到崇禎名下了。


    說不行,那好使嗎?


    且不說東廠令人見則變色的標準裝束,就是各處軍兵和衙門,在神武軍的彈壓之下,也根本不敢有什麽異動。


    再者說了,如今朝廷命令打擊財閥和東林,自大明立國以來還是頭一次,金陵一帶還算穩定,在這種時候,誰特麽願意為了你跟朝廷作對,所以誰也不用再想這些有的沒的了。


    當消息傳回北京城的時候,崇禎皇帝倒是淡定的很,這本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自己手裏刀把子和權利都有,錢也還沒花完,拿下這些隻知道耍嘴皮子的狗東西還不簡單得很。


    下麵的人本以為報上去了皇帝聽到會驚喜異常,崇禎卻興致缺缺的打了個哈欠,擺手表示他知道了,讓下麵的人加緊捉拿欽犯。


    正在那小太監一臉懵的時候,隻見崇禎隨口吩咐幾句,居然就轉頭走回到柔妃的寢宮裏接著耕耘去了......


    這事兒還有個比較有趣的後續,其實崇禎當時隻是猴急回宮繼續爬上托婭的床,卻被這眼冒金星的小太監誤以為天子心性難循。


    這一傳十,十傳百的,倒是有了三人成虎的故事。


    一個晚上過去,昨天夜裏發生的事已經成了當今天子心性遠超常人,難以捉摸、帝王心術雲雲此類,誰知道再過去幾日傳到民間會成什麽樣子。


    第二天早上崇禎召集眾人商議後續的時候聽到這個消息,當下也是無奈的笑了笑,心道身份不同,就是回去睡覺都能被吹上天。


    崇禎沒在意,下麵的人卻不能不多想。


    王承恩聽到後立即找來當日報信那個直殿監的小太監,直接把他提拔到自己名下,收為幹兒子,並且將其調到宮外,專門負責添油加醋的宣傳這件事。


    直殿監掌印李春雖然深得聖寵,每日都在崇禎近前侍候,但畢竟和王承恩地位差距天南海北,就算被挖了牆角也隻能打碎了牙咽下去。


    不僅如此,由於王承恩跟隨崇禎時日甚久,在三廠督公之中,地位甚至還在曹化淳和方正化之上,按規矩,李春得賠笑著恭送那個王督公新收的幹兒子離開。


    這事對他來說,倒是難受的很。


    話說回來,如果前幾日在金陵抓的這些財閥在曆史上和八大晉商一樣有名,崇禎皇帝還有興趣親自處理。


    自己如今手底下已經有了一批忠實敢戰的軍隊,甚至還組建了禁軍、神武軍和西北大營新軍,隻要不要臉,在這個時候是相當無敵的。


    眼下這批人雖然在江南財力不小,但他們都是麵子工程,拿不上台麵也更沒什麽力度,和朝廷一比,那就是胳膊和大腿的區別。


    崇禎皇帝興致缺缺,下麵的人對這種差事卻眼紅得很,尤其是東廠、西廠和一些帝黨成員,對他們來說,這種差事簡直完美。


    既可以堂而皇之的公報私仇,又可以在皇帝默許的範圍內吞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三廠一衛,雖然在監察天下文武臣民,但是崇禎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一處過大難以節製的問題,uu看書 .uukanshu.c 暗自也有製衡存在。


    在三廠一衛之中,崇禎給了東廠對臣民的緝拿權,撤銷了他們對勳戚的動刑權,免除了錦衣衛持駕貼才能拿人的祖製,卻讓他們專事負責勳戚和皇族。


    內廠雖然在平日主要負責宮禁大內的各種雜事,但總的說來說權利最大,既可以緝拿臣民,又可以直接對勳戚和皇族進行抓捕、審訊。


    除此之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都是隻能監視其餘兩處之一,內廠卻可以監視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全部,畢竟是在宮禁之內,自然有方便之門。


    不過一般來說,如今內廠的事務還是局限於宮禁之內,若非其餘兩廠一衛處置不了的大事,崇禎皇帝是根本不會讓內廠出動的。


    對於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來說,三者雖相輔相成,卻也是各自掣肘。


    曹化淳身為東廠提督太監,自然明白如今在三廠一衛中東廠權勢較大的情況,王承恩的地位也遠非自己可比。


    不甘心的他,自然有意從王承恩手中搶過這個差事。


    崇禎皇帝明白下屬們心中小九九,現在說來,自己在朝中幾乎已無掣肘,而東廠如今在各處的確比西廠和錦衣衛要知名得多。


    崇禎皇帝聽到之後,也很是由於了一小會兒。


    曹化淳和王承恩兩人對自己的忠心無可置疑,但畢竟本質不同,無論是否忠心,一家獨大總不是什麽好事兒。


    再者說了,金陵有神武軍看著,人也都抓到了,應該不會再出什麽大亂子,讓西廠的番子們表現表現也好。


    想到這裏的崇禎皇帝,直接點頭準了曹化淳的請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上最強崇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崛起的石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崛起的石頭並收藏史上最強崇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