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萬眾期待倭女的到來,而遠在京都的宋誠並沒有因為白白浪費了田地裏的作物而懊惱,再怎麽著,田裏的作物已經枯死,無法收成了。 更新最快不過他還是和蕭維禎一起去一趟農田察看一番。


    倭國也種稻穀,這和大明相同。


    農田裏枯死的作物正是稻穀。沒想到這裏一年能種植兩季


    蕭維禎不停唉聲歎氣:“真是可惜。”


    “沒什麽可惜的,這裏的農田並不比我們的江南肥沃。蕭大人沒發現這些稻穀長勢一般嗎?”宋誠一指田地上枯死的稻穀,道:“長勢稀疏。照我看,一年種植一季稻穀,再種點別的作物要好一些。”


    說得你好象挺懂農桑似的。蕭維禎心中不服,卻不敢還口,得罪宋誠的後果,他承擔不起,可他也不願意附和宋誠,於是沉默著。


    從田裏回來,宋誠寫了一封奏折,請求遷民時,派一些懂農桑的官員和老農過來。奏折還沒寫完,井源來了,道:“倭國天皇投降了。”


    明軍一直駐紮在京都,沒有北進,倭國天皇不知明軍要幹什麽,惶惶不可終日,更不知明軍何時北上,想必大軍到時,他的死期就到了。思之再三,隻好投降了。


    宋誠唇邊噙了一絲冷笑,六百年後,這個古老的皇室也宣布無條件投降,可侵略鄰國之心並沒有停止。


    “以為表示投降,然後還可以繼續當他的天皇?哪有這麽便宜的事。提督不妨讓他和足利義政一道去京城為皇上跳舞。”


    “本督也這麽想。”井源微笑,心情不錯,道:“如此,你我便分兵?”


    這要看宋誠的意思了,要是他想留在京都,兩人自然是要分兵的,要是他願意隨井源到東京,便一起去。井源看他懶懶散散的樣子,估摸著他更願意在京都呆著。


    果然,宋誠道:“嗯,我在京都等提督大功告成吧。隻是有一點,倭國皇室男女老幼,必須一並押去京城,一個不留。”


    宋誠是從六百年後得到的經驗教訓說出這句話的。天皇是倭國的精神領袖,深受倭人愛戴,隻要這個皇室留在倭國,隨時能選出新的天皇,倭國便不算滅絕。


    “這個自然。”井源身為駙馬,身為皇親國親戚,是享受特權最頂端的人物。倭國皇室不能留,卻是自身的立場,以及史書中得到的經驗教訓。


    宋誠行禮:“如此,有勞提督了。”


    就讓這個民族到這裏結束吧。


    天皇雖然沒有實權,到底還是藩國皇帝,接受皇帝受降,功勞極大。宋誠卻一點不動心,大方送給井源。


    井源並不是一個隻會沙場征戰的莽夫,要不然也不會被先帝挑中,招為駙馬。他本不想問,可見宋誠不似作偽,當真對到手的大功毫不在乎,略一思忖,覺得宋誠太年輕,不懂得其中的原由也是有的,於是提醒道:“此行有大功。”


    “我知道啊,就是不想要。”宋誠笑道:“盡歸姑丈了。”


    從鹹寧公主處論,宋傑和嘉興公主是表兄妹,井源尚嘉興公主,便是宋誠的表姑丈。他不稱呼官職,而以長輩稱呼,意示此事不落旁人之手,兩人誰得了功勞無妨。


    怎麽會誰得了也無妨呢?井源深吸口氣,暗下決心,宋誠雖然不去,請功折子上不能少了他的名字,不過這事現在沒必要說。他拍拍宋誠的肩頭,道:“你想在京都偷懶就在京都貪懶吧。”


    宋誠要不是偷懶,要麽和他一起去東京,要麽去島根,現在賴在京都,確實是懶得可以。


    “好。”宋誠笑笑,自不會說自己對天皇這個種族深惡痛絕到極點。


    井源給他留下兩千人,其中弓箭手留了二百,宋誠也夠意思,隻留一百新軍,讓井源帶走二百。


    接下來幾天,宋誠要麽在城中轉悠,看看那些木頭搭建的豪宅,要麽就在帳中喝茶看書,看信子跳舞。


    不得不說,信子舞跳得不錯。自足利義政投降後,她大概想通了,一門心思討好宋誠,可惜宋誠總是冷冷淡淡的。


    這天,下了入冬以來第一場麵,京都成為銀裝素裹的世界,加上城中沒有百姓,路上除了宋誠一行人的腳步聲外,再無其他聲音。


    顧興祖隨井源去東京,有立大功的機會他哪肯錯過,還盼著能早點恢複爵位呢,要是能更進一步,成為國公更好。


    宋誠在城中轉了半天,極目都是一片白色,看久也煩,身邊又隻有小四老針等人,連一個說話的朋友也沒有,幹脆回營讓信子跳一段舞。


    信子跳得很賣力,身段娜款款擺動,一舉手一投足間,動人心魄,眼梢眼角更是春情無限。uu看書ww.uunsu


    她跳到一半,小四悄無聲息進來,遞上一個小小的竹筒,宋誠驗明火漆無誤,打開竹筒看了,唇邊露出笑容。


    顧淳送來的密報,滿倉在京城掛了十張倭女圖,文官們頓時改了口風,對倭國口誅筆伐,認為倭國使者對大明不敬,理該伐。


    信末,顧淳還叮囑給他留兩個絕色倭女。


    宋誠把信放在燭火上燒了。


    征倭沒有在朝堂上討論,文官們自然有得說,有了好處說征伐得好,沒有好處說皇帝窮兵黷武,說他宋誠是諂媚小人,隻為討皇帝歡心,不惜伐藩國。這些,宋誠心中有數,也不怎麽在意。


    運栽倭女的船一直保持在三十艘,其餘的寶船停在長崎候命。畢竟這裏是島嶼群,不是大陸,若真有不測,難道能插翅飛回大明不成?雖然隨著倭國被滅,不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宋誠卻不能不給自己和軍士留後路。


    第一批倭女運到京城,交付買主,更多的人蜂擁而來,要求瓜分這些溫順的女子。更有人強烈要求購買倭人,覺得倭人定然比佃戶更加聽話,而且便宜。


    一個新的行業就此在明人麵前展開。


    宋誠接到密報,搖了搖頭,這是要重回奴隸社會嗎?


    而另一邊,朱祁鎮收到他的密信,按照他的方法做出改變,在張益主導下很快議出一個新的章程。很多無立錐之地的貧民自願報名遷到倭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武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可凡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可凡1並收藏明武天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