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綠珠與那名棍僧針鋒相對,被簇擁在其中的李世民,不僅沒有絲毫不愉之色,反而麵露微笑,忖道:“傳聞武當乃道門聖地,而近來橫空出世的上寶道人,修為通天,名震江湖,不知是否屬實。正好趁此機會見識一番,若果真如此,當不負我親來一趟。否則,還是打道回府為先了……”


    李靖也是一言不發,心中所想,卻與李世民截然不同,“瞧這小道士的神情,鎮定自若,端凝沉穩,想必大是不凡!看來傳聞,絕非空穴來風……隻是,這小道士為何如此麵熟?自信我從未見過他,也未曾來到武當山一次……當真奇哉怪也……”


    紅拂女張出塵目光一瞬不瞬地盯著綠珠在看,心道:“這小道士年齡當在十五、六歲之間,如此幼小,縱是修為再高,也高不到哪裏去。若是與棍僧動起手來,隻怕也是敗多勝少。明明是一個少年,為何給我的感覺是一名女子呢?”


    這三人各有所思,均是沉默不言,那名棍僧見狀,已略略猜到了李世民的意思,當下更是躍躍欲試,衝著綠珠合什一禮,道:“既然說不通,那貧僧隻有硬闖了!能得武當高手賜教,實是貧僧之幸!”言語之間,已自承身份,顯是光明磊落,而一改先前的傲氣,不差禮數,確也是大派弟子的風範。


    “請!”綠珠美目閃亮,一抖拂塵,還了一禮。


    “請!”棍僧說完,踏出一步,已然站在當前。此時,他頭上戴著的鬥笠已經除去,露出一個圓圓的光頭,頂門上還有六點戒疤。靜立在那裏,不動如山,身上衣衫卻無風自動,自有一番凜然之威。


    二人隔著丈許,均是靜立不語。眾人一看之下,相互一比較,不禁在心中齊齊地喝了一聲彩!


    隻見二人身形一高一大,一壯一瘦。一個端凝如嶽,氣勢沉雄;一個飄逸絕倫,如柳迎風。就氣勢而言,二者當不相上下,各有千秋!


    隻是,綠珠作為先天之境的存在,與後天交手,分明是欺負人!而眾人肉眼凡胎,哪裏能看得出?


    正在這時,二人已然交上了手!棍僧一襲灰衣,雖身形魁梧,卻迅疾如風,閃動之際,宛如一團團灰影在飄忽不定。而綠珠,其雙足牢牢地釘在原地不動,懷抱拂塵,神態悠然。上身略略晃動,或側或偏,或俯或仰,便將棍僧的淩厲攻勢,一一化解於無形。


    直到這時,棍僧的輕敵之心盡去,眼見綠珠並沒出手,而雙足也未挪動一寸,便讓自己如驟雨般的急攻悉數落空。若是他出手之下,自己能否擋下幾招呢?棍僧不敢想像,眼下形勢,如箭上弦,已欲罷不能了。


    正在這時,隻聽一人喊道:“大哥,接棍!”


    “呼”的一聲,棍僧反手一抄,頓將一棍握在手中,二話不說,攔腰向綠珠掃去,口中同時喝道:“接招!”


    綠珠微微一笑,露出一排潔白如玉的貝齒,更顯其像個美貌少女。眼見一片棍影橫掃而至,兀自一動不動。眾人大驚,心道這小道士莫非被嚇呆了,這一下若被掃實了,不死也得殘廢!


    與其交手的正是十三棍僧中的老大,其成名絕技韋馱降魔杵名震武林,隻不過是將降魔杵法融入棍法之中罷了!


    綠珠自有打算,自從得到王風所授的無為心法後,修煉有日,還從未一試。見棍已及至腰間,綠珠一抖手中拂塵,虛托住棍梢,一牽一帶,隻聽又是“呼”的一聲惡響,跟著“喀嚓”兩聲輕響傳來,棍僧悶哼一聲,抽身暴退。


    眾人於這石火電光中,隻覺眼花繚亂,哪裏看得清楚,直到這時,才發現綠珠隻出半招,便讓棍僧落敗,而且是一敗塗地!


    適才綠珠借力用力,兩股大力迭加之下,縱是棍僧功力非凡,卻也抵受不住,手中之棍已脫手而出,一飛衝天,良久才落了下來,又被綠珠拂塵輕掃,穩穩地停靠在解劍石旁。而棍僧的兩隻手腕,立告脫臼,哪裏還有一戰之力?


    棍僧搖頭苦笑,被師弟拿住手腕,一推一送,頓時將二腕複位。活動了幾下,又衝著綠珠一抱拳,躬身道:“道長修為高絕,我等遠遠不及!但今日機會難得,貧僧厚顏相求,再請道長不吝賜教!”


    話音一落,餘下十二名棍僧齊齊踏出一步,均神態恭敬,與適才相比,判若兩人。而態度也很誠懇,實實在在地是想請綠珠指點一番,以便讓他們的武功更有精進。


    綠珠也知他們心意,想趁此機會,領教一番,以便增進修為。當下一擺拂塵,道:“如此,你等一起上罷!”


    “擺棍陣!”隨著大棍僧的一聲沉喝,隻見灰影閃動,衣襟帶風,十三人已將綠珠圍了起來,原本大棍僧脫手而出的那根長棍,此時也被他拿在手中。十三根長棍,棍尖朝地,十三人,單掌豎立,又齊齊地衝著棍圈中的綠珠躬身一禮。


    此棍陣,乃少林寺獨創。這次派十三棍僧下山,相助秦王李世民,又經過數位高僧精研,使得這一棍陣更具威力。原本佛心慈悲,嚴戒殺戮,使得這棍陣以擒困為主。


    而十三棍僧下山,原來的棍陣便不適合了。衝鋒陷陣,亂軍如蟻,對敵人的慈悲,便是對自己的殘忍。所以眾高僧又將此棍陣略加增刪,使其攻殺淩厲,威力暴增。既可縱橫於亂軍之中,又可剿殺敵之高手。


    棍陣一經擺出,還未催動,便有一股迫人的殺氣漫卷開來。綠珠見眾僧行禮,當下笑道:“不必多禮!這就請吧!”


    話音一落,二棍僧一抖腕,兩根長棍已無聲無息地點向綠珠的左右雙肋。而後背兩道冷風拂至,又有兩棍點到。


    綠珠雙足一滑,飄然閃晃,四棍頓告落空。“呼呼呼呼”四聲風響,又有四棍夾頭而至,將綠珠退路盡封。


    一扭腰,綠珠輕喝一聲,手中拂塵再度出手!


    隻見一道青影,如穿花蝴蝶般,飛舞在團團灰影當中,翩躚飄忽,進退從容。疾風勁吹,拂麵生痛,場中十四人均是一言不發,唯有棍棒相擊的“砰砰”聲時不時地傳來。


    忽然綠珠身法一變,如一團青煙遊蕩不定,手中拂塵一爆而開,千絲萬縷,如針如線,如同一片白霧在灰影中倏忽飄蕩,所到之處,眾棍僧緊握長棍的十指,如遭針紮,又似被群蟻咬噬。哪裏還拿握的住,“咚咚”不絕於耳的悶響中,十三根長棍,相繼一一墜地。而十三人均是捂著雙手,急步而退。


    青影未停,沿著空地急速地閃了一圈,這才猛然一頓,靜立在原地。而不遠處的解劍石旁,整整齊齊地擺著十三根長棍!


    “適才對一人,所用半招。而此時讓十三人完敗,還不到三招!怎地人數越多,其出手招數越少?這……這少年道士當真是深不可測……”在場中人,已完全被驚呆了。


    “我等……敗了!敗得心服口服!隻是,解劍一事,還請道長通融通融……”李靖在一片沉默當中,拱手對綠珠道。


    “大丈夫行事,須當機立斷!既然禮不可廢,也當言出必踐!”綠珠暗歎一聲,不見王風傳音,也不敢自作主張,“所謂入鄉隨俗,因時而異,倘若你於臨軍對陣之際,間不容發之機,還希望你的對手也通融通融麽?”


    見李靖麵帶羞色,綠珠心中又是一歎,“能屈能伸,能直能曲,隻要無愧於本心行事,乘浩然之和風,秉天地之正氣,何往而不利?執念太深,終於修行有礙啊……”


    姑且不說綠珠的這一番說教,令在場中人若有所思,王風聽在耳中,已是全身劇震,腦中電光疾閃,似是想通了什麽。


    “大丈夫行事,須當機立斷……隻要無愧於本心行事,何往而不利……”王風再次閉上雙目,同時收回念力,冥思苦想起來。


    良久後,王風驀地睜開雙目,仰天大笑,一時聲震山穀,宛如雷鳴!


    “想不到我難以取舍之事,竟被綠珠的隻語片言解開了!謝謝你,綠珠!”王風放下了心中的這塊石頭,隻覺周身舒泰,又空無一物。至此,他已決定,暫不入古,隻要無愧本心,管那洪二洪五他們說些什麽!


    聽完綠珠之言,眾人沉默良久,隻聽李世民道:“既是紫霄真人所定的規矩,我等自當從命!”說著,將腰中佩劍解下,又對眾人道:“你們都解下兵刃,然後隨我上山,拜見紫霄真人!”


    大棍僧聞言,躬身道:“請殿下三思!”


    “三思什麽?以青木道長修為,武當山當真有什麽宵小之輩不成?”李世民搖頭一笑,大步上前,將佩劍輕輕地放在解劍石旁,後又衝著綠珠躬身道:“道長字字珠璣,適才所言,世民所獲不淺!多謝道長指教!”


    眾人見狀,紛紛依樣行事,正在這時,忽聽一人喊道:“且慢!”


    求票!謝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世修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醉低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醉低調並收藏亂世修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