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展語言理解能力。”而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終期目標有四大塊,即傾聽、表述、欣賞文學作品和早期閱讀。其中傾聽排在首位,因為傾聽是幼兒最早掌握的語言活動,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是幼兒發展語言的基礎。可見,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條要求中體現了兩點:一是專注的聽,二是理解的聽。專注的聽是指幼兒聽的習慣,理解的聽是指幼兒聽的效果。雖然這是兩個不同的要求,但兩者之間又有著內在聯係,即專注的聽是理解的聽的基礎,隻有專注的聽才能聽清、聽懂乃至理解,能理解的聽後才能進行語言表達。因此,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傾聽習慣是提高幼兒傾聽效果的關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傾聽能力較弱,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思維不能跟著老師走,回答問題牛頭不對馬嘴。那麽,如何來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呢?我們先從其重要性談起。
一、良好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以往,在我們的家長心中傾聽習慣應該放在入小學後在去重點培養。但是經過我們多年的幼小銜接課程研究發現傾聽習慣應該從學前教育的早期入手。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小學家長反應:孩子入小學後,學習為什麽總是落後於別的同學;為什麽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記不住,還要打電話問別人;為什麽孩子總是上課好動、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前期是孩子形成良好傾聽習慣的關鍵期,隻有學會了怎樣傾聽,孩子才會感知和理解語言,才能促進語言的發展,達到學習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家園共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就要了解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中班幼兒心裏發展的年齡特點
1、自製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
2、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專注程度有所提高,但與大班幼兒相比,他們的理解水平相對較低。
3、在聽的過程中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4、當語速較快或連續講話時間較長時,幼兒往往無法聽清楚甚或不能完整地從中獲取信息,從而影響了他的理解與表達。
以上是中班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而現階段我們的孩子已經有了傾聽習慣的雛形。下麵我來說幾條,請家長根據我所提的內容對號入座,看看您的孩子是否有這些表現:
1、對別人的語音或談話的內容感興趣,對和別人交談感興趣,並且在雙方交談時對對方的講話感興趣。
2、對兒童電視節目感興趣,對外語或其他的方言感興趣。
3、當您的孩子能夠安靜、全神貫注地傾聽一段談話、一個故事和一個電視節目中的對話的時候,您的孩子就養成了有趣傾聽的習慣。
並不是說孩子具備了以上這些就具備了良好傾聽的習慣,這隻是傾聽習慣養成的初步表現。針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家長一定要做到有效的利用。
三、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和能力的目標及具體內容
現階段孩子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目標是:上課安靜的聽講,注意力集中15分鍾左右,在別人說話時,能用眼睛看著對方的眼睛,不隨意插嘴、打斷他人講話;在集體活動中,控製過分的表現欲,既要大膽的在同伴麵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學會傾聽同伴的見解。
幼兒傾聽能力應著重培養三種傾聽技能: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老師走等);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如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的傾聽(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行指令情況等)。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隻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著名的社會學家蘭金曾做過這方麵的研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說、讀、寫)中,聽的時間占45%,說的時間占30%,讀的時間占16%,寫的時間占9%。這說明,聽在人們交往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達與表現”的第一條便是“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那麽,家長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1、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孩子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2、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讓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3、多多稱讚和表揚孩子,鼓勵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隻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人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就可給予表揚鼓勵。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孩子以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
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
5、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隻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
6、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培養孩子傾聽習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家長,其孩子習慣明顯優於那些隨意的家長。幼兒期是好模仿的時期,環境的創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良好的環境對其傾聽習慣的養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經常有父母這樣感歎:“孩子有什麽話總不肯跟我說,我說什麽孩子也不願意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因為,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孩子說的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孩子便隻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而且,孩子還會感覺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從此更加減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這種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心理學家提示父母說:“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恢複自尊。”事實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這些權利的。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僅是了解孩子心靈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須定期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賞識。在傾聽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態,千萬不要擺出一副表麵上傾聽,實際上千方百計想出一些理由來反駁他的樣子,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總是否定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便不會再主動與父母交流了。
如造房子一般,聽是學和說的“奠基石”,實踐證明,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後,說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學習活動中,幼兒主動地聽,積極地說,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提高。
以下是附給各位家長培養幼兒注意力的一些小遊戲,希望會對你們有點幫助。
1、拚圖小遊戲:經常和寶寶玩一些拚圖遊戲,例如動物拚圖,水果拚圖,人物拚圖,地圖等。這樣的拚圖遊戲需要寶寶耐心操作組合拚圖。家長可以根據現年齡段幼兒的情況最好選擇10——12片左右。
2、傳話遊戲:家庭遊戲,由媽媽說一句話,傳給爸爸,再傳給寶寶,最後,讓媽媽和寶寶說一說自己聽到的。uu看書 ww.這個遊戲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邊低語,對促進寶寶注意力的發展非常有效。
3、聽口令做動作:家長說出口令,例如:“向前走”,“去拉住爸爸的手”,“把門關上”,“把桌子上的綠色積木拿來”等,這樣的口令可以隨著年齡階段的增長逐漸變得複雜。
4、複述練習:家長講述一個小故事,引導寶寶複述。或者家長說兩到三句話,引導寶寶盡量能夠複述出來。
美國教育學家娜思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從小播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說過:“把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是行為;把行為播種下去,收獲的是習慣;把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是性格;把性格播種下去,收獲的是命運。”由此可見:習慣決定著每個人的命運!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是有個體差異的,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希望各位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的運用。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以後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但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在一個活動中或一朝一夕中養成的,是貫穿在幼兒的一切活動中,及至整個學習生活。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拉施裏的動物記憶實驗。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變為習慣,90天的重複會成為穩定的習慣。這需要我們共同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期望,用藝術的教育方法和充足的耐心去教育、去等待!
送給回答者一份禮物送香吻贈言:好帥的回答,樓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誠摯謝意!
一、良好傾聽習慣的重要性
以往,在我們的家長心中傾聽習慣應該放在入小學後在去重點培養。但是經過我們多年的幼小銜接課程研究發現傾聽習慣應該從學前教育的早期入手。在我們的調查問卷中,小學家長反應:孩子入小學後,學習為什麽總是落後於別的同學;為什麽老師布置的作業總是記不住,還要打電話問別人;為什麽孩子總是上課好動、易興奮、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其主要原因是孩子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學前期是孩子形成良好傾聽習慣的關鍵期,隻有學會了怎樣傾聽,孩子才會感知和理解語言,才能促進語言的發展,達到學習的目的。所以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家園共育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就要了解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中班幼兒心裏發展的年齡特點
1、自製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
2、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的專注程度有所提高,但與大班幼兒相比,他們的理解水平相對較低。
3、在聽的過程中易受到外界的幹擾。
4、當語速較快或連續講話時間較長時,幼兒往往無法聽清楚甚或不能完整地從中獲取信息,從而影響了他的理解與表達。
以上是中班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而現階段我們的孩子已經有了傾聽習慣的雛形。下麵我來說幾條,請家長根據我所提的內容對號入座,看看您的孩子是否有這些表現:
1、對別人的語音或談話的內容感興趣,對和別人交談感興趣,並且在雙方交談時對對方的講話感興趣。
2、對兒童電視節目感興趣,對外語或其他的方言感興趣。
3、當您的孩子能夠安靜、全神貫注地傾聽一段談話、一個故事和一個電視節目中的對話的時候,您的孩子就養成了有趣傾聽的習慣。
並不是說孩子具備了以上這些就具備了良好傾聽的習慣,這隻是傾聽習慣養成的初步表現。針對孩子的這些表現,家長一定要做到有效的利用。
三、培養幼兒傾聽習慣和能力的目標及具體內容
現階段孩子良好傾聽習慣的培養目標是:上課安靜的聽講,注意力集中15分鍾左右,在別人說話時,能用眼睛看著對方的眼睛,不隨意插嘴、打斷他人講話;在集體活動中,控製過分的表現欲,既要大膽的在同伴麵前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學會傾聽同伴的見解。
幼兒傾聽能力應著重培養三種傾聽技能:專注性傾聽,集中注意地傾聽(包括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思維能跟著老師走等);辨析性傾聽,分辨不同內容(如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的聲音等)的傾聽;理解性傾聽,掌握主要內容、連接上下文意思的傾聽(包括回答問題情況和執行指令情況等)。
有一位哲人說:“上帝給我們兩個耳朵,卻隻給我們一個嘴巴,意思是要我們多聽少說。”著名的社會學家蘭金曾做過這方麵的研究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人們日常的語言交往活動(聽、說、讀、寫)中,聽的時間占45%,說的時間占30%,讀的時間占16%,寫的時間占9%。這說明,聽在人們交往中居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傾聽是人類接觸世界、表達自身的第一步,是孩子接觸社會、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表達與表現”的第一條便是“注意傾聽他人講話,理解別人講話的意思”。那麽,家長在家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呢?我提供一下幾點建議:
1、說話時放慢速度,使他們聽清每個字的正確發音,特別是針對孩子難以發出的音或發不準確的音,在說話時口型稍微誇張些。
2、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讓孩子多看一些色彩鮮豔、圖文並茂的圖畫故事。還可讓孩子聽一些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兒歌磁帶等,當有聲有色的話語,伴隨著美妙動聽的音樂,將孩子帶到幻想中的動物世界、古老宮殿時,他們會完全忘卻自己,一遍一遍地去聆聽。
3、多多稱讚和表揚孩子,鼓勵是良好品行的自我肯定的動力,是對自己才智充滿自信心的動力,適時、巧妙地說出稱讚的話,是對良好傾聽習慣的孩子的肯定,並使其堅持不懈。所以隻要孩子能認真聽對方講話,理解了別人講話的內容,不打斷別人的談話,不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耐心地聽完,聽懂對方的話,就可給予表揚鼓勵。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孩子以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
4、利用“按指令行事”法發展孩子傾聽能力。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之一,也是身心發展的一個階段。為此,家長可以用按指令行事的方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如:要求孩子聽指令做相應動作;在日常生活中交給孩子一些任務,讓其完成,以鍛煉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讓孩子根據某種音樂或節奏等,一邊看著大人的手勢,一邊完成某些動作或相應的行為等。
5、利用“聽辨錯誤法”來發展孩子的傾聽能力。生活中,有的孩子聽一件事時,隻聽到其中的一點兒就聽不下去了,這就說明傾聽的質量不高,聽得不仔細,不專心和不認真。因此,家長應有目的地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判斷語言的對錯,吸引孩子注意傾聽,並加以改正。
6、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善於傾聽孩子心聲。培養孩子傾聽習慣需要家園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環境的創設。注重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的家長,其孩子習慣明顯優於那些隨意的家長。幼兒期是好模仿的時期,環境的創設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作用,良好的環境對其傾聽習慣的養成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都沒有認真傾聽孩子心聲的習慣,這也是孩子無法養成傾聽他人習慣的原因。經常有父母這樣感歎:“孩子有什麽話總不肯跟我說,我說什麽孩子也不願意聽,真是拿他沒有辦法。”因為,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孩子說的話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孩子便隻會把自己的想法藏起來,而且,孩子還會感覺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從此更加減少與父母之間的溝通。這種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
心理學家提示父母說:“如果父母從不聽孩子說話,孩子長大後往往要經過許多年才能恢複自尊。”事實上,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們也有獨立的人格尊嚴,他們也需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父母是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的這些權利的。傾聽孩子的心聲不僅是了解孩子心靈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孩子傾聽他人的重要方法。父母必須定期抽出專門的時間來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和賞識。在傾聽孩子說話時,父母一定要端正姿態,千萬不要擺出一副表麵上傾聽,實際上千方百計想出一些理由來反駁他的樣子,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總是否定孩子的思想,這樣孩子便不會再主動與父母交流了。
如造房子一般,聽是學和說的“奠基石”,實踐證明,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後,說的能力也隨之提高了,在學習活動中,幼兒主動地聽,積極地說,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才會提高。
以下是附給各位家長培養幼兒注意力的一些小遊戲,希望會對你們有點幫助。
1、拚圖小遊戲:經常和寶寶玩一些拚圖遊戲,例如動物拚圖,水果拚圖,人物拚圖,地圖等。這樣的拚圖遊戲需要寶寶耐心操作組合拚圖。家長可以根據現年齡段幼兒的情況最好選擇10——12片左右。
2、傳話遊戲:家庭遊戲,由媽媽說一句話,傳給爸爸,再傳給寶寶,最後,讓媽媽和寶寶說一說自己聽到的。uu看書 ww.這個遊戲非常有趣,而且需要在耳邊低語,對促進寶寶注意力的發展非常有效。
3、聽口令做動作:家長說出口令,例如:“向前走”,“去拉住爸爸的手”,“把門關上”,“把桌子上的綠色積木拿來”等,這樣的口令可以隨著年齡階段的增長逐漸變得複雜。
4、複述練習:家長講述一個小故事,引導寶寶複述。或者家長說兩到三句話,引導寶寶盡量能夠複述出來。
美國教育學家娜思夫人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從小播下良好習慣的種子,將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印度大詩人泰戈爾也說過:“把信念播種下去,收獲的是行為;把行為播種下去,收獲的是習慣;把習慣播種下去,收獲的是性格;把性格播種下去,收獲的是命運。”由此可見:習慣決定著每個人的命運!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是有個體差異的,教育方法也要因人而異,希望各位家長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靈活的運用。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對幼兒以後學習、生活將會有很大的幫助,能受益終身。但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不是在一個活動中或一朝一夕中養成的,是貫穿在幼兒的一切活動中,及至整個學習生活。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拉施裏的動物記憶實驗。一種行為重複21天就會變為習慣,90天的重複會成為穩定的習慣。這需要我們共同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期望,用藝術的教育方法和充足的耐心去教育、去等待!
送給回答者一份禮物送香吻贈言:好帥的回答,樓主送上香吻一枚,以表誠摯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