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著中,哈利波特的感情線有這麽幾條,首先是赫敏,倆人在去霍格沃茲的火車上就認識了,然後一起走過了漫長的七年時光,周明章可以隱隱的感覺到赫敏對哈利波特是有好感的,不過不知道倆人最終為什麽沒有走到一起。
其次是張秋的線,這條線有點莫名其妙,哈利自從認識張秋開始,對她就有懵懂的憧憬,可惜這家夥實在是太慫了,一點兒就沒有繼承到自己爸爸的泡妞天分,每次遇見張秋就會臉紅心跳;在三強爭霸賽的時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要邀請她成為自己的舞伴,卻在英俊高大的迪戈裏麵前失去了勇氣。
等到迪戈裏掛了之後,張秋主動追求他,哈利才敢下手,可惜自從小天狼星死後,這倆又莫名其妙的鬧掰了。
而金妮在第一部的時候隻是出來打了個醬油,並沒有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到了第二部,金妮就成為重要配角,並且送了哈利波特一封情書,“他的眼睛綠的像剛淹過的癩蛤蟆,他的頭發黑板般烏黑瀟灑,我希望他是我的……”
好吧,這段表白簡直讓人無法吐槽,難道這妹子是上魔藥課中了毒把腦子弄壞了才想出來這些無比蛋疼的措辭麽?
第三部和第四部金妮繼續打醬油,等到第五部鄧布利多軍成立之後,她的戲份才重新多了起來,和納威、盧娜一起成為僅次於主角三人組的重要角色。
到了第六部,他們倆的感情方才正式確定,金妮名正言順的成為哈利波特的女友;第七部她的戲份雖然再次減少,但卻經常出現在哈利的回憶之中,在最後“十九年後”的章節裏,他們倆終成眷屬。
仔細想想倒也符合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十一歲入學,到六年級就十六七歲了,正是愛情萌發的年紀,再早就有點不太合適了,十一二歲的孩子懂什麽啊。
但是,如果按照原著繼續寫哈利和金妮的cp,周明章卻覺得別扭的不行,這到底是為什麽呢?周明章認真琢磨起來。
哦,是了,有點明白了,等他打開哈利波特電影,看到艾瑪-沃特森的時候,周明章方才有些反應過來;實在是因為電影版選角的問題啊,在書裏寫得可是金妮長得很漂亮,而赫敏比較一般,但是電影裏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的顏值毫無懸念的吊打了金妮的扮演者邦妮-凱瑟琳-賴特。
這讓周明章下意識地認為赫敏要比金妮漂亮,人們當然想讓主角勾搭上最漂亮的妹子,但事實卻非如此。
不過,我一寫到赫敏就下意識地想起艾瑪-沃特森,在第一部裏好像就把這姑娘寫的挺好看的;對金妮他就沒這種感覺了,總是想起電影裏那張臉,嗯,因為長得不好看,周明章還是翻了演職員名單才想起這個演員的名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讓我繼續根據原著把衛錦霓寫成韓立的女朋友,確實有點做不到啊!
仔細想想,在中國讀者的心中,好像支持哈利波特和赫敏的cp的人比較多一些,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周明章站起身來,在院子裏慢悠悠地踱著步子,再回想起自己讀書時候的情況,漸漸有些明白了;這是因為中國和歐美對待學習好的女生感覺不同的原因。
在英語裏,有個專門的詞匯叫做nerd,說得就是那些學習好的書呆子,這些人嚐嚐被描述為木訥、沒有異性緣,而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對文化頗為推崇,學習好隻會增加魅力,而不是削弱魅力。
赫敏作為格蘭芬多學院的學霸,自然收獲了一大波的好評,再加上艾瑪-沃特森的顏值,出現這麽多支持哈利赫敏cp的粉絲也就不奇怪了。
在歐美文化中,一直有比較濃厚的反智傾向,尤其是在青春文藝作品裏,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往往隻會淪落為橄欖球隊隊長這般壯漢的陪襯,女學霸也不如身材勁爆的拉拉隊長受歡迎,這些人最多成為主角團隊的小角色,給劇情增添笑料,給主角提供智力支持。
若是往深裏思考,這種情況是統治階級刻意為之;想要進入歐美的頂級大學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要考慮特長、參加社會活動以及推薦信等等。
往好裏說,就是講究素質教育,擯棄分數決定論;而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u看書 unsu.om 則是統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素質教育就和騰訊遊戲一樣,沒錢玩你麻痹!
沒錢你怎麽玩高爾夫球,你怎麽玩帆船?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你從那兒弄推薦信?怎麽進入有實力的社會團體實習?這些天然就是為擁有社會資源的那批人準備的。
而為了讓屁民們認可這種製度,他們就在各種文藝作品裏鼓吹這種思想,因此就出現了上麵所說的那些現象。
在中國文化裏卻是恰恰相反,看看幾大名著的主角吧,諸葛亮是學霸,關羽還會夜讀春秋;西遊記裏,唐僧熟讀經書,孫悟空那麽吊,唐僧念段經文他馬上跪下喊爸爸;再看看那些古典愛情小說,那個主角不是才高八鬥?
相對應的是,飽讀詩書文化水平高的女性更能獲得男主角的好感,比如金庸武俠裏的黃蓉,比如紅樓夢裏的林黛玉。
赫敏和哈利波特可謂是青梅竹馬,加上學習出眾,外貌不俗,而且和哈利的媽媽一樣是麻瓜家庭出身,這簡直就是中文小說裏女主的標配啊!
歸根結底,這是歐美貴族文化和中國士人文化的衝突,在古代中國書讀得好了就能出頭,而在歐美則不然。
腦海中,金妮和赫敏的形象來回搖擺,最終還是赫敏占據了上風,周明章終於做出了決定,好吧,看來哈利和金妮的cp得拆了,換成哈利和赫敏的配對好了!
要是在歐美文化的背景裏,毫無疑問金妮會是更合適的女主,但是既然現在本書要麵對的是中國文化背景的讀者,那麽還是選擇赫敏的好!
其次是張秋的線,這條線有點莫名其妙,哈利自從認識張秋開始,對她就有懵懂的憧憬,可惜這家夥實在是太慫了,一點兒就沒有繼承到自己爸爸的泡妞天分,每次遇見張秋就會臉紅心跳;在三強爭霸賽的時候,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想要邀請她成為自己的舞伴,卻在英俊高大的迪戈裏麵前失去了勇氣。
等到迪戈裏掛了之後,張秋主動追求他,哈利才敢下手,可惜自從小天狼星死後,這倆又莫名其妙的鬧掰了。
而金妮在第一部的時候隻是出來打了個醬油,並沒有給人留下多少印象;到了第二部,金妮就成為重要配角,並且送了哈利波特一封情書,“他的眼睛綠的像剛淹過的癩蛤蟆,他的頭發黑板般烏黑瀟灑,我希望他是我的……”
好吧,這段表白簡直讓人無法吐槽,難道這妹子是上魔藥課中了毒把腦子弄壞了才想出來這些無比蛋疼的措辭麽?
第三部和第四部金妮繼續打醬油,等到第五部鄧布利多軍成立之後,她的戲份才重新多了起來,和納威、盧娜一起成為僅次於主角三人組的重要角色。
到了第六部,他們倆的感情方才正式確定,金妮名正言順的成為哈利波特的女友;第七部她的戲份雖然再次減少,但卻經常出現在哈利的回憶之中,在最後“十九年後”的章節裏,他們倆終成眷屬。
仔細想想倒也符合孩子們成長的過程,十一歲入學,到六年級就十六七歲了,正是愛情萌發的年紀,再早就有點不太合適了,十一二歲的孩子懂什麽啊。
但是,如果按照原著繼續寫哈利和金妮的cp,周明章卻覺得別扭的不行,這到底是為什麽呢?周明章認真琢磨起來。
哦,是了,有點明白了,等他打開哈利波特電影,看到艾瑪-沃特森的時候,周明章方才有些反應過來;實在是因為電影版選角的問題啊,在書裏寫得可是金妮長得很漂亮,而赫敏比較一般,但是電影裏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特森的顏值毫無懸念的吊打了金妮的扮演者邦妮-凱瑟琳-賴特。
這讓周明章下意識地認為赫敏要比金妮漂亮,人們當然想讓主角勾搭上最漂亮的妹子,但事實卻非如此。
不過,我一寫到赫敏就下意識地想起艾瑪-沃特森,在第一部裏好像就把這姑娘寫的挺好看的;對金妮他就沒這種感覺了,總是想起電影裏那張臉,嗯,因為長得不好看,周明章還是翻了演職員名單才想起這個演員的名字。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讓我繼續根據原著把衛錦霓寫成韓立的女朋友,確實有點做不到啊!
仔細想想,在中國讀者的心中,好像支持哈利波特和赫敏的cp的人比較多一些,這到底是什麽原因呢?
周明章站起身來,在院子裏慢悠悠地踱著步子,再回想起自己讀書時候的情況,漸漸有些明白了;這是因為中國和歐美對待學習好的女生感覺不同的原因。
在英語裏,有個專門的詞匯叫做nerd,說得就是那些學習好的書呆子,這些人嚐嚐被描述為木訥、沒有異性緣,而在中國,自古以來就對文化頗為推崇,學習好隻會增加魅力,而不是削弱魅力。
赫敏作為格蘭芬多學院的學霸,自然收獲了一大波的好評,再加上艾瑪-沃特森的顏值,出現這麽多支持哈利赫敏cp的粉絲也就不奇怪了。
在歐美文化中,一直有比較濃厚的反智傾向,尤其是在青春文藝作品裏,那些學習好的孩子往往隻會淪落為橄欖球隊隊長這般壯漢的陪襯,女學霸也不如身材勁爆的拉拉隊長受歡迎,這些人最多成為主角團隊的小角色,給劇情增添笑料,給主角提供智力支持。
若是往深裏思考,這種情況是統治階級刻意為之;想要進入歐美的頂級大學除了學習成績之外,還要考慮特長、參加社會活動以及推薦信等等。
往好裏說,就是講究素質教育,擯棄分數決定論;而從陰謀論的角度出發,u看書 unsu.om 則是統治階級維護自身利益的手段,素質教育就和騰訊遊戲一樣,沒錢玩你麻痹!
沒錢你怎麽玩高爾夫球,你怎麽玩帆船?沒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你從那兒弄推薦信?怎麽進入有實力的社會團體實習?這些天然就是為擁有社會資源的那批人準備的。
而為了讓屁民們認可這種製度,他們就在各種文藝作品裏鼓吹這種思想,因此就出現了上麵所說的那些現象。
在中國文化裏卻是恰恰相反,看看幾大名著的主角吧,諸葛亮是學霸,關羽還會夜讀春秋;西遊記裏,唐僧熟讀經書,孫悟空那麽吊,唐僧念段經文他馬上跪下喊爸爸;再看看那些古典愛情小說,那個主角不是才高八鬥?
相對應的是,飽讀詩書文化水平高的女性更能獲得男主角的好感,比如金庸武俠裏的黃蓉,比如紅樓夢裏的林黛玉。
赫敏和哈利波特可謂是青梅竹馬,加上學習出眾,外貌不俗,而且和哈利的媽媽一樣是麻瓜家庭出身,這簡直就是中文小說裏女主的標配啊!
歸根結底,這是歐美貴族文化和中國士人文化的衝突,在古代中國書讀得好了就能出頭,而在歐美則不然。
腦海中,金妮和赫敏的形象來回搖擺,最終還是赫敏占據了上風,周明章終於做出了決定,好吧,看來哈利和金妮的cp得拆了,換成哈利和赫敏的配對好了!
要是在歐美文化的背景裏,毫無疑問金妮會是更合適的女主,但是既然現在本書要麵對的是中國文化背景的讀者,那麽還是選擇赫敏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