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就和文姐姐拜過了堂,成過了親?”在鯤舟上,許初一關上了窗戶,自以為辦事嚴密的他一臉好奇地問道。
遊俠兒白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一旁同樣好奇模樣的柳承賢,無奈地點了點頭,畢竟這事也沒有什麽好否認的,做過了就是做過了,隻不過別讓沈璘那個小丫頭知道就好。
一開始封一二還好奇,為什麽從西嶽否去山一路回來,不僅不見兩個孩子聒噪,甚至都是沉默不語。原來心裏都憋著這件事呢!
雖然山神文鰩已經和他們說得很清楚了,但是兩個孩子還是想讓封一二親口說出來,這樣他倆才放得下心來。
許初一眼睛一轉,接著問道:“那你們就沒有洞過房?”
很顯然,許初一的問題問的很是讓人滿意和期待,就連柳承賢也難得將身子湊的更近了,眼神中滿是好奇神色,就想聽一聽自己的封大哥有沒有對不起沈姐姐。
不說這個還好,一說這事,封一二整個人坐了起來,伸手摸了摸嘴角胡茬,一臉憤恨地說道:“都是文廟那個老不死的文老頭,老子連蓋頭都沒揭就被趕出來了!還什麽洞房!屁!”
之所以對文廟中位居第五的陪祀聖人都毫不客氣,封一二是真的有理有據,而且有資格這樣做。按照他的說法,見過招女婿的,沒見過這麽招女婿的。
其實這個世道女子喜歡女子隻要藏著掖著也不是什麽大事,若是被人知道了,也不過是巷弄之中茶餘飯後的閑談罷了。
可是作為文廟文老頭之女的文鰩就不一樣了,她因為身份而不得不被文廟那些自詡清高的人口誅筆伐,說是對她不如說是對她的那個聖人爹爹。
文廟的位置就那麽大,容不下新人,老人不去,新人又怎麽能進呢?讀書人最容不得讀書人,雖都是儒家中人,可自家人也見不得自家人。
抓住了文鰩與茱萸兩情相悅的事,稷下學宮乃至整個天下的書院無不是指著鼻子罵那個文老頭教女無方,不配在文廟陪祀,髒了聖賢!畢竟天下書院皆是各位賢人弟子脈絡分支,上麵罵,下麵自然也就跟著罵。甭管是不是耽誤自己了,罵就對了。
不過好在這個殺豬屠戶出身的文廟聖人也不是什麽吃素的,直接抓了個人過來就直接要他與自家女兒成親。
說到這,封一二是頓胸捶足,大呼上當,直說自己不應該貪圖那二十兩,妄想做什麽文廟贅婿。
在文老頭家門口跪了三天的封一二就這麽被騙了進去,本以為從此傍上了文廟第五位聖人的大腿,這天下還不是橫著走。卻不料就是拜了個堂,寫下了婚書,隨後就被那個胖乎乎的老頭一腳踢了出去。
“既然我女兒都已經與男子成親,怎麽會喜歡茱萸那個丫頭?”
文廟排行第五位的文諸宮重重地將那一紙婚書扔在了稷下學宮的大殿之上,指著座下一群居心叵測的賢人破口大罵了起來。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與其說是辯駁不如說是菜市場潑婦罵街。
最後還是位居文廟第二的塗姓老者問了句“那你女婿叫什麽?”,這才收了尾。
看著文老五從地上撿起婚書,眯著眼看了好一會,才說道“封一二”這三個字,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哪裏有不知道女婿姓名的老丈人,名字都不知道就敢把女兒嫁出去,其中蹊蹺都不願去點破。
再加上塗聖人的點頭默許,任誰都不敢再站出來說些什麽了,眼睜睜看著那個文廟第五走出了稷下學宮。
不過是一場新浪推舊浪的戲碼而已,既然文廟第二的塗聖人都站出來打了圓場,那麽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雖然如此,但是儒家總要給天下一個交代吧!
一向講究規矩的儒家不能到了自己身上就不講規矩了,汙蔑了就汙蔑了?對內的話,心知肚明得過且過,對外可就不能那麽草草了事。
文廟第五的位置是保住了,可自家女兒卻未必能保住。所幸這個文老頭對於稷下學宮乃至儒家來說還是有些用的,所以最後不過是得了兩封敕令旨意。說是冊封,不如說是發配來得貼切。
一是讓文鰩去西嶽做山神,二是讓茱萸去入海口看守那條走瀆大江。
一西一東,雖是山水二字,卻再無山水相伴的可能。
既然拜堂成親是假的,那所謂山神也不過是假的。雖然溪垂洲否去山下大殿中的山神娘娘神像的的確確是文鰩不假,可終究不過是替文廟做了個嫁衣罷了。
這個世道,但凡是好點的東西,哪還輪得到什麽山神河神啊?都被三教分走了,找幾個門麵,自詡公道的買賣而已。
而文鰩那個叫做泰來的弟弟,他向來心疼姐姐。思量過後,隻得離開稷下學宮去那西嶽陪伴姐姐。這些事,文鰩對他從來不願意提及,畢竟怕誤了弟弟的前程。
封一二索性就成了泰來嘴裏的姐夫,一叫就是三百年。不過對於“姐夫”這件事,年輕遊俠兒他大人有大量,坦然接受。甚至索性到哪都說自己是文廟贅婿,一路的混吃混喝。
唯獨到了衍崖書院,看見了沈璘,他卻再未說過這個稱號。
“所以文姐姐真的要在否去山上守三千年嗎?”許初一看了看桌上那一罐山神文瑤送的蒜泥,憂心忡忡地問道。
封一二沒有回答,隻是摸索著嘴邊的胡茬點了點頭。他倒不覺得三千年很長,但是就怕三千年過後,文老頭沒能定下心來,穩坐文廟交椅。到時候再等上個三千年,不過就是儒家兩張敕令旨意的事罷了。
看著兩個孩子聽完後的一副無精打采樣子,封一二晃著腦袋說道:“才回來,怎麽一個不練字了,一個不看書了?”
早已將《千字文》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柳承賢兩手一攤,無奈說道:“都會背了,還是沒用!”
剛剛學會了“山”的許初一則相對輕鬆一些,說起練字整個人跳起來,就那麽在宣紙上寫了起來,一個十分神似卻無半分形似的符籙文字躍然於紙上。
男孩看了看手中宣紙上的字,揚了揚,笑著說道:“會了!”
遊俠兒點了點頭,會寫了自然便是好的。驅使的符籙終究是洛陽敕令,會寫才是正途。
遊俠兒白了他一眼,又看了看一旁同樣好奇模樣的柳承賢,無奈地點了點頭,畢竟這事也沒有什麽好否認的,做過了就是做過了,隻不過別讓沈璘那個小丫頭知道就好。
一開始封一二還好奇,為什麽從西嶽否去山一路回來,不僅不見兩個孩子聒噪,甚至都是沉默不語。原來心裏都憋著這件事呢!
雖然山神文鰩已經和他們說得很清楚了,但是兩個孩子還是想讓封一二親口說出來,這樣他倆才放得下心來。
許初一眼睛一轉,接著問道:“那你們就沒有洞過房?”
很顯然,許初一的問題問的很是讓人滿意和期待,就連柳承賢也難得將身子湊的更近了,眼神中滿是好奇神色,就想聽一聽自己的封大哥有沒有對不起沈姐姐。
不說這個還好,一說這事,封一二整個人坐了起來,伸手摸了摸嘴角胡茬,一臉憤恨地說道:“都是文廟那個老不死的文老頭,老子連蓋頭都沒揭就被趕出來了!還什麽洞房!屁!”
之所以對文廟中位居第五的陪祀聖人都毫不客氣,封一二是真的有理有據,而且有資格這樣做。按照他的說法,見過招女婿的,沒見過這麽招女婿的。
其實這個世道女子喜歡女子隻要藏著掖著也不是什麽大事,若是被人知道了,也不過是巷弄之中茶餘飯後的閑談罷了。
可是作為文廟文老頭之女的文鰩就不一樣了,她因為身份而不得不被文廟那些自詡清高的人口誅筆伐,說是對她不如說是對她的那個聖人爹爹。
文廟的位置就那麽大,容不下新人,老人不去,新人又怎麽能進呢?讀書人最容不得讀書人,雖都是儒家中人,可自家人也見不得自家人。
抓住了文鰩與茱萸兩情相悅的事,稷下學宮乃至整個天下的書院無不是指著鼻子罵那個文老頭教女無方,不配在文廟陪祀,髒了聖賢!畢竟天下書院皆是各位賢人弟子脈絡分支,上麵罵,下麵自然也就跟著罵。甭管是不是耽誤自己了,罵就對了。
不過好在這個殺豬屠戶出身的文廟聖人也不是什麽吃素的,直接抓了個人過來就直接要他與自家女兒成親。
說到這,封一二是頓胸捶足,大呼上當,直說自己不應該貪圖那二十兩,妄想做什麽文廟贅婿。
在文老頭家門口跪了三天的封一二就這麽被騙了進去,本以為從此傍上了文廟第五位聖人的大腿,這天下還不是橫著走。卻不料就是拜了個堂,寫下了婚書,隨後就被那個胖乎乎的老頭一腳踢了出去。
“既然我女兒都已經與男子成親,怎麽會喜歡茱萸那個丫頭?”
文廟排行第五位的文諸宮重重地將那一紙婚書扔在了稷下學宮的大殿之上,指著座下一群居心叵測的賢人破口大罵了起來。
<a id="wzsy" href="http://m.xiashuba.com">下書吧</a>
與其說是辯駁不如說是菜市場潑婦罵街。
最後還是位居文廟第二的塗姓老者問了句“那你女婿叫什麽?”,這才收了尾。
看著文老五從地上撿起婚書,眯著眼看了好一會,才說道“封一二”這三個字,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哪裏有不知道女婿姓名的老丈人,名字都不知道就敢把女兒嫁出去,其中蹊蹺都不願去點破。
再加上塗聖人的點頭默許,任誰都不敢再站出來說些什麽了,眼睜睜看著那個文廟第五走出了稷下學宮。
不過是一場新浪推舊浪的戲碼而已,既然文廟第二的塗聖人都站出來打了圓場,那麽就沒有什麽好說的了。雖然如此,但是儒家總要給天下一個交代吧!
一向講究規矩的儒家不能到了自己身上就不講規矩了,汙蔑了就汙蔑了?對內的話,心知肚明得過且過,對外可就不能那麽草草了事。
文廟第五的位置是保住了,可自家女兒卻未必能保住。所幸這個文老頭對於稷下學宮乃至儒家來說還是有些用的,所以最後不過是得了兩封敕令旨意。說是冊封,不如說是發配來得貼切。
一是讓文鰩去西嶽做山神,二是讓茱萸去入海口看守那條走瀆大江。
一西一東,雖是山水二字,卻再無山水相伴的可能。
既然拜堂成親是假的,那所謂山神也不過是假的。雖然溪垂洲否去山下大殿中的山神娘娘神像的的確確是文鰩不假,可終究不過是替文廟做了個嫁衣罷了。
這個世道,但凡是好點的東西,哪還輪得到什麽山神河神啊?都被三教分走了,找幾個門麵,自詡公道的買賣而已。
而文鰩那個叫做泰來的弟弟,他向來心疼姐姐。思量過後,隻得離開稷下學宮去那西嶽陪伴姐姐。這些事,文鰩對他從來不願意提及,畢竟怕誤了弟弟的前程。
封一二索性就成了泰來嘴裏的姐夫,一叫就是三百年。不過對於“姐夫”這件事,年輕遊俠兒他大人有大量,坦然接受。甚至索性到哪都說自己是文廟贅婿,一路的混吃混喝。
唯獨到了衍崖書院,看見了沈璘,他卻再未說過這個稱號。
“所以文姐姐真的要在否去山上守三千年嗎?”許初一看了看桌上那一罐山神文瑤送的蒜泥,憂心忡忡地問道。
封一二沒有回答,隻是摸索著嘴邊的胡茬點了點頭。他倒不覺得三千年很長,但是就怕三千年過後,文老頭沒能定下心來,穩坐文廟交椅。到時候再等上個三千年,不過就是儒家兩張敕令旨意的事罷了。
看著兩個孩子聽完後的一副無精打采樣子,封一二晃著腦袋說道:“才回來,怎麽一個不練字了,一個不看書了?”
早已將《千字文》看了不知道多少遍的柳承賢兩手一攤,無奈說道:“都會背了,還是沒用!”
剛剛學會了“山”的許初一則相對輕鬆一些,說起練字整個人跳起來,就那麽在宣紙上寫了起來,一個十分神似卻無半分形似的符籙文字躍然於紙上。
男孩看了看手中宣紙上的字,揚了揚,笑著說道:“會了!”
遊俠兒點了點頭,會寫了自然便是好的。驅使的符籙終究是洛陽敕令,會寫才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