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從小時候學習寫字至今,所用的寫作工具差不多都是沿著石筆——鉛筆——蘸筆——鋼筆這條路走過來的。如今的孩子大概都不知道石筆是什麽東西了。石筆當然就是一種石頭,我們那地方叫滑石。好的石筆很軟很純,在石板上寫了字很容易擦掉,也不會劃壞了石板。但很純的石筆往往很少,大部分都有青石的成分在裏麵,寫著寫著吱一下就把石板劃出一道印兒來。那玩意兒當然就很便宜,一分錢能買好幾根。石筆石板這些東西最大的缺點是不牢固和不便於攜帶,你若不小心摔了一跤,你書包裏的這些東西差不多就壞了,特別是那個石板,至少會摔出幾道紋兒來。我們曾多少次為摔壞了石板而傷心啊!
鉛筆就牢固得多了,你摔個十跤八跤的都沒事兒,而且寫錯了還可用橡皮擦掉,重新來。問題是鉛筆寫了字不很清楚,寫的時候須在舌尖兒上蘸一下。若幹年後,我才知道好的鉛筆是無須用舌尖兒蘸一下再寫的。而且用鉛筆寫字還是一種身分,越是大官兒就越用鉛筆寫字。你看中央首長開會的時候每人麵前都有一大把鉛筆不是?我有一個戰友的父親是林彪反黨集團裏邊的,我曾看過他正走紅的時候寫給兒子的親筆信,那就是用鉛筆在宣紙的信箋上豎寫的。嗬!特有體,有派,有氣勢。我後來也這麽給朋友寫過信,可總不如人家寫得好看,而且還給人一種裝腔作勢的感覺,遂拉倒了。
我上高中之前一直用蘸筆。蘸筆裏麵就有金屬了,就有點半自動化機械的感覺了。上邊兒那個小舌頭狀的東西能控製著它細水長流,不是忽拉一下就將墨水流完,蘸一下可以寫一大會兒。用蘸筆寫字還很容易出筆鋒,寫出字來格外有體有勁。缺點是顏色往往不甚一致,剛蘸了墨水寫的字顏色深,寫了一會兒的字顏色淺;還不適合作圖。你若用蘸筆比著尺子畫一條直線,那就不容易畫得利索。當然還不便於攜帶,它隻適合長期做案頭工作的人員使用,比方財會人員了,鄉一級政府的文書了什麽的。
鋼筆就是全自動化的機械了,也叫自來水筆。我的第一支鋼筆是我讀初中之後我的一個在外邊兒當點小官兒的三叔送我的。那鋼筆是英雄牌的,我到商店裏一打聽方知是個不小的數字:十五塊七。六十年代初這個數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遂作類似三句半的試筆詩一首:三叔送我鋼筆一支,價格一十五塊七。可買三十多斤豬肉矣,好東西。好東西不宜隨便使,須好好把它來愛惜。關鍵時候再用它,出成績。後來我就帶著這支鋼筆參了軍,學寫新聞報道及學習毛**著作的心得體會,待唐山地震,我去抗震救災來著,就把它給丟了。
有一年海軍報社還獎給我一支圓珠筆,可寫出三種顏色的字來,我又作試筆詩一首:小小一支圓珠筆,是紅藍黑三色的,三種顏色皆試過,下水的情況還可以。若用它來寫稿子,不太容易出字體,隻適合開會作記錄,丟了也不覺可惜。
當我用上電腦的時候,我是多麽懷念和珍惜用鋼筆抄寫的稿子呀!你可以說我的小說寫得不好,但不可以說我的稿子抄得不好。餘與各類編輯打交道二十多年,還沒聽哪位編輯說我的稿子卷麵不整潔、寫的字不好看。你也可以說我的小說不深刻,但不可以說我的語言不流暢。而流暢是從不流暢中過來的,這就須沒完沒了地改。抄稿子的時候你還不能保證一個字也不錯,錯一個字一塗抹看上去就不順眼,若是拿小剪子剪一塊白紙將它蓋住呢,也還是能看出來。遇到這種情況,不管已經寫了多少字我都要把整張紙全撕了,重新來。早晚自己順眼了這才把稿子投出去,你心裏話:這麽整潔流暢的稿子,編輯能忍心不用?這樣一來卷麵是整潔了,語言是流暢了,浪費的稿紙卻就老了去了。我於前年冬天即買了個電腦。近兩年的實踐證明,電腦的出現和普及是本世紀寫作上的一次最深刻的機械革命。它最大的優越性就是便於沒完沒了地修改。你刪、添、調整、改了半截又不想改了再恢複,都方便得要命,它不會也不可能影響稿子的質量。相反,因為改起來方便,你更願意多改它幾遍,隻能是提高質量而不可能降低。當然有個掌握的過程,比方你從前寫作隻考慮寫的內容,而無須考慮每一個字的結構,現在不僅要考慮要寫的內容,還要考慮每一個字怎麽寫。但這個過程很快就會過去,像我這麽笨且不懂英語的人兩個月尚能解決問題,更何況比我聰明和靈巧得多的人乎?如果你稍微懂點英語掌握得會更快。
它當然也有缺點,比方它不便於攜帶,出了問題不便於維修什麽的。特別像我這種抽煙的人還要受到許多限製。我先前寫東西是一手拿著香煙抽,一手拿著鋼筆寫的,從來也沒覺得有什麽不方便。現在不行了,你若抽煙,就隻能用一隻手打。正規的指法是兩手並用,哪根手指摁哪個鍵是固定的,熟了之後可以盲打,甭看鍵盤。可我不行,我大多數時間裏實際是隻用一個手操作,另一隻手偶爾幫一點忙,但因為指法不規範,也快不到哪裏去。可咱不就是用它來寫個稿子嗎?一邊想著一邊打?咱又不是專職的打字員,你要那麽快幹嘛?
刀耕火種了多年,字寫得又不錯,不忍割舍,有一點慣性和排他性是可以理解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你不可以排斥先進與科學,你可以拒絕麵包,但不可以拒絕用機器磨的麵粉。現在的問題不是電腦可不可以用,而是如何讓作家們買得起。
鉛筆就牢固得多了,你摔個十跤八跤的都沒事兒,而且寫錯了還可用橡皮擦掉,重新來。問題是鉛筆寫了字不很清楚,寫的時候須在舌尖兒上蘸一下。若幹年後,我才知道好的鉛筆是無須用舌尖兒蘸一下再寫的。而且用鉛筆寫字還是一種身分,越是大官兒就越用鉛筆寫字。你看中央首長開會的時候每人麵前都有一大把鉛筆不是?我有一個戰友的父親是林彪反黨集團裏邊的,我曾看過他正走紅的時候寫給兒子的親筆信,那就是用鉛筆在宣紙的信箋上豎寫的。嗬!特有體,有派,有氣勢。我後來也這麽給朋友寫過信,可總不如人家寫得好看,而且還給人一種裝腔作勢的感覺,遂拉倒了。
我上高中之前一直用蘸筆。蘸筆裏麵就有金屬了,就有點半自動化機械的感覺了。上邊兒那個小舌頭狀的東西能控製著它細水長流,不是忽拉一下就將墨水流完,蘸一下可以寫一大會兒。用蘸筆寫字還很容易出筆鋒,寫出字來格外有體有勁。缺點是顏色往往不甚一致,剛蘸了墨水寫的字顏色深,寫了一會兒的字顏色淺;還不適合作圖。你若用蘸筆比著尺子畫一條直線,那就不容易畫得利索。當然還不便於攜帶,它隻適合長期做案頭工作的人員使用,比方財會人員了,鄉一級政府的文書了什麽的。
鋼筆就是全自動化的機械了,也叫自來水筆。我的第一支鋼筆是我讀初中之後我的一個在外邊兒當點小官兒的三叔送我的。那鋼筆是英雄牌的,我到商店裏一打聽方知是個不小的數字:十五塊七。六十年代初這個數字可不是鬧著玩兒的,我遂作類似三句半的試筆詩一首:三叔送我鋼筆一支,價格一十五塊七。可買三十多斤豬肉矣,好東西。好東西不宜隨便使,須好好把它來愛惜。關鍵時候再用它,出成績。後來我就帶著這支鋼筆參了軍,學寫新聞報道及學習毛**著作的心得體會,待唐山地震,我去抗震救災來著,就把它給丟了。
有一年海軍報社還獎給我一支圓珠筆,可寫出三種顏色的字來,我又作試筆詩一首:小小一支圓珠筆,是紅藍黑三色的,三種顏色皆試過,下水的情況還可以。若用它來寫稿子,不太容易出字體,隻適合開會作記錄,丟了也不覺可惜。
當我用上電腦的時候,我是多麽懷念和珍惜用鋼筆抄寫的稿子呀!你可以說我的小說寫得不好,但不可以說我的稿子抄得不好。餘與各類編輯打交道二十多年,還沒聽哪位編輯說我的稿子卷麵不整潔、寫的字不好看。你也可以說我的小說不深刻,但不可以說我的語言不流暢。而流暢是從不流暢中過來的,這就須沒完沒了地改。抄稿子的時候你還不能保證一個字也不錯,錯一個字一塗抹看上去就不順眼,若是拿小剪子剪一塊白紙將它蓋住呢,也還是能看出來。遇到這種情況,不管已經寫了多少字我都要把整張紙全撕了,重新來。早晚自己順眼了這才把稿子投出去,你心裏話:這麽整潔流暢的稿子,編輯能忍心不用?這樣一來卷麵是整潔了,語言是流暢了,浪費的稿紙卻就老了去了。我於前年冬天即買了個電腦。近兩年的實踐證明,電腦的出現和普及是本世紀寫作上的一次最深刻的機械革命。它最大的優越性就是便於沒完沒了地修改。你刪、添、調整、改了半截又不想改了再恢複,都方便得要命,它不會也不可能影響稿子的質量。相反,因為改起來方便,你更願意多改它幾遍,隻能是提高質量而不可能降低。當然有個掌握的過程,比方你從前寫作隻考慮寫的內容,而無須考慮每一個字的結構,現在不僅要考慮要寫的內容,還要考慮每一個字怎麽寫。但這個過程很快就會過去,像我這麽笨且不懂英語的人兩個月尚能解決問題,更何況比我聰明和靈巧得多的人乎?如果你稍微懂點英語掌握得會更快。
它當然也有缺點,比方它不便於攜帶,出了問題不便於維修什麽的。特別像我這種抽煙的人還要受到許多限製。我先前寫東西是一手拿著香煙抽,一手拿著鋼筆寫的,從來也沒覺得有什麽不方便。現在不行了,你若抽煙,就隻能用一隻手打。正規的指法是兩手並用,哪根手指摁哪個鍵是固定的,熟了之後可以盲打,甭看鍵盤。可我不行,我大多數時間裏實際是隻用一個手操作,另一隻手偶爾幫一點忙,但因為指法不規範,也快不到哪裏去。可咱不就是用它來寫個稿子嗎?一邊想著一邊打?咱又不是專職的打字員,你要那麽快幹嘛?
刀耕火種了多年,字寫得又不錯,不忍割舍,有一點慣性和排他性是可以理解也是無可厚非的,但你不可以排斥先進與科學,你可以拒絕麵包,但不可以拒絕用機器磨的麵粉。現在的問題不是電腦可不可以用,而是如何讓作家們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