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另外一邊,孫策與龐統的聯手,去勢洶洶,一月時間裏,連續攻占梁國與沛國大半部,程昱雖能,卻不能擋,被打的節節敗退。


    此時沛縣的東南地方,龐統帶領韓當與程普以及兩萬步騎,正秘密往沛縣殺奔而來。


    其實後方還未完全收服,龐統越境來擊沛縣,就是因為沛縣在沛國的靠北部,是一處大城,如若能得沛縣,必能逼迫程昱出沛國,那麽其他地方便能傳檄而定。


    沛縣本是小縣,但漢高祖劉邦卻生於此,成為君王之後,沛縣逐漸發展,如今已成氣候。


    本來龐統此計有些冒險,軍中有人屢屢勸阻,但還是架不住龐統的立功心切,少年習性,此次定要揚名。


    而且,就這幾個月以來,龐統每每都有妙計,程昱雖強,但比上龐統又差了一籌,被連連擊敗,軍中將校很快就被這個年輕軍師收服,對龐統極多敬仰,勸諫了一陣後勸不動龐統,也就止了。


    龐統此行雖冒險,但絕非不能施為,一旦成功,就能從東線突破,進而影響到左右兩戰場,對曹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於是便有了龐統帶人秘密繞道過來沛縣的事了。


    還有另外一部分原因,若是程昱好好謀劃,就能謹守沛縣,這些日子以來,程昱被龐統略壓半籌,但也緊是半籌而已,其中多是對於龐統用兵布陣的不熟悉,才有被壓半籌的境地,程昱作為老牌謀士,自然有他的本事。


    上文就說了,沛縣城是沛國之內少有的大城,程昱若是死了心,緊守城池避不出戰的話,不甚精銳的孫策所部想要打下沛縣,絕對是難如登天。


    縱然能夠攻下沛縣,也會損失慘重。


    為何是不甚精銳?


    林凡在半年前的陳地大招兵後,一舉將兵馬擴充到三十萬,還有所為的軍製改革,但也不可能一營新兵,一營老兵這樣子帶。而是將其摻雜進各部之中,就說現在孫策所部的第四軍團,也是五萬老兵與兩萬新兵的摻雜配置,自然不能算是精銳。


    新兵經過這幾個月的戰爭磨煉,總算是能用了,但用起來肯定沒老兵好用。


    種種顧慮之下,龐統才決定出奇兵攻取沛縣,隻有一路上隱蔽行蹤,而後出其不意奔襲沛縣,才能夠以最小損失,獲得最大的戰果。


    而結果也和龐統猜測的一樣,並沒受到太多的阻礙。


    沛縣地理情況很特殊,他雖然是沛國的治所,重中之重,但位置卻偏北,過了沛縣就可以到兗州了,由此,現在的程昱還沒在沛縣布防,還在跟靠南的和縣。


    現在就去沛縣,豈不是將沛國大半部分拱手讓人?


    不過,也是顯而易見的,沛縣必定會成為最後的防線,程昱若從相縣退兵,必來沛縣。


    由於豫州之中百姓充足,想要隱匿行蹤絕非易事,龐統所帶兩萬大軍已經是極限了。


    泮宮勒住戰馬,遙望著西北的方向,略帶疲憊的向向導問道:“還有多遠能到沛縣?越來越不好隱蔽行蹤了......”


    這段時間晝伏夜出的長途奔襲,使得本是書生的龐統感到十分疲憊,一臉倦色。腦子好使,但身體去未必能行,這就是軍師與將軍的差別了,《三國》中將軍師吹得上了天,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關羽與郭嘉若有一戰,關羽怎麽可能打得過智計百出的郭嘉?


    這就是《三國》中的誤解,其實兩者各有所長。


    向導聽見龐統的話以後,當即拍馬上前兩步,說道:“將軍,馬上就到了,約莫著還有十二十三裏地,將軍休要擔憂,我等隻需先隱蔽性行蹤,而後再趁著夜色繞過其餘村莊,直接奔襲縣城即可。”


    韓當上前建言道:“我等率軍突襲而去,縱然沿途縣城的守軍發現我們,也定然來不及做準備,末將認為,現在不必隱藏行蹤了,大軍殺過去即可。”


    韓當本是幽州人,善帶騎兵,說的辦法也大大咧咧的,骨子裏也是彪悍作風,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不同於他,程普則要謹慎的多,皺著眉頭思量了一陣,這才有些猶豫的說道:“我等本來就是長途奔襲,士卒、馬匹早已疲憊不堪。若是再孤軍深入,稍有不慎恐怕會遭來殺身之禍。”


    龐統細細思考著兩人說話,在計算其中利害得失,眼神微不可查的閃動了一下,這才說道:“諸位,我等本就是冒險而來,怎地此次又覺得冒險,豈不是本末倒置?正所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欲迅速進兵!諸位可有非議?”


    眾將聽龐統說完,u看書 ww.ukshu皆不答話了,龐統既然為現在軍中最大,他說了話,那此事就算定下了,程普聞言,這才暗暗點頭。


    全軍加速前進,不做偽裝,一路往沛縣方向進發,就這個速度來說,不到兩個時辰應該就能到沛縣。


    並不做休息,其中隱患不少,長江以南本就無戰馬,多是戰場繳獲,或是交易而來,林凡新得雍涼,但這戰馬配置還沒有提上來,因此,孫策所部騎兵本就不多,這次多數給龐統配來了,但還是不夠。


    人力不比馬力,總有疲倦的時候,戰鬥力會銳減。


    全速進兵,迤邐前進,路過一座山峰的時候,抬頭見兩山逼窄,樹木叢雜,又值夏末秋初,枝葉茂盛。龐統看的興起,隱隱中覺得此山和自己有點聯係,龐統心下甚疑,勒住馬問向導道:“我觀此山秀麗,卻是何地?”


    向導聞言,略一看,指山向龐統道:“此山名為梧桐山,因山上盛產梧桐為名,傳聞有鳳凰棲身在此。”


    龐統聽後大驚,這寓意可不好,他綽號為鳳雛,卻與此地不和。


    鳳棲梧桐有很多種意思,各有寓意,有的說鳳棲梧桐是說鳳凰品性高潔,不染塵埃;也有的說鳳棲梧桐是因為梧桐樹陰涼,正適合鳳凰涅槃之用。


    當然還有另外的解釋,後有“鳳凰非梧桐不棲”一說,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恃。


    各種各樣的解釋,有好有壞,龐統怔怔不敢出言,回過神來才輕輕一笑,看著梧桐山讚道:“好一座梧桐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之奇幻人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起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起白並收藏三國之奇幻人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