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羅丹見六王站在那裏出神,知他一定是在自己的相貌上懷疑,隻是玉貴人是個女的,自己現在的打扮和聲音都是一個純爺們,所以才引起六王的這般反應。
“你們這些人為何拿我?”
契羅丹再次大聲地質問,稽巒這才回過神來,沒好氣地道:“你還有理了?說,你半夜潛入長公主府,是去做什麽了?你到底是什麽人?”
契羅丹聞言,心下暗暗吃驚,沒想到稽巒竟然一路跟蹤自己到了這兒,契羅丹不知道六王有沒有看到阿萊父女,可眼下顧不了這麽多了,先要想個理由搪塞過稽巒再說。
“這位將軍,你一定是認錯人了,我從來沒去過什麽長公主府。”
見契羅丹不承認,六王一擺手,對手下人道:“帶走!”阿來與父親簡往前跑了一段路,因不放心契羅丹,阿來又折回來,見追他們的那六個呼衍府的死士都已倒在了血泊中。
前麵不遠處,有百十來人的禁軍正在排列整齊的往南行進,阿來不顧一起的追過去,簡隻好跟上。
近了,阿萊大喊:“丹哥哥”
契羅丹聞言,心理咯噔一下,這個阿萊真是不讓人省心,剛把她從呼衍府那個狼窩裏救出來,她就又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趕著的往六王這兒送。
契羅丹頭也沒回,徑直往前走,稽巒聽到阿萊的聲音,卻停了下來。
“阿萊?”
聽到稽巒叫出阿萊的名字,契羅丹一愣,也轉過頭來,暗想:“他們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見真的是阿萊,稽巒驚訝地走過去,一臉驚喜道:“阿萊,怎麽是你?我還以為你早離開鑽藍城了呢!”
阿萊一見捉拿契羅丹的人是那個和自己打賭的青年男子,一時很高興,道:“原來是你呀!”
“他是我的朋友,把他放了吧!”阿萊指著契羅丹告訴六王。
稽巒聽阿萊如此說,連忙親自給契羅丹鬆綁,並致歉道:“誤會,誤會,這麽說你去長公主府,是去找這位姑娘的吧!”
聽稽巒如此說,契羅丹跟著連連點頭。
“正是,正是。”
阿萊過來,拉著契羅丹的手,一起向六王致謝,而後,攜手離開了。
看著契羅丹與阿萊遠去的背影,六王開始大大想念起諾諾公主來,他要盡快去迎娶他的諾兒,以後每日和她廝守在一起,每天手牽手在大街上走,該有多幸福呀!
看稽巒的眼神都看直了,旁邊一個高個的隨從過來打趣道:“六王爺一定是想我們未來的六王妃了,看看眼睛都看直了。”
其他人哄笑起來。
六王沒好氣地說:“都散了吧,散了吧!”
呼衍摩在府中找不到阿來父女,很是不安,天一亮就去向冒頓回稟,說自己府中確實沒有車前國的國王和公主。
冒頓知道這樣回過去,到了車前人那裏,一場戰爭一定在所難免,隨召稽粥覲見,商議派兵增援陽城與車前開戰的事。
太子稽粥這幾日正在忙著操辦長公主的比武招親事宜,太子妃文曦與太子新寵側妃朵倫珠都在,吳興也在,這位太子妃身邊的隨從有別於其他傭人,是太子府的一個特殊存在,等同於太子府的師爺,所以,他有位置,而且位置還離太子的首位不遠,是和太子可以斜對麵飲酒剛剛好的位置,屬於太子府上賓。
因為文曦在大殿向冒頓直言,為太子助力之舉,又讓稽粥對她的寵愛熱烈起來,對太子妃文曦言語間也多了很多的溫存,多倫珠稍稍有些醋意,也掩飾得剛剛好,不讓外人看出來半分。
“愛妃,這次多虧了你,不然又要大費周折”稽粥舉起杯,與文曦碰了一下,夫妻二人一飲而盡。
稽粥想著自己最近一直在忙碌著的百官聯名上書表,心頭很是不快,自從呼衍摩失勢之後,朝局也開始動蕩了,以前一邊倒向他們呼衍家族的朝臣們,有一半以上都在靜觀其變,保持中立了。
百官聯名表,沒有一百個官員,就不能成其氣候,自己苦惱著這一百個願意落款的朝臣總湊不夠,而性急的呼衍摩大將軍已經動了殺心,對於稽粥來說,他並不想置圖蘭妁於死地,畢竟是血脈至親,不好自殘手足。可事出無奈,如果百官聯名表不能成功拿出來,恐怕暗殺就是最後一條路了,到時候稽粥也沒辦法保長公主的命了。
慶幸地是,龜茲王子的出現,為稽粥解了圍,得來了“比武招親”這樣的另一條可以將監國公主令從圖蘭妁手中銷毀的機會,這裏麵,文曦的功勞可謂是頭功。
稽粥今天特意高興,為文曦設宴,又送了她十匹新絲綢,並在宴席上商量著如何在比武招親大會上,讓龜茲王子穩勝圖蘭妁。
“這個恐怕有點難,那個龜茲王子我們也不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繡花枕頭,我們的長公主可是從小就好武功,長公主府裏的女兵也是出了名的厲害。”太子妃文曦有些擔憂地道。
朵倫珠聽她們在談論長公主婚事的話題,內心很是好笑,圖蘭妁心中已經非契羅丹莫屬了,你們這些人真是狗拿耗子瞎操心。
“這倒也不難,找人去試探一下那個龜茲王子,不就知道此人的深淺了嗎?”稽粥接口道,隨即衝外喊:“來人!”
吳興卻搖搖頭道:“太子殿下,眼下看來,關鍵的問題不是這位龜茲王子武功高低,而是我們這位匈赫的長公主願不願意嫁,如果她不願意嫁給這位龜茲王子,就是打贏了她又如何,她是公主,她要悔婚,一樣可以。”
“那怎麽辦?吳師爺有更好的辦法嗎?”當著外人,稽粥總是稱呼吳興為一聲師爺,太子對吳興的尊重,也令太子府裏的其他人不敢對吳興有一絲一毫的輕視。
吳興飲了一口酒,沉思了片刻道:“有倒是有,不過需要費一番心思。”
稽粥點點頭,對那些自己召過來要去試探龜茲王子武功的人擺擺手,道:“你們先下去吧,等晚會兒本太子和吳師爺商議後再做定奪。”
“你們這些人為何拿我?”
契羅丹再次大聲地質問,稽巒這才回過神來,沒好氣地道:“你還有理了?說,你半夜潛入長公主府,是去做什麽了?你到底是什麽人?”
契羅丹聞言,心下暗暗吃驚,沒想到稽巒竟然一路跟蹤自己到了這兒,契羅丹不知道六王有沒有看到阿萊父女,可眼下顧不了這麽多了,先要想個理由搪塞過稽巒再說。
“這位將軍,你一定是認錯人了,我從來沒去過什麽長公主府。”
見契羅丹不承認,六王一擺手,對手下人道:“帶走!”阿來與父親簡往前跑了一段路,因不放心契羅丹,阿來又折回來,見追他們的那六個呼衍府的死士都已倒在了血泊中。
前麵不遠處,有百十來人的禁軍正在排列整齊的往南行進,阿來不顧一起的追過去,簡隻好跟上。
近了,阿萊大喊:“丹哥哥”
契羅丹聞言,心理咯噔一下,這個阿萊真是不讓人省心,剛把她從呼衍府那個狼窩裏救出來,她就又自己給自己找麻煩,趕著的往六王這兒送。
契羅丹頭也沒回,徑直往前走,稽巒聽到阿萊的聲音,卻停了下來。
“阿萊?”
聽到稽巒叫出阿萊的名字,契羅丹一愣,也轉過頭來,暗想:“他們又是如何認識的呢?”
見真的是阿萊,稽巒驚訝地走過去,一臉驚喜道:“阿萊,怎麽是你?我還以為你早離開鑽藍城了呢!”
阿萊一見捉拿契羅丹的人是那個和自己打賭的青年男子,一時很高興,道:“原來是你呀!”
“他是我的朋友,把他放了吧!”阿萊指著契羅丹告訴六王。
稽巒聽阿萊如此說,連忙親自給契羅丹鬆綁,並致歉道:“誤會,誤會,這麽說你去長公主府,是去找這位姑娘的吧!”
聽稽巒如此說,契羅丹跟著連連點頭。
“正是,正是。”
阿萊過來,拉著契羅丹的手,一起向六王致謝,而後,攜手離開了。
看著契羅丹與阿萊遠去的背影,六王開始大大想念起諾諾公主來,他要盡快去迎娶他的諾兒,以後每日和她廝守在一起,每天手牽手在大街上走,該有多幸福呀!
看稽巒的眼神都看直了,旁邊一個高個的隨從過來打趣道:“六王爺一定是想我們未來的六王妃了,看看眼睛都看直了。”
其他人哄笑起來。
六王沒好氣地說:“都散了吧,散了吧!”
呼衍摩在府中找不到阿來父女,很是不安,天一亮就去向冒頓回稟,說自己府中確實沒有車前國的國王和公主。
冒頓知道這樣回過去,到了車前人那裏,一場戰爭一定在所難免,隨召稽粥覲見,商議派兵增援陽城與車前開戰的事。
太子稽粥這幾日正在忙著操辦長公主的比武招親事宜,太子妃文曦與太子新寵側妃朵倫珠都在,吳興也在,這位太子妃身邊的隨從有別於其他傭人,是太子府的一個特殊存在,等同於太子府的師爺,所以,他有位置,而且位置還離太子的首位不遠,是和太子可以斜對麵飲酒剛剛好的位置,屬於太子府上賓。
因為文曦在大殿向冒頓直言,為太子助力之舉,又讓稽粥對她的寵愛熱烈起來,對太子妃文曦言語間也多了很多的溫存,多倫珠稍稍有些醋意,也掩飾得剛剛好,不讓外人看出來半分。
“愛妃,這次多虧了你,不然又要大費周折”稽粥舉起杯,與文曦碰了一下,夫妻二人一飲而盡。
稽粥想著自己最近一直在忙碌著的百官聯名上書表,心頭很是不快,自從呼衍摩失勢之後,朝局也開始動蕩了,以前一邊倒向他們呼衍家族的朝臣們,有一半以上都在靜觀其變,保持中立了。
百官聯名表,沒有一百個官員,就不能成其氣候,自己苦惱著這一百個願意落款的朝臣總湊不夠,而性急的呼衍摩大將軍已經動了殺心,對於稽粥來說,他並不想置圖蘭妁於死地,畢竟是血脈至親,不好自殘手足。可事出無奈,如果百官聯名表不能成功拿出來,恐怕暗殺就是最後一條路了,到時候稽粥也沒辦法保長公主的命了。
慶幸地是,龜茲王子的出現,為稽粥解了圍,得來了“比武招親”這樣的另一條可以將監國公主令從圖蘭妁手中銷毀的機會,這裏麵,文曦的功勞可謂是頭功。
稽粥今天特意高興,為文曦設宴,又送了她十匹新絲綢,並在宴席上商量著如何在比武招親大會上,讓龜茲王子穩勝圖蘭妁。
“這個恐怕有點難,那個龜茲王子我們也不了解,不知道是不是一個繡花枕頭,我們的長公主可是從小就好武功,長公主府裏的女兵也是出了名的厲害。”太子妃文曦有些擔憂地道。
朵倫珠聽她們在談論長公主婚事的話題,內心很是好笑,圖蘭妁心中已經非契羅丹莫屬了,你們這些人真是狗拿耗子瞎操心。
“這倒也不難,找人去試探一下那個龜茲王子,不就知道此人的深淺了嗎?”稽粥接口道,隨即衝外喊:“來人!”
吳興卻搖搖頭道:“太子殿下,眼下看來,關鍵的問題不是這位龜茲王子武功高低,而是我們這位匈赫的長公主願不願意嫁,如果她不願意嫁給這位龜茲王子,就是打贏了她又如何,她是公主,她要悔婚,一樣可以。”
“那怎麽辦?吳師爺有更好的辦法嗎?”當著外人,稽粥總是稱呼吳興為一聲師爺,太子對吳興的尊重,也令太子府裏的其他人不敢對吳興有一絲一毫的輕視。
吳興飲了一口酒,沉思了片刻道:“有倒是有,不過需要費一番心思。”
稽粥點點頭,對那些自己召過來要去試探龜茲王子武功的人擺擺手,道:“你們先下去吧,等晚會兒本太子和吳師爺商議後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