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玉良和張天河在鑒寶方麵都是直爽的人,有什麽說什麽,從不賣關子,講完小香爐的材質就開始說這上麵的紋飾。
這個小香爐的大小還有造型和圍棋的棋罐大小差不多,就是頂部的蓋子圓滑的弧度要更大一些,還有就是下麵多出來三個小足。
這蓋子上的鏤空紋飾非常簡單,是一圈圈的回字形紋飾,中間偶爾出現幾朵盛開的如喇叭花一樣的花朵,香薰的煙氣真是從這回字形的紋飾當中縈繞而出。
這爐身上的紋飾可就有意思了,並非皇室經常使用的龍、鳳、瑞獸等象征權貴的紋飾。而是雕刻的一位英勇善戰的猛士。一共雕刻了三個形象,但是看衣著還有臉部表情,肯定是一個人。
第一幅是騎著駿馬吃撐,手上舉著一柄長槍,似乎是在衝鋒廝殺。
第二幅是單膝跪地,雙手彎弓,向上方射箭的姿勢。
第三幅則是身著盔甲,大刀闊步的站在原地,貌似是在簡約自己的軍隊。
張天河說道:“這很有可能是一位將軍出征的時候隨身攜帶的香爐。你看這回字紋了不,多出現在軍中,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凱勝而歸。你在看這下麵爐身上的紋飾,很有可能就是描繪的這位將軍在戰場廝殺時候的場景。還有這盔甲樣式,很像是蒙古騎兵,如果推斷的沒錯的話,應該是元朝時候,賞賜給某位功勳卓著的大將的。”
聽到這裏金海濤已經豎起了大拇指,讚歎道:“行家果然就是行家,這才看了沒幾眼已經推斷出了這麽多東西。”
司徒聽得正上心呢,想著聽下文呢,看張天河抽出了一支煙放在了嘴邊,很是麻利的拿出打火機趕緊給張天河點上,問道:“張伯,還有沒有什麽信息了?比如說是元朝具體哪個年號的,或者是能不能推斷出這位大將軍是誰?”
張天河吐出口煙圈說道:“嘿,你倒是個急性子,這鑒寶也是個體力活,得將自己腦子裏的知識麵豐富的串聯起來。”
張天河看了看香爐的底部,並沒有落款。
“沒有落款?按說皇家的東西即便是賞賜給別人的也應該有落款啊。”司徒隨口說了一句。
“別急”張天河拿出看石頭用的白光手電,往香爐內側底部一照說道:“落款在這呢。”
“這種東西肯定會有落款。這可是築器師的榮譽。”張天河又補充了一句。
這香爐本身就是坡口,即便是沒有手電照射也能看清底部,這手電一照,內部的落款更加清晰了,是一個長方形的落款,不過裏麵橫七豎的像是蚯蚓爬過一樣的文字司徒是一個也不認識。雖然不認識,司徒知道這很有可能是蒙文,或者是滿文。
司徒看了看張天河問道:“張伯,這字兒您認識嗎?”
張天河搖搖頭道:“不認識。我可對少數民族的文字沒有研究過。雖然不懂,不過,這幾個字肯定是蒙文。”
司徒看了看金海濤,金海濤也搖頭道:“我也不認識。”
三個人都不認識,這可就難辦了,問度娘?根本就不知道怎麽輸入這幾個字那怎麽問?要是n壇上麵,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有結果。這會司徒的好奇心正在興頭上,哪裏肯放過,說什麽也得知道這件香爐出自何人之手。
突然,司徒腦子裏靈光一現,然後打了個響指,說道:“有了,我知道找誰了。”
“誰?”張天河還有金海濤異口同聲的問道。
“格日勒啊。他是內蒙人,沒準懂蒙文呢!”司徒掏出手機找著格日勒的微信。
雖然想到了格日勒,但是司徒心裏還是不太抱希望。因為他們這一代,少數民族被漢化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語言和文字上,基本上以普通話和漢字為標準。司徒不知道格日勒上學的時候到底學沒學過蒙文,而且聽格日勒的意思他很小的時候就輟學跟家裏放羊了。
司徒將香爐底部的落款照了個相發給格日勒,並說道:“格日勒大哥,咱們這真是不打不相識,這才剛分開沒一會就有事求你了。能不能幫我看看這蒙文是啥意思不?”
語音裏傳來格日勒爽朗的笑聲:“哈哈,兄弟跟俺客氣啥。你這發過來的是啥玩意兒啊。我不認識啊。”
司徒三人愣在當地滿臉的黑線啊。
“哈哈,跟你開玩笑呢。這是蒙文,作為一個蒙古人我哪能不認識這個。不過,這蒙文可比漢字難懂多了,你哥哥我小學三年級就畢業了,你還得讓我多研究下。等會我告訴你。哎,媳婦你幹哈去?我不坐船,不坐船,我暈船,我不,嗚”
司徒尷尬的說道:“這格日勒還真是個活寶啊。”
過了大概一分鍾格日勒又發過來語音說道:“這幾個字好像是元滿堂的意思。”
“袁滿堂?”司徒反問了一句。
格日勒說道:“對對,元滿堂,沒錯。”
“哦。好嘞,您玩吧,小心點,別翻了船。”司徒說道。
“我去”
司徒轉頭跟張天河說道:“袁滿堂?元朝有這麽個築器師嗎?應該是很有名的人物啊?我怎麽沒有聽
聽過?”
張天河雙眉緊皺道:“沒有。uu看書 .uukanshu.c 按說做工這麽精細,而且是皇家的東西,應該是很有名的工匠做出來的。我記得元朝比較有名的築器師有周一儒,粱讚沒聽說過有姓袁的啊。袁滿堂?”
司徒問道:“是不是民間的築器大師的作品啊?”
張天河搖搖頭很是肯定的說道:“不可能,這種特殊的紅銅隻有皇室可以享用,它們絕對不會流落到民間,而且元朝的皇室都是很居功自傲的人,他們絕對不會請一個民間的匠人給他們做器具。即便是真正的看上了某位民間高手的技藝,他們也會一層一層的給這位工匠進行包裝,加官進爵,有了名頭之後才聘用。”
“袁滿堂?袁滿堂?這人是誰啊?”
本來給金海濤將這香爐的年代和出處鑒定出來就沒啥事兒了,這事就可以放下了,可是偏偏出現一個袁滿堂,讓張天河說不清道不明,他又是個愛咬理的人,這會更是上了心。
啪的一聲,張天河往自己的大腿上一拍,把司徒和金海濤嚇了一跳。
張天河挑動著眉毛得意的說道:“司徒你聽錯了,不是袁滿堂,應該是元滿堂。我知道是誰了。”
這個小香爐的大小還有造型和圍棋的棋罐大小差不多,就是頂部的蓋子圓滑的弧度要更大一些,還有就是下麵多出來三個小足。
這蓋子上的鏤空紋飾非常簡單,是一圈圈的回字形紋飾,中間偶爾出現幾朵盛開的如喇叭花一樣的花朵,香薰的煙氣真是從這回字形的紋飾當中縈繞而出。
這爐身上的紋飾可就有意思了,並非皇室經常使用的龍、鳳、瑞獸等象征權貴的紋飾。而是雕刻的一位英勇善戰的猛士。一共雕刻了三個形象,但是看衣著還有臉部表情,肯定是一個人。
第一幅是騎著駿馬吃撐,手上舉著一柄長槍,似乎是在衝鋒廝殺。
第二幅是單膝跪地,雙手彎弓,向上方射箭的姿勢。
第三幅則是身著盔甲,大刀闊步的站在原地,貌似是在簡約自己的軍隊。
張天河說道:“這很有可能是一位將軍出征的時候隨身攜帶的香爐。你看這回字紋了不,多出現在軍中,意思不言而喻,就是凱勝而歸。你在看這下麵爐身上的紋飾,很有可能就是描繪的這位將軍在戰場廝殺時候的場景。還有這盔甲樣式,很像是蒙古騎兵,如果推斷的沒錯的話,應該是元朝時候,賞賜給某位功勳卓著的大將的。”
聽到這裏金海濤已經豎起了大拇指,讚歎道:“行家果然就是行家,這才看了沒幾眼已經推斷出了這麽多東西。”
司徒聽得正上心呢,想著聽下文呢,看張天河抽出了一支煙放在了嘴邊,很是麻利的拿出打火機趕緊給張天河點上,問道:“張伯,還有沒有什麽信息了?比如說是元朝具體哪個年號的,或者是能不能推斷出這位大將軍是誰?”
張天河吐出口煙圈說道:“嘿,你倒是個急性子,這鑒寶也是個體力活,得將自己腦子裏的知識麵豐富的串聯起來。”
張天河看了看香爐的底部,並沒有落款。
“沒有落款?按說皇家的東西即便是賞賜給別人的也應該有落款啊。”司徒隨口說了一句。
“別急”張天河拿出看石頭用的白光手電,往香爐內側底部一照說道:“落款在這呢。”
“這種東西肯定會有落款。這可是築器師的榮譽。”張天河又補充了一句。
這香爐本身就是坡口,即便是沒有手電照射也能看清底部,這手電一照,內部的落款更加清晰了,是一個長方形的落款,不過裏麵橫七豎的像是蚯蚓爬過一樣的文字司徒是一個也不認識。雖然不認識,司徒知道這很有可能是蒙文,或者是滿文。
司徒看了看張天河問道:“張伯,這字兒您認識嗎?”
張天河搖搖頭道:“不認識。我可對少數民族的文字沒有研究過。雖然不懂,不過,這幾個字肯定是蒙文。”
司徒看了看金海濤,金海濤也搖頭道:“我也不認識。”
三個人都不認識,這可就難辦了,問度娘?根本就不知道怎麽輸入這幾個字那怎麽問?要是n壇上麵,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有結果。這會司徒的好奇心正在興頭上,哪裏肯放過,說什麽也得知道這件香爐出自何人之手。
突然,司徒腦子裏靈光一現,然後打了個響指,說道:“有了,我知道找誰了。”
“誰?”張天河還有金海濤異口同聲的問道。
“格日勒啊。他是內蒙人,沒準懂蒙文呢!”司徒掏出手機找著格日勒的微信。
雖然想到了格日勒,但是司徒心裏還是不太抱希望。因為他們這一代,少數民族被漢化的地方很多,尤其是語言和文字上,基本上以普通話和漢字為標準。司徒不知道格日勒上學的時候到底學沒學過蒙文,而且聽格日勒的意思他很小的時候就輟學跟家裏放羊了。
司徒將香爐底部的落款照了個相發給格日勒,並說道:“格日勒大哥,咱們這真是不打不相識,這才剛分開沒一會就有事求你了。能不能幫我看看這蒙文是啥意思不?”
語音裏傳來格日勒爽朗的笑聲:“哈哈,兄弟跟俺客氣啥。你這發過來的是啥玩意兒啊。我不認識啊。”
司徒三人愣在當地滿臉的黑線啊。
“哈哈,跟你開玩笑呢。這是蒙文,作為一個蒙古人我哪能不認識這個。不過,這蒙文可比漢字難懂多了,你哥哥我小學三年級就畢業了,你還得讓我多研究下。等會我告訴你。哎,媳婦你幹哈去?我不坐船,不坐船,我暈船,我不,嗚”
司徒尷尬的說道:“這格日勒還真是個活寶啊。”
過了大概一分鍾格日勒又發過來語音說道:“這幾個字好像是元滿堂的意思。”
“袁滿堂?”司徒反問了一句。
格日勒說道:“對對,元滿堂,沒錯。”
“哦。好嘞,您玩吧,小心點,別翻了船。”司徒說道。
“我去”
司徒轉頭跟張天河說道:“袁滿堂?元朝有這麽個築器師嗎?應該是很有名的人物啊?我怎麽沒有聽
聽過?”
張天河雙眉緊皺道:“沒有。uu看書 .uukanshu.c 按說做工這麽精細,而且是皇家的東西,應該是很有名的工匠做出來的。我記得元朝比較有名的築器師有周一儒,粱讚沒聽說過有姓袁的啊。袁滿堂?”
司徒問道:“是不是民間的築器大師的作品啊?”
張天河搖搖頭很是肯定的說道:“不可能,這種特殊的紅銅隻有皇室可以享用,它們絕對不會流落到民間,而且元朝的皇室都是很居功自傲的人,他們絕對不會請一個民間的匠人給他們做器具。即便是真正的看上了某位民間高手的技藝,他們也會一層一層的給這位工匠進行包裝,加官進爵,有了名頭之後才聘用。”
“袁滿堂?袁滿堂?這人是誰啊?”
本來給金海濤將這香爐的年代和出處鑒定出來就沒啥事兒了,這事就可以放下了,可是偏偏出現一個袁滿堂,讓張天河說不清道不明,他又是個愛咬理的人,這會更是上了心。
啪的一聲,張天河往自己的大腿上一拍,把司徒和金海濤嚇了一跳。
張天河挑動著眉毛得意的說道:“司徒你聽錯了,不是袁滿堂,應該是元滿堂。我知道是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