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真的不平凡。


    春節這才過完,國家就發生了兩件好事。


    其一,以追蹤國際高科技為目標的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正式開始實施了,沈某人居功至偉。


    其二,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這個島嶼,就要回來了。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聞先生泉下有知,可以瞑目了,七子之歌中的第七子,終於確定回家的時間了。


    曆史正在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著,也就是從今年開始,深城市首次有償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因此,國有土地的無償使用即將成為曆史。


    其實,真要說起來,沈光林每次拿地,也都是出了錢的。


    隻是,他出錢的方式有不同,有捐贈,有溢價,有合作,總之,他不願意讓自己戴上鑽時代空子的帽子。


    花錢買地,天經地義。


    現在,整個金陵已經傳播開了:PCR儀真是個好東西。


    自從證明了它的價值之後,沈光林就功成身退了,深藏功與名。


    以後,操作PCR設備的工作,也都交給趙姐來做了。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做這個工作,總比做法醫好不是。


    想必,以後她的工作會很忙的,以前積壓的那些案件,以往沒有機會破案的,現在終於有了新的手段。


    估計,趙姐要遠離法醫這個行當了。


    起初,二表哥都不知道法醫是幹什麽的,他還以為她是公安局的醫生呢。


    做醫生也挺好的呀,她的那套工具裏麵,其中有個小電鋸特別好用,用來切骨頭取骨髓,嘎嘎好使。


    沈光林都沒忍心告訴他真相:那玩意估計是用來開顱的,還是死人頭骨。


    他就期盼著,二表哥不要跟著趙姐去出現場就好了。


    那位生物老師也知道了沈教授就住在金陵紡織廠呢,他隔三差五的邀請沈光林到金陵大學去訪問。


    盛情難卻,原本就是個路人,這還讓沈光林知道了他的名字:姓魏,魏書生,果然是個書生呢,書生意氣。


    去金陵大學看看也行。


    金陵大學,也就是民國期間的國立中央大學。


    這所學校存在感並不算很強,知名校友也不多,著名的女物理學家吳健雄先生算是其中之一。


    沈光林也就是奔著她的名頭才答應過來看看的。


    吳先生是一個非常厲害的物理學家,號稱“居裏夫人二世”,她用實驗證明了很多物理學界的難題,其中就包括楊震寧和李正道倆人的物理發現。


    很多人覺得,吳先生應該獲得諾貝爾獎的,然而並沒有,不得不說是遺憾。


    沈光林之所以願意到金陵大學來,就是因為他聽說了:吳先生現在就住在金陵大學呢,而且剛剛獲得了金陵大學的博士學位。


    好吧,74歲的老博士,也算是彌補了遺憾了吧。


    吳先生老家在蘇州太倉的瀏河,大學畢業於金陵大學,已經退休了,目前正在金陵大學做訪問呢。


    <a id="wzsy" href="https://www.ranwena.net">ranwena.net</a>


    這可是一位參與了“曼哈頓計劃”的華人女性,人稱“原子彈之母”,而且通過實驗的方法證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恒。


    懷著朝聖的心情,沈光林帶著老魏到了金陵大學。


    他有小汽車,想去哪裏就去哪裏,氣人不?


    現在的金陵大學還沒擴招,它的校本部就是後世的鼓樓校區,古樸濃鬱,風景宜人。


    金陵雖然地處南方,但是這裏喜歡栽植法國梧桐,而法國梧桐是落葉的,在秋冬季節頗見蕭瑟。


    說起金陵的法國梧桐,不得不說常凱申同學。


    就是這個人,在金陵種植了大量的法國梧桐,後來,有位姓季的領導,把這種梧桐給砍掉了,還砍了自己的仕途。


    當然了,法國梧桐並不是真正的梧桐樹,也不原產自法國。


    早在四世紀,阿三國的高僧鳩摩羅什到中國傳播佛教,就帶來了這種樹木,因此它也叫做鳩摩羅什樹。


    沈光林過來的時候就聽說了,吳先生和她的先生袁先生正在學校的招待所住這呢,他們夫妻兩個人同時獲得了金陵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兩個人退休了,正在到處考察,還是金陵大學會玩,挺會拉攏人呢。


    袁先生也是一位很厲害的人物,同樣是物理學家,他可是袁大總統的孫子,比相聲演員小馮的出身更加顯赫。


    麵對物理學界的華夏名人,沈光林很是尊敬。


    畢竟這都是他讀書時候的驕傲,在花旗國的華人世界裏,吳先生夫妻倆的聲望很高,不亞於楊李。


    不過,今天見麵了,兩方的對話是平等的。


    也就是說,現在,沈光林他吳先生的地位仿佛,並不比他們差了。


    他們當然也是聽說過沈光林的,兩波人剛一見麵,互相之間都很熱情。


    金陵電視台拍攝紀錄片上癮了,還記下了這經典的一刻。


    在金陵大學,這也叫“世紀會麵”。


    沈光林是開車過來的,吳先生夫妻倆就在門口等候,他們熱情握手,互道久仰。


    沈光林說了,他是從小讀著吳先生的故事長大的,在學習物理期間,無不認識到吳先生的光輝與偉大,他是引以為自豪的。


    而吳先生卻說:她如果不是已經老了,一定想辦法證明一下沈教授提出的理想狀態物理模型,小沈的科學成就,才是整個物理學界無人能出其右的存在。


    沈光林也說了,物理學的好,這是咱們華夏學界的優良傳統。


    咱們華夏別的不多,就是優秀的物理學家多。


    大家哈哈大笑。


    這是實際情況,無論國內還是海外,華裔出身的物理學家不勝枚舉。


    不過。吳先生也是痛心疾首,“小沈啊,你最近為什麽不接著研究物理了?研究超導材料還能算是物理的一部分,足球稀就有點偏向化學了,可是克隆牛,乙肝疫苗,這就是越走越遠了呀。”


    這可是誤入歧途呀。


    沈光林一邊說著慚愧,一邊做著解釋。


    因為,研究物理不能賺錢啊。


    華夏現在太窮了,沒有太多經費用於支撐尖端科技的研究。


    因此,他自籌經費的話,總是要找一些能夠賺錢的行業和渠道進行探索呀。


    他一開始選擇的對象是化學和新材料,可是這些變現太慢了,應用推廣也很難,還是生物科技和製藥對國家和對世界的貢獻最大。


    至少,它賺錢。


    就像抗蟲棉,每年能減少使用幾萬噸農藥,不但保護了環境,而且提高了國民收入。


    至於乙肝疫苗,更是對人民健康的極大保護。


    現在,他的實驗室就快把治療白血病的藥物研發出來了呢,這又可以帶來大筆的金錢。


    這些錢,無論投身教育,還是投身科研,都能帶來更大的進步。


    誠然,沈光林如果想繼續研究高能物理,這個當然也是可以的,也能出成果,但是,它不能改善民生啊。


    沈光林給自己的行為做著解釋,吳先生信了。


    她忍不住感慨:“小沈,你做的很對,也做的很好,科學家還是要有自己的祖國和人民,他們富裕了,強大了,更能推動科技的進步。”


    沈光林順勢邀請她到京城大學訪問,她答應了。


    沈光林和吳先生夫妻倆聊的很嗨,每天都帶著李蓉過來拜訪。


    但是,小魏邀請他的初衷不是這樣的呀。


    小魏邀請沈光林,是想讓他給出個主意:他們已經製作出了粗陋版的PCR,如何趕上先進,沈教授能不能慷慨支持一下?


    怎麽個支持法呢?


    當然是不吝賜教了,PCR儀器不是長城集團生產的麽,您又是他們的首席科學家,能不能從那裏拿些資料過來,幫助我們完善和提高一下。


    你們也誤入歧途了呀。


    第六五一章 誤入歧途(2)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