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比人強。


    沈光林原本沒想這麽快就把碳納米管的發現給拿出來的,現在沒辦法了,藏不住了。


    沈光林想到了一句話,懷才就像懷孕一樣,時間長了,是藏不住的。


    碳納米管是時候拿出來了,如若不然,C60這麽好的東西就得倒在臨床測試上,以後再要重啟,不知道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如果隻是試驗失敗也就算了,現在可是關鍵是時期,他沈某人還想著靠這些成果獲獎呢,如果這項產品應用前景不夠廣泛,是不能獲獎的。


    諾獎評獎雖然沒有什麽規律性,但也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你的發現需要有“用”,用處越大,獲獎就越容易。


    沈光林認真查看了他們生產C60的工藝流程,果然還是有一些問題的。


    他們為了降低成本,選用的原材料原本就有些問題,反應條件控製的也不太好,該抽的真空不到位,而且催化劑選擇的也一般。


    因此C60中估計會夾雜著一些C20,C70之類,當然也有可能會夾雜著碳納米管。


    這種小鼠身上產生的不良反應,肯定是碳納米管造成的。


    燥起來吧!


    是時候拿出點成果了!


    已經提前知道答案,又看到了現場實際情況,這種現象其實就很好判斷了。


    聯合實驗室裏原本就有各種儀器和設備,也有那麽多技術人員,他們竟然一點懷疑都沒有產生,反而覺得這種物質可能就是有毒的吧。


    毒個錘子!


    實驗室硬件雖然很重要,但是最關鍵的還是人。


    如果他們不去往這個方麵想,那是永遠也不會發現碳納米管這種物質的。。


    當然,如果沈光林不是提前知道有碳納米管的存在,他可能也不會往這個方麵想。


    如果真的等著科學家們去偶然發現,至少要過個七八年的時間了,飯島澄男就是直到1991年才發現了這個物質。


    沈光林又要開始做實驗了。


    他做實驗的風格就是隨心所欲,根本不按試驗計劃和實驗步驟來。


    大家都覺得,沈光林是不是驕傲了,他給別人定了那麽多規矩,但是他自己一條也沒有遵守。


    在曆史上,這種人太多了,隨便有點成績就驕傲自滿,是不會有太大成就的。


    看著沈光林“胡作非為”,大家頗為可惜,這不是浪費麽,每一次實驗都是錢啊。


    沈光林才不管這個呢,他把實驗設備的各項參數胡亂做了調整,比如,把反應溫度從高溫換成了低溫,然後讓兩個石墨電極互相靠近,接入催化劑之後再慢慢放電。


    反正就是各種嚐試,隨心所欲,雜亂無章,就跟閑的無聊了做著玩一樣。


    但是,沈光林地位高,大家誰也管不了他。


    扶桑團隊覺得無所謂,但是中方團隊已經有意見,勸他是不是收斂一點,雖然是在做實驗,但也要符合規程啊。


    這樣浪費錢的行為,何必呢?


    現在國家和人民都不富裕,沈光林做一次實驗,浪費的原材料都夠一個普通的家庭生活一年了。


    沈光林看著勸說他收斂的工作人員,真的不知道說什麽。


    還是繼續我行我素吧。


    大約也就是三五天時間,沈光林覺得,碳納米管該誕生了!


    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在澤拉戰役中戰勝了敵人,他說了一句話:我來了!我看見了!我征服了!


    沈光林就有這個心思。


    他來了,他看見了,他還沒征服。


    碳納米管很快就製造出來了。


    都不用仔細驗證,因為,這種碳簇肉眼可見。


    用電鏡仔細觀察的話,肯定是6個碳原子呈環狀構成的碳納米管啊,還猶豫啥。


    但是,整個實驗室的人,除了沈光林之外,竟然沒有人在意他的這次實驗究竟生產出了什麽東西。


    扶桑的工作人員沈光林是不想叫的,因為成果還要分給他們,劃不來。


    肥水還是不流外人田吧。


    然而,事與願違。


    即使,沈光林已經說了,你們把這些個物質拿去檢測一下,看看究竟是什麽材質。


    <a id="wzsy" href="http://www.fqxsw.org">fqxsw.org</a>


    他們整了半天,也就是些石墨粉末而已,裏麵隻含有少部分的足球烯,這樣做實驗不行啊。


    沈光林不想說了,他發現了新東西,準備給他們個機會帶他們一起飛的,無奈他們把握不住。


    沈光林就差點明說了,這種東西不是C60,說不準是什麽新物質呢。


    大家也還是沒往心裏去。


    不是C60就不是唄,那肯定就是石墨分子唄,難不成還是金剛石啊。


    沈光林心塞,都不想說話了。


    我在發現新材料,你們卻在打醬油,完了還抱怨我不能做出新成果。


    這種成果喂到嘴邊了,硬憋著不吃,這樣的隊友,真的帶不動啊。


    沈光林也是生氣了,不帶你們這麽玩的。


    努力,但是沒有朝著正確的方向走,那就是做了無用功。


    無奈之下,他隻得臨時從自己在京城的實驗室叫了幾個助手過來,這才覺得還是自己人用起來如臂指使。


    怪不得後世那麽多知名學者搞了那麽工作站,就是沒有出成果呢,在做科研的時候,不去用自己的嫡係部隊,是真的不行啊。


    自己的團隊果然更給力一些,他們也最懂沈光林,沈光林說什麽,他們就去做什麽。


    浪費材料,那就浪費一點唄,反正又不是自己的錢。


    為了省錢不去做實驗,那還做什麽科研了。


    完全按照他沈某人的要求去做就沒錯了,也錯不了的。


    果然,碳納米管就這樣被發現了,雖然也是6個碳原子構成的SP2雜化,但它不是球,它是管。


    這種管就是碳納米管。


    其實,碳納米管早就被人們觀察到了,隻是大家不了解這是什麽而已。


    早在1890 年,人們就發現當含碳氣體在熱的表麵上能分解形成絲狀碳,其實這就是碳納米管。


    1953 年,CO 和Fe3O4 在進行高溫反應時,也曾發現過類似碳納米管的絲狀結構。


    二戰之後,隨著石油化工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積碳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碳絲堆積問題受到了各個石油生產商的重視,但是大家一直沒有發現這種東西其實就是碳納米管。


    到了1978年,新西蘭科學家發現在兩個石墨電極間通電產生電火花時,電極表麵生成小纖維簇。


    這是最接近發現碳納米管的一次,實際上他們進行電子衍射時已經看到了類似石墨排列的碳,可惜他們還是沒有往這個方麵想。


    估計,飯島澄男沒有獲得諾獎,也是有這個方麵的原因吧,畢竟他不是第一個,因為新西蘭的科學家除了沒有描述碳納米管的理化性質之外,實質上整個物質已經被他們發現了。


    但是,沈光林才不管這個呢,他研究出來的,這成果就是他自己一個人的。


    我給了你們機會,你們把握不住,這就沒辦法了。


    真的不是沈某人不帶你們玩。


    當然,發布成果的實驗室可以是津門聯合實驗室,但是發現這個成果的人,就是他沈光林一個。


    塵埃基本落定,論文還在撰寫中,但是武田公司之前臨床失敗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並不是因為C60有毒,而是由於他們準備的物料不夠純。


    至於如何淳化原材料,這就看扶桑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他沈某人時間有限,他還要早點趕回去過年呢。


    沈光林還沒回到京城呢,又有了新發現的消息已經傳遞過來了。


    大家已經麻木了,沈光林發現一種新物質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


    在物理領域,他就是神,他似乎有做成一切事情的能力,但是他懶,他就是不做。


    沈光林說了,這叫深藏功與名。


    畢竟廢寢忘食工作十多天,也是時候重新休息一波了。


    他也要好好的想一想,整了這麽大一塊地,明年田裏種點什麽。


    種點什麽好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