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近代睜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同學曾經說過:師夷長技以製夷。


    沈光林很好的領會了這個精神。


    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沈光林讓人把扶桑和香江市麵上所有的燃氣熱水器全給買了回來。


    目的當然不是自己用,而是拆了看看他們的熱水器是怎麽做的。


    創新也要從模仿開始嘛。


    總體來講,當前市麵上燃氣熱水器的品類很多,各有優劣。


    不帶水控的直排熱水器是最簡單最原始的熱水器,這玩意還要人工打火,燃燒完的廢氣也是自然排放的。好處就是隻要裝電池就行了,不過每次用的時候要人工去打開開關。


    帶水控的直排熱水器優點是自動打火,水流動就能打火,水不流的時候就會關火,但是也存在安全隱患,那就是燃燒不完全的廢氣會留在室內。


    帶強排風的燃氣熱水器就是比較安全的種類了,後世用的基本就是這種。裏麵帶了一個排氣風機,基本沒有煤氣泄漏的風險,不好的地方在於這種熱水器需要220V的電源,沒通電的地方用不了。


    各有利弊吧,咱全給安排上,豐富咱們的產品線嘛。


    生產這玩意無非就是模具製作比較難而已,零件足夠的話,組裝起來一點都不困難。


    唯一有點難度和技術含量的就是燃氣比例閥了,這玩意現階段還需要外購,它是用來控製火的大小和水的溫度的,價格稍貴。


    另一個製約難點就是如何設計電路板了,這個可以讓林文偉從新家坡先行生產。


    國際分工合作嘛,都什麽時代了。


    剩下就是一些銅鐵構件了,簡單的很。


    現在電器公司的技術實力和技術工人的配比和構成已經很不錯了,而且還在逐步完善中。


    對於人才,沈光林永遠是不吝招攬的,他們從津門無線電廠很是招收了一批“退休”的老技術工人。


    說是退休了,其實平均年齡隻有四十幾歲,他們隻是為了給孩子騰出接班的位置而已。


    現在,他們到沈光林這裏來上班,算是發揮“餘熱”,賺的錢可比以前多多了。


    直到國慶節放假的前一天,沈光林還在長城電器廠加班呢,畢竟,燃氣熱水器也是需要科技攻關的嘛。


    這時候,小叔張鵬從深城打來了感謝電話:“沈老師,救命之恩,無以為報,在這裏向老板說一聲,謝謝!”


    看樣子,他已經知道朱公子的事跡了,幸好沒有牽連到他,不然小嬸子真的要守寡去了。


    其實張鵬隻是跟著朱公子喝了口湯,逢場作戲而已,那些用強的事情絕對沒有幹過,因此跟他關聯性不大,也容易過關。


    “咱們都是一家人,你自己以後小心就是了,如果哪天熬不住了就去香江玩一玩,那邊是合法的。朱公子也是大意了,沒有攀附,他不會這麽嚴重。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也都沒進去,是他一個人默默的扛下了所有惡果,結果發現自己竟然沒抗住。”


    兩個人沒有繼續說話了,這話題太敏感也太傷感。


    臨末了,小叔倒是來了一句,“你放心,我在這邊不會給你丟臉的,這個工廠我一定幫你管理的利利索索的。”


    行吧,有這個心就好。


    國慶要放假了,沈光林重新回到了京城,他趁著放假這段時間通盤了解一下離京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


    其實這段時間也沒有別的大事發生,也就是國家正在大力整頓治安。


    現在,街上的二流子少了好多,有些被抓去判刑了,有些犯事嚴重的就沒有再見到過了。


    治安好轉是看得見的,女生們也敢出校門了,不用再三五成群湊一起走了,就算是晚上,同學們也敢從學校抹黑走到實驗室了。


    總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變化。


    這就好,國慶終於可以安排一次出行了。


    去哪裏玩呢?


    八達嶺已經去過幾次了,京城內部的景點什麽時候都可以去,選來選去,最終他們還是選擇了一處不遠不近的地方---清東陵。


    清東陵在冀州塘山境內。


    現在塘山菜刀隊已經被打垮了,一口氣掃掉了600多人,再去塘山應該安全了吧。


    這個時候有句順口溜很流行,叫做“東北虎,塘山狼,秦島是個小綿羊。”


    秦島人民夾在中間,真的受苦了。


    經此一役,想必塘山狼損失慘重,應該再沒有攔路搶劫的了吧。


    其實清東陵沈光林早就想去了,一直沒能去成,它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係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包括皇陵五座,後陵四座、妃園五座、公主陵一座,確實值得一觀。


    沈光林把它當成是一次團建活動,全實驗室的嫡係人馬都可以出行。


    為此,他還做了大量的準備動作,采購了大量的鹵肉,烤鴨,燒雞,啤酒,可樂。


    不光如此,他們還準備了帆布帳篷,這是露營用的,三天時間,一定要玩的暢快。


    反正實驗室財大氣粗,一定要給大家留下一個愉快的體驗,順便也是放鬆一下心情。


    天天悶著頭做實驗,人會垮了去的。


    這次出行,是可以帶家屬的。


    有家屬的人不多,沈光林有李蓉,孔繁東有李萍,竇偉有他自己,蘇教授家裏的人最多,有老婆,還有倆孩子。


    聽說要去清東陵露營,倆孩子可高興了,簡直夢想成真了。


    蘇夫人也很高興,她也想出去旅遊一下了。


    蘇夫人其實姓魏,人稱魏老師,她有個關係很好的閨蜜,姓韓,人稱韓老師。


    兩個人從小就是同學,一起讀的師範,工作之後又是同事,因此關係非常好,一直都是互相關心,互相照顧的。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不攀比一下,心裏很難受的。


    但是,在好閨蜜之間,存在著一句話,叫做,我希望你過得好,但是最好不要比我好。


    魏老師長得好看一些,嫁人的時候選擇麵就比較廣,因此嫁給了比較有文化的五道口技校的大學老師,韓老師長相含蓄一些,因此她的愛人隻是供銷社的一名售貨員。


    生得好不如嫁的好,在一定的曆史時期,售貨員可比大學教授過得舒服多了。


    魏老師家裏日子也是能過的,但是住房緊張,收入不多,過的並不輕鬆。


    供銷商的福利待遇可就比大學好多了,雖然他們工資也不算高,但是能撈到的實惠就多很多啊,因此韓老師她們家的生活一直都要比魏老師家裏好一些。


    逢年過節,一些緊俏物資,她們家都不是特別缺,因此也幫襯了魏老師家不少,每次幫襯的時候還要說,你看,大學的條件也不行的吧。


    蘇教授離職了,搬新家了,新家豪華無比,家裏各種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魏老師幾次想告訴韓老師一下,終於還是忍住了。


    不要讓別人覺得是顯擺吧,還是趁著機緣巧合的機會讓她自己發現比較好。


    國慶要放假了,兩個人正在整理教案,韓老師對著魏老師說:“聽說你家老蘇換工作了?”


    “是的,到京大一個綜合實驗室上班了,專職做物理研究了。”


    “漲工資了沒?”這才是韓老師最關心的話題。


    “沒有,工資沒變,福利待遇有點不一樣了。”


    魏老師說的也是實話,蘇教授的工資跟以前一樣多,但是津貼和福利發放就有點隨意了,老蘇上班的第一個月就發了500多,工資表寫的很清楚,工資確實隻有134,其他都是加班補貼之類的亂七八糟的錢。


    五道口技校的那點福利,韓老師還是很清楚的,現在老蘇從五道口技校轉到了京城大學,福利能有多大的改變?無非就是過節從發放鯽魚改成了發放鯉魚而已。


    “沒搬家吧?明天我準備帶著愛人去你家做客呢,他們單位多發了二斤月餅,明天領了剛好給你家孩子分幾個帶過去。”其實這是一種變相的炫耀,畢竟中秋國慶是連著放的嘛


    “不用了,孩子大了,已經不盼這個了。”魏老師沒說自己搬家的事,說起了孩子已經不愛吃月餅了這一茬。


    韓老師沒有聽進去,還在那裏自說自話:


    “你看咱們這個破學校,中秋節連個月餅都不發,也是太過分了吧,老蘇單位他們發月餅嗎?”


    “也不發。”魏老師欲言又止。


    確實沒發,因為實驗室沒有把月餅當成過節福利,而是當成日常點心了,做了好大一堆,直接放在活動室,任大家隨意領取。


    這一周老蘇每天帶兩個月餅回家,各種味道的都有,孩子們已經有點膩歪了。


    “咱們這關係你還客氣啥,我明天領了給你拿兩個過去,五仁的,你家蘇紅軍最喜歡青紅絲了,每次都要挑出來一根一根的吃。”韓老師人還是熱情的,雖然嘴上有時候確實有點不饒人。


    “明天不行啊,他們單位明天組織團建,要一起去清皇陵,說是玩夠三天才回來。”


    <a id="wzsy" href="http://m.fqxsw.org">西紅柿小說</a>


    魏老師說了實話,因為行程單都已經排出來了,每天都幹點啥,就像做實驗一樣,列的整整齊齊的。


    “團建?三天?那麽遠?老婆孩子都可以帶著一起去嗎?誰給出路費住宿費?”清皇陵韓老師也想去,但是又覺得有點遠,一天回不來,住一晚劃不來。


    “嗯。他們單位給報銷的,自己帶著換洗衣服就可以了,說是夜裏住帳篷不住招待所。”


    魏老師也想重新回味一下住帳篷是個什麽感覺了。


    76年的時候發生了大地震,那時候她們家跟其他人一樣,也在空曠地方搭建了帳篷,睡了一個多月呢。


    韓老師卻不覺得住帳篷新奇,反而覺得很小氣:


    “他們單位這麽小氣的嗎,住帳篷的話別說玩三天了,就是十天也住得呀。”


    “真不是小氣,老蘇說這是企業文化,這是他們老板說的新名詞。”


    “老板?新中國了怎麽還有這種稱呼。”


    “是的,我也不知道呢,其實也是一位教授,但是大家都叫他老板,可能是因為整個實驗室就他賺錢最多吧。”


    這樣說的話韓老師果然理解了,一個單位裏,工資最高的那個,確實可以稱作“老板”。


    “那咱們兩家啥時候聚一下呀,要不就定今天晚上吧?我愛人單位會發一斤4兩的豬肉,咱們一起包一頓餃子怎麽樣?”


    “行吧。我跟老蘇打個電話,要他別在單位吃飯,打點下酒菜回來。”


    “單位還管晚飯?”


    “嗯,也能帶飯回家,這也是企業文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