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座封閉型城市,與覆蓋蓋亞表麵的“意識連接係統”,令人歎為觀止。


    不過,為打造一個新世界,“盤古”進行的工作遠不止於此。


    新時代的蓋亞,在一百三十六座封閉型城市之外,還有大大小小的上千處“保留地”,這些地點,要麽是曆史遺跡,要麽是風景名勝,要麽有特殊的科學研究、保護與發掘價值,也一概被結構類似的穹頂籠罩。


    既然有保護罩,就意味著,人類可以在其中自由活動。


    不過,要從封閉城抵達這些地點,還需要交通工具,這一點,在“盤古”的工程規劃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今天的蓋亞表麵,人類,隻有一千兩百位三歲小孩,未來至多也隻有區區兩千六百萬,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看起來,並不需要舊時代的公路、鐵路與水運,


    全都由航空包辦即可。


    但,出於“體驗人生”的動機,民眾仍達成一致意見,要求“盤古”在蓋亞表麵建設十分發達的交通網絡。


    所謂“發達”,不是要覆蓋全世界全境,而是用高速鐵路、公路與航線連接各封閉城與保留地,不僅保障人員在各地來往自如,更重要的功能,是讓民眾獲得“旅行”及與之相關的諸多人生體驗。


    從安全角度,所有這些交通工具,都要一概與蓋亞生物圈隔離。


    此外,“盤古”進行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針對蓋亞本身、維持其表麵——地殼基本穩定,而曆時數十年打造的超級工程。


    地殼,蓋亞的最外層,厚度在幾公裏~幾十公裏,再往下就是高溫高壓的流體地幔,蓋亞的行星構造決定了這一最外層的薄殼“不會很穩定”,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是人類曆史上早有記載的現象。


    至於如果應對,在大自然的絕對力量麵前,這一詞匯原本的意義就不大。


    直到若幹年前,準確地講,哪怕在蓋亞淨土建立後,對火山爆發、高烈度地震這樣大的災難,除消極防禦、事後重建外,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一次火山噴發,或者裏氏烈度8.0級地震,釋放的能量動輒上億噸tnt,這且不算,其能量釋放方式也很難幹預,更不用說地震比火山更難纏,根本無從預報,隻有事後評估其效應才能確定震級。


    縱觀人類曆史,進入現代社會以來,火山、地震頻頻發難,造無數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


    聯邦的洛杉磯大地震,西大陸列強的海灣大地震、盆地大地震,東離島的關東大地震、阪神大地震,都給人類留下了十分深刻的記憶烙印。


    這種記憶,直到1509年以後,在地下城中遭遇地震、感到大地傳來的震動時,仍令人心驚肉跳,方然自己就親曆過若幹次,雖明知沒有生命危險,腳下晃動時,內心深處的恐懼卻無從消散。


    在無知無畏的大自然麵前,人類的力量,實在不值一提,


    這曾是生而為人的一種常識。


    但在今天,這斷言卻因“全產機”體係的發展,與文明能源利用水平的極大提升,而成為了曆史。


    西曆1562年,蓋亞表麵的地殼,宏觀工程的完成度已接近60%,一項史無前例的超級工程在各大陸板塊交界、及地殼薄弱地帶展開。


    幾百米高的巨型機械,協同運作,將動輒以公裏計的巨型構件安裝到位,工程機器人來往穿梭,開掘岩層,暴露地殼斷裂帶,一根根無弱點鋼索埋置到位,就近建造的龐大如山之換能設施,周身晝夜閃耀著焊接的花火。


    所有這一切,目的,十分直白:


    人類,要用自己的力量,給蓋亞套上籠頭、將其徹底降服。


    劇烈的地殼運動——地震,基本上,是“漂浮”在上地幔頂層的薄殼結構,因地幔流動而積聚應力的集中釋放。


    而火山,則是地殼薄弱點,因上地幔流動而偶然破裂、熔岩上湧並噴發。


    不論哪一種災害,根源,都在蓋亞內部的液態地幔。


    將地幔完全冷卻、喪失流動性,看起來是一種釜底抽薪的策略,但,對蓋亞造成的影響,尚難以估量,擔當阿達民時的方然,也沒有批準如此激進的方案,而是設法在地殼邊界以薄弱位置,對症處理。


    首先,在板塊交界處,進行大規模的全麵勘探,摸清地殼及下方的地幔流動情況,後者目前還有一些困難、更多依賴建模預測。


    方案製定完畢後,現場施工,針對地殼的受力情況,進行廣泛的結構補強,使用鋼構件、鋼筋混凝土構件、鋼索與液力調節模組等裝置,將原本逐漸集中於一線的地殼應力,分散在廣大範圍內。


    地震的根本原因,在與地幔流動,直接原因則是這種流動對地殼施加的力,會逐漸造成地殼薄弱帶的形變,


    應力傳遞的能量,逐漸轉變為地殼的彈性形變。


    這種能量,在偶然因素的影響下,一下子通過底層斷裂、錯位等方式,釋放出來,


    就會造成巨大的破壞。


    對策很簡單,哪裏的地殼薄弱、就采取措施將其補強。


    考慮到地殼運動的複雜性,uu看書 ww.uknshuco簡單的補強措施,無非是將斷裂帶“遷移”到強化區域的邊界,但是對人類而言,這一簡單粗暴的做法也可以接受,畢竟淨土的目標,並不是讓地震在蓋亞表麵絕跡,


    而是避免讓其影響到人類世界。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盤古”驅策的龐大工程力量,在蓋亞表麵的幾十條、總計長度超過四萬公裏的地殼薄弱帶,大舉施工,杜絕所有接近封閉城、保留地的地震隱患。


    具體的施工方式,多種多樣,貫穿地下數百米、甚至數千米的鋼索陣列,是比較簡單的做法,至於地質條件複雜的區域,還采用預置到地下數千米處的巨型液壓撐杆,來保持兩側地殼的微妙應力平衡。


    這種手段,即便哪一天失效而誘發地震,震級也很低,並不會造成多大的麻煩。


    相對於廣泛發生的地震,火山,處理起來會更容易一些,


    甚至被“盤古”建設成地熱電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不下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永不下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