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不會”,並不是技術上無法實現,而是沒有實現的必要。
畢竟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原則上,完全是過往經曆與見聞、閱曆的產物,倘若一下子回到幼年的狀態,幾乎就等同於“時光倒流”,甚而連自我都會迷失。
這種情形,無數幻想作品裏,都曾經出現過,
細細想來卻十分驚悚。
淨土民眾現在的情形,說“退化到幼年”,肯定不是,而是一種持續幾十年的身體綁定,這方麵,方然和在場觀禮的同類們都沒經曆過,也並不甚了解。
相比於民眾的狀態,現在,他還是更關注“表世界”的龐大工程建設。
一項持續幾十年的宏偉計劃,以淨土文明掌控的生產力水平,到今天還沒有完成,顯然“盤古”麾下的千億機器大軍,肯定不隻是改造地貌、恢複植被、建成一百多座封閉型城市這樣簡單,
雖然這些城市的規模都不小,工程十分浩大。
封閉型城市,在淨土,是一項始於幾十年前的龐大工程,先後建成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座試驗型城市。
在那之後,封閉型城市的總體設計在1531年確定,一百三十六座城市的基址也逐步確定,陸續開工,最後一座封閉型城的穹頂構造閉合於1559年,並在翌年完成所有內部設施,通過項目驗收。
這些封閉型城市,其地上部分,規劃、風格與舊時代的城市不太一樣,但並無本質區別。
根本的區別,在於“保護罩”,包括城市周邊的圍擋與上空的穹頂,一起構成封閉結構,將城市及其所在的空間,與蓋亞生物圈徹底隔離。
坐在長椅上,饒有興致的溫習這些資料,方然很早就看過,但現在,追隨生化仿真人的視角,在西大陸“穀雨”封閉城中流連,所見的一切,仍然令他感到新奇,並在心裏,生出幾分對強ai的敬佩。
“穀雨”封閉城,與其他一百三十五座城市,有大致相同的總體構架。
在城內放眼眺望,就能見到遠方天際線處,矗立的一根根細長巨柱,巨柱間的玻璃,因光照角度而時有反光,看起來宛若浮光幻景。
再抬眼看去,是一大片近乎無邊無際的透明穹頂,整體上設計成兩層,穹頂本體由大片玻璃、或複合材質鑲嵌構成,葉脈般的支撐結構密布其間的,主幹線條分明,好似一副雨滴濺落的簡筆畫。
這簡潔的圖案,在每一座封閉城的穹頂,各不相同,居民一抬頭就能見到。
圍擋,距城區約二十公裏,圍成直徑五十公裏的圓形,高度大約在一千米,其上的頂蓋則呈平板狀,主要依賴封閉腔內、外的氣壓差來支撐。
封閉城內的大氣,比外界高出0.1個標準大氣壓,這樣算來,每一平方米可承載一噸左右的重量,足以支持覆蓋在城市上空的兩層透明穹頂,層間隔為二十米,其間填充氣壓為內、外氣壓均值的氮氣。
氣壓偏高,對人類而言或許會稍有不適,
但現在,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身體都是“改進版”,完全可以適應。
上層穹頂之外,蓋亞表麵,從大地到天空的一切,都經過無數化學物質的地毯式轟炸、與無數作業機器人的多次清剿,確保微生物絕跡。
就在此刻,通透明亮的穹頂之外,無數微機械正附著其上、或者在附近大氣中漂浮,
隨時監控是否有異狀。
封閉城的每一層穹頂,都由高強度夾膠玻璃拚裝而成,可抵擋小口徑火槍的近距離掃射,鳥類撞擊更不在話下。
不過,這層厚120mm的複合玻璃,顯然擋不住微小隕石的襲擊,阻擋這些天外來客不是穹頂的設計目標之一,而是攔截係統的職責,除此之外,兩層穹頂之間的二十米距離,也有一定的緩衝作用。
在內外兩層穹頂之間,還設置有一套紫外輻射、一套環氧乙烷消殺裝置。
萬一兩層穹頂都意外碎裂,一方麵,封閉區域內的氣壓更高,大氣會向外流動,另一方麵則依靠紫外輻射與環氧乙烷噴灑,微生物幾乎沒有侵入的可能。
最後,則是監測、搶修穹頂的機動力量。
出現險情時,有能力在一分鍾內趕到現場,封堵缺口,並在幾小時內將其徹底修複。
相比於封閉城的穹頂,上千米高的圍擋、側壁,結構也大致仿佛,同樣承受內、外壓力差的鋼架——玻璃結構,整體上向內傾斜以抵消大氣壓力,側壁玻璃則是相距二十米的三層構造,每層厚度也是120mm。
其中,位於城區視角地平線以下的二百米,則完全由金屬建造,進出封閉城的若幹氣密閘門、應急通道等設施都建造在這裏。
巨型防護罩的規模龐大,強度卻一般,看起來完全是為了微生物,
其實並不是這樣。
畢竟,將生活在這些封閉城裏的“人類”,本質上隻是一具具接受意識操控的“avatar”,平時的生活起居,沒有微生物當然是一種便利,但即便微生物滲透進來、引發生化災難這類極端事件,也無從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uu看書 w.ukansh
至不濟,大不了將整座城市徹底消毒,回收被感染的身體,重新開放便是。
在人類借助“意識遷移”擺脫身體禁錮的今天,微生物,已不再是一種可能帶來死亡的重大威脅,之所以仍要把城市建在保護罩裏,
主要還是基於“天氣控製”等一係列功能的便利性。
在諸如“穀雨”這樣的封閉型城市,蓋亞表麵的氣候變遷,對其一點影響也沒,哪怕外麵烏雲滿天、夜幕沉沉,布置在穹頂主幹上的光照係統,也可以將城市裏的部分區域亮如白晝,或者大範圍的基本照明。
除此之外,更不用說天氣模擬係統,可以擬真出風、雨、雪、霧等自然現象。
氣溫,濕度等一係列指標,由城市管理係統來控製,常年在18~25攝氏度的人體最舒適溫區內波動,
如有需要,也可營造出大雪紛飛、或酷暑夏日的氛圍。
畢竟一個人的自我意識,原則上,完全是過往經曆與見聞、閱曆的產物,倘若一下子回到幼年的狀態,幾乎就等同於“時光倒流”,甚而連自我都會迷失。
這種情形,無數幻想作品裏,都曾經出現過,
細細想來卻十分驚悚。
淨土民眾現在的情形,說“退化到幼年”,肯定不是,而是一種持續幾十年的身體綁定,這方麵,方然和在場觀禮的同類們都沒經曆過,也並不甚了解。
相比於民眾的狀態,現在,他還是更關注“表世界”的龐大工程建設。
一項持續幾十年的宏偉計劃,以淨土文明掌控的生產力水平,到今天還沒有完成,顯然“盤古”麾下的千億機器大軍,肯定不隻是改造地貌、恢複植被、建成一百多座封閉型城市這樣簡單,
雖然這些城市的規模都不小,工程十分浩大。
封閉型城市,在淨土,是一項始於幾十年前的龐大工程,先後建成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座試驗型城市。
在那之後,封閉型城市的總體設計在1531年確定,一百三十六座城市的基址也逐步確定,陸續開工,最後一座封閉型城的穹頂構造閉合於1559年,並在翌年完成所有內部設施,通過項目驗收。
這些封閉型城市,其地上部分,規劃、風格與舊時代的城市不太一樣,但並無本質區別。
根本的區別,在於“保護罩”,包括城市周邊的圍擋與上空的穹頂,一起構成封閉結構,將城市及其所在的空間,與蓋亞生物圈徹底隔離。
坐在長椅上,饒有興致的溫習這些資料,方然很早就看過,但現在,追隨生化仿真人的視角,在西大陸“穀雨”封閉城中流連,所見的一切,仍然令他感到新奇,並在心裏,生出幾分對強ai的敬佩。
“穀雨”封閉城,與其他一百三十五座城市,有大致相同的總體構架。
在城內放眼眺望,就能見到遠方天際線處,矗立的一根根細長巨柱,巨柱間的玻璃,因光照角度而時有反光,看起來宛若浮光幻景。
再抬眼看去,是一大片近乎無邊無際的透明穹頂,整體上設計成兩層,穹頂本體由大片玻璃、或複合材質鑲嵌構成,葉脈般的支撐結構密布其間的,主幹線條分明,好似一副雨滴濺落的簡筆畫。
這簡潔的圖案,在每一座封閉城的穹頂,各不相同,居民一抬頭就能見到。
圍擋,距城區約二十公裏,圍成直徑五十公裏的圓形,高度大約在一千米,其上的頂蓋則呈平板狀,主要依賴封閉腔內、外的氣壓差來支撐。
封閉城內的大氣,比外界高出0.1個標準大氣壓,這樣算來,每一平方米可承載一噸左右的重量,足以支持覆蓋在城市上空的兩層透明穹頂,層間隔為二十米,其間填充氣壓為內、外氣壓均值的氮氣。
氣壓偏高,對人類而言或許會稍有不適,
但現在,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身體都是“改進版”,完全可以適應。
上層穹頂之外,蓋亞表麵,從大地到天空的一切,都經過無數化學物質的地毯式轟炸、與無數作業機器人的多次清剿,確保微生物絕跡。
就在此刻,通透明亮的穹頂之外,無數微機械正附著其上、或者在附近大氣中漂浮,
隨時監控是否有異狀。
封閉城的每一層穹頂,都由高強度夾膠玻璃拚裝而成,可抵擋小口徑火槍的近距離掃射,鳥類撞擊更不在話下。
不過,這層厚120mm的複合玻璃,顯然擋不住微小隕石的襲擊,阻擋這些天外來客不是穹頂的設計目標之一,而是攔截係統的職責,除此之外,兩層穹頂之間的二十米距離,也有一定的緩衝作用。
在內外兩層穹頂之間,還設置有一套紫外輻射、一套環氧乙烷消殺裝置。
萬一兩層穹頂都意外碎裂,一方麵,封閉區域內的氣壓更高,大氣會向外流動,另一方麵則依靠紫外輻射與環氧乙烷噴灑,微生物幾乎沒有侵入的可能。
最後,則是監測、搶修穹頂的機動力量。
出現險情時,有能力在一分鍾內趕到現場,封堵缺口,並在幾小時內將其徹底修複。
相比於封閉城的穹頂,上千米高的圍擋、側壁,結構也大致仿佛,同樣承受內、外壓力差的鋼架——玻璃結構,整體上向內傾斜以抵消大氣壓力,側壁玻璃則是相距二十米的三層構造,每層厚度也是120mm。
其中,位於城區視角地平線以下的二百米,則完全由金屬建造,進出封閉城的若幹氣密閘門、應急通道等設施都建造在這裏。
巨型防護罩的規模龐大,強度卻一般,看起來完全是為了微生物,
其實並不是這樣。
畢竟,將生活在這些封閉城裏的“人類”,本質上隻是一具具接受意識操控的“avatar”,平時的生活起居,沒有微生物當然是一種便利,但即便微生物滲透進來、引發生化災難這類極端事件,也無從威脅人類的生命安全。uu看書 w.ukansh
至不濟,大不了將整座城市徹底消毒,回收被感染的身體,重新開放便是。
在人類借助“意識遷移”擺脫身體禁錮的今天,微生物,已不再是一種可能帶來死亡的重大威脅,之所以仍要把城市建在保護罩裏,
主要還是基於“天氣控製”等一係列功能的便利性。
在諸如“穀雨”這樣的封閉型城市,蓋亞表麵的氣候變遷,對其一點影響也沒,哪怕外麵烏雲滿天、夜幕沉沉,布置在穹頂主幹上的光照係統,也可以將城市裏的部分區域亮如白晝,或者大範圍的基本照明。
除此之外,更不用說天氣模擬係統,可以擬真出風、雨、雪、霧等自然現象。
氣溫,濕度等一係列指標,由城市管理係統來控製,常年在18~25攝氏度的人體最舒適溫區內波動,
如有需要,也可營造出大雪紛飛、或酷暑夏日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