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it,從東北太平洋大區時代起,一直被管理員嚴控,到蓋亞淨土時代已基本解除限製,現在,則任由研究者隨意探索,作為阿巴拉契亞大區曾經的管理員,艾米莉亞在這裏如魚得水,現在就將最近的研究娓娓道來。
不出方然所料,今天,人類的一係列科學研究,都極大依賴計算機、強ai。
和艾米莉亞一起走過工作繁忙的試驗機構,邊走邊談,兩人的交談被設置為“私密”,倒不是出於保密,而是避免打擾正在忙碌的研發人員。
這一點,在現實世界很難,“裏世界”中實現起來則很容易。
但說到打擾、分心,方然倒是覺得,要是眼前的女士換一副樣貌,譬如自己印象中的肯*湯普森之形象,
說不定他還會更專心點,而不會在說話時,還在想象那場的場麵。
“四色定理”,艾米莉亞和一幹誌同道合者最近的工作內容,也和計算機相關,畢竟這定理最初的證明就是用計算機完成的。
但當時的證明,在數學界中,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這是完備的證明”,也有人認為“隻不過是一種有限窮舉”,繁複的證明過程,無法歸結為人類容易理解的形式邏輯,也沒辦法手工浮現,也難免為人詬病。
而現在,艾米麗婭等人的工作,便是借助強人工智能的力量,
嚐試給出“四色定理”的形式邏輯證明。
原則上,四色定理並無法直接指導工程實踐,作為拓撲學的已知定理,形式邏輯證明也不會對後續研究有助益,但是對人類而言,
這仍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探尋未知,並不一定意味著星辰大海,出於興趣的探究都值得讚賞。
當然,在研究此類知識之餘,艾米莉亞的主要工作還是在it方麵,她柔聲告訴方然,自己正參與一項研發機構的大型項目,梳理人類文明最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查漏補缺,以便確定下一階段的主攻方向。
信息技術,早在舊時代,就是一個寬口徑的學科領域,哪怕資深人士也隻能熟稔其中一小部分,而難以縱覽全局。
這方麵的工作,在強人工智能出現後,一度完全依賴ai。
原因,是多方麵的,在文明2.0時代到來前,管理員尚無法完全信任民眾,另一方麵,要在短時間內重建文明,發展生產力,依賴強ai也是相對務實的選擇。
直到若幹年前,具體的講,在“混沌”中樞啟用後,人類才逐漸恢複對信息技術各領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量子計算”,艾米莉亞最近一直在關注的重點領域,直白的講,這關係到“混沌”中樞的升級換代。
量子計算機,一個並不時髦的概念,在舊時代末年的聯邦已經出現,包括“國際商用機器”等公司在內的研發機構,陸續完成過一些量子計算的原型機。
但也隻是“原型機”,而沒有實踐意義上、更沒有實用意義上的計算能力。
彼時的量子計算機,受限於量子糾纏的保持條件,設備龐大、代價高昂,一次準備能運行的時間卻很短,量子位也局限在幾個、十幾個的水平,隻能確證量子計算的可行性,而無法投入工程實踐。
待到後來,西曆1489年後,人類世界因核戰而天翻地覆,一切研發工作也被迫中斷。
在群雄割據時期,量子計算,被掌控各大陸的管理員們不約而同的判定為“意義不大”,研發工作幾乎沒有獲得任何資源,進展接近於零。
之所以判斷無意義,進而,不支持相關研究,道理很簡單。
量子計算,原則上,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下一代計算技術”,基於量子效應而達到近似並行處理的效果,對特定數學問題,量子計算相對於傳統電子計算機的能力,會有指數級的暴增,如此才有望迅速破解令傳統計算機束手的aes-256破解等問題。
但是,量子計算機的特性,並不容易推廣到所有數學問題的解決,隻在大數質因子分解、數值擬合等方麵有較好的前景。
即便這些前景,在當時的冷戰割據態勢下,用處也一點都不大,甚至於無效。
加解密,對人類的通訊係統,意義重大,在這一係列基於數學原理的加密手段出現後,保密傳輸才成為可能。
圍繞訊息加解密的爭鬥,也一度成為熱點,量子加密、解密技術就針對這一領域,營造出很光明的前景,當然,量子加密是利用量子糾纏特性,量子解密則是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強大“並行”處理能力,兩者原理上差異甚大。
但所有這一切的前提,卻常常被忽視,那便是原始信息的可解讀性。
一切訊息,隻要有使用的價值,必然可以被某種係統、邏輯或規則解讀,這當然是正確的。
但,要在有限時間內,準確解讀訊息,將已加密信息破解為“明碼”,卻隻是第一步,u看書ww.kanhu 如果所得訊息有二次加密,那麽還要進一步解密。
在量子計算機麵前,傳統的、基於質因數分解的加密方式,都不牢固,這一點原則上並沒有問題,傳統計算機運行千萬年也無法破解的aes-256,在能力足夠強的量子計算機麵前,並不是無法逾越的障礙。
但是,再怎樣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破解加密方案,終歸也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時間。
而在舊時代末年,管理員割據的大形勢下,爭鬥,一般都發生在割據勢力的邊界,雙方都有大量成熟、可靠的有線信道,並以此傳遞大量秘鑰。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不可靠信道的訊息傳輸,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前線作戰單元之間,訊息經過加密,且也隻在一短暫時限內,才有意義,重要訊息則一概通過有線信道傳輸,根本難以被對方截獲。
在這種情況下,且不說彼時的量子計算機,算力菲薄;
就算能力強大到可以實時解算,解讀一條有效期僅幾秒鍾的前線戰術指令,也得不償失,甚至不足以抵消量子計算機本身的能耗。
不出方然所料,今天,人類的一係列科學研究,都極大依賴計算機、強ai。
和艾米莉亞一起走過工作繁忙的試驗機構,邊走邊談,兩人的交談被設置為“私密”,倒不是出於保密,而是避免打擾正在忙碌的研發人員。
這一點,在現實世界很難,“裏世界”中實現起來則很容易。
但說到打擾、分心,方然倒是覺得,要是眼前的女士換一副樣貌,譬如自己印象中的肯*湯普森之形象,
說不定他還會更專心點,而不會在說話時,還在想象那場的場麵。
“四色定理”,艾米莉亞和一幹誌同道合者最近的工作內容,也和計算機相關,畢竟這定理最初的證明就是用計算機完成的。
但當時的證明,在數學界中,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這是完備的證明”,也有人認為“隻不過是一種有限窮舉”,繁複的證明過程,無法歸結為人類容易理解的形式邏輯,也沒辦法手工浮現,也難免為人詬病。
而現在,艾米麗婭等人的工作,便是借助強人工智能的力量,
嚐試給出“四色定理”的形式邏輯證明。
原則上,四色定理並無法直接指導工程實踐,作為拓撲學的已知定理,形式邏輯證明也不會對後續研究有助益,但是對人類而言,
這仍然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
探尋未知,並不一定意味著星辰大海,出於興趣的探究都值得讚賞。
當然,在研究此類知識之餘,艾米莉亞的主要工作還是在it方麵,她柔聲告訴方然,自己正參與一項研發機構的大型項目,梳理人類文明最近幾十年來的研究成果,查漏補缺,以便確定下一階段的主攻方向。
信息技術,早在舊時代,就是一個寬口徑的學科領域,哪怕資深人士也隻能熟稔其中一小部分,而難以縱覽全局。
這方麵的工作,在強人工智能出現後,一度完全依賴ai。
原因,是多方麵的,在文明2.0時代到來前,管理員尚無法完全信任民眾,另一方麵,要在短時間內重建文明,發展生產力,依賴強ai也是相對務實的選擇。
直到若幹年前,具體的講,在“混沌”中樞啟用後,人類才逐漸恢複對信息技術各領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量子計算”,艾米莉亞最近一直在關注的重點領域,直白的講,這關係到“混沌”中樞的升級換代。
量子計算機,一個並不時髦的概念,在舊時代末年的聯邦已經出現,包括“國際商用機器”等公司在內的研發機構,陸續完成過一些量子計算的原型機。
但也隻是“原型機”,而沒有實踐意義上、更沒有實用意義上的計算能力。
彼時的量子計算機,受限於量子糾纏的保持條件,設備龐大、代價高昂,一次準備能運行的時間卻很短,量子位也局限在幾個、十幾個的水平,隻能確證量子計算的可行性,而無法投入工程實踐。
待到後來,西曆1489年後,人類世界因核戰而天翻地覆,一切研發工作也被迫中斷。
在群雄割據時期,量子計算,被掌控各大陸的管理員們不約而同的判定為“意義不大”,研發工作幾乎沒有獲得任何資源,進展接近於零。
之所以判斷無意義,進而,不支持相關研究,道理很簡單。
量子計算,原則上,是一種很有前景的“下一代計算技術”,基於量子效應而達到近似並行處理的效果,對特定數學問題,量子計算相對於傳統電子計算機的能力,會有指數級的暴增,如此才有望迅速破解令傳統計算機束手的aes-256破解等問題。
但是,量子計算機的特性,並不容易推廣到所有數學問題的解決,隻在大數質因子分解、數值擬合等方麵有較好的前景。
即便這些前景,在當時的冷戰割據態勢下,用處也一點都不大,甚至於無效。
加解密,對人類的通訊係統,意義重大,在這一係列基於數學原理的加密手段出現後,保密傳輸才成為可能。
圍繞訊息加解密的爭鬥,也一度成為熱點,量子加密、解密技術就針對這一領域,營造出很光明的前景,當然,量子加密是利用量子糾纏特性,量子解密則是利用量子計算機的強大“並行”處理能力,兩者原理上差異甚大。
但所有這一切的前提,卻常常被忽視,那便是原始信息的可解讀性。
一切訊息,隻要有使用的價值,必然可以被某種係統、邏輯或規則解讀,這當然是正確的。
但,要在有限時間內,準確解讀訊息,將已加密信息破解為“明碼”,卻隻是第一步,u看書ww.kanhu 如果所得訊息有二次加密,那麽還要進一步解密。
在量子計算機麵前,傳統的、基於質因數分解的加密方式,都不牢固,這一點原則上並沒有問題,傳統計算機運行千萬年也無法破解的aes-256,在能力足夠強的量子計算機麵前,並不是無法逾越的障礙。
但是,再怎樣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破解加密方案,終歸也需要一定的流程和時間。
而在舊時代末年,管理員割據的大形勢下,爭鬥,一般都發生在割據勢力的邊界,雙方都有大量成熟、可靠的有線信道,並以此傳遞大量秘鑰。
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不可靠信道的訊息傳輸,絕大多數都發生在前線作戰單元之間,訊息經過加密,且也隻在一短暫時限內,才有意義,重要訊息則一概通過有線信道傳輸,根本難以被對方截獲。
在這種情況下,且不說彼時的量子計算機,算力菲薄;
就算能力強大到可以實時解算,解讀一條有效期僅幾秒鍾的前線戰術指令,也得不償失,甚至不足以抵消量子計算機本身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