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行將就木的人而言,“意識遷移”,幾乎等同於擺脫死亡。
即便在gpl,迄今為止這還隻是一項處於驗證期的技術,成功率肯定不到100%,對斯蒂芬*霍肯這樣的人而言,當生來具有的軀體,無法維持,除接受命運跳下列車外,便隻有嚐試借助新技術放手一搏。
既然有失敗的可能,換句話說,霍肯教授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意外離去,提前再與教授見麵交談,就不是什麽可有可無的閑聊。
不過,真的在nep_744機構裏,見到斯蒂芬*霍肯,阿達民發現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從情緒到狀態還都相當不錯。
不論是托gpl大區相關技術的福,還是已看開了一切,這總歸是好事。
至於說,真的接受“意識遷移”,從注定朽壞的身體轉移到原則上能一直維持的“意識模擬器”中,這方麵的實驗,正在nep_791等若幹機構裏進行,
自己並不期待從教授的遷移中,得到些什麽啟示。
“阿達民閣下,您今天有空來這裏,該不會是來聽取一些感謝,甚或‘感激涕零’之類的奉承話,對吧。
不過,說真的我很意外,假使將進行的一切都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
“那就有意思了,在我自己,並不認為自己這樣一個研究者,會對你、和你的蓋亞淨土大區,有什麽特別的意義,特別是在掌控‘強人工智能’後,科學研究,探尋未知這種事,拜托給計算機就好。
又何必待見我們這些同類,並,承受不必要的風險,消耗更多寶貴的資源呢。”
聽起來是建議,其實,斯蒂芬*霍肯的話,更像是在挪揄,滿不在乎的阿達民隻囑咐教授“放平心態,好好休息”,就起身告辭。
從744研發機構,到西伯利亞腹地,替身機器裏的男人轉瞬可達,“回”到赤塔地下世界的阿達民,驅使“替身”走進會議室,像往常那樣坐到長桌一頭,身旁站著專程來匯報工作的葉夫根尼婭*卡納耶娃。
從下定某一決心時起,到現在,對蓋亞淨土大區的管製,已接近一年,廣袤大地上的若幹定居點內,連續多日沒有新生命的降臨。
未來也不會再有,基於這一現象所必須的準備時長,方然能確信這一點。
《高蓋亞淨土民眾書》中的措施,導致這種結果,起初在定居點內引發軒然大波,據asa的報告,相當一部分民眾在這問題上並沒有清晰的認識,甚至認為管理員這樣做,是要將“不合時宜的人口盡數滅絕”。
這猜想隻對了一半,而且,所謂“不合時宜”,也隻是對今天的生產體係。
但凡管理員認為人口是累贅,要清理幹淨,又何須搞這種見效緩慢的手段,隻要一聲令下,當天就能完成。
不得不說,gpl大區定居點內的兩千多萬民眾,雖然身在這時代,卻往往並不清楚世界的運行方式,甚至連高牆電網外發生的一切,都基本無所知,會產生種種近乎被迫害妄想症的念頭也實屬尋常。
這一點,沒有讓方然反感,他反而會更清醒的意識到,同樣身為人類,
這些定居點內的人,與自己,在視角、立場等方麵的差別,遠遠超過舊時代的任何不同群體,與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蓋亞表麵的天翻地覆,在一般人眼裏,會是什麽樣呢。
方然並無從想象,盡管直到今天,“自己”,仍然是棲居於一具五十五歲之血肉之軀的思維活動,單從本身出發,並不會和任何同類有什麽不同。
然而麵相對來,今後將會經曆的一切,卻可能去向迥異,天差地別。
以“替身”的模樣出現在民眾麵前,坐在會議室裏,或者在赤塔要塞的街道上行走,用不著特別留意身邊的一個個人,方然也能感受到,自己,與這些隨波逐流、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同類,到底會有多大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基因方麵的差異,可以決定一切外在的區別。
但終歸還是同一個物種,站在生命科學的立場上,這當然很正確,然而從很久以前,人類,便逐漸習慣了用思維,而非單純的外在特征,去區分不同的族群。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這些遊蕩在自己周圍,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人類”,
就仿佛不再是同類,不再是同一個物種。
人類,時至今日,仍然是人類,那麽自己又算是什麽,離經叛道的新物種,還是說可以忝居人類之位,而將曾經的同類定義為“垃圾”。
這念頭,想一想都覺得恐怖。
世界,不應該是這樣,人類,也不應該是這樣。
一邊思緒蜿蜒,一邊瀏覽眼前的報告,以人類的形態,翻動手中的打印紙,善解人意的葉夫根尼婭*卡納耶娃,手指落在數據上的三言兩語,效率何其低下,卻讓方然生出某種熟悉的感覺。
鋼筋鐵骨的“替身”旁邊,是血肉之軀,一具在當今時代,從內到外都不再有“用處”的不合時宜,
但倘若這樣判斷,自己,哪怕鑽進“意識模擬器”,豈非也正是這強ai橫行的時代裏,
最不合時宜的東西。
世間萬事萬物,價值,有,還是沒有,當然可以有一個公允的結論。uu看書 ww.uuanshu
但是對人自身呢,這種判斷,還可以做得出嗎。
即便做出,不論對被評價者,還是對評價者,這種看法又終究有什麽意義,方然難免會十分懷疑。
歸根結底,撇開一切表象,自己與這世間的所有人,也無非隻區別在“未來”。
有些人有未來,有些人則沒有,除此之外,方然並無法從葉夫根尼婭,霍肯教授,乃至於丁仲義身上,找到與自己之間的任何一絲本質區別。
隻因為這種區別,並不存在,不論一個人的外在與自己差異有多麽大,
歸根結底,這仍然是自己的同類。
這一點,沒有讓方然反感,他反而會更清醒的意識到,同樣身為人類,
這些定居點內的人,與自己,在視角、立場等方麵的差別,遠遠超過舊時代的任何不同群體,與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即便在gpl,迄今為止這還隻是一項處於驗證期的技術,成功率肯定不到100%,對斯蒂芬*霍肯這樣的人而言,當生來具有的軀體,無法維持,除接受命運跳下列車外,便隻有嚐試借助新技術放手一搏。
既然有失敗的可能,換句話說,霍肯教授可能在這一過程中,意外離去,提前再與教授見麵交談,就不是什麽可有可無的閑聊。
不過,真的在nep_744機構裏,見到斯蒂芬*霍肯,阿達民發現這位風燭殘年的老人,從情緒到狀態還都相當不錯。
不論是托gpl大區相關技術的福,還是已看開了一切,這總歸是好事。
至於說,真的接受“意識遷移”,從注定朽壞的身體轉移到原則上能一直維持的“意識模擬器”中,這方麵的實驗,正在nep_791等若幹機構裏進行,
自己並不期待從教授的遷移中,得到些什麽啟示。
“阿達民閣下,您今天有空來這裏,該不會是來聽取一些感謝,甚或‘感激涕零’之類的奉承話,對吧。
不過,說真的我很意外,假使將進行的一切都是真的,”
“當然是真的。”
“那就有意思了,在我自己,並不認為自己這樣一個研究者,會對你、和你的蓋亞淨土大區,有什麽特別的意義,特別是在掌控‘強人工智能’後,科學研究,探尋未知這種事,拜托給計算機就好。
又何必待見我們這些同類,並,承受不必要的風險,消耗更多寶貴的資源呢。”
聽起來是建議,其實,斯蒂芬*霍肯的話,更像是在挪揄,滿不在乎的阿達民隻囑咐教授“放平心態,好好休息”,就起身告辭。
從744研發機構,到西伯利亞腹地,替身機器裏的男人轉瞬可達,“回”到赤塔地下世界的阿達民,驅使“替身”走進會議室,像往常那樣坐到長桌一頭,身旁站著專程來匯報工作的葉夫根尼婭*卡納耶娃。
從下定某一決心時起,到現在,對蓋亞淨土大區的管製,已接近一年,廣袤大地上的若幹定居點內,連續多日沒有新生命的降臨。
未來也不會再有,基於這一現象所必須的準備時長,方然能確信這一點。
《高蓋亞淨土民眾書》中的措施,導致這種結果,起初在定居點內引發軒然大波,據asa的報告,相當一部分民眾在這問題上並沒有清晰的認識,甚至認為管理員這樣做,是要將“不合時宜的人口盡數滅絕”。
這猜想隻對了一半,而且,所謂“不合時宜”,也隻是對今天的生產體係。
但凡管理員認為人口是累贅,要清理幹淨,又何須搞這種見效緩慢的手段,隻要一聲令下,當天就能完成。
不得不說,gpl大區定居點內的兩千多萬民眾,雖然身在這時代,卻往往並不清楚世界的運行方式,甚至連高牆電網外發生的一切,都基本無所知,會產生種種近乎被迫害妄想症的念頭也實屬尋常。
這一點,沒有讓方然反感,他反而會更清醒的意識到,同樣身為人類,
這些定居點內的人,與自己,在視角、立場等方麵的差別,遠遠超過舊時代的任何不同群體,與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
蓋亞表麵的天翻地覆,在一般人眼裏,會是什麽樣呢。
方然並無從想象,盡管直到今天,“自己”,仍然是棲居於一具五十五歲之血肉之軀的思維活動,單從本身出發,並不會和任何同類有什麽不同。
然而麵相對來,今後將會經曆的一切,卻可能去向迥異,天差地別。
以“替身”的模樣出現在民眾麵前,坐在會議室裏,或者在赤塔要塞的街道上行走,用不著特別留意身邊的一個個人,方然也能感受到,自己,與這些隨波逐流、無法決定自己命運的同類,到底會有多大的不同。
人與人之間,基因方麵的差異,可以決定一切外在的區別。
但終歸還是同一個物種,站在生命科學的立場上,這當然很正確,然而從很久以前,人類,便逐漸習慣了用思維,而非單純的外在特征,去區分不同的族群。
如果考慮到這一點,這些遊蕩在自己周圍,看起來一模一樣的“人類”,
就仿佛不再是同類,不再是同一個物種。
人類,時至今日,仍然是人類,那麽自己又算是什麽,離經叛道的新物種,還是說可以忝居人類之位,而將曾經的同類定義為“垃圾”。
這念頭,想一想都覺得恐怖。
世界,不應該是這樣,人類,也不應該是這樣。
一邊思緒蜿蜒,一邊瀏覽眼前的報告,以人類的形態,翻動手中的打印紙,善解人意的葉夫根尼婭*卡納耶娃,手指落在數據上的三言兩語,效率何其低下,卻讓方然生出某種熟悉的感覺。
鋼筋鐵骨的“替身”旁邊,是血肉之軀,一具在當今時代,從內到外都不再有“用處”的不合時宜,
但倘若這樣判斷,自己,哪怕鑽進“意識模擬器”,豈非也正是這強ai橫行的時代裏,
最不合時宜的東西。
世間萬事萬物,價值,有,還是沒有,當然可以有一個公允的結論。uu看書 ww.uuanshu
但是對人自身呢,這種判斷,還可以做得出嗎。
即便做出,不論對被評價者,還是對評價者,這種看法又終究有什麽意義,方然難免會十分懷疑。
歸根結底,撇開一切表象,自己與這世間的所有人,也無非隻區別在“未來”。
有些人有未來,有些人則沒有,除此之外,方然並無法從葉夫根尼婭,霍肯教授,乃至於丁仲義身上,找到與自己之間的任何一絲本質區別。
隻因為這種區別,並不存在,不論一個人的外在與自己差異有多麽大,
歸根結底,這仍然是自己的同類。
這一點,沒有讓方然反感,他反而會更清醒的意識到,同樣身為人類,
這些定居點內的人,與自己,在視角、立場等方麵的差別,遠遠超過舊時代的任何不同群體,與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