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表現,表麵上似乎與一個隨機係統、甚至混沌係統很相似,這並不是偶然。


    一旦想到這點,方然腦海中,便浮現出若幹年前就讀生命工程時,瀏覽過的那些資料,當時自己對人的意識、思維與認知,還沒有特別的興趣,但仍然記得有一種觀點,認為人腦區別於計算機係統的能力,正是來自於“混沌”。


    係統,不論自身的內態如何混雜、甚至混亂,隻要觀測量有意義,便會有特定的功能。


    正因如此,對監控係統的數據,方然隻是有選擇的隨便看一看,他很清楚這些數據,甚至實時的數據流,充其量隻相當於人類大腦的腦電圖:


    腦電圖的波紋,與大腦的當前思維,是有些聯係,但前者絕對無法準確的反映後者。


    所以,這時候也沒別的辦法,耐心等待就好。


    從1495年12月,到係統第一次向數據庫中添加“有意義”的數據,前後經過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等待的時間雖久,當發現被確證的那一刻到來時,方然還是很興奮。


    少有的興奮。


    身為nep大區的管理員,永生的追尋者,人生,在方然眼裏隻是一場沒有盡頭的長征,漫長旅途中,能讓他情緒波動的事物很少,但,“強人工智能”必定會是其中之一,而現在,這樣的東西,似乎真的降臨到了這世上。


    “強ai初號機”的數據錄入,監控係統的取樣,一開始都是以fscim格式呈現。


    對人而言,一串數據存儲陣列裏的數字,0與1的組合,是很難理解,研發組已借助通用型ai翻譯、解析過,保險起見,方然自己又用asa做了一遍。


    然後他才確信,這段fscim標準的訊息,的確該是“自主思維”的研究成果。


    簡而言之,“初號機”的數據庫,在近一個月的運行中,新增很多數據,對其中數據的解析工作也同步進行,隻不過,由於解析所需的算力、資源較大,研發組隻解析那些初步篩選後認為有一定價值的數據。


    就在這些數據裏,通用型ai給出一係列報告,讓科學家們意識到,


    “初號機”正在從已知的理論體係中,探尋新的現象,並將其分配信息序列碼,加入到自己的數據庫之中。


    即便這些新的現象,挑選部分解析,無一例外都是粗淺的數學規律,“初號機”的行為還是讓研究人員深感震驚,畢竟,他們在此前研發的各類係統、機組上,從未見過這種近似於“主動學習”般的行為。


    倘若事實到此為止,這,怎麽說也還好。


    但在西曆1496年1月的某天,更準確的時刻,並不為人知,監控係統抽取數據的時刻則是淩晨2:40,所得數據經過分析,呈現出的人類、而非fscim條目敘述,則讓所有人看後為之一振,精神也緊張起來。


    針對某一條自己總結出的數學規律,“初號機”,給出了嚴密的證明。


    “數學證明”,不論計算機與ai如何看待,站在人類的立場,一堆由fscim體係翻譯而來的敘述,表達的就是這種意思。


    具體的講,“初號機”存入數據庫的資料,是關於“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的定理之證明,定理本身,是人類早已知道的“兩整數最大公約數與最小公倍數之積,與兩整數之積相等”,一點也不稀奇。


    但是,對自身數據庫中,並沒有這一條淺顯定理的“初號機”而言,就很不尋常。


    從粗淺的數學知識出發,發現兩數的最小公倍數、最大公約數,這些具有一定的數學意義的概念,這本身並非什麽奇跡。


    不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總結出關於這些元素的數學定理、並完成證明,就絕非人類現有的計算機+人工智能可以辦得到:哪怕有再強的算力,再龐大的數據庫,也沒有可能“自主”的完成這一切。


    “初號機”的證明過程,以fscim規則的解析,的確合乎邏輯。


    令人震驚的事實,則隱藏在這一條普普通通的證明之後,說明“強ai初號機”的確“理解”了人類提供的數學框架。


    繼而,在這一已有框架內,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


    第一個成果是粗淺的,對人類並無一點用處,但背後的機製,卻令方然脊背發寒。


    他當時就想到,如果,“初號機”能夠從基本的數學知識,推導出其自身原本並不知曉的數學知識,哪怕一開始的結論再簡單、甚至堪稱幼稚,假以時日,為“強人工智能”提供足夠強大的算力、和足夠長的運行時間,就有望得到更進一步的成果。


    一旦事態發展到那一步,“強ai”接近、達到甚至超越人類的智力水平,至少在其專攻的科學領域,便有望成為現實。


    想到這裏,方然默默記錄了時間,西曆1496年1月19日,04:36:30。


    正是在這一時刻,智力,人類自古以來始終壟斷的特性,被自己創造出來的人工智能所擁有,繼而將這壟斷擊出了第一道裂痕。u看書


    即便這裂痕極微小,其出現的意義,也注定會遠遠超越了痕跡本身。


    “強ai”的第一個研究成果,出現的時機,確實是偶然,在那之後,7*24持續運行的初號機便陸續產出數學結論,所得的定律、現象歸納與(甚至還有)猜想,源源不斷的被導入到數據庫中。


    這些結論,根據輔助ai的提取、解析,仍然處於很初級的水平,到1496年四月間,抽取的定律已接近一百條,但其中並無任何東西,是人類尚未得知的嶄新成果。


    對這種情形早有預見,一開始,方然就不指望從“強ai初號機”獲得收益。


    係統運行的趨勢,才更讓他關注,一方麵,在1月19日得出第一條數學定律後,三個月的時間裏,“初號機”的運行效率在逐漸提升,定律的產出速率一直在提高,這是十分顯著的變化趨勢。


    另一方麵,輔助ai的分析則發現,隨著“初號機”的持續運行,其調用的存儲空間、計算資源甚至係統本身的功耗,也在持續攀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不下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永不下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