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就需要投入,管理員對這一做法並無興趣。


    如何應對“人類與環境”的矛盾,新時代的人類文明被關進定居點,苟延殘喘,不僅總人口下降到不足戰前的三分之一,其居住地,與所需的空氣、水、食物等等資源,也不再需要從廣袤的大地上攫取,而越來越依賴龐大如山的巨型處理係統。


    譬如食物,擺脫舊時代的傳統農業,今天的nep大區之“造飯機”遍布各地,僅僅使用木材、有機廢棄物甚至燃料,就能滿足上千萬民眾每天8.4m焦的能量攝入。


    這一體係的產出,絕大部分的形式都是“食用肥皂”,出於成本的考量,也無可厚非。


    與傳統農業動輒百萬公頃的播種、管理、收獲與加工流程相比,新時代的“造飯機”,所需原料的門檻一點都不高,即便在全麵核戰之後的世界,也不難從大區各地獲得輻射符合限值的原材料。


    退一步講,以定居點內民眾的生活條件,見識水準,哪怕輻射高一點也並不妨事。


    反正他們既沒有意識、也沒有手段,去監控自己呼吸、飲用乃至食用的東西,究竟是否足夠安全,略微超標的輻射,總體上並不會給民眾帶來毀滅性的影響,方然也懶得多管。


    從造飯機,到全產機,新時代的一係列生產、生活體係,對環境的依賴程度,一方麵因原材料與能源的需求攀升而增加,一方麵卻又因為滿足人類生活所需的門檻降低,而變得不再那麽至關重要。


    一係列因素交錯起來,最終的情形,則是nep大區的生態環境持續惡化。


    這種持續的變化,用不著親自到地麵上考察一番,通用型ai的監控數據、結論,已經明白無誤的證實了這一點,在西曆1495年初,nep大區內居然已有65%的土地,不再適合任何人類居住。


    數字,略顯驚悚,一時半刻卻危害不到nep大區的安全。


    定居點,每一座占地麵積約十平方公裏,配套體係與相關建築結構也不會延展太遠。


    粗略算來,整個東北太平洋大區,一千座定居點隻占用了約20,000平方公裏的土地,不過相當於大區總麵積的0.4%。


    加上研發機構、“全產機”體係等占地要素,總共的土地利用率,也不過提升到1.2%。


    “全產機”與研發機構,占地麵積,相當於一千萬民眾所占麵積的兩倍,達到驚人的四萬平方公裏,這是新時代的常態。


    不僅如此,其中超過九成的占地,並不需要這一片土地具備人類的生存條件,原因很簡單,“全產機”體係裏沒有一個活人,隻要能構建生產線,部署機器人,汙染再怎樣嚴重也無所謂,沒必要加以考慮。


    總而言之,在這樣一個時代,即便在汙染嚴重的nep大區,高牆電網之外的世界,看上去仍然是那樣廣闊,那樣的無邊無際。


    上述種種考量,很自然的,讓方然對環境保護意興闌珊。


    繼而不出所料的,被研究機構中一幹憂國憂民的科學家所駁斥,甚至直言批駁。


    管理員的“放任自流”之立場,在研究機構中,引發的反應各不相同:nep大區內的大部分科學家,研究人員,對自己與民眾的地位心知肚明,因而,也不會對“阿達民”報以任何過高的期望,而更習慣於逆來順受。


    一部分理想主義者,或曰,看不清現實的研究人員,則還抱有“人類終將走出高牆、重新填滿蓋亞表麵”的不切實際幻想,對阿達民放任汙染的行徑,便十分憤怒。


    這兩類人的觀點,對方然而言,並無一點輔佐決策的切實用處,於是便視而不見。


    但,除此之外的第三類人,事實上,也是地理、社會與文明研究領域的高瞻遠矚者,提出的見解,則令方然無法回避。


    進而,別無選擇,必須將“生態環境”添加到一名大區管理員格外關注的領域中。


    這些研究者的陳述,一言蔽之,是提醒“阿達民”當下的處境。


    “今天的人類世界,如各位所知,被分裂為一片片彼此競爭、對峙的割據勢力。


    這些割據勢力,與舊時代人類曆史上的一個個主權國家,有何本質區別,這裏用不著展開講,相信阿達民先生比我們更清楚。


    割據地區與割據地區之間,管理員與管理員之間,信任,是極其罕有的。


    根據研究機構有權調取的有限資料,我們仍不難判斷出,當今時代的大區與大區之間,幾乎是完全的彼此競爭、對峙關係,這種大形勢下,任何跨越邊境的合作、哪怕諒解,都幾乎不可能存在。


    這一現實,讓新時代的任何‘國際’合作,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


    而蓋亞生態環境,正是這一嚴峻局勢下的犧牲品,任何影響範圍超越某一大區的生態變遷、演化、乃至惡化過程,都無法被有效的控製起來。”


    報告會上,科學家們慷慨陳詞,在一番理論分析後又列舉了若幹實例。


    這些環境惡化的實例,uu看書uukhu 方然多少有所耳聞,細節,則由asa在眼前“投影”給出。


    譬如,太平洋上的“垃圾大陸”,漂浮在廣袤大洋上的人類活動垃圾,大部分由塑料、泡沫塑料、橡膠等物質構成的破爛,因赤道無風帶的存在而聚集在太平洋中心,形成若幹片幅員驚人的垃圾帶。


    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並無可能真的堆積起來,離開海麵,甚至形成一片新的“大陸”,而是在海水中隨波逐流,不斷破碎而變為微粒。


    進一步的態勢,則是被海洋生物誤食,最終隨食物鏈而進入人類體內。


    海洋上的垃圾帶,這種現象,方然一早就知道些大概,卻從未真正關注過,當然是因為這與追尋永生幾乎毫無關聯,現在,就更不可能為此而殫精竭慮。


    別的不談,單“太平洋海盜”的猖獗,與nep大區海上作戰平台的匱乏,就讓他有心無力。


    其實究竟是否有心呢,這一點,用不著對在場科學家們明言,方然也清楚得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不下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陽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陽電並收藏永不下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