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客觀條件,就能大致做出一些推測,這樣看來,人類的擇偶模式也並不怎麽複雜。
自己對此意興闌珊,過去,方然始終對“擇偶”這一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環節視若無睹,在他看來,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方麵的表現,實在是和自己的定位太不相稱,甚至還相比動物而有進一步退化的趨勢。
尋求伴侶,不管出於什麽樣的心態,本質上都是有-性繁衍的必經之路。
對身為蓋亞生物圈中一員的人類,情況也是如此,但與其他任何一種生物不同,由於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自我意識也占據了身體的主導地位,人類的擇偶行為,就和動物出於本能的行為方式大有區別,具體的講,在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上,往往會呈現出動物性與社會性的二元分裂。
動物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在強烈繁衍動機的驅使下,人對異-性的追求與選擇,根本上服務於繁衍,偏好也明顯側重於對方身體條件的優劣。
這種優劣,在男性,強調身體的高大強壯,在女性,則強調健康和生育能力。
原始社會出現後,擇偶的標準,又添加了一項“經濟條件的優劣”,這一在動物界往往是次要的條件,隨著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而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本質上講,仍然是為“有利於繁衍”的目標而服務。
到這裏,人的行為模式,仍未脫離繁衍的主線,但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與蓋亞生物圈的一切物種相比,人,與其他生物的最本質區別,究竟是什麽呢,學術界眾說紛紜,有些認為是勞動,有些認為是智慧,這些都有道理,但方然卻在“擇偶”這一過程中,格外感受到人類自我意識的強烈作用。
自我意識,完全覺醒的自我意識,繼而產生對自身利益的複雜考量,是指導人類一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質,現代人的擇偶,與其說是被繁衍的目標所驅使,倒不如說是一種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前提、為盡可能攫取利益而進行的活動。
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層麵,也是現代人最看重的層麵上,突出表現為經濟實力在擇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常常壓倒人為繁衍而產生的擇偶傾向,現實中無數年輕男女,為獲取經濟上的利益,不惜與自身條件極差的老、醜異性結緣,就是追逐利益之自我意識壓倒了一切的表現。
不僅如此,這種表麵的利益最大化,還進一步扭曲了人的原始本能,讓因繁衍而生的擇偶偏好退化為簡單粗暴的快樂追逐。
為追求眼前的快樂,而非更長遠的繁衍而行動,人類對異-性的身體條件十分看重,對這條件所表征的繁衍能力,卻越來越輕視,甚至為追逐眼前的快樂、又不想承擔撫養的辛勞,而借助現代科技的成果,將對方具有的繁衍力直接丟棄,或者幹脆放棄。
這種蛻變,男性的表現更加明顯,在某些場所拿出馬克時,幾乎所有買主想交換的,都是作為快樂道具的身體,而非一並附著的繁衍能力。
這種行為,毫不客氣的講,甚至連許多動物的行為模式都不如,而是徹底的退化。
既然擇偶主要的目標,已不再是繁衍,人類的這種行為便隨時代變遷而一步步異化,甚至,完全脫離了其物種延續的本質,而徹底退化為用道具換馬克,用馬克換快樂,甚或直接用道具換快樂的交易。
相比之下,自我意識所催生的心靈碰撞,交流,慰藉,支持,這些精神層麵的需求;
那沉迷於交易之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暇他顧。
然而事情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人,根本上講,也是動物的一種,漫長演化塑造的本能,談不上高雅、也絕不低俗,擇偶行為的繁衍動機,也完全是理所當然。
但空有掌控一切自我意識,人類的擇偶行為,卻退化到動物、甚至還不如動物的層次。
擇偶的根本動機是什麽,繁衍,毫無疑問,但是對擁有自我意識、建立起社會與文明的這一物種來講,“繁衍”的意義難道不應該與動物有所區別,甚至更進一步嗎:要將“人”這一物種延續下去,隻有生物學範疇的繁衍並不夠,在思想上,文化上,乃至文明層麵的薪火相傳,後繼有人,難道不是更重要的事嗎。
擇偶,在這一更高的層麵,原本應該是人類之自我意識間的交流,是人類文明中的個體,借助彼此而體驗什麽是“活著”,體驗這稍縱即逝人生的一種過程,是“繁衍”在生物與文化層麵的高度統一。
至於對身體的追求,乃至快樂的追求,也應該是這繁衍過程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
生而為人,以蓋亞生命的同一形式而活著,擇偶的現實要求,偏好,不僅可以理解,也應該被滿足。
但是這基本層麵的追求,原本,應該正如那精美的餐具;
心靈的追求,uu看書.ukansu.co 則是真正的珍饈美食。
珍饈美食,用精美的餐具端上來,這樣的進餐才真正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而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卻隻顧放縱本能、舍本逐末,花費幾乎全部的時間、金錢,去大肆收集把玩那精美的餐具。
隻顧餐具,不顧美食,如此買櫝還珠的蠢事,許多人做起來卻樂此不疲。
更有甚者,為收集、體驗餐具,隻顧一股腦的狼吞虎咽,全然不顧其盛裝的心靈是何等肮髒。
今天的聯邦社會,一言蔽之,幾乎所有過程都或多或少圍繞“擇偶”而運轉,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在為擇偶,甚或交易而忙碌,相比之下,不論人本身、還是人類文明的繁衍、延續,反而成為了次要的附庸。
這種怪現狀,多年來耳聞目睹,方然自然很難有一絲興趣參與其中,甚至會十分抵觸。
從過去幾個月的交往中,覺察到emily和許多年輕人不一樣,至少,並不認為擇偶是交易,這讓他在放鬆之餘,又平添幾分煩惱。
追尋永生,不惜一切代價,信念仍然是無比堅定,否則,方然也不會幹掉托馬斯*安生。
但在可以蒙混過關時,讓emily牽扯其中,這就不太合適。
自己對此意興闌珊,過去,方然始終對“擇偶”這一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的環節視若無睹,在他看來,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這方麵的表現,實在是和自己的定位太不相稱,甚至還相比動物而有進一步退化的趨勢。
尋求伴侶,不管出於什麽樣的心態,本質上都是有-性繁衍的必經之路。
對身為蓋亞生物圈中一員的人類,情況也是如此,但與其他任何一種生物不同,由於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文明,自我意識也占據了身體的主導地位,人類的擇偶行為,就和動物出於本能的行為方式大有區別,具體的講,在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上,往往會呈現出動物性與社會性的二元分裂。
動物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在強烈繁衍動機的驅使下,人對異-性的追求與選擇,根本上服務於繁衍,偏好也明顯側重於對方身體條件的優劣。
這種優劣,在男性,強調身體的高大強壯,在女性,則強調健康和生育能力。
原始社會出現後,擇偶的標準,又添加了一項“經濟條件的優劣”,這一在動物界往往是次要的條件,隨著文明的發展,和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逐漸變化,而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本質上講,仍然是為“有利於繁衍”的目標而服務。
到這裏,人的行為模式,仍未脫離繁衍的主線,但事情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與蓋亞生物圈的一切物種相比,人,與其他生物的最本質區別,究竟是什麽呢,學術界眾說紛紜,有些認為是勞動,有些認為是智慧,這些都有道理,但方然卻在“擇偶”這一過程中,格外感受到人類自我意識的強烈作用。
自我意識,完全覺醒的自我意識,繼而產生對自身利益的複雜考量,是指導人類一切行為的根本出發點。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質,現代人的擇偶,與其說是被繁衍的目標所驅使,倒不如說是一種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前提、為盡可能攫取利益而進行的活動。
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層麵,也是現代人最看重的層麵上,突出表現為經濟實力在擇偶中發揮的巨大作用,這種作用,甚至常常壓倒人為繁衍而產生的擇偶傾向,現實中無數年輕男女,為獲取經濟上的利益,不惜與自身條件極差的老、醜異性結緣,就是追逐利益之自我意識壓倒了一切的表現。
不僅如此,這種表麵的利益最大化,還進一步扭曲了人的原始本能,讓因繁衍而生的擇偶偏好退化為簡單粗暴的快樂追逐。
為追求眼前的快樂,而非更長遠的繁衍而行動,人類對異-性的身體條件十分看重,對這條件所表征的繁衍能力,卻越來越輕視,甚至為追逐眼前的快樂、又不想承擔撫養的辛勞,而借助現代科技的成果,將對方具有的繁衍力直接丟棄,或者幹脆放棄。
這種蛻變,男性的表現更加明顯,在某些場所拿出馬克時,幾乎所有買主想交換的,都是作為快樂道具的身體,而非一並附著的繁衍能力。
這種行為,毫不客氣的講,甚至連許多動物的行為模式都不如,而是徹底的退化。
既然擇偶主要的目標,已不再是繁衍,人類的這種行為便隨時代變遷而一步步異化,甚至,完全脫離了其物種延續的本質,而徹底退化為用道具換馬克,用馬克換快樂,甚或直接用道具換快樂的交易。
相比之下,自我意識所催生的心靈碰撞,交流,慰藉,支持,這些精神層麵的需求;
那沉迷於交易之中的大多數,根本無暇他顧。
然而事情本來不應該是這樣的。
人,根本上講,也是動物的一種,漫長演化塑造的本能,談不上高雅、也絕不低俗,擇偶行為的繁衍動機,也完全是理所當然。
但空有掌控一切自我意識,人類的擇偶行為,卻退化到動物、甚至還不如動物的層次。
擇偶的根本動機是什麽,繁衍,毫無疑問,但是對擁有自我意識、建立起社會與文明的這一物種來講,“繁衍”的意義難道不應該與動物有所區別,甚至更進一步嗎:要將“人”這一物種延續下去,隻有生物學範疇的繁衍並不夠,在思想上,文化上,乃至文明層麵的薪火相傳,後繼有人,難道不是更重要的事嗎。
擇偶,在這一更高的層麵,原本應該是人類之自我意識間的交流,是人類文明中的個體,借助彼此而體驗什麽是“活著”,體驗這稍縱即逝人生的一種過程,是“繁衍”在生物與文化層麵的高度統一。
至於對身體的追求,乃至快樂的追求,也應該是這繁衍過程的一部分,而絕非全部。
生而為人,以蓋亞生命的同一形式而活著,擇偶的現實要求,偏好,不僅可以理解,也應該被滿足。
但是這基本層麵的追求,原本,應該正如那精美的餐具;
心靈的追求,uu看書.ukansu.co 則是真正的珍饈美食。
珍饈美食,用精美的餐具端上來,這樣的進餐才真正是一種賞心悅目的享受。
而現代社會的很多人,卻隻顧放縱本能、舍本逐末,花費幾乎全部的時間、金錢,去大肆收集把玩那精美的餐具。
隻顧餐具,不顧美食,如此買櫝還珠的蠢事,許多人做起來卻樂此不疲。
更有甚者,為收集、體驗餐具,隻顧一股腦的狼吞虎咽,全然不顧其盛裝的心靈是何等肮髒。
今天的聯邦社會,一言蔽之,幾乎所有過程都或多或少圍繞“擇偶”而運轉,絕大多數人的一生,都在為擇偶,甚或交易而忙碌,相比之下,不論人本身、還是人類文明的繁衍、延續,反而成為了次要的附庸。
這種怪現狀,多年來耳聞目睹,方然自然很難有一絲興趣參與其中,甚至會十分抵觸。
從過去幾個月的交往中,覺察到emily和許多年輕人不一樣,至少,並不認為擇偶是交易,這讓他在放鬆之餘,又平添幾分煩惱。
追尋永生,不惜一切代價,信念仍然是無比堅定,否則,方然也不會幹掉托馬斯*安生。
但在可以蒙混過關時,讓emily牽扯其中,這就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