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又一個四季輪回,方然依舊待在抗震十級的寢室裏,從屏幕中窺探外界。
追尋無限長的生命,因而對死亡懷著莫大的恐懼,這樣的人生,原本就不允許方然隨意行動,頻繁暴露在危險係數相對更高的戶外;但過去的多少年裏,他曾以為,自己早已習慣了每一天深居簡出的生活,白天忙碌,夜晚休息,作息如鍾表般精確,至於周遭環境,乃至蓋亞的大千世界,隻不過是一幅可有可無的背景幕布。
但為什麽,揣測到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終有一天將萬劫不複,他卻會心生恐懼;
到底在害怕什麽呢。
追尋永生,至高無上的目標,既然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一切都可以作為代價,區區蓋亞的生物圈又算得了什麽,難道不是嗎。
若有所思的凝視屏幕,眼前,校園各處的攝像頭影像組成一片電視牆,這種感覺,談不上身臨其境,卻仿佛帶有一絲縱觀全局的意味,看著影像裏的草坪,樹木,花鳥,行人,想象有朝一日這些全都景象完全的消失不見,而“那個人”,將近乎永恒、甚至事實上就是永恒的麵對這樣的空無一物,他就不禁聯想到了某種所在。
隔絕於世,見不到慣常的一切存在,那種地方……
不就是監獄嗎。
不,相比之下,恐怕還不止於此:
再怎樣陰森的監獄,深陷其中,囚徒的命運也不過是一死、或終有一天重見天日。
但是作為永生的勝出者,“那個人”要麵對的,卻會是近乎永恒、甚至就是永恒的蓋亞荒原,目之所及,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要在這樣的行星上生活一百年,一千年,直到莫須有的時間盡頭,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活著,豈不是最漫長而恐怖的孤獨嗎。
所以是在害怕孤獨,是嗎,事情好像沒這麽簡單。
孤獨,傷感,這些語言體係裏的情緒詞匯,方然都一清二楚,但他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僅限於定義,用法,出現在語句裏的什麽位置才恰如其分;至於他自己,二十一年的人生曆程裏,真正切身體驗過所有這些情緒的時候,實在寥寥,記憶甚至淡漠到了一片空白的程度。
除了恐懼,或者,衍生而來的恐慌與絕望;
但他也說不好,當自己試圖用這些詞匯來形容彼時之感受時,會不會隻是一種詞不達意。
麵對死亡的自己,那感覺,根本不是“恐懼”所能形容。
感受,僅僅局限於恐懼,其他情感似乎都淡漠的可怕,捫心自問,方然時常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毫無情感體驗的冷血動物。
“冷漠無情”,即便被這樣定義,也沒有任何的不適,甚至淡然接受。
但是今天,照例坐在電腦前觀察校園,一邊利用算法尋找潛藏的威脅時,那些本應無關緊要,本應與永不下車毫無關係的花花草草,那想必充斥著肮髒微生物的自然世界,卻讓他心有所動,繼而,想象這景象一去不返,從此絕跡與蓋亞,他還隱約感覺不適,仿佛輕微缺氧般大口吸氣,胸膛起伏。
沒有預兆,就是在這一刻,他才隱約明白了一件事。
你不是冷漠無情,你隻是,拒絕把感受到的那種內心情緒,對應到語言裏的那個詞。
……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充滿文學氣息的一句話,初次見到時,方然以為那不過是在無病呻吟。
但後來,西曆1474年的春天,藉由對蓋亞的觀察和思索,細細咀嚼內心油然而生的某種情感,他才對這一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雖然這理解,或許是和創作者的本意大相徑庭:
情緒,情感,心理活動,這一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而必然有其目的性。
從客觀世界的認識規模出發,這句話,隻不過是客觀決定主觀的一句具體演繹,並無絲毫新穎之處,但從此出發,方然就不禁會思考,當他麵對那一幅幅監控畫麵拚湊起來的、伯克利校園的全局影像時,心理活動的動機會是什麽。
說白了,既然認定眼前的一切並無關於永生,難道不應該漠然視之,心如止水;
但他的確在恐懼,表麵上,大概是在為或將到來的無盡獨處而憂慮,一個人生活在杳無人煙,甚至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蓋亞表麵,這固然是空前強烈的孤獨,uu看書 wwuukashu.co但,過去二十年間一直是這樣生活,直至目前,他並未覺得有什麽不妥。
但一個人,即便擁有了無限長的壽命,就可以超脫現有世界,脫離整個蓋亞生物圈而存活嗎。
細細咀嚼這問題,字麵上,隻不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無意義:
倘若無法脫離現有世界而生存,在微生物的陰影下,又怎能誇口擁有無限長的壽命呢。
基於如此簡單的邏輯,幾天來的思考,方然並沒從“第五次蓋亞大戰”的設想中找到什麽硬傷,或者說,實踐層麵上的不可行之處。
雖然說,即便以他對蓋亞地理的膚淺認識,也能想象得出,要將整個蓋亞表麵清掃一遍,徹底鏟除所有的生命形態,工程會多麽龐大,會消耗天量的資源和時間才能完成,但既然工程規劃時,“那個人”想必已掌控了整個蓋亞,這些也都不是問題。
那他又是在為什麽而憂慮呢;
是這樣做的風險。
風險,什麽樣的風險,一不留神掉到車外的風險嗎,不。
西曆1474年,攻讀研究生的第二個年頭,每天照例在羅伯特*布朗教授負責的實驗室待一小時,方然遊刃有餘的應付差事,除擺弄計算機、處理自動化實驗係統的大量數據之外,也會花些時間,在龐大實驗設備的透明觀察窗外駐足。
觀察窗是透明的,不過,裏麵的操作空間十分局促,也看不到什麽。
但方然完全可以想象,此時此刻,根據實時監控送出的數據,無數細菌的生與滅,正在密閉空間裏悄無聲息的進行著。
追尋無限長的生命,因而對死亡懷著莫大的恐懼,這樣的人生,原本就不允許方然隨意行動,頻繁暴露在危險係數相對更高的戶外;但過去的多少年裏,他曾以為,自己早已習慣了每一天深居簡出的生活,白天忙碌,夜晚休息,作息如鍾表般精確,至於周遭環境,乃至蓋亞的大千世界,隻不過是一幅可有可無的背景幕布。
但為什麽,揣測到這春意盎然的大自然,終有一天將萬劫不複,他卻會心生恐懼;
到底在害怕什麽呢。
追尋永生,至高無上的目標,既然除了自己的生命之外,一切都可以作為代價,區區蓋亞的生物圈又算得了什麽,難道不是嗎。
若有所思的凝視屏幕,眼前,校園各處的攝像頭影像組成一片電視牆,這種感覺,談不上身臨其境,卻仿佛帶有一絲縱觀全局的意味,看著影像裏的草坪,樹木,花鳥,行人,想象有朝一日這些全都景象完全的消失不見,而“那個人”,將近乎永恒、甚至事實上就是永恒的麵對這樣的空無一物,他就不禁聯想到了某種所在。
隔絕於世,見不到慣常的一切存在,那種地方……
不就是監獄嗎。
不,相比之下,恐怕還不止於此:
再怎樣陰森的監獄,深陷其中,囚徒的命運也不過是一死、或終有一天重見天日。
但是作為永生的勝出者,“那個人”要麵對的,卻會是近乎永恒、甚至就是永恒的蓋亞荒原,目之所及,沒有一絲生命的跡象,要在這樣的行星上生活一百年,一千年,直到莫須有的時間盡頭,這樣的生活,這樣的活著,豈不是最漫長而恐怖的孤獨嗎。
所以是在害怕孤獨,是嗎,事情好像沒這麽簡單。
孤獨,傷感,這些語言體係裏的情緒詞匯,方然都一清二楚,但他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僅限於定義,用法,出現在語句裏的什麽位置才恰如其分;至於他自己,二十一年的人生曆程裏,真正切身體驗過所有這些情緒的時候,實在寥寥,記憶甚至淡漠到了一片空白的程度。
除了恐懼,或者,衍生而來的恐慌與絕望;
但他也說不好,當自己試圖用這些詞匯來形容彼時之感受時,會不會隻是一種詞不達意。
麵對死亡的自己,那感覺,根本不是“恐懼”所能形容。
感受,僅僅局限於恐懼,其他情感似乎都淡漠的可怕,捫心自問,方然時常會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毫無情感體驗的冷血動物。
“冷漠無情”,即便被這樣定義,也沒有任何的不適,甚至淡然接受。
但是今天,照例坐在電腦前觀察校園,一邊利用算法尋找潛藏的威脅時,那些本應無關緊要,本應與永不下車毫無關係的花花草草,那想必充斥著肮髒微生物的自然世界,卻讓他心有所動,繼而,想象這景象一去不返,從此絕跡與蓋亞,他還隱約感覺不適,仿佛輕微缺氧般大口吸氣,胸膛起伏。
沒有預兆,就是在這一刻,他才隱約明白了一件事。
你不是冷漠無情,你隻是,拒絕把感受到的那種內心情緒,對應到語言裏的那個詞。
……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充滿文學氣息的一句話,初次見到時,方然以為那不過是在無病呻吟。
但後來,西曆1474年的春天,藉由對蓋亞的觀察和思索,細細咀嚼內心油然而生的某種情感,他才對這一句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雖然這理解,或許是和創作者的本意大相徑庭:
情緒,情感,心理活動,這一切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而必然有其目的性。
從客觀世界的認識規模出發,這句話,隻不過是客觀決定主觀的一句具體演繹,並無絲毫新穎之處,但從此出發,方然就不禁會思考,當他麵對那一幅幅監控畫麵拚湊起來的、伯克利校園的全局影像時,心理活動的動機會是什麽。
說白了,既然認定眼前的一切並無關於永生,難道不應該漠然視之,心如止水;
但他的確在恐懼,表麵上,大概是在為或將到來的無盡獨處而憂慮,一個人生活在杳無人煙,甚至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蓋亞表麵,這固然是空前強烈的孤獨,uu看書 wwuukashu.co但,過去二十年間一直是這樣生活,直至目前,他並未覺得有什麽不妥。
但一個人,即便擁有了無限長的壽命,就可以超脫現有世界,脫離整個蓋亞生物圈而存活嗎。
細細咀嚼這問題,字麵上,隻不過是一種自相矛盾的無意義:
倘若無法脫離現有世界而生存,在微生物的陰影下,又怎能誇口擁有無限長的壽命呢。
基於如此簡單的邏輯,幾天來的思考,方然並沒從“第五次蓋亞大戰”的設想中找到什麽硬傷,或者說,實踐層麵上的不可行之處。
雖然說,即便以他對蓋亞地理的膚淺認識,也能想象得出,要將整個蓋亞表麵清掃一遍,徹底鏟除所有的生命形態,工程會多麽龐大,會消耗天量的資源和時間才能完成,但既然工程規劃時,“那個人”想必已掌控了整個蓋亞,這些也都不是問題。
那他又是在為什麽而憂慮呢;
是這樣做的風險。
風險,什麽樣的風險,一不留神掉到車外的風險嗎,不。
西曆1474年,攻讀研究生的第二個年頭,每天照例在羅伯特*布朗教授負責的實驗室待一小時,方然遊刃有餘的應付差事,除擺弄計算機、處理自動化實驗係統的大量數據之外,也會花些時間,在龐大實驗設備的透明觀察窗外駐足。
觀察窗是透明的,不過,裏麵的操作空間十分局促,也看不到什麽。
但方然完全可以想象,此時此刻,根據實時監控送出的數據,無數細菌的生與滅,正在密閉空間裏悄無聲息的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