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於科技的發展,人類對衰老的認識、研究,逐漸深入,類似的技術手段還將競相出現,對自己來說,無需親自去研究續命之術,隻要審時度勢、果斷出手攫取,就能一次次暫時逃脫死神的魔掌,一次次延續生命,在時間的列車上周旋、躲閃,避免墜落車外的厄運。
從這種角度來理解,永不下車,也不再是必須一蹴而就的事。
每一次科技進步,生命科學的最前沿成果,哪怕根本就無法觸及無限長的生命,隻要能將人的預期壽命延長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甚至,哪怕隻有百分之十,隻要延長的壽命長過了技術研發的周期,出入相抵,也相當於背對著死神迫近的方向,艱難的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即便隻是一小步,哪怕十年八年,哪怕一年半載,也彌足珍貴。
暫時還用不到這種療法,對“腸道菌群調整”,方然繼續保持一定的關注,將其添加到新聞訊息搜索的關鍵詞列表,準備跟蹤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和療效。
不過,在閱讀過計算機自動抓取、匯總的資料後,他就有點無奈:
看起來,對“菌群調整”這麽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新技術,民眾的關注度也超乎想象。
延長壽命的說法,即便不加上先決條件和精確數據,本身就很吸引眼球,在效果確證前,聯邦網絡上的主流觀點趨向於質疑、不解乃至嘲諷,“年輕者的s能為年老者續命”之類新聞標題也過於驚悚,這並不難理解,在收割一切的死亡麵前,“無人永生”的既有概念根深蒂固,標榜永生的,幾乎就全是江湖騙子。
但在一係列證據,證實菌群調整療法有效後,輿論就急轉直下。
“死亡麵前人人平等”,多少年來,這句話不僅聯邦民眾,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會深信不疑,全然無視“人的壽命已很不平等”之社會現實,政府對諸如“經濟地位導致壽命差異”的話題也諱莫如深。
但現在,一種延長壽命的療法實打實的出現,拙劣的掩蓋便無法繼續。
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讓民眾意識到,有錢人更長壽的觀點並非虛妄,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統計聯邦民眾的收入水平和預期壽命數據,強烈的正相關性是一種必然,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一旦拷問權貴們的錢財從何而來,他們,是否對社會做出了相稱的貢獻,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民眾就怒從心生,繼而沸反盈天。
西曆1473年初,隨著媒體對“腸道菌群調整”的大肆報道,要求限製這一技術,或者,要求全民普惠這一技術的輿論呼聲,水漲船高。
身為平民中一員,方然能理解這些呼聲的動機,卻也知道這隻是徒勞。
新聞媒體出於吸引眼球的動機,把“腸道菌群調整”扔到聚光燈下,民眾隨之而情緒高漲,其實要說經濟地位導致的壽命差異,又何止是在這一療法出現之後才有的情形;麵對死神,即便所有人都難免下車,掙紮的烈度,也幾乎完全依賴於手中資源的多寡,難道媒體之前不講,就能當做這種事不存在嗎。
民眾麻木不仁,隻在媒體炒作之下,才忽然對細菌灌腸的療法義憤填膺,本身就旁證了這一群體的愚蠢與無知。
即便這愚蠢與無知,完全拜聯邦當局蓄意策劃所致,也仍然是一種悲劇。
民眾的壽命,民眾的情緒,民眾有沒有辦法迫使聯邦政府給每一個人灌腸續命,這些社會生活層麵的博弈,方然不甚關注,對他來講,暫時延續生命的手段,意義終歸有限,自己所要做的無非是跟蹤前沿進展和聚斂資金,在若幹年後需要引進多樣化的腸道菌群時,能真正用得上。
不僅如此,對腸道菌群的續命奇效,他的洞察力還引發了更深層的思考。
雜居於人類消化係統中的細菌,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幾乎與人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至少對其中“安分守己”的大部分菌種來講,情形似乎如此,但稍有生物知識的人也不難想到,這種所謂“共生”,隻是溫情脈脈的假象。
即便最循規蹈矩的大腸杆菌,平日裏默默無聞提供維生素k的人畜無害,一旦人體免疫能力下降,腸道環境失調,也會爆發性增長,繼而引發痢疾。
說白了,對沒有意識和思維的細菌而言,根本不理解共生為何物;
與其說是與人共生,不如說是被人類腸道的環境所鉗製,隻能在s湯中勉強苟活,用維生素k的供奉避免被人類演化徹底清除。
將杆菌浸泡在s湯裏,飼喂殘渣剩飯,還要利用杆菌代謝產生的維生素k……
這算共生嗎,u看書w.uknshu 如果算,那黑煤窯裏的礦工和礦場主也可以說是“共生”,聽起來才更是親如一家呢。
一邊思考,一邊若有所思的看向肚腹,方然知道,此時此刻,就在七塊半線條明晰的腹肌之後,自己的腸道裏正居住著無數的細菌,在s山s海中茁壯成長,每時每刻,這些毫無知覺的渺小存在,一邊毫無廉恥的就地繁衍,一邊被鐵麵無情的免疫係統成片屠殺。
生與滅,誕生與滅亡,正是這利益交織的依賴與衝突,維持著消化的平衡。
這種平衡,長期觀察的趨勢,會隨著人體的衰老而嬗變,多樣化的菌群分布逐漸趨向單一,顯示免疫係統控製菌群環境的能力在弱化,最終,當軀體行將就木、壽終正寢時,腸道中的菌群也往往處於徹底失控的前夜,短暫的虛偽共生關係,解體也在頃刻。
正是基於這樣的探查,人為調整菌群分布,即便隻是治標,也可以短暫延長人的壽命。
但方然的想法並沒有到此為止,他的思考更進一步。
腸道細菌的存在,表麵上,藉由所謂“共生”的說法,仿佛正是人與細菌的一種和諧共處,甚至於動用抗生素清除這些細菌,還會導致疾病,腸道完全無菌的人需要補充多種必須維生素等物質才能存活。
就仿佛,正是細菌在維係著人的生存一般。
然而事實如何呢,所謂“腸道菌群療法”,在方然眼中,與其說是續命,不如說是減弱細菌所致的壽命衰減,搶回一小部分細菌奪走的壽命,僅此而已。
從這種角度來理解,永不下車,也不再是必須一蹴而就的事。
每一次科技進步,生命科學的最前沿成果,哪怕根本就無法觸及無限長的生命,隻要能將人的預期壽命延長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二十,甚至,哪怕隻有百分之十,隻要延長的壽命長過了技術研發的周期,出入相抵,也相當於背對著死神迫近的方向,艱難的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即便隻是一小步,哪怕十年八年,哪怕一年半載,也彌足珍貴。
暫時還用不到這種療法,對“腸道菌群調整”,方然繼續保持一定的關注,將其添加到新聞訊息搜索的關鍵詞列表,準備跟蹤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和療效。
不過,在閱讀過計算機自動抓取、匯總的資料後,他就有點無奈:
看起來,對“菌群調整”這麽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新技術,民眾的關注度也超乎想象。
延長壽命的說法,即便不加上先決條件和精確數據,本身就很吸引眼球,在效果確證前,聯邦網絡上的主流觀點趨向於質疑、不解乃至嘲諷,“年輕者的s能為年老者續命”之類新聞標題也過於驚悚,這並不難理解,在收割一切的死亡麵前,“無人永生”的既有概念根深蒂固,標榜永生的,幾乎就全是江湖騙子。
但在一係列證據,證實菌群調整療法有效後,輿論就急轉直下。
“死亡麵前人人平等”,多少年來,這句話不僅聯邦民眾,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會深信不疑,全然無視“人的壽命已很不平等”之社會現實,政府對諸如“經濟地位導致壽命差異”的話題也諱莫如深。
但現在,一種延長壽命的療法實打實的出現,拙劣的掩蓋便無法繼續。
越來越多的新聞報道,讓民眾意識到,有錢人更長壽的觀點並非虛妄,而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統計聯邦民眾的收入水平和預期壽命數據,強烈的正相關性是一種必然,這本來無可厚非,然而一旦拷問權貴們的錢財從何而來,他們,是否對社會做出了相稱的貢獻,飽受經濟危機之苦的民眾就怒從心生,繼而沸反盈天。
西曆1473年初,隨著媒體對“腸道菌群調整”的大肆報道,要求限製這一技術,或者,要求全民普惠這一技術的輿論呼聲,水漲船高。
身為平民中一員,方然能理解這些呼聲的動機,卻也知道這隻是徒勞。
新聞媒體出於吸引眼球的動機,把“腸道菌群調整”扔到聚光燈下,民眾隨之而情緒高漲,其實要說經濟地位導致的壽命差異,又何止是在這一療法出現之後才有的情形;麵對死神,即便所有人都難免下車,掙紮的烈度,也幾乎完全依賴於手中資源的多寡,難道媒體之前不講,就能當做這種事不存在嗎。
民眾麻木不仁,隻在媒體炒作之下,才忽然對細菌灌腸的療法義憤填膺,本身就旁證了這一群體的愚蠢與無知。
即便這愚蠢與無知,完全拜聯邦當局蓄意策劃所致,也仍然是一種悲劇。
民眾的壽命,民眾的情緒,民眾有沒有辦法迫使聯邦政府給每一個人灌腸續命,這些社會生活層麵的博弈,方然不甚關注,對他來講,暫時延續生命的手段,意義終歸有限,自己所要做的無非是跟蹤前沿進展和聚斂資金,在若幹年後需要引進多樣化的腸道菌群時,能真正用得上。
不僅如此,對腸道菌群的續命奇效,他的洞察力還引發了更深層的思考。
雜居於人類消化係統中的細菌,數量龐大,種類繁多,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幾乎與人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至少對其中“安分守己”的大部分菌種來講,情形似乎如此,但稍有生物知識的人也不難想到,這種所謂“共生”,隻是溫情脈脈的假象。
即便最循規蹈矩的大腸杆菌,平日裏默默無聞提供維生素k的人畜無害,一旦人體免疫能力下降,腸道環境失調,也會爆發性增長,繼而引發痢疾。
說白了,對沒有意識和思維的細菌而言,根本不理解共生為何物;
與其說是與人共生,不如說是被人類腸道的環境所鉗製,隻能在s湯中勉強苟活,用維生素k的供奉避免被人類演化徹底清除。
將杆菌浸泡在s湯裏,飼喂殘渣剩飯,還要利用杆菌代謝產生的維生素k……
這算共生嗎,u看書w.uknshu 如果算,那黑煤窯裏的礦工和礦場主也可以說是“共生”,聽起來才更是親如一家呢。
一邊思考,一邊若有所思的看向肚腹,方然知道,此時此刻,就在七塊半線條明晰的腹肌之後,自己的腸道裏正居住著無數的細菌,在s山s海中茁壯成長,每時每刻,這些毫無知覺的渺小存在,一邊毫無廉恥的就地繁衍,一邊被鐵麵無情的免疫係統成片屠殺。
生與滅,誕生與滅亡,正是這利益交織的依賴與衝突,維持著消化的平衡。
這種平衡,長期觀察的趨勢,會隨著人體的衰老而嬗變,多樣化的菌群分布逐漸趨向單一,顯示免疫係統控製菌群環境的能力在弱化,最終,當軀體行將就木、壽終正寢時,腸道中的菌群也往往處於徹底失控的前夜,短暫的虛偽共生關係,解體也在頃刻。
正是基於這樣的探查,人為調整菌群分布,即便隻是治標,也可以短暫延長人的壽命。
但方然的想法並沒有到此為止,他的思考更進一步。
腸道細菌的存在,表麵上,藉由所謂“共生”的說法,仿佛正是人與細菌的一種和諧共處,甚至於動用抗生素清除這些細菌,還會導致疾病,腸道完全無菌的人需要補充多種必須維生素等物質才能存活。
就仿佛,正是細菌在維係著人的生存一般。
然而事實如何呢,所謂“腸道菌群療法”,在方然眼中,與其說是續命,不如說是減弱細菌所致的壽命衰減,搶回一小部分細菌奪走的壽命,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