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解開了量子世界的秘密,科學,才能夠繼續前進。
但這並非方然的任務,他也沒這能力。
西曆1472年的春夏之交,研究暫告一段落,仰望物理通天塔的年輕人眺望過遠方,才把眼光從遙遠的未來,收回到眼前。
幾個月裏抽時間查資料,嚐試洞悉物理世界的奧秘,時間,太過奢侈,直到從無盡高塔的夢境中驚醒,方然才意識到,在追尋永生的路上,他根本沒這麽多時間精力,來提前探索眼前用不上的東西。
量子力學,即便再怎樣深奧,暫時也無助於解決眼前的問題。
經濟危機進入第三個年頭,聯邦政府的大規模刺激計劃,逐漸顯露成效,至少在舊金山,偌大城市的環境逐步有所恢複,電視機裏的新聞鏡頭,街頭流浪漢和防暴警察的數量暫時有所減少,股市止跌回升,高科技研發與智能化製造公司的股價,更一路飄紅,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暫時降到百分之八以下。
在刺激政策麵前,天量資金一下子注入,經濟有起色,再正常不過。
但這樣的表麵繁榮,能持續多久;
窺探聯邦經濟運行的實際數據,忙於研究軟件工程的方然就有些悲觀。
這一次,由資金與技術主導的經濟刺激,效果很可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短暫,帶來的副作用,卻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劇烈。
危機降臨,刺激複蘇,這樣的經濟周期,在人類世界的運行圖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
為什麽刺激政策無法根治經濟危機,卡爾*海因裏希的論述切中要害,畢竟一切經濟危機的根源,總無外乎生產商品的勞動者所獲太少,無法維持工場主們幻想中的“商品——貨幣——更多商品——更多貨幣”的循環,當鏈條斷裂,大量商品無法出清,或者大量貨幣無處投資,危機就會降臨,報應不爽。
在這樣的危機麵前,刺激,無法觸及問題的根源,自然也就無法根治經濟危機。
但這一次的經濟刺激政策,相比以往,更大的問題又會出在哪裏呢,每天在網絡上兼職,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打工,方然從軟件開發者論壇上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訊息,他很快發現了刺激政策的跡象:
憑借洶湧而至的資金,和前階段積累的it領域技術,自動化、智能化係統對人類世界的滲透,正在加劇。
甚至,不僅傳統的製造業、服務業;
就連以智力密集為特征的it領域自身,也在悄然嬗變。
最近幾個月,每天在“國際商用機器”的網絡節點上工作,每一天都耗費至少六小時、甚至更多,方然的工作,涉及到名為“人工智能自動化軟件生成器”(aiasg)的項目,雖然作為兼職員工,他沒可能直接參與這樣的項目,但經由過手的資料,配合核心項目的對外接口,他還是逐漸從大量信息中嗅到了蛛絲馬跡。
作為聯邦的信息產業巨頭之一,“國際商用機器”的aiasg工程,是對軟件工程領域的顛覆。
什麽叫做“人工智能自動化”,名字,方然不怎麽關心,他是從一天天的架構和代碼勞動中發覺,自己正打交道的這係統,具有高度自主化的軟件開發能力,國際商用公司的核心軟件庫正在被aiasg蠶食,而應用軟件,接口與web這些“邊緣性”的軟件項目,工程師和程序員們則被要求逐步遷移到aiasg的接口規範上。
接口的變化,設計架構的調整,這種事在it領域司空見慣,一點也不稀奇。
讓方然心生警惕的是,這一次,所謂的“自動化軟件工程”,似乎完全不需要人的參與,至少在運行時,沒有任何實時的人類勞動內嵌其中。
說白了,用一句令他汗毛直豎的大白話來敘述,就是說:
這軟件的功能,就是開發軟件。
“軟件能否開發軟件”,放在若幹年前,計算機領域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純粹的幻想,而非現實,至於以嚴謹著稱的數學界,則受困於圖靈機的停機問題,而始終無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人的觀念裏,軟件,程序代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倘若有什麽樣的係統,軟件,居然能自行完成“程序設計”這一原本隻能由人來完成的工作,那麽,豈不就等價於這係統具有了人的智慧,具備了相當程度的ai能力;
但時至今日,在“與人比擬的人工智能”方向,並無任何機構取得過如此之大的進展,很多人據此認為,軟件工程領域將是人類智慧的最後陣地,最起碼,在即將到來的ai浪潮中,uu看書 ww. 也將會是最後才被ai所取代,甚至永遠不會被取代的領域。
時光回到若幹年前,方然的觀點,也差不多就是如此。
人工智能的大潮無法阻擋,展望未來,什麽樣的崗位,工作,不會被來勢洶洶的ai所取代,將勞動者殺出局呢;
答案是“智慧”,越是需要人類發揮其智慧的崗位,地位越堅若磐石,方然原本一直認同這樣的判斷,但後來,人類的頂尖棋手慘敗於ai,就讓他意識到,這判斷包含著自我否定的內在矛盾。
智慧,至少是傑出的智慧,似乎是很難被ai所取代。
但所謂“取代”,究竟是什麽意思,是讓計算機、人工智能去從事和人類一樣的工作,百分之百模仿人的行為嗎。
如果按這種定義,那麽,當今時代的ai顯然還未能做到。
不論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管理架構,還是在研發部門,計算機仍然隻是人的仆從,是為人類服務的運算機器;這些計算機,不論算力比人強大多少倍,也隻是按指令幹活,沒有絲毫的自我意識。
直到不久以前,信息科學領域的主流看法,仍然不認為ai能完全取代人。
或者,按業界的模糊定義,ai可被區分為“弱人工智能”與“強人工智能”:前者泛指任何有邏輯計算能力的設備或係統,後者則……莫衷一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具有自我意識的ai才能算強人工智能,有些研究者則認為,在智能程度上可以與人相比擬、甚至超越人類智慧的ai,才有資格被稱為強人工智能。
但這並非方然的任務,他也沒這能力。
西曆1472年的春夏之交,研究暫告一段落,仰望物理通天塔的年輕人眺望過遠方,才把眼光從遙遠的未來,收回到眼前。
幾個月裏抽時間查資料,嚐試洞悉物理世界的奧秘,時間,太過奢侈,直到從無盡高塔的夢境中驚醒,方然才意識到,在追尋永生的路上,他根本沒這麽多時間精力,來提前探索眼前用不上的東西。
量子力學,即便再怎樣深奧,暫時也無助於解決眼前的問題。
經濟危機進入第三個年頭,聯邦政府的大規模刺激計劃,逐漸顯露成效,至少在舊金山,偌大城市的環境逐步有所恢複,電視機裏的新聞鏡頭,街頭流浪漢和防暴警察的數量暫時有所減少,股市止跌回升,高科技研發與智能化製造公司的股價,更一路飄紅,官方公布的失業率暫時降到百分之八以下。
在刺激政策麵前,天量資金一下子注入,經濟有起色,再正常不過。
但這樣的表麵繁榮,能持續多久;
窺探聯邦經濟運行的實際數據,忙於研究軟件工程的方然就有些悲觀。
這一次,由資金與技術主導的經濟刺激,效果很可能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短暫,帶來的副作用,卻會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劇烈。
危機降臨,刺激複蘇,這樣的經濟周期,在人類世界的運行圖上,曾經發生過很多次。
為什麽刺激政策無法根治經濟危機,卡爾*海因裏希的論述切中要害,畢竟一切經濟危機的根源,總無外乎生產商品的勞動者所獲太少,無法維持工場主們幻想中的“商品——貨幣——更多商品——更多貨幣”的循環,當鏈條斷裂,大量商品無法出清,或者大量貨幣無處投資,危機就會降臨,報應不爽。
在這樣的危機麵前,刺激,無法觸及問題的根源,自然也就無法根治經濟危機。
但這一次的經濟刺激政策,相比以往,更大的問題又會出在哪裏呢,每天在網絡上兼職,為“國際商用機器”公司打工,方然從軟件開發者論壇上獲得大量的第一手訊息,他很快發現了刺激政策的跡象:
憑借洶湧而至的資金,和前階段積累的it領域技術,自動化、智能化係統對人類世界的滲透,正在加劇。
甚至,不僅傳統的製造業、服務業;
就連以智力密集為特征的it領域自身,也在悄然嬗變。
最近幾個月,每天在“國際商用機器”的網絡節點上工作,每一天都耗費至少六小時、甚至更多,方然的工作,涉及到名為“人工智能自動化軟件生成器”(aiasg)的項目,雖然作為兼職員工,他沒可能直接參與這樣的項目,但經由過手的資料,配合核心項目的對外接口,他還是逐漸從大量信息中嗅到了蛛絲馬跡。
作為聯邦的信息產業巨頭之一,“國際商用機器”的aiasg工程,是對軟件工程領域的顛覆。
什麽叫做“人工智能自動化”,名字,方然不怎麽關心,他是從一天天的架構和代碼勞動中發覺,自己正打交道的這係統,具有高度自主化的軟件開發能力,國際商用公司的核心軟件庫正在被aiasg蠶食,而應用軟件,接口與web這些“邊緣性”的軟件項目,工程師和程序員們則被要求逐步遷移到aiasg的接口規範上。
接口的變化,設計架構的調整,這種事在it領域司空見慣,一點也不稀奇。
讓方然心生警惕的是,這一次,所謂的“自動化軟件工程”,似乎完全不需要人的參與,至少在運行時,沒有任何實時的人類勞動內嵌其中。
說白了,用一句令他汗毛直豎的大白話來敘述,就是說:
這軟件的功能,就是開發軟件。
“軟件能否開發軟件”,放在若幹年前,計算機領域的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純粹的幻想,而非現實,至於以嚴謹著稱的數學界,則受困於圖靈機的停機問題,而始終無法給出一個令人信服的回答。
在人的觀念裏,軟件,程序代碼,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倘若有什麽樣的係統,軟件,居然能自行完成“程序設計”這一原本隻能由人來完成的工作,那麽,豈不就等價於這係統具有了人的智慧,具備了相當程度的ai能力;
但時至今日,在“與人比擬的人工智能”方向,並無任何機構取得過如此之大的進展,很多人據此認為,軟件工程領域將是人類智慧的最後陣地,最起碼,在即將到來的ai浪潮中,uu看書 ww. 也將會是最後才被ai所取代,甚至永遠不會被取代的領域。
時光回到若幹年前,方然的觀點,也差不多就是如此。
人工智能的大潮無法阻擋,展望未來,什麽樣的崗位,工作,不會被來勢洶洶的ai所取代,將勞動者殺出局呢;
答案是“智慧”,越是需要人類發揮其智慧的崗位,地位越堅若磐石,方然原本一直認同這樣的判斷,但後來,人類的頂尖棋手慘敗於ai,就讓他意識到,這判斷包含著自我否定的內在矛盾。
智慧,至少是傑出的智慧,似乎是很難被ai所取代。
但所謂“取代”,究竟是什麽意思,是讓計算機、人工智能去從事和人類一樣的工作,百分之百模仿人的行為嗎。
如果按這種定義,那麽,當今時代的ai顯然還未能做到。
不論在“國際商用機器”公司的管理架構,還是在研發部門,計算機仍然隻是人的仆從,是為人類服務的運算機器;這些計算機,不論算力比人強大多少倍,也隻是按指令幹活,沒有絲毫的自我意識。
直到不久以前,信息科學領域的主流看法,仍然不認為ai能完全取代人。
或者,按業界的模糊定義,ai可被區分為“弱人工智能”與“強人工智能”:前者泛指任何有邏輯計算能力的設備或係統,後者則……莫衷一是,有些研究者認為,具有自我意識的ai才能算強人工智能,有些研究者則認為,在智能程度上可以與人相比擬、甚至超越人類智慧的ai,才有資格被稱為強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