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授的意思,遙遠到無法想象的未來,不必擔憂。
其實,即便整天憂心忡忡,麵對堅不可摧的熱力學定律,自己又能做什麽呢。
和莫須有的宇宙熱寂、甚或物質彌散相比,身為一個追尋永不下車奇跡的人,要跨越的天塹,又何止是那近乎無限遠的宇宙終結;即便眼前,人類文明即將經曆的天翻地覆劇變,捫心自問,自己,也隻能隨波逐流,權且充當一個明哲保身的看客。
但倘若一切順利,或遲或早,他必須得獨自麵對這一切。
當今時代的科學成就,看似輝煌,正如少年時在電視機裏所見到的那樣;
然而直到今天,人類執掌的科學之劍,威力又如何,莫說應對蓋亞尺度的大劇變,就連微末到肉眼不可見的坎瑟細胞,都沒辦法將其徹底降服。
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人類文明卻已時日無多。
再往後的事……
要繼續磨礪這科學的利劍,一個人,哪怕掌控蓋亞,就當真能做得到嗎;
要獲得這樣的力量,對抗衰老,掌控全局,應對時間列車上的一切威脅,打磨這利劍,顯然是頭等大事,但眼前,十九歲的少年卻無法回答,科學的邊界,究竟在哪裏,科學的力量,又究竟有沒有一個絕對的極限。
且不論僅憑一己之力,即便調動整個蓋亞,整個恒星係,甚至整個銀河的資源,他,又能否觸摸到那極限;
如果科學有極限,那麽,這極限卻又會在何方。
……
一邊思索,一邊仰望夜空,深邃的黑暗無法給出回答。
隻不過在談話之後,每天在互聯網、或者實驗室忙碌之餘,方然都會刻意的,多少關注當下最新的科學進展。
他意識到,很快,當人類文明迎來末日之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獨力去完成;
這其中,也包括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無止境的跋涉。
但這樣真的就可以了嗎,
他不知道。
即便每天竭盡全力,盡量平衡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投身於浩瀚無垠的科學海洋,能力的限製,還是讓方然惶恐,他越努力,就越清楚的感受到,在推動科學進步的戰場上,一個人的力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那麽以後要怎麽辦呢,當跨越文明的終章,取得“那個人”的身份之後,
一切就隻能自理。
最終的結局,是在巨大冰川之下的避難所苟活,耗盡給養後餓斃,抑或目睹小行星撞擊的蘑菇雲,被地殼運動吞噬,甚或千鈞一發的捱到幾十億年以後,在銀河係與仙女係的碰撞、合並中化為齏粉,還是在紅巨星爆發的光芒中成為一縷灰燼呢。
追尋永生的路上,科學,是方然唯一的信賴和依靠。
但是,藉由理查德*費曼的話,他卻難免會擔憂,這件直麵死亡時唯一的武器,究竟夠不夠鋒利。
多少年來獨來獨往,一個人在通往永生的崎嶇路上艱難前行,對時間列車中的大千世界,方然的觀察,思考,還算細致,但他幾乎從未想過,這賴以棲身的巨大車廂,和其中千千萬萬的人所組成的,“人類文明”這一整體,對自己來說會意味著什麽。
難道隻是科學技術的來源嗎,也許是,但除此之外,這熙熙攘攘的世界,又有沒有其他的意義了呢。
浩劫注定降臨,地覆天翻的劇變之後,倘若真的隻有他一個人幸存下來,待在空蕩蕩的時間列車上;鏟除了所有競爭者,消弭了任何的威脅,這固然是完全而徹底的勝利,但放眼看去,承載著列車的,那完全看不到盡頭的時間線,一個人麵對這近似永恒,或許就是永恒的浩蕩長河,所謂活著,所謂永不下車……
到那時,這所有的一切,意義又將會是什麽呢。
死亡,與永生;
好似一枚硬幣的兩麵,人,選擇了其中之一,便意味著與另一麵永不相見。
因為畏懼著死亡,而篤定了堅定到不可思議的信念,永不下車的執念,始終主宰著方然的一舉一動,多少年來,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接近這至高無上的目標,但是現在,視線隨費曼教授的指引而投向那浩瀚無際的宇宙,時間與空間都延伸至無法想象的遙不可及,不知不覺間,年輕人的思維,有了微妙的轉變。
在近乎永恒的宇宙麵前,方然頭一次意識到,對時間,對生命,對事關永生不死的一切,他的思考,他的認識,迄今為止恐怕還遠遠不夠。
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憧憬著永不下車,uu看書.uukanhu.om這,無可指摘;
然則對活著,對沉浸在時間長河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周遭的世界,蓋亞,乃至無垠的宇宙,又將在未來發揮怎樣的作用,他仍未能理解透徹。
一旦被意識到,無知,就等同於痛苦。
被危機感所困擾,即便理智一直在告訴自己別多想,方然仍難免采取行動。
西曆1472年,大概是從春假開始,在校園裏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就在每天去實驗室報到後,抽身前往圖書館,在很少有人打擾的閱覽室裏沉下心來,翻閱那些艱深而晦澀的理論物理書籍。
畏懼物理,理由,一直不言自明,現在,他卻再度萌發了對物理世界的興趣。
即便這種興趣,多少總有些被迫使的成分在。
回顧十多年的求學路,從小到大,除一開始的兩三年,方然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居同齡人前列,即便在伯克利大學,他也能挺輕鬆的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按理說,有如此堅實的學習基礎做鋪墊,不管什麽學科,應付起來不說遊刃有餘,起碼也應該遵循幾分耕耘,幾分收獲的規律。
然而,在圖書館消磨了幾星期的時間,麵對厚厚的大部頭書本,他還是搖頭歎息。
攤開在桌麵上的,是尋常的宏觀物理學書籍,按圖書信息係統裏的建議,是為物理相關專業本科生準備的參考書,或者也可以作為教材;不僅如此,旁邊還摞著幾本厚薄不一的書,內容各不相同,相同點是,這些書籍都不是多艱深的東西,介紹的,都是人類幾十年前就研究透徹的領域。
其實,即便整天憂心忡忡,麵對堅不可摧的熱力學定律,自己又能做什麽呢。
和莫須有的宇宙熱寂、甚或物質彌散相比,身為一個追尋永不下車奇跡的人,要跨越的天塹,又何止是那近乎無限遠的宇宙終結;即便眼前,人類文明即將經曆的天翻地覆劇變,捫心自問,自己,也隻能隨波逐流,權且充當一個明哲保身的看客。
但倘若一切順利,或遲或早,他必須得獨自麵對這一切。
當今時代的科學成就,看似輝煌,正如少年時在電視機裏所見到的那樣;
然而直到今天,人類執掌的科學之劍,威力又如何,莫說應對蓋亞尺度的大劇變,就連微末到肉眼不可見的坎瑟細胞,都沒辦法將其徹底降服。
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時間,人類文明卻已時日無多。
再往後的事……
要繼續磨礪這科學的利劍,一個人,哪怕掌控蓋亞,就當真能做得到嗎;
要獲得這樣的力量,對抗衰老,掌控全局,應對時間列車上的一切威脅,打磨這利劍,顯然是頭等大事,但眼前,十九歲的少年卻無法回答,科學的邊界,究竟在哪裏,科學的力量,又究竟有沒有一個絕對的極限。
且不論僅憑一己之力,即便調動整個蓋亞,整個恒星係,甚至整個銀河的資源,他,又能否觸摸到那極限;
如果科學有極限,那麽,這極限卻又會在何方。
……
一邊思索,一邊仰望夜空,深邃的黑暗無法給出回答。
隻不過在談話之後,每天在互聯網、或者實驗室忙碌之餘,方然都會刻意的,多少關注當下最新的科學進展。
他意識到,很快,當人類文明迎來末日之後,所有的一切,都需要自己獨力去完成;
這其中,也包括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無止境的跋涉。
但這樣真的就可以了嗎,
他不知道。
即便每天竭盡全力,盡量平衡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投身於浩瀚無垠的科學海洋,能力的限製,還是讓方然惶恐,他越努力,就越清楚的感受到,在推動科學進步的戰場上,一個人的力量,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那麽以後要怎麽辦呢,當跨越文明的終章,取得“那個人”的身份之後,
一切就隻能自理。
最終的結局,是在巨大冰川之下的避難所苟活,耗盡給養後餓斃,抑或目睹小行星撞擊的蘑菇雲,被地殼運動吞噬,甚或千鈞一發的捱到幾十億年以後,在銀河係與仙女係的碰撞、合並中化為齏粉,還是在紅巨星爆發的光芒中成為一縷灰燼呢。
追尋永生的路上,科學,是方然唯一的信賴和依靠。
但是,藉由理查德*費曼的話,他卻難免會擔憂,這件直麵死亡時唯一的武器,究竟夠不夠鋒利。
多少年來獨來獨往,一個人在通往永生的崎嶇路上艱難前行,對時間列車中的大千世界,方然的觀察,思考,還算細致,但他幾乎從未想過,這賴以棲身的巨大車廂,和其中千千萬萬的人所組成的,“人類文明”這一整體,對自己來說會意味著什麽。
難道隻是科學技術的來源嗎,也許是,但除此之外,這熙熙攘攘的世界,又有沒有其他的意義了呢。
浩劫注定降臨,地覆天翻的劇變之後,倘若真的隻有他一個人幸存下來,待在空蕩蕩的時間列車上;鏟除了所有競爭者,消弭了任何的威脅,這固然是完全而徹底的勝利,但放眼看去,承載著列車的,那完全看不到盡頭的時間線,一個人麵對這近似永恒,或許就是永恒的浩蕩長河,所謂活著,所謂永不下車……
到那時,這所有的一切,意義又將會是什麽呢。
死亡,與永生;
好似一枚硬幣的兩麵,人,選擇了其中之一,便意味著與另一麵永不相見。
因為畏懼著死亡,而篤定了堅定到不可思議的信念,永不下車的執念,始終主宰著方然的一舉一動,多少年來,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接近這至高無上的目標,但是現在,視線隨費曼教授的指引而投向那浩瀚無際的宇宙,時間與空間都延伸至無法想象的遙不可及,不知不覺間,年輕人的思維,有了微妙的轉變。
在近乎永恒的宇宙麵前,方然頭一次意識到,對時間,對生命,對事關永生不死的一切,他的思考,他的認識,迄今為止恐怕還遠遠不夠。
出於對死亡的恐懼,而憧憬著永不下車,uu看書.uukanhu.om這,無可指摘;
然則對活著,對沉浸在時間長河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周遭的世界,蓋亞,乃至無垠的宇宙,又將在未來發揮怎樣的作用,他仍未能理解透徹。
一旦被意識到,無知,就等同於痛苦。
被危機感所困擾,即便理智一直在告訴自己別多想,方然仍難免采取行動。
西曆1472年,大概是從春假開始,在校園裏行色匆匆的年輕人,就在每天去實驗室報到後,抽身前往圖書館,在很少有人打擾的閱覽室裏沉下心來,翻閱那些艱深而晦澀的理論物理書籍。
畏懼物理,理由,一直不言自明,現在,他卻再度萌發了對物理世界的興趣。
即便這種興趣,多少總有些被迫使的成分在。
回顧十多年的求學路,從小到大,除一開始的兩三年,方然的學習成績始終位居同齡人前列,即便在伯克利大學,他也能挺輕鬆的獲得研究生入學資格,按理說,有如此堅實的學習基礎做鋪墊,不管什麽學科,應付起來不說遊刃有餘,起碼也應該遵循幾分耕耘,幾分收獲的規律。
然而,在圖書館消磨了幾星期的時間,麵對厚厚的大部頭書本,他還是搖頭歎息。
攤開在桌麵上的,是尋常的宏觀物理學書籍,按圖書信息係統裏的建議,是為物理相關專業本科生準備的參考書,或者也可以作為教材;不僅如此,旁邊還摞著幾本厚薄不一的書,內容各不相同,相同點是,這些書籍都不是多艱深的東西,介紹的,都是人類幾十年前就研究透徹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