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萬馬克,即便在發達的聯邦,也是一筆數目不菲的巨款。
不過,對於“末日避難所”這樣的高端項目,卻又挺拮據,在方然看到的報價文書裏,標價幾千萬馬克的避難所,不僅規模很小——隻能支持寥寥幾人的日常生活,99%概率承諾的安全生存期,也僅有十年。
十年,按曆史數據推算,足夠度過一場蓋亞大戰,並不算太短。
但既然是“末日避難”,按理說,就要考慮各種小概率的極端情況:如果隻是一般意義上的災害、戰爭之類事件,有錢人僅憑手中的資源,也可安然無恙,用不著躲進深山老林、或者城市地下的避難所苟活。
而如果遭遇空前的重大危機,十年的期限就捉襟見肘,並不足以讓持有者安度餘生。
餘生,一般人的思路,怎麽說也要規劃到壽終正寢。
對成年人來講,也就是幾十年。
想到這兒,簡單的與教授交換了一下意見,方然就更確信,眼前的羅伯特*布朗是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按自己的性格,與這種人打交道倒更自在,用不著那些冠冕堂皇的辭藻,直達主題即可:
“規劃中的避難所,保證運行的最長時間,是五十年?”
“正是如此;方,你是不是有一點疑問,對‘末日’這樣的概念來講,五十年還嫌太短?
畢竟,既然是所謂‘末日’,就未必是世界大戰這種暫時性的情況,而有可能是漫漫無絕期的浩劫,譬如說,超級瘟疫,或者氣候劇變,這種情形下,五十年也隻是彈指一揮間,並不能讓持有者高枕無憂。”
一邊說話,一邊看到方然表情冷漠的搖頭,布朗教授微覺驚訝,他住了口。
方然的語調,則一如既往的平靜:
“我覺得,對一群極度自私的人而言,五十年的時間,或者,再久一點,就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畢竟都難免一死,身後之事,他們未必會在乎。”
“哦……是這樣嗎。”
十七歲的年紀,卻有著與外表完全不一致的冷靜頭腦,和驚人的洞察力,這些,並不會讓羅伯特*布朗驚訝,教授驚訝的,是眼前的年輕人陳述觀點時,那完全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冷漠,就仿佛,根本置身於蓋亞之外,用洞悉一切的目光在俯瞰,注視著芸芸眾生們渾渾噩噩的一舉一動。
這種感覺,即便觀點上有共鳴,也讓教授有些不適。
但他不得不承認,方然的陳述,切中要害,也是在和那些腰纏萬貫權貴們打交道時,不止一次窺探到的人性之黑暗。
布朗教授提供的“末日掩蔽所”,保障期以五十年為上限,這一指標,並非出於科技水平、或者項目預算的限製,事實上,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技術,如果不惜代價,在完全不考慮成本的前提下,達到一百年、兩百年甚至更長的保障期,原則上也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
雖然在這種極端條件下,生存質量隻能說一般,但總歸可以做得到。
但五十年的上限,仍然是半地下狀態的末日生存業界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原因無他,即便可以在這上麵花費成百上千億馬克的金主,對更長期限的掩蔽所也興趣寥寥,換句話說,在貪生怕死到了極點的這些人眼中,五十年,就是一個差不多的期限,在那以後,不論自己、還是蓋亞的命運,
事實上都不值一顧。
經由自然選擇的篩選,人,多少總是自私的,但金錢暴露出的自顧之絕對,仍一度超出了方然的想象。
不,或許應該這樣講,當前規則下能聚斂財富、爬到金字塔尖的……
本就會是這樣極度自私的人罷。
財富也好,地位也罷,在壽命有限的自然法則麵前,任何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永生不死”,在出於種種原因而被迫接受了死亡的宿命後,第二個念頭則是恣意人生,這無可厚非,方然也沒打算站在追尋永生的立場上,去橫加指責。
然而在權貴眼中,除自身外,周遭一切都不過是應景的陪襯,這種定義,甚至延伸到朝夕相處的至親,就讓他格外厭惡。
即便身為孤兒,沒有一個親人在身旁,這厭惡也不曾消減分毫。
五十年的保障期,意味著什麽,倘若末日掩蔽所真的運行了這樣久,不消說,蓋亞想必遭受了極大的創傷,甚至數十年後仍無法讓人類在其表麵存活,那麽可想而知,一旦掩蔽所的資源耗盡,置身其中的人隻有死路一條。
對持有者來說,這隻是身後事。看書 ww.uukansuom
對仍然活在其中的人,這,則是難以想象的恐怖。
這種安排,倘若受限於客觀條件,正如充斥聯邦的大批貧民,無力顧及後代,倒也還能夠理解。
但對那些一擲千金,建造掩蔽所的人呢,在完全有條件的前提下,仍然不願為相對更年輕、人生更長的至親提供更多保障,這並非臆想,而是教授計算機裏的冷冰冰數據,就讓方然格外清醒的意識到,在這些人眼中,所謂至親,也不過是一個個填充親情所需的仆從,道具,僅此而已。
想來令人憤慨,這樣的人,這種人的人生,卻還要用耗資無數的避難所,來毫無意義的延長到壽終正寢,簡直諷刺。
但,生意終歸是生意,賬戶上的馬克是實打實的,並沒有高貴與卑賤的區別。
羅伯特*布朗,顯然很早就想明白了這一點,多年來藉由末日避難所的谘詢、經營,也的確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甚至,方然也調查得知,這位教授也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了一座規模適中的末日機構,保障期則定為二十年,用來對衝蓋亞大戰的風險。
二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用來回顧一生,與家人度過最後的相聚時光,卻已足夠。
這方麵,在“得知”了教授的谘詢生意後,方然也曾旁敲側擊的問教授,對那些投資了末日避難所、保障期卻不足以覆蓋預期壽命的持有者,是怎麽想的。
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羅伯特*布朗沉默了片刻,才淡然回應:
“方,你覺得,投資避難所的這些有錢人,動機會是什麽呢?”
不過,對於“末日避難所”這樣的高端項目,卻又挺拮據,在方然看到的報價文書裏,標價幾千萬馬克的避難所,不僅規模很小——隻能支持寥寥幾人的日常生活,99%概率承諾的安全生存期,也僅有十年。
十年,按曆史數據推算,足夠度過一場蓋亞大戰,並不算太短。
但既然是“末日避難”,按理說,就要考慮各種小概率的極端情況:如果隻是一般意義上的災害、戰爭之類事件,有錢人僅憑手中的資源,也可安然無恙,用不著躲進深山老林、或者城市地下的避難所苟活。
而如果遭遇空前的重大危機,十年的期限就捉襟見肘,並不足以讓持有者安度餘生。
餘生,一般人的思路,怎麽說也要規劃到壽終正寢。
對成年人來講,也就是幾十年。
想到這兒,簡單的與教授交換了一下意見,方然就更確信,眼前的羅伯特*布朗是一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按自己的性格,與這種人打交道倒更自在,用不著那些冠冕堂皇的辭藻,直達主題即可:
“規劃中的避難所,保證運行的最長時間,是五十年?”
“正是如此;方,你是不是有一點疑問,對‘末日’這樣的概念來講,五十年還嫌太短?
畢竟,既然是所謂‘末日’,就未必是世界大戰這種暫時性的情況,而有可能是漫漫無絕期的浩劫,譬如說,超級瘟疫,或者氣候劇變,這種情形下,五十年也隻是彈指一揮間,並不能讓持有者高枕無憂。”
一邊說話,一邊看到方然表情冷漠的搖頭,布朗教授微覺驚訝,他住了口。
方然的語調,則一如既往的平靜:
“我覺得,對一群極度自私的人而言,五十年的時間,或者,再久一點,就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畢竟都難免一死,身後之事,他們未必會在乎。”
“哦……是這樣嗎。”
十七歲的年紀,卻有著與外表完全不一致的冷靜頭腦,和驚人的洞察力,這些,並不會讓羅伯特*布朗驚訝,教授驚訝的,是眼前的年輕人陳述觀點時,那完全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冷漠,就仿佛,根本置身於蓋亞之外,用洞悉一切的目光在俯瞰,注視著芸芸眾生們渾渾噩噩的一舉一動。
這種感覺,即便觀點上有共鳴,也讓教授有些不適。
但他不得不承認,方然的陳述,切中要害,也是在和那些腰纏萬貫權貴們打交道時,不止一次窺探到的人性之黑暗。
布朗教授提供的“末日掩蔽所”,保障期以五十年為上限,這一指標,並非出於科技水平、或者項目預算的限製,事實上,以人類目前掌握的技術,如果不惜代價,在完全不考慮成本的前提下,達到一百年、兩百年甚至更長的保障期,原則上也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
雖然在這種極端條件下,生存質量隻能說一般,但總歸可以做得到。
但五十年的上限,仍然是半地下狀態的末日生存業界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原因無他,即便可以在這上麵花費成百上千億馬克的金主,對更長期限的掩蔽所也興趣寥寥,換句話說,在貪生怕死到了極點的這些人眼中,五十年,就是一個差不多的期限,在那以後,不論自己、還是蓋亞的命運,
事實上都不值一顧。
經由自然選擇的篩選,人,多少總是自私的,但金錢暴露出的自顧之絕對,仍一度超出了方然的想象。
不,或許應該這樣講,當前規則下能聚斂財富、爬到金字塔尖的……
本就會是這樣極度自私的人罷。
財富也好,地位也罷,在壽命有限的自然法則麵前,任何人的第一個念頭,都是“永生不死”,在出於種種原因而被迫接受了死亡的宿命後,第二個念頭則是恣意人生,這無可厚非,方然也沒打算站在追尋永生的立場上,去橫加指責。
然而在權貴眼中,除自身外,周遭一切都不過是應景的陪襯,這種定義,甚至延伸到朝夕相處的至親,就讓他格外厭惡。
即便身為孤兒,沒有一個親人在身旁,這厭惡也不曾消減分毫。
五十年的保障期,意味著什麽,倘若末日掩蔽所真的運行了這樣久,不消說,蓋亞想必遭受了極大的創傷,甚至數十年後仍無法讓人類在其表麵存活,那麽可想而知,一旦掩蔽所的資源耗盡,置身其中的人隻有死路一條。
對持有者來說,這隻是身後事。看書 ww.uukansuom
對仍然活在其中的人,這,則是難以想象的恐怖。
這種安排,倘若受限於客觀條件,正如充斥聯邦的大批貧民,無力顧及後代,倒也還能夠理解。
但對那些一擲千金,建造掩蔽所的人呢,在完全有條件的前提下,仍然不願為相對更年輕、人生更長的至親提供更多保障,這並非臆想,而是教授計算機裏的冷冰冰數據,就讓方然格外清醒的意識到,在這些人眼中,所謂至親,也不過是一個個填充親情所需的仆從,道具,僅此而已。
想來令人憤慨,這樣的人,這種人的人生,卻還要用耗資無數的避難所,來毫無意義的延長到壽終正寢,簡直諷刺。
但,生意終歸是生意,賬戶上的馬克是實打實的,並沒有高貴與卑賤的區別。
羅伯特*布朗,顯然很早就想明白了這一點,多年來藉由末日避難所的谘詢、經營,也的確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甚至,方然也調查得知,這位教授也給自己和家人準備了一座規模適中的末日機構,保障期則定為二十年,用來對衝蓋亞大戰的風險。
二十年的時間,說長不長,用來回顧一生,與家人度過最後的相聚時光,卻已足夠。
這方麵,在“得知”了教授的谘詢生意後,方然也曾旁敲側擊的問教授,對那些投資了末日避難所、保障期卻不足以覆蓋預期壽命的持有者,是怎麽想的。
說者有心,聽者無意,羅伯特*布朗沉默了片刻,才淡然回應:
“方,你覺得,投資避難所的這些有錢人,動機會是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