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大,人口動輒以十億計,憧憬永生的,不太可能隻有自己一個。
這樣簡單的事實,方然之前居然從未想到過。
自從懂事時起,一直在學校裏度過,方然的眼界因網絡而開闊,但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卻不多,同學,老師,學校的工作人員,這些就是他觀察人類的全部樣本,得出的結論也難免偏頗,隻不過自己察覺不到。
但今天,出現在文檔裏的一句加密留言,卻警醒了他。
不知道究竟是誰,方然暫時將其稱為“匿名者”,留下的聯係方式一點也不深奧,看上去應該是聯邦的固定電話號碼,至於字母,用字母表排序就能轉換成數字。
但記錄下號碼後,方然卻猶豫不決的愣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眼下,至少是沒做好準備之前,他還不能貿然撥打電話,暴露自己的身份。
神秘的“匿名者”,究竟是誰,除了知道此人也侵入過克雷格*文特爾的電腦,連一點其他的線索都沒有。
那麽,克雷格*文特爾,會不會就是“匿名者”呢。
第一次當起了偵探,麵對電話號碼,方然很快排除了這種可能,且不說文特爾這種人,想必很忙,不見得會有心思搞這種小把戲,單就動機而言,他也沒必要用這種方式來尋找對“永生”感興趣的人。
那麽就應該是入侵者,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方然並無信心能追蹤到這家夥。
不僅如此,對方的來頭一無所知,那自己這段時間的操作,會不會留下一些痕跡而被揪出身份呢,想到這裏,方然趕緊厘清思路,反查他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先銷毀了掛在文特爾電腦中的木馬,然後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清除記錄,直到完全退出服務器,隻在路由器駐留開源的監控程序。
做完這一切,他才鬆口氣,劈裏啪啦敲擊鍵盤,把電話號碼和整段密碼保存下來。
時間不早,洗漱後躺倒在床鋪上,方然合上眼,一時卻怎麽也睡不著,他翻來覆去的要岔開思路,卻總是回到那串神秘的留言上。
我知道你在尋找什麽。
言外之意,留下訊息的“匿名者”,正追尋的目標和自己相同,所以才有此一問,是嗎。
剛看到訊息時,下意識的做了這樣的假設,輾轉反側間,方然卻又心生懷疑,他不明白,即便那來曆不明的“匿名者”也在追尋永生之道,又是出於什麽考慮,在克雷格*文特爾的電腦裏留下那樣的訊息。
那會是“匿名者”的個人電話嗎,不可能,也許隻是一個誘餌。
但為什麽呢,即便寄望著永生,自己一個人盡最大努力、默默前行也就是了,又何必費心找尋同類呢;
這家夥找尋同類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
訊息,語焉不詳,方然終究沒撥打那個號碼。
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時常會想起此事,他也曾在網上查詢這號碼的詳細信息,不出所料,號碼指向電信運營商的語音信箱,大概在撥打後,會聽到一段預先錄製的語音,但即便再怎樣好奇,也決不能冒險。
身為一介中學生,方然自問沒有侵入電信運營商網絡、刺探用戶數據的能力,卻不代表其他人也做不到。
語音信息,可能隻是一個幌子,如果被定位到具體的地址,再結合侵入文特爾住所時可能泄露的訊息,被定位也隻是一個時間、和技術的問題,
網絡上的黑客組織,政-府機構,實力深不可測,方然有起碼的認識。
於是他一邊繼續“國際商用機器”的兼職,一邊讀書,暫時終止了在網絡上刺探。
為什麽這樣小心呢,一下子說不上來,方然也不清楚自己謹小慎微的動機,但他的確認為,“匿名者”在係統裏留言,這行為的動機十分可疑。
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追尋永生,並不需要什麽尋找誌同道合的人。
活著,永不下車,放在今天的世界,絕大多數人聽後隻會付之一笑,壓根不會認真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人群中的極少數,那些或許抱有類似想法的個體,即使相互碰見了又能怎麽樣呢。
至多是點點頭,“恩,所見略同”,然後就各自趕路,按自己的理解去追尋那一線渺茫至極的希望。
即便萍水相逢,也注定會陌路,尋找同類根本就沒有意義。
探索永生不死的奧秘,畢竟還不是一個主流社會認可、甚至根本沒有嚴肅考慮過的領域。u看書 uuanshu
普羅大眾對生命的追求,還僅限於“長壽”,這方麵的研究浩如煙海,但倘若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宣稱要探索“永生”,收獲的也隻會是嘲笑。
但“匿名者”卻留下了訊息,那麽,他到底是怎麽考慮的呢。
世界上的事,不論大小,倘若某人主動做了什麽,必定就應該有其人的好處。
留下聯係訊息,對“匿名者”有什麽好處,不太可能是與誌同道合者一起研究永生的奧秘,那麽,難道會還有其他的收獲麽。
想不明白,但,總覺得情形不太對勁;
似乎有什麽危險,蟄伏其中。
天生帶有一種警覺的潛意識,方然把留言的事放一邊,雖然這樣做之後,他還難免會心神不寧。
為什麽會下意識的對此保持戒備呢,照理說,對之前的網絡入侵,方然自認做的比較“幹淨”,而且他一共也沒有截取“人類長壽有限公司”的多少材料,更談不上有價值的商業數據。
這樣的情形,除非聯-邦政府興師動眾,一般還揪不到自己頭上。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匿名者”主動留言,讓看到這一訊息的侵入者聯係他,這種事,無論從什麽角度分析,都不見得會產生什麽額外的益處。
但他還是做了,不管出於什麽動機,所處,這很可能對“匿名者”本身好處。
一次沒有收益的零和博弈,其中一方主動發起,最大的可能是……
另一方受損,“匿名者”卻會受益。
這樣簡單的事實,方然之前居然從未想到過。
自從懂事時起,一直在學校裏度過,方然的眼界因網絡而開闊,但與人打交道的時候卻不多,同學,老師,學校的工作人員,這些就是他觀察人類的全部樣本,得出的結論也難免偏頗,隻不過自己察覺不到。
但今天,出現在文檔裏的一句加密留言,卻警醒了他。
不知道究竟是誰,方然暫時將其稱為“匿名者”,留下的聯係方式一點也不深奧,看上去應該是聯邦的固定電話號碼,至於字母,用字母表排序就能轉換成數字。
但記錄下號碼後,方然卻猶豫不決的愣了一會兒,最後還是決定,眼下,至少是沒做好準備之前,他還不能貿然撥打電話,暴露自己的身份。
神秘的“匿名者”,究竟是誰,除了知道此人也侵入過克雷格*文特爾的電腦,連一點其他的線索都沒有。
那麽,克雷格*文特爾,會不會就是“匿名者”呢。
第一次當起了偵探,麵對電話號碼,方然很快排除了這種可能,且不說文特爾這種人,想必很忙,不見得會有心思搞這種小把戲,單就動機而言,他也沒必要用這種方式來尋找對“永生”感興趣的人。
那麽就應該是入侵者,但,以現在的技術水平,方然並無信心能追蹤到這家夥。
不僅如此,對方的來頭一無所知,那自己這段時間的操作,會不會留下一些痕跡而被揪出身份呢,想到這裏,方然趕緊厘清思路,反查他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先銷毀了掛在文特爾電腦中的木馬,然後一步一步,有條不紊的清除記錄,直到完全退出服務器,隻在路由器駐留開源的監控程序。
做完這一切,他才鬆口氣,劈裏啪啦敲擊鍵盤,把電話號碼和整段密碼保存下來。
時間不早,洗漱後躺倒在床鋪上,方然合上眼,一時卻怎麽也睡不著,他翻來覆去的要岔開思路,卻總是回到那串神秘的留言上。
我知道你在尋找什麽。
言外之意,留下訊息的“匿名者”,正追尋的目標和自己相同,所以才有此一問,是嗎。
剛看到訊息時,下意識的做了這樣的假設,輾轉反側間,方然卻又心生懷疑,他不明白,即便那來曆不明的“匿名者”也在追尋永生之道,又是出於什麽考慮,在克雷格*文特爾的電腦裏留下那樣的訊息。
那會是“匿名者”的個人電話嗎,不可能,也許隻是一個誘餌。
但為什麽呢,即便寄望著永生,自己一個人盡最大努力、默默前行也就是了,又何必費心找尋同類呢;
這家夥找尋同類的動機,到底是什麽。
……
訊息,語焉不詳,方然終究沒撥打那個號碼。
但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時常會想起此事,他也曾在網上查詢這號碼的詳細信息,不出所料,號碼指向電信運營商的語音信箱,大概在撥打後,會聽到一段預先錄製的語音,但即便再怎樣好奇,也決不能冒險。
身為一介中學生,方然自問沒有侵入電信運營商網絡、刺探用戶數據的能力,卻不代表其他人也做不到。
語音信息,可能隻是一個幌子,如果被定位到具體的地址,再結合侵入文特爾住所時可能泄露的訊息,被定位也隻是一個時間、和技術的問題,
網絡上的黑客組織,政-府機構,實力深不可測,方然有起碼的認識。
於是他一邊繼續“國際商用機器”的兼職,一邊讀書,暫時終止了在網絡上刺探。
為什麽這樣小心呢,一下子說不上來,方然也不清楚自己謹小慎微的動機,但他的確認為,“匿名者”在係統裏留言,這行為的動機十分可疑。
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追尋永生,並不需要什麽尋找誌同道合的人。
活著,永不下車,放在今天的世界,絕大多數人聽後隻會付之一笑,壓根不會認真考慮其實現的可能性;除此之外,人群中的極少數,那些或許抱有類似想法的個體,即使相互碰見了又能怎麽樣呢。
至多是點點頭,“恩,所見略同”,然後就各自趕路,按自己的理解去追尋那一線渺茫至極的希望。
即便萍水相逢,也注定會陌路,尋找同類根本就沒有意義。
探索永生不死的奧秘,畢竟還不是一個主流社會認可、甚至根本沒有嚴肅考慮過的領域。u看書 uuanshu
普羅大眾對生命的追求,還僅限於“長壽”,這方麵的研究浩如煙海,但倘若有哪一個人,哪一個機構,宣稱要探索“永生”,收獲的也隻會是嘲笑。
但“匿名者”卻留下了訊息,那麽,他到底是怎麽考慮的呢。
世界上的事,不論大小,倘若某人主動做了什麽,必定就應該有其人的好處。
留下聯係訊息,對“匿名者”有什麽好處,不太可能是與誌同道合者一起研究永生的奧秘,那麽,難道會還有其他的收獲麽。
想不明白,但,總覺得情形不太對勁;
似乎有什麽危險,蟄伏其中。
天生帶有一種警覺的潛意識,方然把留言的事放一邊,雖然這樣做之後,他還難免會心神不寧。
為什麽會下意識的對此保持戒備呢,照理說,對之前的網絡入侵,方然自認做的比較“幹淨”,而且他一共也沒有截取“人類長壽有限公司”的多少材料,更談不上有價值的商業數據。
這樣的情形,除非聯-邦政府興師動眾,一般還揪不到自己頭上。
但是換一個角度想,“匿名者”主動留言,讓看到這一訊息的侵入者聯係他,這種事,無論從什麽角度分析,都不見得會產生什麽額外的益處。
但他還是做了,不管出於什麽動機,所處,這很可能對“匿名者”本身好處。
一次沒有收益的零和博弈,其中一方主動發起,最大的可能是……
另一方受損,“匿名者”卻會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