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日,除了迎接呂布的官吏、守城吏卒,未在家中的閉戶的,還有郵人。


    郵人是專門傳遞消息的,官辦、官管、官用,從洛陽一直到邊關,郵驛形成的網絡保證往來文書的及時性,以及朝廷政令的通達。


    除此之外,郵驛對於候望烽燧係統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趕上雨雪天氣,烽燧不能舉火,這時若見到外敵蹤影,就要派快馬赴郵驛傳遞消息。


    郵人從來都是來去匆匆的。


    《律令》規定:


    郵人行書,一日一夜行二百裏。不中程半日,笞五十;過半日至盈一日,笞百;過一日,罰二金。


    笞就是杖邢,郵人行書隻要晚了,五十杖起步,他們自然來去匆匆。


    一日一夜,二百裏。其實不算太多,還有六百裏急報。


    督瓚日前奏書,為呂布四人請功,便是六百裏急報。郵人之間依次傳遞,至洛陽不過五日。


    郵人到了司馬門,奏書上呈公車司馬令。


    公車司馬令,掌管天下上書,接書理應分類發往謁者台、禦史台再轉呈尚書台。


    沒想到,督瓚奏書才到,就見小黃門左豐匆匆趕來。


    宦官親赴公車,取百官上書,也不是不合規矩。西漢宣帝劉詢(劉病已)時,早已有中書官親赴公車取文書。


    後來中書官改謁者令,這一官職幾經沉浮。直至東漢後期,小黃門成為了奏書繞過三台,直接上呈皇帝的渠道。


    小黃門左豐來取奏書,公車令自然沒有不給的道理。


    遞出奏書時,公車令留意了一下奏書封泥。


    果然,封泥被動過。這幫宦官,這是又要害哪家兒郎了?


    ……


    眼望著左豐離開視線,公車司馬令這才在案牘上繼續工作。


    手持一封奏書,將簡牘之上加上一塊大小相近的板。板名日檢,用來掩蓋住官文書上的文字內容。


    檢上本來就有刻槽,稱印齒,又名印窠(kē),即封泥槽。公車司馬令將緘束官文書的束繩在這裏打結,加印官印。


    封好的奏書,公車司馬令拿在手裏左右端詳。束繩封在封泥之內,想要看奏書內容,要麽剪繩,要麽動封泥。


    顯然,督瓚的這封奏書,偷看的人,選擇了後者。


    ……


    小黃門左豐取督瓚上書,沒有直接送到皇帝劉宏手中,而是交給了中常侍王甫。


    中長侍王甫接書,不等左豐離去,迫不及待的打開封泥。


    一見信的內容,王甫麵色大喜:“族弟誠不欺我,寒門子立此大功,可為我邊軍一顆棋子。”


    “就怕又去了士人一邊。”


    左豐低聲提醒王甫,世人皆已士大夫為楷模,對宦官多有唾棄。


    “殿前議事,若是我等極力推崇,士人必盡力打壓。區區邊地武人,就是逼也要逼得他為我所用。”


    王甫滿臉陰鬱,整套計劃早已成竹在胸。


    ……


    天子親禦前殿,召公卿議。


    滿朝公卿得令,次日清晨,啟程洛陽皇宮。


    皇宮,宮分南北。


    初為新成周城,始皇一統,將此城封與呂不韋,呂不韋精心經營,使此城規模雄偉,宏麗壯觀。


    高祖劉邦初都洛陽,繼續沿用此城,不斷修葺,使其更為繁華。直到光武帝劉秀定都洛陽,再次全麵修整,定為皇宮。


    君可見洛陽皇宮,十二座城門巍峨壯觀,二十四條大街縱橫交錯,通達四方。其內高樓連閣、園亭秀麗。


    南宮中軸線有卻非殿、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平朔殿,兩側又有兩排、三十餘座宮殿;北宮中軸線有溫錺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殿、宣明殿、平洪殿,兩側又有二十餘殿。


    一眼望去,宛如一覽眾山。


    晨起之時,有翻車、渴烏為道路灑水,路麵清掃完畢,一塵不染。


    少許,皇帝劉宏出北宮朱雀門、經複道入南宮玄武門。兩側十步一衛,又有粟、漆、梓、桐,四種行道樹,好不氣派。


    文武百官,走司馬門,過卻非殿入崇德殿,皇帝劉宏轉屏風落座。


    龐雜的繁文縟節過後,督瓚奏書在百官之間傳閱,皇帝劉宏問:“呂布、魏續、陳治、趙季四人如何封賞?”


    奏書未經三台,百官此時,除了歎這呂奉先等人功績,也在空氣之中嗅出了一絲陰謀的味道。


    果不其然,新任太尉許訓,開口說道:“此乃不世之功,首功呂布,應該效仿陳湯、甘延壽,封關內侯。”


    許訓為宦官馬首是瞻,這一句關內侯,驚出了光祿大夫楊賜一身冷汗。


    關內侯雖然沒有食邑,但已是侯爵,此乃一步登天。


    督瓚修書,已有四人出身。單這呂奉先,邊地武人、寒門出身,又在七科謫內,如何封得關內侯?


    “陳子宮斬殺北單於郅支,乃不世之功,豈是殺一部落大人可比?”


    光祿大夫楊賜雙手合於胸前,綬帶在穿過手臂,垂於地麵。邁出一步綬帶飄飄,與許訓針鋒相對。


    “那依光祿大夫之見,應該如何封賞?”


    皇帝劉宏麵露不悅,u看書 uukashu 昨日已與王甫商議好了,要封這呂奉先關內侯,沒想到這幫士大夫出來搗亂。


    “延熹九年(166年),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總督幽、並、涼三州之兵事,隴西人董卓斬敵有功,升任軍司馬,賜爵左庶長,可以為鑒。”


    楊賜這一語,直接從十九等爵關內侯,砍到了十等左庶長。


    漢二十等爵,前八等為民爵,左庶長在官爵中,已經很低微了。


    這樣,楊賜還是覺得有些高了。


    隻見他沉吟一下,繼續說說道:“隴西董卓,以良家子為羽林郎,有沙場建功,方為左庶長。候虜燧四人,唯有燧長陳治為良家子。


    臣愚見,陳治、魏續為良家子,可封五大夫,待補候官。其餘二人,趙季為罪卒,呂布在七科謫內,爵封公乘,已是陛下隆恩浩蕩了。”


    “公乘……”


    劉宏沉吟著,望向許訓。這奏書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首功呂布,而且遠遠超於其他人。


    智退宇文、勇斬拓跋。如此良才,就封一個民爵之首?


    自武帝始,關內侯以下便可以購得,公乘這等爵位據說是多不勝數,劉宏卻一個都沒聽過。


    封這爵位,劉宏都覺得顏麵無光。


    許訓向劉宏點了點頭,示意陛下看我的。


    為官數十載,一直依附宦官得以升遷。


    建寧二年(169年)出任司徒、熹平三年(174年)出任司空,上個月剛剛榮升三公之首太尉。


    許訓一臉肅穆,如今這大漢三公做全了,第一次覺得自己是站在正義這一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呂布之漢末霸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瞎白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瞎白呼並收藏重生呂布之漢末霸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