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東華帝國紫禁城的君臣們商議們如何能夠讓德國撤出在古巴的導彈基地時,東華帝國的外交部又接到了德意誌帝國的第二封來信,外交官員們不敢耽擱,迅速的將這封信遞交到了皇帝手上。
當劉根展開第二封來信的時候,他的臉色迅速的陰沉了下去,蒼老的手掌在桌麵上重重的一拍,發出砰的一聲,桌麵上細微的小灰塵紛紛揚起。
“好一個威廉五世,竟然敢趁機要挾帝國。”
“陛下,怎麽了。”內閣首相韓迪慢吞吞的說道,心中卻已經有了猜測。
“你看看吧,這是外交部剛剛送過來的,是德國外交部給我們的。”
劉根將來信遞給了韓迪,幾個閣臣顧不上其他,連忙湊了上去。
這第二封的信的文字是很好看的,明顯是打印出來的,極其的工整,應該是德國外交部發出來的。
信上的內容十分簡單,同意撤走錫蘭的導彈,但是要求東華帝國在國際聯盟發表聲明,在車臣共和國撤出一樣的武器,而且要求雙方談判,對於如何付諸實施達成一個協議。
看完了這封信之後,幾個閣臣的臉色和劉根一樣陰沉了下去,其中軍事部長更是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當即說道:“陛下,絕對不可以同意德國的這個條件。”
“帝國在東歐,高加索山脈足足經營了幾代人的時間,才好不容易換取如今的優勢,一旦答應德國人的條件,我們的優勢將會盡數化為烏有。”
“朕當然不會答應,帝國也絕對不會答應如此德國如此無理的條件。”劉根斷然道:“立刻命令外交部發表聲明,告訴德國人我們的立場。”
皇帝下令,很快就有人遵從,幾乎是在德國人第二封到來後的第二十分鍾,東華帝國外交部就發表了一個聲明,聲明裏麵指出,車臣和錫蘭問題沒有任何關係,東華帝國也不會對車臣的導彈進行任何所謂的談判。
聲明發表完畢之後,皇帝劉根旋即發表了另外一份命令,命令全世界所有的東華帝國核部隊還有常規部隊做好準備,隨時行動,另外準備在錫蘭登陸的部隊也開始做好入侵行動。
皇帝劉根的備戰令是當著所有閣臣的麵下達的,軍事部長露出微微的喜色,而內閣首相韓迪則是皺起眉頭,道:
“陛下,請三思啊,根據最新的情報,錫蘭的導彈發射場已經處於發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的行動都有可能造成對帝國的核攻擊,到了那個時候,生靈塗炭,最起碼死傷上億人啊。”
“可是你也看到了德國人的態度,他們很明顯沒有和談的誠意,竟然想要挾帝國,答應這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劉根厲聲說道。
“不錯,陛下,既然德國人如此狂妄,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和他們和談了,帝國成立百年,從來不害怕任何的威脅,我向您保證,隻要陛下一聲令下,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踏平錫蘭,如果德國人敢把事態擴大,那麽,三個月之後,帝國鋼鐵大軍必將打進柏林。”軍事部長趁機說道。
在這個世界上,最希望戰爭爆發的往往不是政客,而是軍人,因為隻有戰爭,才是實現軍人價值的最好方法。
“不錯,車臣的導彈基地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撤掉,要知道,布置在車臣的導彈基地,可以讓帝國的武器直接瞄準柏林,這是何等的優勢啊。”另外一位元老閣臣發聲。
“陛下,我看德國人並不想打仗,這兩封信,一封字跡潦草,一封字跡工整,是打印出來的,我想,應該是因為,第一封信時間倉促,必須要快點送達,所以來不及打印,這說明德國人和我們一樣,極力避免戰爭,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韓迪老奸巨猾,單單從兩封信的細微差別,就看出了德國人的態度。
“就算如此,撤出在車臣的導彈,無論如何帝國都不能答應。”劉根冷聲說道:“帝國和帝國必有一戰,既然如此,那就打。”
“陛下,錫蘭的導彈基地上攜帶的核導彈,足以將整個中南半島化為廢墟,一旦開戰,帝國一半疆土都有可能受到打擊。”韓迪沉聲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撤出在車臣的導彈基地了?”劉根對著韓迪怒目而視。
“陛下,老臣絕無此意,老臣的意思是,能夠不戰,最好不戰,一旦的開戰的話,帝國的損失太大了,不如先想辦法和德國人交流一下,看能不能和平解決錫蘭問題。”
“不如這樣,我們不理睬德國人發過來的第二封信,隻回答第一封信,如果德國人同意我們的條件,那我們罷兵又有何不可呢。”韓迪慢條斯理的說道,他平和的語氣,無疑很好的化解了這些帝國重臣們本來已經激起來的怒火。
劉根的手指在桌麵上有規律的敲擊起來,開始思考韓迪說的話,錫蘭的位置實在是太險要了,上麵的導彈也實在是太毒辣了,對於帝國的威脅不可忽視,劉根也不想冒著大半個帝國都被導彈擊中的危險開戰。
“好,以我的名義給德皇回信,表明帝國的立場,錫蘭獨立問題可以談判,但德國人必須要把導彈基地毀掉,那些核導彈還有戰略轟炸機也必須帶回去,至於車臣問題,直接回絕。”
內閣首相韓迪鬆了口氣,而軍事部長心中很失望,對內閣首相也是極為的不滿,但他卻不敢違背皇帝的決定。
回信用最快的速度遞交給了德國外交部,就像是東華帝國的重臣一直都在商量錫蘭問題一樣,德國的君臣也一直都聚集在一起,商量錫蘭的導彈問題。
德皇威廉五世第一個看到了東華帝國的來信,信上寫道:
“親愛的威廉(東華帝國皇室和德國皇室實際上有親戚關係。):我非常仔細的閱讀了你在兩個小時之前的來信,對您表示願意迅速謀求一個防止戰爭解決辦法的聲明表示歡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在國際聯盟的安排下,停止在錫蘭的進攻性導彈基地上施工,並使錫蘭一切可以可供進攻之用的武器係統都無法使用...最後讓我強調一下,其首要的因素還是在有效的國際保證之下,停止在錫蘭的導彈基地上的工作,使這一威脅即係存在下去,或者使這些問題同高加索山脈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廣泛問題聯合起來而拖延這一有關錫蘭問題的討論,肯定會加劇錫蘭危機並嚴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按照此信和兩個小時之前的信件中提出的辦法取得一致的意見”
威廉五世很快就看完了這封信,並且領會到了東華帝國皇帝劉根的態度,不過他並沒有表態而是將這封信交給了自己的首相,首相看完之後又將信給了其他的重要大臣。
“你們對這封信怎麽看?”德國皇帝首相發話。
“陛下,很顯然,東國人並不想撤出在車臣布置的導彈基地,而且他們也不想用這個和我們談判。”內閣首相緩緩說道。
這封信表達的意圖十分之明顯,任何人都能夠看的出來。
“我也看出來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到底該怎麽辦。”德皇威廉五世冷聲說道。
“陛下,東國人很明顯沒有和談的誠意,對比起來,車臣的導彈基地甚至可以威脅到我們的首都柏林,uu看書ww.uukashu 而錫蘭的導彈基地隻不過可以威脅到他們的西安而已。”軍事部長憤怒道:“不如就趁著這個機會,趁著錫蘭擁有我們的導彈基地,我們對東華帝國的核打擊能力增加一倍的機會,直接和東華帝國開戰,確立帝國的世界領導權。”
威廉五世似有意動,一直以來,他的性格都極其的強硬,而且非常的好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隻是東華帝國部署在東歐平原的鋼鐵洪流讓他十分顧忌,還有在車臣的導彈基地。
“陛下,萬萬不可,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我們的東歐將會徹底化成廢墟,車臣的導彈甚至會落到柏林,勝利的希望很小,而且就算是贏了,那也隻不過是一場慘重的勝利,帝國很有可能會失去現在的地位。”
“而且,根據情報,東華帝國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隻要命令下達,他們的坦克軍團極有可能借著空中優勢直撲柏林,這對帝國實在是太不利了。”
威廉五世蠢蠢欲動的小火苗頓時熄滅了,國際形勢就是這樣,德國處於劣勢地位,而東國更加的強勢,不過在他的心裏,憤怒的情緒卻是止不住。
同樣是超級大國領導人,他卻要處處忍讓,不得不做出更大的妥協和讓步,這確實是讓人憤怒。
不過,作為皇帝,理智始終都是占據上風的,威廉五世並沒有因為憤怒的情緒而做出不理智的決策,恰恰相反,他心裏立刻就做出了決定:“讓外交部以我的名義發表聲明,表明帝國的立場。”
然後,威廉五世又怒聲說道:“這樣的讓步,我不希望有第二次。”
當劉根展開第二封來信的時候,他的臉色迅速的陰沉了下去,蒼老的手掌在桌麵上重重的一拍,發出砰的一聲,桌麵上細微的小灰塵紛紛揚起。
“好一個威廉五世,竟然敢趁機要挾帝國。”
“陛下,怎麽了。”內閣首相韓迪慢吞吞的說道,心中卻已經有了猜測。
“你看看吧,這是外交部剛剛送過來的,是德國外交部給我們的。”
劉根將來信遞給了韓迪,幾個閣臣顧不上其他,連忙湊了上去。
這第二封的信的文字是很好看的,明顯是打印出來的,極其的工整,應該是德國外交部發出來的。
信上的內容十分簡單,同意撤走錫蘭的導彈,但是要求東華帝國在國際聯盟發表聲明,在車臣共和國撤出一樣的武器,而且要求雙方談判,對於如何付諸實施達成一個協議。
看完了這封信之後,幾個閣臣的臉色和劉根一樣陰沉了下去,其中軍事部長更是忍不住重重的哼了一聲,當即說道:“陛下,絕對不可以同意德國的這個條件。”
“帝國在東歐,高加索山脈足足經營了幾代人的時間,才好不容易換取如今的優勢,一旦答應德國人的條件,我們的優勢將會盡數化為烏有。”
“朕當然不會答應,帝國也絕對不會答應如此德國如此無理的條件。”劉根斷然道:“立刻命令外交部發表聲明,告訴德國人我們的立場。”
皇帝下令,很快就有人遵從,幾乎是在德國人第二封到來後的第二十分鍾,東華帝國外交部就發表了一個聲明,聲明裏麵指出,車臣和錫蘭問題沒有任何關係,東華帝國也不會對車臣的導彈進行任何所謂的談判。
聲明發表完畢之後,皇帝劉根旋即發表了另外一份命令,命令全世界所有的東華帝國核部隊還有常規部隊做好準備,隨時行動,另外準備在錫蘭登陸的部隊也開始做好入侵行動。
皇帝劉根的備戰令是當著所有閣臣的麵下達的,軍事部長露出微微的喜色,而內閣首相韓迪則是皺起眉頭,道:
“陛下,請三思啊,根據最新的情報,錫蘭的導彈發射場已經處於發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任何的行動都有可能造成對帝國的核攻擊,到了那個時候,生靈塗炭,最起碼死傷上億人啊。”
“可是你也看到了德國人的態度,他們很明顯沒有和談的誠意,竟然想要挾帝國,答應這不可能答應的條件。”劉根厲聲說道。
“不錯,陛下,既然德國人如此狂妄,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和他們和談了,帝國成立百年,從來不害怕任何的威脅,我向您保證,隻要陛下一聲令下,一個小時之內,就可以踏平錫蘭,如果德國人敢把事態擴大,那麽,三個月之後,帝國鋼鐵大軍必將打進柏林。”軍事部長趁機說道。
在這個世界上,最希望戰爭爆發的往往不是政客,而是軍人,因為隻有戰爭,才是實現軍人價值的最好方法。
“不錯,車臣的導彈基地無論如何都不可以撤掉,要知道,布置在車臣的導彈基地,可以讓帝國的武器直接瞄準柏林,這是何等的優勢啊。”另外一位元老閣臣發聲。
“陛下,我看德國人並不想打仗,這兩封信,一封字跡潦草,一封字跡工整,是打印出來的,我想,應該是因為,第一封信時間倉促,必須要快點送達,所以來不及打印,這說明德國人和我們一樣,極力避免戰爭,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惡化。”韓迪老奸巨猾,單單從兩封信的細微差別,就看出了德國人的態度。
“就算如此,撤出在車臣的導彈,無論如何帝國都不能答應。”劉根冷聲說道:“帝國和帝國必有一戰,既然如此,那就打。”
“陛下,錫蘭的導彈基地上攜帶的核導彈,足以將整個中南半島化為廢墟,一旦開戰,帝國一半疆土都有可能受到打擊。”韓迪沉聲說道。
“那你的意思是,撤出在車臣的導彈基地了?”劉根對著韓迪怒目而視。
“陛下,老臣絕無此意,老臣的意思是,能夠不戰,最好不戰,一旦的開戰的話,帝國的損失太大了,不如先想辦法和德國人交流一下,看能不能和平解決錫蘭問題。”
“不如這樣,我們不理睬德國人發過來的第二封信,隻回答第一封信,如果德國人同意我們的條件,那我們罷兵又有何不可呢。”韓迪慢條斯理的說道,他平和的語氣,無疑很好的化解了這些帝國重臣們本來已經激起來的怒火。
劉根的手指在桌麵上有規律的敲擊起來,開始思考韓迪說的話,錫蘭的位置實在是太險要了,上麵的導彈也實在是太毒辣了,對於帝國的威脅不可忽視,劉根也不想冒著大半個帝國都被導彈擊中的危險開戰。
“好,以我的名義給德皇回信,表明帝國的立場,錫蘭獨立問題可以談判,但德國人必須要把導彈基地毀掉,那些核導彈還有戰略轟炸機也必須帶回去,至於車臣問題,直接回絕。”
內閣首相韓迪鬆了口氣,而軍事部長心中很失望,對內閣首相也是極為的不滿,但他卻不敢違背皇帝的決定。
回信用最快的速度遞交給了德國外交部,就像是東華帝國的重臣一直都在商量錫蘭問題一樣,德國的君臣也一直都聚集在一起,商量錫蘭的導彈問題。
德皇威廉五世第一個看到了東華帝國的來信,信上寫道:
“親愛的威廉(東華帝國皇室和德國皇室實際上有親戚關係。):我非常仔細的閱讀了你在兩個小時之前的來信,對您表示願意迅速謀求一個防止戰爭解決辦法的聲明表示歡迎。然而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在國際聯盟的安排下,停止在錫蘭的進攻性導彈基地上施工,並使錫蘭一切可以可供進攻之用的武器係統都無法使用...最後讓我強調一下,其首要的因素還是在有效的國際保證之下,停止在錫蘭的導彈基地上的工作,使這一威脅即係存在下去,或者使這些問題同高加索山脈和世界安全的一些廣泛問題聯合起來而拖延這一有關錫蘭問題的討論,肯定會加劇錫蘭危機並嚴重危害世界和平,因此,我們希望能夠按照此信和兩個小時之前的信件中提出的辦法取得一致的意見”
威廉五世很快就看完了這封信,並且領會到了東華帝國皇帝劉根的態度,不過他並沒有表態而是將這封信交給了自己的首相,首相看完之後又將信給了其他的重要大臣。
“你們對這封信怎麽看?”德國皇帝首相發話。
“陛下,很顯然,東國人並不想撤出在車臣布置的導彈基地,而且他們也不想用這個和我們談判。”內閣首相緩緩說道。
這封信表達的意圖十分之明顯,任何人都能夠看的出來。
“我也看出來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到底該怎麽辦。”德皇威廉五世冷聲說道。
“陛下,東國人很明顯沒有和談的誠意,對比起來,車臣的導彈基地甚至可以威脅到我們的首都柏林,uu看書ww.uukashu 而錫蘭的導彈基地隻不過可以威脅到他們的西安而已。”軍事部長憤怒道:“不如就趁著這個機會,趁著錫蘭擁有我們的導彈基地,我們對東華帝國的核打擊能力增加一倍的機會,直接和東華帝國開戰,確立帝國的世界領導權。”
威廉五世似有意動,一直以來,他的性格都極其的強硬,而且非常的好戰,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隻是東華帝國部署在東歐平原的鋼鐵洪流讓他十分顧忌,還有在車臣的導彈基地。
“陛下,萬萬不可,這場戰爭一旦打起來,我們的東歐將會徹底化成廢墟,車臣的導彈甚至會落到柏林,勝利的希望很小,而且就算是贏了,那也隻不過是一場慘重的勝利,帝國很有可能會失去現在的地位。”
“而且,根據情報,東華帝國已經進入了備戰狀態,隻要命令下達,他們的坦克軍團極有可能借著空中優勢直撲柏林,這對帝國實在是太不利了。”
威廉五世蠢蠢欲動的小火苗頓時熄滅了,國際形勢就是這樣,德國處於劣勢地位,而東國更加的強勢,不過在他的心裏,憤怒的情緒卻是止不住。
同樣是超級大國領導人,他卻要處處忍讓,不得不做出更大的妥協和讓步,這確實是讓人憤怒。
不過,作為皇帝,理智始終都是占據上風的,威廉五世並沒有因為憤怒的情緒而做出不理智的決策,恰恰相反,他心裏立刻就做出了決定:“讓外交部以我的名義發表聲明,表明帝國的立場。”
然後,威廉五世又怒聲說道:“這樣的讓步,我不希望有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