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視線穿透可視舷窗,原本美麗亮眼的土星光環此時已經變得無比寬闊,能看到無數物質碎屑彌散在一個平麵,漂浮在光與暗的交匯地帶。
眼前所見意味著即將抵達目的地,果不其然,沒多久他就接收到了艦長的電訊,通知他可以換裝,他的專用座機瑪庫魯也完成了戰前最後的調整測試,隨時可以加載武器裝備後出擊。
凱恩穿戴整齊後下到格納庫,這次出擊他為巨神兵挑選的武器裝備與之前有所不同。
戰術風格上他一如既往,但機甲武器裝備肯定需要根據作戰環境做出相應調整,一成不變反而容易被對手摸清套路。
常以突擊姿態輕型裝甲出擊的巨神兵這次更換了全裝甲模式,這是在裸裝機甲外表覆蓋模塊化護甲。強化了防護性能,但加大了重量,損失了部分機動性能。
凱恩以往擅用的突擊姿態其實就是卸下裝甲,覆蓋輕量化防撞塑料護甲,以此提高機動能力。
突擊姿態下,除了駕駛艙與能源核心之外,整架機甲其他部位對實彈及能量武器都不具備良好的防護能力。
這套方案放在當下就行不通了,此次對決的作戰環境極為特殊,土星環f環內物質密度很高,碰撞不可避免。
若巨神兵以輕甲姿態出擊,一旦加速疾行,在高密度全方位的複數撞擊下,其外層防撞塑料護甲估計會很吃力。
再怎麽優秀的操作,在高速行進中也隻能規避大型物質碎片,寬闊環麵內細密如雨點般的冰質碎屑是不可能躲過的。
要是被卷入龍卷風暴般的物質流柱,或者是進入引力螺旋通道範圍,麵對如同火山群的物質流噴發,巨神兵的防撞塑料護甲肯定扛不住,如此一來勢必增加操作量。
行進狀態下增加操作量無妨,激戰狀態下增加操作量很可能會導致失敗。
權衡之後,凱恩決定讓巨神兵以全裝甲模式出擊,為了勝利他可以削弱護甲以增加機動性能,為了勝利他同樣也可以削弱機動性能以增強防護。
全裝甲模式並非屬於強化裝備,事實上它才是巨神兵的標準姿態,而高等強化裝備需要晉升e4後才能入手。
為巨神兵選定全裝甲模式後,凱恩開始選配攻擊武器。首選依然是左手裝配強襲劍盾,這已成為瑪庫魯的標誌性武裝。
不同之處在於細節,這次巨神兵攜帶的強襲型劍盾在刃部前端兩側加裝了卡槽,目的是為了安裝光能斧槍。
巨神兵左右腳踝位置都加裝了充電外掛,插在上麵的是上一場貝奧武夫用過的光能斧。
通過劍盾刃部前端的卡槽,光能斧可以嵌在上麵,而後在斧麵形成弧形光束,同時在斧尖形成尖長的槍形光束。功率全開的光能斧槍,其長度可以超過8米,弧形切割的斧麵光束寬度有1米。
強襲劍盾的劍刃長度接近10米,在劍刃前端嵌入了光能斧槍後,其最遠攻擊距離超過18米。用以刺擊目標,率先擊中對方的是兩道高能光槍,在能量攻擊推進數米後,劍盾的劍刃部位將直擊目標。
也可以是貼近攻擊,先是用強襲劍盾的劍刃刺擊目標,再放射出光能斧槍,用高能熱量殺傷對方。
光能斧槍與光劍類似,由於它耗能更大,所以使用時間每次最多不超過20秒,充電時間同樣是3分鍾。
強化了左手劍盾的近戰攻擊能力後,凱恩為巨神兵選擇了兩件外掛武器。背部中間嵌入的是反艦型高速榴彈炮,腰部兩側掛的是折疊式熱能戟,後者是第一次出現。
折疊式熱能戟屬於近戰武器,多重折疊後長度才5米,單獨使用可以是5米左右粗短的巨型手戟,也可以放長變成10多米的光矛或是光戟,還能兩柄組合在一起展開後能形成20米長的大型熱能方天戟。
折疊式熱能戟的戟刃巨大,對各類裝甲破壞力強。它的缺點是無法充電,需要提供大量能源驅動。
熱能戟的高溫熱能來自武器本身,其能量來源則由巨神兵提供,這就是宇級機甲不同機型的區別,最初功能預留中就留下設計。
巨神兵是高速高攻偏向近戰型機甲,其中“高攻”的意義就是它預留了為高能耗大型近戰武器供能線路,換架不同類型的機甲,就用不了大型熱能方天戟。
反過來,巨神兵無法使用射擊型機甲專用的光束槍等專用武器,也不能使用防禦型機甲的專用盾牌。因為供能路線不同,連接的位置也不一樣,能量上下限都不同。
巨神兵後背與雙肩還有雙肘部位,都分別通過線連接通了兩柄熱能戟,武器能量消耗會同步在駕駛艙。
熱能戟是e3級機師能配置的最強大型熱能近戰武器,晉升e5之後據說會有更強的近戰武器,譬如極為罕見的以液體金屬打造的大型斬艦刀。
凱恩對此垂涎已久,早就視其為囊中之物!
在巨神兵後腰加裝的圓柱形能量罐長10米,直徑3米,也稱推進劑筒。
推進劑筒主要是為機甲提供大功率工質推進,順帶也可以為熱能戟提供能源,該輔助裝備多應用於複雜地形下作戰。
通常情況下,宇級機甲依賴自身數十個姿態調節噴口就足夠了。
但遭遇極端狀況,很有可能姿態調節噴口內的推進劑全部耗盡仍未能擺脫不利局麵;或者會出現推進功率不足無法快速脫身的狀況。
應對此類極端狀況,為機甲加裝推進劑筒就是明智的選擇,由於它功率較大可以迅速調整機甲姿態重心,維持機甲平衡。
突入敵軍斬首敵艦,在其他人眼中隻能是一個夢想,癡人說夢罷了。
如果挑戰者不是黃金獅子,肯定被所有人認定為天方夜譚!
諸多觀戰人士在土衛二或是泰坦之城觀看同步直播,兩位對決機師從武器選擇開始就進入了鏡頭。
在看到恩格拉拉裏克的武器選擇後,觀戰人士議論紛紛,他們知道黃金獅子近戰無敵,但這一場他們真心不看好他!
戰艦又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最小的驅逐艦都有數重防護。高級別戰艦的防護更強,還有力場罩或偏移磁場等能量防護手段。
以本場對決會出場的輕型驅逐艦為例,最外層是陶瓷裝甲,主防高能光束,采用貼片設計,維修更換極其簡便。
中間層是蜂窩狀泡沫金屬,交戰時會填入非牛頓流體形成液體裝甲,主防電磁彈丸等實彈武器,泡沫金屬能夠防護電磁脈衝。
最內層是複合金屬裝甲層,沒有特殊效果,就是重甲,它是戰艦最後一層硬防護。
驅逐艦之外還有一位e4級機師駕駛宇級機甲護衛,並非是普通機師,而是e4名將級機師,可以申請高價值強化裝備的機師。
同步轉播的鏡頭中,布隆迪選擇了他的出戰裝備。
觀戰人士看到了布隆迪的武器選擇,在大吃一驚之餘,隻能無奈認定此種情況下,黃金獅子想要斬艦的希望極其渺茫。
仍然抱有必勝信念的僅剩下壞男孩們,他們在不同場所觀察這場對決直播。
能打敗老大的隻能是我,瑞斯塔永遠堅信這一點,高冷帥氣的臉上毫無擔憂。
無論何時何地,pb永遠無條件支持大哥信任大哥。
人人都看好布隆迪,那自己豈不是賺翻了!
pb按捺不住喜色,他正準備開盤口撈一票大的,又有肥羊可以宰,不弄都對不起自己!
一對一沒人能贏老大,但十對十老大未必能贏我,瑞德拉克堅持這一觀點。
沙卡一拳砸中對麵機師臉部,打的對手滿臉桃花,撒旦從邊上竄出及時飛腿,踹中邊上試圖幫忙的機師,兩人隨即與一群機師幹起架來!
“老大從來不會輸!”
“我們也不會輸!”
“幹!幹!幹!”
……
凱恩坐在駕駛艙中,神情堅毅,雙目炯炯。
決戰即將開始,他正在等待彈射前的最後倒數。
讀秒倒數中,凱恩戴上頭盔上,屏幕前方,黑色通道中亮起兩排閃爍的黃色指示燈光。
“恩格拉拉裏克,黃金獅子瑪庫魯,出擊!”
搭載巨神兵的戰艦在高於土星環的位置將其彈射出去,從昏暗的電磁通道內被高速彈射出戰艦後,凱恩在駕駛艙中看到巨碩的黃褐色氣態星球迎麵撲來,幾乎占滿了整個屏幕。
遠方銀白色如同細鏈般的星環就是土星環f環,凱恩快速手調機甲多個觀測器,將主視角定位在這條土星環上。
巨神兵進入巡航模式,隨著距離迅速接近,細鏈狀的f環橫向擴散開來。
從高處俯視,土星環f環從一條細細的銀線轉變為長江大河,粼粼波光中又彌漫著散不盡的霧靄。
凱恩將目光聚焦到駕駛艙天幕的左側,這條大河逐漸拉寬,在抵達視線盡頭之際突然斷裂,而後大河兩端朝下方坍塌卷起千層浪堆,形成巨型螺旋通道。
原本應該是一個完美的銜接圓環,卻因為土衛十六普羅米修斯繞行軌道變化產生的引力將圓環扭曲,形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物質流噴發。
但又因為土衛十七潘多拉相反的引力鎖定,物質流不會被扯離f環,隻會形成一個隆起的螺旋通道。
在物質流柱或螺旋通道上,潘多拉與普羅米修斯帶來的恢弘天象景觀各不相同。
前者被昵稱為潘多拉的吐息,它帶來的是擠壓效應,將f環的物質流擠壓形成冰火山群噴發;後者被稱為普羅米修斯之握,是讓物質流朝下坍塌交錯席卷形成螺旋通道。
潘多拉的吐息中,火山噴發的數量與威力則由潘多拉的變軌曲度決定。
潘多拉一旦變軌,直徑差不多有84公裏的衛星將逐漸擠入f環,其引力束縛能迅速將光環寬度壓縮收窄,最小能擠壓到僅有30公裏。
當環麵寬度被壓縮到極致後,光環平麵上就會出現物質流柱的突然隆起,如同接天連地的地幔柱,越往後火山噴發越頻繁,到最後則是一片火山群在爆發。
普羅米修斯之握中,光環坍塌扭曲的寬度則由普羅米修斯變軌的曲度決定,
當直徑91公裏的衛星變軌後,至少會形成百公裏的坍塌環麵,而後形成螺旋通道。該通道長度基本不變,但本該是500公裏寬度的河麵會卷曲收縮至原來的五分之一。
受到引力劇烈擾動後,螺旋通道內物質流運動速度將明顯提升,撞擊強度會變大,就像進入了狂風暴雨的海洋。
巨神兵高速朝f環俯衝,隨著距離拉近,奔騰的長江大河已經擴散成浩瀚無垠的氤氳霧海。
下一瞬間,金紅色機甲躍入茫茫霧海,席卷漫天冰雪,消失於光環盡頭的千層浪堆之下。
……
布隆迪駕駛著他的座機“紅龍”傲立於驅逐戰艦艦首!
外形霸氣張揚的機甲利用雙足牢牢扣在戰艦外層甲板上,u看書.uuansh 毫不掩飾自己的存在,光明正大的站在戰艦頂部等對手來襲。
此時布隆迪協同戰艦已經駛入f環的坍塌漩渦通道中,像是從平靜的海麵突然衝進了海嘯來臨的怒海,不但得啟用最大防護,還得隨時機動以避開風暴或大型冰隕石。
螺旋通道內物質流密度提升,原先彌散在500公裏內的物質在斷層坍塌後,驟然被引力吸引到百公裏範圍內。
劇烈擾動增強了物質流的運動速率,使得通道內的物質流衝刷碰撞的幾率大增,而這會導致螺旋通道內的物質流產生聚集狀況。
因為物質流的主體是冰晶雪屑,雪球是越滾越大的!
在通道外不可能出現的大型冰隕石會在通道內出現,它們將一路橫衝直撞,它們因碰撞而生因碰撞而滅。
一波波巨大的冰雪風暴也會將螺旋通道中誕生,它們將橫掃一切,它們將縱橫披靡,當風暴匯聚成接天連地的龍卷風暴,它們會在最輝煌時刻坍塌崩散。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航行,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機動能力,機甲與戰艦的偵測能力大幅下降,電磁影像與雷達探測這兩個常規手段被嚴重幹擾。
從駕駛艙天幕中獲得的各類信息疊加,布隆迪勉強隻能掌握方圓5公裏內的場景。
這哪是在駕駛縱橫星海的宇級機甲,更像是在操作陸級機甲,在相對簡陋的駕駛艙中手動接受查看判斷各種信息。
布隆迪有種回到肉眼戰鬥的感覺!
眼前所見意味著即將抵達目的地,果不其然,沒多久他就接收到了艦長的電訊,通知他可以換裝,他的專用座機瑪庫魯也完成了戰前最後的調整測試,隨時可以加載武器裝備後出擊。
凱恩穿戴整齊後下到格納庫,這次出擊他為巨神兵挑選的武器裝備與之前有所不同。
戰術風格上他一如既往,但機甲武器裝備肯定需要根據作戰環境做出相應調整,一成不變反而容易被對手摸清套路。
常以突擊姿態輕型裝甲出擊的巨神兵這次更換了全裝甲模式,這是在裸裝機甲外表覆蓋模塊化護甲。強化了防護性能,但加大了重量,損失了部分機動性能。
凱恩以往擅用的突擊姿態其實就是卸下裝甲,覆蓋輕量化防撞塑料護甲,以此提高機動能力。
突擊姿態下,除了駕駛艙與能源核心之外,整架機甲其他部位對實彈及能量武器都不具備良好的防護能力。
這套方案放在當下就行不通了,此次對決的作戰環境極為特殊,土星環f環內物質密度很高,碰撞不可避免。
若巨神兵以輕甲姿態出擊,一旦加速疾行,在高密度全方位的複數撞擊下,其外層防撞塑料護甲估計會很吃力。
再怎麽優秀的操作,在高速行進中也隻能規避大型物質碎片,寬闊環麵內細密如雨點般的冰質碎屑是不可能躲過的。
要是被卷入龍卷風暴般的物質流柱,或者是進入引力螺旋通道範圍,麵對如同火山群的物質流噴發,巨神兵的防撞塑料護甲肯定扛不住,如此一來勢必增加操作量。
行進狀態下增加操作量無妨,激戰狀態下增加操作量很可能會導致失敗。
權衡之後,凱恩決定讓巨神兵以全裝甲模式出擊,為了勝利他可以削弱護甲以增加機動性能,為了勝利他同樣也可以削弱機動性能以增強防護。
全裝甲模式並非屬於強化裝備,事實上它才是巨神兵的標準姿態,而高等強化裝備需要晉升e4後才能入手。
為巨神兵選定全裝甲模式後,凱恩開始選配攻擊武器。首選依然是左手裝配強襲劍盾,這已成為瑪庫魯的標誌性武裝。
不同之處在於細節,這次巨神兵攜帶的強襲型劍盾在刃部前端兩側加裝了卡槽,目的是為了安裝光能斧槍。
巨神兵左右腳踝位置都加裝了充電外掛,插在上麵的是上一場貝奧武夫用過的光能斧。
通過劍盾刃部前端的卡槽,光能斧可以嵌在上麵,而後在斧麵形成弧形光束,同時在斧尖形成尖長的槍形光束。功率全開的光能斧槍,其長度可以超過8米,弧形切割的斧麵光束寬度有1米。
強襲劍盾的劍刃長度接近10米,在劍刃前端嵌入了光能斧槍後,其最遠攻擊距離超過18米。用以刺擊目標,率先擊中對方的是兩道高能光槍,在能量攻擊推進數米後,劍盾的劍刃部位將直擊目標。
也可以是貼近攻擊,先是用強襲劍盾的劍刃刺擊目標,再放射出光能斧槍,用高能熱量殺傷對方。
光能斧槍與光劍類似,由於它耗能更大,所以使用時間每次最多不超過20秒,充電時間同樣是3分鍾。
強化了左手劍盾的近戰攻擊能力後,凱恩為巨神兵選擇了兩件外掛武器。背部中間嵌入的是反艦型高速榴彈炮,腰部兩側掛的是折疊式熱能戟,後者是第一次出現。
折疊式熱能戟屬於近戰武器,多重折疊後長度才5米,單獨使用可以是5米左右粗短的巨型手戟,也可以放長變成10多米的光矛或是光戟,還能兩柄組合在一起展開後能形成20米長的大型熱能方天戟。
折疊式熱能戟的戟刃巨大,對各類裝甲破壞力強。它的缺點是無法充電,需要提供大量能源驅動。
熱能戟的高溫熱能來自武器本身,其能量來源則由巨神兵提供,這就是宇級機甲不同機型的區別,最初功能預留中就留下設計。
巨神兵是高速高攻偏向近戰型機甲,其中“高攻”的意義就是它預留了為高能耗大型近戰武器供能線路,換架不同類型的機甲,就用不了大型熱能方天戟。
反過來,巨神兵無法使用射擊型機甲專用的光束槍等專用武器,也不能使用防禦型機甲的專用盾牌。因為供能路線不同,連接的位置也不一樣,能量上下限都不同。
巨神兵後背與雙肩還有雙肘部位,都分別通過線連接通了兩柄熱能戟,武器能量消耗會同步在駕駛艙。
熱能戟是e3級機師能配置的最強大型熱能近戰武器,晉升e5之後據說會有更強的近戰武器,譬如極為罕見的以液體金屬打造的大型斬艦刀。
凱恩對此垂涎已久,早就視其為囊中之物!
在巨神兵後腰加裝的圓柱形能量罐長10米,直徑3米,也稱推進劑筒。
推進劑筒主要是為機甲提供大功率工質推進,順帶也可以為熱能戟提供能源,該輔助裝備多應用於複雜地形下作戰。
通常情況下,宇級機甲依賴自身數十個姿態調節噴口就足夠了。
但遭遇極端狀況,很有可能姿態調節噴口內的推進劑全部耗盡仍未能擺脫不利局麵;或者會出現推進功率不足無法快速脫身的狀況。
應對此類極端狀況,為機甲加裝推進劑筒就是明智的選擇,由於它功率較大可以迅速調整機甲姿態重心,維持機甲平衡。
突入敵軍斬首敵艦,在其他人眼中隻能是一個夢想,癡人說夢罷了。
如果挑戰者不是黃金獅子,肯定被所有人認定為天方夜譚!
諸多觀戰人士在土衛二或是泰坦之城觀看同步直播,兩位對決機師從武器選擇開始就進入了鏡頭。
在看到恩格拉拉裏克的武器選擇後,觀戰人士議論紛紛,他們知道黃金獅子近戰無敵,但這一場他們真心不看好他!
戰艦又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最小的驅逐艦都有數重防護。高級別戰艦的防護更強,還有力場罩或偏移磁場等能量防護手段。
以本場對決會出場的輕型驅逐艦為例,最外層是陶瓷裝甲,主防高能光束,采用貼片設計,維修更換極其簡便。
中間層是蜂窩狀泡沫金屬,交戰時會填入非牛頓流體形成液體裝甲,主防電磁彈丸等實彈武器,泡沫金屬能夠防護電磁脈衝。
最內層是複合金屬裝甲層,沒有特殊效果,就是重甲,它是戰艦最後一層硬防護。
驅逐艦之外還有一位e4級機師駕駛宇級機甲護衛,並非是普通機師,而是e4名將級機師,可以申請高價值強化裝備的機師。
同步轉播的鏡頭中,布隆迪選擇了他的出戰裝備。
觀戰人士看到了布隆迪的武器選擇,在大吃一驚之餘,隻能無奈認定此種情況下,黃金獅子想要斬艦的希望極其渺茫。
仍然抱有必勝信念的僅剩下壞男孩們,他們在不同場所觀察這場對決直播。
能打敗老大的隻能是我,瑞斯塔永遠堅信這一點,高冷帥氣的臉上毫無擔憂。
無論何時何地,pb永遠無條件支持大哥信任大哥。
人人都看好布隆迪,那自己豈不是賺翻了!
pb按捺不住喜色,他正準備開盤口撈一票大的,又有肥羊可以宰,不弄都對不起自己!
一對一沒人能贏老大,但十對十老大未必能贏我,瑞德拉克堅持這一觀點。
沙卡一拳砸中對麵機師臉部,打的對手滿臉桃花,撒旦從邊上竄出及時飛腿,踹中邊上試圖幫忙的機師,兩人隨即與一群機師幹起架來!
“老大從來不會輸!”
“我們也不會輸!”
“幹!幹!幹!”
……
凱恩坐在駕駛艙中,神情堅毅,雙目炯炯。
決戰即將開始,他正在等待彈射前的最後倒數。
讀秒倒數中,凱恩戴上頭盔上,屏幕前方,黑色通道中亮起兩排閃爍的黃色指示燈光。
“恩格拉拉裏克,黃金獅子瑪庫魯,出擊!”
搭載巨神兵的戰艦在高於土星環的位置將其彈射出去,從昏暗的電磁通道內被高速彈射出戰艦後,凱恩在駕駛艙中看到巨碩的黃褐色氣態星球迎麵撲來,幾乎占滿了整個屏幕。
遠方銀白色如同細鏈般的星環就是土星環f環,凱恩快速手調機甲多個觀測器,將主視角定位在這條土星環上。
巨神兵進入巡航模式,隨著距離迅速接近,細鏈狀的f環橫向擴散開來。
從高處俯視,土星環f環從一條細細的銀線轉變為長江大河,粼粼波光中又彌漫著散不盡的霧靄。
凱恩將目光聚焦到駕駛艙天幕的左側,這條大河逐漸拉寬,在抵達視線盡頭之際突然斷裂,而後大河兩端朝下方坍塌卷起千層浪堆,形成巨型螺旋通道。
原本應該是一個完美的銜接圓環,卻因為土衛十六普羅米修斯繞行軌道變化產生的引力將圓環扭曲,形成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物質流噴發。
但又因為土衛十七潘多拉相反的引力鎖定,物質流不會被扯離f環,隻會形成一個隆起的螺旋通道。
在物質流柱或螺旋通道上,潘多拉與普羅米修斯帶來的恢弘天象景觀各不相同。
前者被昵稱為潘多拉的吐息,它帶來的是擠壓效應,將f環的物質流擠壓形成冰火山群噴發;後者被稱為普羅米修斯之握,是讓物質流朝下坍塌交錯席卷形成螺旋通道。
潘多拉的吐息中,火山噴發的數量與威力則由潘多拉的變軌曲度決定。
潘多拉一旦變軌,直徑差不多有84公裏的衛星將逐漸擠入f環,其引力束縛能迅速將光環寬度壓縮收窄,最小能擠壓到僅有30公裏。
當環麵寬度被壓縮到極致後,光環平麵上就會出現物質流柱的突然隆起,如同接天連地的地幔柱,越往後火山噴發越頻繁,到最後則是一片火山群在爆發。
普羅米修斯之握中,光環坍塌扭曲的寬度則由普羅米修斯變軌的曲度決定,
當直徑91公裏的衛星變軌後,至少會形成百公裏的坍塌環麵,而後形成螺旋通道。該通道長度基本不變,但本該是500公裏寬度的河麵會卷曲收縮至原來的五分之一。
受到引力劇烈擾動後,螺旋通道內物質流運動速度將明顯提升,撞擊強度會變大,就像進入了狂風暴雨的海洋。
巨神兵高速朝f環俯衝,隨著距離拉近,奔騰的長江大河已經擴散成浩瀚無垠的氤氳霧海。
下一瞬間,金紅色機甲躍入茫茫霧海,席卷漫天冰雪,消失於光環盡頭的千層浪堆之下。
……
布隆迪駕駛著他的座機“紅龍”傲立於驅逐戰艦艦首!
外形霸氣張揚的機甲利用雙足牢牢扣在戰艦外層甲板上,u看書.uuansh 毫不掩飾自己的存在,光明正大的站在戰艦頂部等對手來襲。
此時布隆迪協同戰艦已經駛入f環的坍塌漩渦通道中,像是從平靜的海麵突然衝進了海嘯來臨的怒海,不但得啟用最大防護,還得隨時機動以避開風暴或大型冰隕石。
螺旋通道內物質流密度提升,原先彌散在500公裏內的物質在斷層坍塌後,驟然被引力吸引到百公裏範圍內。
劇烈擾動增強了物質流的運動速率,使得通道內的物質流衝刷碰撞的幾率大增,而這會導致螺旋通道內的物質流產生聚集狀況。
因為物質流的主體是冰晶雪屑,雪球是越滾越大的!
在通道外不可能出現的大型冰隕石會在通道內出現,它們將一路橫衝直撞,它們因碰撞而生因碰撞而滅。
一波波巨大的冰雪風暴也會將螺旋通道中誕生,它們將橫掃一切,它們將縱橫披靡,當風暴匯聚成接天連地的龍卷風暴,它們會在最輝煌時刻坍塌崩散。
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航行,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機動能力,機甲與戰艦的偵測能力大幅下降,電磁影像與雷達探測這兩個常規手段被嚴重幹擾。
從駕駛艙天幕中獲得的各類信息疊加,布隆迪勉強隻能掌握方圓5公裏內的場景。
這哪是在駕駛縱橫星海的宇級機甲,更像是在操作陸級機甲,在相對簡陋的駕駛艙中手動接受查看判斷各種信息。
布隆迪有種回到肉眼戰鬥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