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玄和秋如、小玲忙了大半個下午,才把工作全部完成。


    中午時,第一籠包子出鍋後,悟空幾個人一人拿了幾個,自己找個地方吃去了,午飯就不另準備了,把大包子當午飯吃算完。秋如和小玲兩個人因為在廚房和陳一玄忙著把熟的拿下鍋台,把生的補上蒸籠,所以隻一個人嚐了一個,覺得味道還不錯,陳一玄抽空吃了兩個,便忙著照顧爐火了。


    吃晚飯時,菜包子放在桌中央,一幹人吃著都有了過年的喜慶感覺,一個個笑嘻嘻的,品嚐包子,還有包子裏蘊含著年的味道。


    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的,又是他們自己的勞動果實,所以覺得吃著十分香甜。小玲單撿不好看的吃,因為她斷定那包子多半是她包的,所以不好意思讓別人吃“殘次品”包子,別人拿了,被她看到,她一定奪了來非要自己吃,眾人都知道是怎麽回事,遂讓著她。不過,還是不時的取笑她,說這位學生進步實在挺大,餃子、菜包子現在都會包了,而且學起來也蠻快的,看起來平時在學校裏讀書沒百讀,有了理論基礎,學起別的來也比較快。


    小玲卻不好意思,說在學校裏書發下來的是不少,不過自己也沒怎麽看過,看過的書也沒覺得有什麽用,來到外麵一看,實際工作時那些書本知識都用不上,這不,連包子也是現學的!


    小玲說了一大堆書本無用論,以示自己隻是受其害沒受其益,所以不會包餃子和菜包子不能怪她,小玲說非要怪人的話那人便是她爸媽,說以前在家過節時都是買現成的,哪裏會自己動手去包餃子什麽的,所以她才不會的。


    小玲怨了一圈人,把社會、學校還有她爸媽全扯進去了,得出的結論是她是受害者,所以不會包餃子不會包菜包子那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她會了完全是她個人努力的結果跟別的因素沒關係。


    八戒覺得這個觀點挺新穎,首先帶頭鼓掌,悟空和喬喜也隨即表示讚同,沙義淨隻笑笑,不置可否,秋如稱讚小玲乃巾幗英雄,完全具備以後成為女英雄的潛力,考慮事情比較周全,但個人主義作風比較濃厚。


    小玲覺得八戒是個馬屁精,同時覺得秋如說的比較實在。當下肯定了秋如的說法又放出豪言,說以後要做個大公無私的女英雄,要以公眾的利益為出發點,首先想到別人然後才想自己,做個沒什麽個人主義的女英雄。


    悟空等都稱小玲是個可塑之才,以後會大有作為。陳一玄在首位坐著,隻是笑著看眾人說笑著,他也不說話,隻是靜靜聽,廣泛收集各方說法,到末了,來個精辟的發言。


    隻聽他道:“佛家有語,凡事皆有因,凡事皆有果。這世間萬事都有個因果關係,不是獨立的存在;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其社會性,單獨的人是沒法獨立支撐起社會的,所以個人會同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但是個人作為個體都又其明顯的獨立性;因此,做事能不能成功一部分是看個人所在的社會環境,那麽剩下的大部分則在自己身上,是自己奮鬥的結果。所以做一件事要把周圍的影響因素和個人努力很好的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單靠個人脫離他人和環境的幫助,個人是不能成功的,單靠環境的影響,個人卻不懂努力,事情也不會成功的,所以考慮問題要兼顧其它,論功之時,也應兼顧其他對己有所幫助的事物。是這個道理。”


    陳一玄說完後見下麵鴉雀無聲的,便問聽明白了沒有,悟空幾個人不住的搖頭,陳一玄歎口氣道:“看來你們是確實沒懂,都怪我說的有問題,針對性不強,不怨你們!”


    悟空幾人明白他最後一句話的意思,所以都嚷起來說剛才陳一玄說的沒錯,幾個人又說些碎話,便離了席,各自忙各自的了。


    轉眼又過四五天,到臘月二十八了。


    馬上要過年了,悟空等人都止不住心裏喜悅之情。這幾日裏,在陳一玄師父的英明領導下,茶館一幹人把茶館上上下下,裏裏外外打掃了一遍,做了迎接新年的充分準備,又把廚房及各類飯具等都搽的鋥亮。


    因為生意已經不做了,所以把大堂的桌子收拾了幾張疊在一起放到了不起眼的地方,又把剩下茶桌上的茶具一個個仔仔細細的用幹淨的軟抹布搽了一遍,整個茶館頓時煥然一新。


    小玲抽這幾天回了一趟家,在家裏過了兩天便回來了,過年準備跟陳一玄一幹人一起過,把她爸媽晾在家裏。她爸媽隻當她工作忙。他們自己的工作在春節時更忙,所以便任小玲回來,但也不強製她過年時非得回家,她想回家看看的話,就回來一趟,若不想回的話他們也沒什麽意見。


    小玲滿口答應了,心裏卻鐵了心過年前後一定不會回去那一趟了!小玲覺得在茶館過年一定比在自己家過年好百倍。


    茶館裏人多熱鬧,比回自己家空蕩蕩的感覺好多了,所以她把茶館當成了自己的家。


    臘月二十八這天,按農村的習俗是要貼春聯和貼神像的。各家各戶在這一天都會喜氣洋洋的把早已寫好的春聯貼在門楹上,貼完春聯還要把家裏請的幾位神仙的舊像撕了,連同裝裱的神像對聯一並撕下來,拿漿糊塗了新的神像的背麵,細細致致的重貼到原來的地方。


    這年一到什麽都要換新的,神像也不例外。把落了一年塵土的舊像取下來,把新的貼上去,以此希望各神能給自家帶來好運和福氣。陳一玄分別請了四個神,分別是財神爺、老天爺、灶君,還有一對門神。


    陳一玄又寫了幾幅對聯。最大的那副是茶館門外用的,其他的幾幅裏,一副是廚房用的,別外的都是樓上各間住處,都裁了小一點的條幅。陳一玄寫好後便喊小玲和秋如到她房間來取,然後根據春聯的大小分別貼到各門各房。


    小玲和秋如早在廚房熬了半小鍋白麵做成了漿糊用,這時聽了陳一玄喊早用清亮的聲音接了,小玲去陳一玄那裏拿春聯,秋如把漿糊用勺子盛在一個碗裏,端著碗拿了一把小刷子便出了廚房,等小玲從樓上下來是兩人會合。


    不一會兒,小玲便下樓來了,手裏拿一疊長短不齊的紅紙裁成的春聯,上麵整整齊齊的寫著字用的還是繁體字,烏黑油亮,顯出了墨的優良品質和寫這春聯的人的筆墨飽酣,功底深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大後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裳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裳永並收藏西遊大後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