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文化怪傑辜鴻銘


    辜鴻銘(1857―1928),中國近代重要的文化人。他13歲到西方留學,遊學於歐洲各國,精通英法德意等近十種語言。回國後曾在清政府做官,民國時任北京大學教授。


    這樣一位多年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人,思想卻極為傳統和保守。他維護封建帝製,推崇儒家學說,並主張纏足,納妾,留辮子。被林語堂稱之為“怪傑”,被胡適貶之為“怪物”。但他卻是中國最先與外麵交流的一個文人,與托爾斯泰,泰戈爾,羅曼羅蘭,毛姆等都有交往,印度的政治家甘地,也讚揚他是個“可敬的中國人”。


    與當時留學西洋就看不起中國文化的“洋博士”們相比,辜鴻銘無疑是個“愛國者”;可惜的是,他維護了許多反動落後的東西,與所處的時代潮流格格不入。所以他活像是一個身穿洋裝,頭戴瓜皮帽,腦後拖著長辮子,不中不西的可笑人物。


    辜鴻銘在其著作《中國人的精神》中說:“我要喚起歐美人民注意的是,值此文明瀕臨破產的關頭,在中國這兒,卻存有一筆無法估價的,迄今為止毋容質疑的文明財富。(.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這筆文明的寶藏,正是中國人――那擁有良民宗教且尚未遭到毀滅的真正的中國人。”“借用一個動物學的術語來說,我們或許可以將真正的中國人稱之為被馴化了的動物。”


    他甚至不顧世界發展的大勢,說道:“我們與其說中國人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不如說她是個永不衰老的民族。簡言之,作為一個民族,中國人最美妙的特質就在於他們擁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


    要知道,他的這番話可是在1915年說的;而隨後的“五.四”運動,人民要求科學和民主的呼聲就將他那囈語般的大話淹沒了。


    不過,辜鴻銘的《中國人的精神》中也有一些很精辟的觀點,比如他說:“君子之道、人的廉恥感不僅是一個國家,而且是所有社會和文明的合理的、永久的、絕對的基礎,除此之外,別無其它。”“如果一個社會、一個人喪失了廉恥,政治沒有了道德,那麽我敢說這個社會最終是無法維持下去的。”


    他還認為,中國老百姓物質生活水平的低下與中國文明的偉大並不矛盾,他說:“單純的生活水平不是文明。”為此他舉例道:“愛爾蘭的土豆歉收和大不列顛長期持續的貿易蕭條,可能極大地降低了這些國家的生活水平,但是人們不能由此判斷說愛爾蘭人和英國人已經變得不怎麽文明。”


    辜鴻銘辯駁得很機智,也很有道理。這個道理至今仍發人深省:“單純的生活水平不是文明。”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確實是提高了,但誰好意思說,我們的文明程度也相應提高了呢?


    這位辜鴻銘確實是個怪人。


    他講的道理有時怪得讓人發笑,有時卻怪得讓人笑不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碎語閑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敵並收藏碎語閑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