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官場文化”古今談


    七月十三日《北京晚報》有一篇蘇文洋先生的文章“給某些地方官員畫個像”,文章頗有意思,摘錄幾段供大家欣賞:


    “一位企業老總陪同領導到一些地市去考察,一路之上,見了不少地市級官員,…總結出某些地方官員的四大特點:


    一是學曆高。名片一遞,光環耀眼,有博士、碩士,還有一堆這個會員、那個董事的頭銜,甭管真假,掛著不累。


    二是小有專長。有的喜歡照相,像機至少是二三萬的;有的酷愛作詩,除了飲酒賦詩,性之所至,還能揮毫潑墨。有的出詩集,有的印畫冊,臨別相贈,敬請指教…


    三是一身名牌。從頭到腳,西服t恤,盡是洋貨,穿得絕對不是掙三四千元工資所能購買的。


    四是口氣極大。說到本地,一口一個‘我’,什麽都是‘我的……’居然有人說出‘您到了我的國界’…”


    還有就是“一把手”現象:“幾乎每到一地,‘一把手’一出現,‘二把手’就失語。有幾個不失語的‘二把手’,不是把‘一把手’捧為‘爺爺’,就是把自己當成‘孫子’,見著‘一把手’不敢坐,側著站,張嘴閉嘴皆是‘我給劉書記打工’、‘我給張市長打工’,不‘補鈣’是根本站不直的。”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地方,即是一些縣裏‘一把手’見了市裏‘一把手’,大氣不敢哼,有屁憋著放,可是一到了自己的‘地盤’,換了個人似的,頤指氣使,盛氣淩人,罵張三,訓李四,如果不是親眼看見他剛才在上級領導麵前的形象,簡直讓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這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這些人混跡官場多年,深諳為官升官之道;他要是不那樣而能升官做官,那才奇怪呢!


    這個做官的潛規則,或換個冠冕堂皇的詞叫“官場文化”,其實古已有之。清代官場上就有一類所謂的“口訣”,梁章钜在《歸田瑣記》中這樣講:


    一筆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圍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詩,八張馬釣,九品頭銜,十分和氣。(注:“馬釣”是一種紙牌,據說是麻將的源頭。)


    梁還進一步總結道:


    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吐;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字歪詩,不遲;八張馬釣,不查;九品頭銜,不選;十分和氣,不俗。


    你看,這當官的“素質”古今差不多吧?有學曆(科舉,如今是學位),有才情(寫字,飲酒做詩。),會玩(唱戲,打牌,如今有攝影。),有體麵的“四季衣服”(如今是名牌),對同僚、上級,有“十分和氣”的談吐。(對下級自然要另說)


    清代戲劇《桂枝香》中,此口訣已有明顯的調侃口吻:


    一表人物不粗陋,二分才情休淺露,三斤酒量莫嘔吐,四季衣服怕破舊,五聲音律要諳度,六品頂戴誰查究,七言詩句聞屁臭,八股文章難句讀,九流雜技盡通透,十成張羅戒疏漏。


    清《笑笑錄》的“十樣口訣”是:


    紅,


    圓融,


    路路通,


    認識古董,


    不怕大虧空,


    圍棋馬吊中中,


    梨園子弟殷勤奉,


    衣服齊整言語從容,


    主恩寵眷滿口皆稱頌,


    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古今對照,可知我國優秀的官場文化正在被繼承和發揚。


    本人不才,戲作今日官場的“十字訣”如下:


    一把文憑,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名牌,五子登科,六步探戈,七筆歪字,八圈麻將,九類頭銜,十分圓通。


    不敢說拋磚引玉,怕引來磚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碎語閑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無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無敵並收藏碎語閑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