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學術界六月份的大事,那肯定就是isi會正式公布本年度sci期刊的影響因子。
何為影響因子,為何它在學術界又如此重要?
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可以用最充分的數據以及不含任何主觀因素的告訴你,現在到底哪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更強!
作為已經踏入學術界的一員,吳斌對影響因子的公布當然也很關心,因為這可以讓他全方位的去了解全球以及華國去年大致的科研情況。
打開電腦時,吳斌不禁想起林教授昨天吐槽的那句“我國在大多數人眼裏是科技弱國。”
但這也不能去怪那些並不關心科研的普通人,因為科研成功想要進入日常,成為你身邊的普通物件,是需要經過好幾個步驟的。
首先是大部分科學家需要做的基礎研究,細胞,原子,材料這些都是,它們代表著科技大廈的地基。
接著是應用研究,就比如吳斌現在研究的石墨烯,隻有等他把材料的性質徹底研究清楚,接下來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們才可以根據材料的基礎性質來思考怎麽將它應用到他們自己的研究領域當中。
等應用成功了,就會有工廠將它造出來,這才進入了普通民眾的視線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圓珠筆是個常見到不能再常見的東西,也絕對沒有人會把它當成什麽高科技。
然而實際上圓珠筆的筆油就大有講究,基本成分中含有括染料、成膜劑、溶劑、分散劑及其他助劑。
就更不說技術含量極高的筆尖小圓珠。
圓珠筆為什麽叫圓珠筆,又為什麽在寫出字的同時又不保證多餘的筆油漏出來,是因為放小圓珠的球座體的碗口厚度隻有0.4毫米的,在你寫字時它其實要承受很大的壓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夠堅固,那很容就就會出現斷裂。
而這些問題要怎麽解決呢?靠的就是那些基礎科學工作者。
所以說一件東西從有研究方向到被製造出來,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成品也不一定就符合大多數人心裏十分高大上的“高科技”
之所以民眾會覺得華國的科技很弱,就是因為華國人民其實從被列強欺壓到吃飽飯,再到現在成為“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其實也就是幾十年,許多東西都還處於基礎研究甚至理論中,真正爆發出來,還需要大量時間。
要知道華國可是一個完全錯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基礎理論其實漏洞非常多,能追到現在這一步,隻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想到這,吳斌就常常想起李岩刷微博時特別喜歡吐槽的一句話。
“媒體用嘴做科研,而科學家用手,誰更能帶節奏一目了然。”
說回影響因子,它就是用來衡量基礎研究成功的最有力數據。
因為基礎研究的成果並不能直接作出成品來展示,所以大部分都是以論文的形式來發表。
那麽怎麽知道一篇論文的質量高低呢?看它的被引用次數就行。
那些被引用成百上千次的論文那就肯定是好文章無誤,這裏麵可沒有什麽炒作,買數據,買水軍,正兒八經的都是同行肯定才會引用,當然,也不乏一些被淹沒在灌水文章裏的精品。
而影響因子呢,就是這份期刊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數。
在影響因子漲漲跌跌麵前,就算是科研界的雜誌,那也是很少能做到不卑不亢的,就如近年來相當火熱的《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與環境科學)》就通過用增綜減稿(科研大佬寫綜述,編輯控製稿件)的方法在五年內將影響因子抬到了22.118。
且不論口碑如何,反正它的成功模式已經是被很多創新期刊給借鑒過去了。
首先吳斌先看的是科研界的大趨勢,也就是《nature index(自然指數)》
這是《nature》出版集團在2014年搞出來的一個指數,目的很簡單,他們將統計那些國際公認的68家一流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然後通過三種計數方法來統計。
在【country outputs(國家產出)】這個頁麵裏,吳斌就可通過ac、fc和wfc三項統計排名來知道哪些國家今年是科研小能手。
首先是ac(article count),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一篇文章,不管你有幾卡車的共同作者,隻要裏麵有一個作者屬於某國的高校或者科研機構,那麽這篇文章就讓這個國家的ac值+1
接著是fc(fractional count)分數式計量,把每一篇文章中所有作者貢獻值分成n份,每一個作者都會有一個貢獻的百分數,然後把隸屬於同一國的作者百分數累計相加,就能得到每個國家的fc值了。
最後的wfc( wighted fractional count)叫據加權分數式計量,是一種權衡分數式幾輛的一種改良,這完全是因為在naure index調查取樣的眾多文章中,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這倆領域的文章多的誇張!可以說遠超其他領域的文章數量。
所以為了平衡各個領域的影響,就簡單粗暴的直接在兩個領域的fc上乘了個權重係數0.2。
這樣計算出來的一個指數可以說是完全客觀的。
“美國還是爸爸呀……”
看著電腦上顯示出來的列表,吳斌不禁搖搖頭。
ac:28032,fc:18658.70,wfc:16584.86
三項數據全部穩居……哦不,高居第一。
比排在第二的華國要高出整整2.5倍。
沒錯,排在自然指數第二名的正是華國,
ac:9429,fc:6695.66,wfc:6308.33
三項數據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二名,這其實在吳斌第一次查這個數據時也是完全沒想到的。
而第三名則是大多數眼裏的絕對科技強國,德國。
ac:9035,fc:4556.49,wfc:3940.19
“比去年又高出一截了啊好像。”霎時間,吳斌心中一種民族自豪感不禁油然升起。
雖然要和美帝打還差了好幾個層次,但在第二科研國家集團裏,華國還是穩穩的領頭羊。
亞洲區的第二名是日本,排在第五位。
ac:4887,fc:3123.13,wfc:2877.27
比華國弱了一倍,讓吳斌心裏美滋滋的。
大致閱覽了一遍排在前20的國家之後,吳斌點開了華國標簽的鏈接,來到了華國的general analysis(全麵分析)頁麵。
何為影響因子,為何它在學術界又如此重要?
其實很簡單,因為它可以用最充分的數據以及不含任何主觀因素的告訴你,現在到底哪個國家的科技實力更強!
作為已經踏入學術界的一員,吳斌對影響因子的公布當然也很關心,因為這可以讓他全方位的去了解全球以及華國去年大致的科研情況。
打開電腦時,吳斌不禁想起林教授昨天吐槽的那句“我國在大多數人眼裏是科技弱國。”
但這也不能去怪那些並不關心科研的普通人,因為科研成功想要進入日常,成為你身邊的普通物件,是需要經過好幾個步驟的。
首先是大部分科學家需要做的基礎研究,細胞,原子,材料這些都是,它們代表著科技大廈的地基。
接著是應用研究,就比如吳斌現在研究的石墨烯,隻有等他把材料的性質徹底研究清楚,接下來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們才可以根據材料的基礎性質來思考怎麽將它應用到他們自己的研究領域當中。
等應用成功了,就會有工廠將它造出來,這才進入了普通民眾的視線中。
舉個簡單的例子,圓珠筆是個常見到不能再常見的東西,也絕對沒有人會把它當成什麽高科技。
然而實際上圓珠筆的筆油就大有講究,基本成分中含有括染料、成膜劑、溶劑、分散劑及其他助劑。
就更不說技術含量極高的筆尖小圓珠。
圓珠筆為什麽叫圓珠筆,又為什麽在寫出字的同時又不保證多餘的筆油漏出來,是因為放小圓珠的球座體的碗口厚度隻有0.4毫米的,在你寫字時它其實要承受很大的壓強,如果使用的材料不夠堅固,那很容就就會出現斷裂。
而這些問題要怎麽解決呢?靠的就是那些基礎科學工作者。
所以說一件東西從有研究方向到被製造出來,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而成品也不一定就符合大多數人心裏十分高大上的“高科技”
之所以民眾會覺得華國的科技很弱,就是因為華國人民其實從被列強欺壓到吃飽飯,再到現在成為“最強的發展中國家”,其實也就是幾十年,許多東西都還處於基礎研究甚至理論中,真正爆發出來,還需要大量時間。
要知道華國可是一個完全錯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基礎理論其實漏洞非常多,能追到現在這一步,隻能用不可思議來形容。
想到這,吳斌就常常想起李岩刷微博時特別喜歡吐槽的一句話。
“媒體用嘴做科研,而科學家用手,誰更能帶節奏一目了然。”
說回影響因子,它就是用來衡量基礎研究成功的最有力數據。
因為基礎研究的成果並不能直接作出成品來展示,所以大部分都是以論文的形式來發表。
那麽怎麽知道一篇論文的質量高低呢?看它的被引用次數就行。
那些被引用成百上千次的論文那就肯定是好文章無誤,這裏麵可沒有什麽炒作,買數據,買水軍,正兒八經的都是同行肯定才會引用,當然,也不乏一些被淹沒在灌水文章裏的精品。
而影響因子呢,就是這份期刊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數。
在影響因子漲漲跌跌麵前,就算是科研界的雜誌,那也是很少能做到不卑不亢的,就如近年來相當火熱的《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能源與環境科學)》就通過用增綜減稿(科研大佬寫綜述,編輯控製稿件)的方法在五年內將影響因子抬到了22.118。
且不論口碑如何,反正它的成功模式已經是被很多創新期刊給借鑒過去了。
首先吳斌先看的是科研界的大趨勢,也就是《nature index(自然指數)》
這是《nature》出版集團在2014年搞出來的一個指數,目的很簡單,他們將統計那些國際公認的68家一流學術期刊上的論文,然後通過三種計數方法來統計。
在【country outputs(國家產出)】這個頁麵裏,吳斌就可通過ac、fc和wfc三項統計排名來知道哪些國家今年是科研小能手。
首先是ac(article count),簡單來說就是對於一篇文章,不管你有幾卡車的共同作者,隻要裏麵有一個作者屬於某國的高校或者科研機構,那麽這篇文章就讓這個國家的ac值+1
接著是fc(fractional count)分數式計量,把每一篇文章中所有作者貢獻值分成n份,每一個作者都會有一個貢獻的百分數,然後把隸屬於同一國的作者百分數累計相加,就能得到每個國家的fc值了。
最後的wfc( wighted fractional count)叫據加權分數式計量,是一種權衡分數式幾輛的一種改良,這完全是因為在naure index調查取樣的眾多文章中,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這倆領域的文章多的誇張!可以說遠超其他領域的文章數量。
所以為了平衡各個領域的影響,就簡單粗暴的直接在兩個領域的fc上乘了個權重係數0.2。
這樣計算出來的一個指數可以說是完全客觀的。
“美國還是爸爸呀……”
看著電腦上顯示出來的列表,吳斌不禁搖搖頭。
ac:28032,fc:18658.70,wfc:16584.86
三項數據全部穩居……哦不,高居第一。
比排在第二的華國要高出整整2.5倍。
沒錯,排在自然指數第二名的正是華國,
ac:9429,fc:6695.66,wfc:6308.33
三項數據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二名,這其實在吳斌第一次查這個數據時也是完全沒想到的。
而第三名則是大多數眼裏的絕對科技強國,德國。
ac:9035,fc:4556.49,wfc:3940.19
“比去年又高出一截了啊好像。”霎時間,吳斌心中一種民族自豪感不禁油然升起。
雖然要和美帝打還差了好幾個層次,但在第二科研國家集團裏,華國還是穩穩的領頭羊。
亞洲區的第二名是日本,排在第五位。
ac:4887,fc:3123.13,wfc:2877.27
比華國弱了一倍,讓吳斌心裏美滋滋的。
大致閱覽了一遍排在前20的國家之後,吳斌點開了華國標簽的鏈接,來到了華國的general analysis(全麵分析)頁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