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科舉考試當是士人的考試!”門下侍郎陳叔達依然堅持,陳家過去是帝王家,如今也是士族名門,這位宰相自然在殿上極力為士族代言。


    侯莫陳這位出身於關隴貴族的鮮卑族宰相,則認為隻要是良籍之人,都可以參加考試。良籍對應的便是賤籍奴,賤籍為從事娼優行業者,還有比如東南沿海一帶的戶,這些人以船為家,從事漁業、采珠、水運等,曆朝曆代,這群人都被官府歧視,禁止登陸,也不允許他們在陸上建房買屋,一輩子隻能呆在水上船上。


    雖然不知道為何而來這種歧視傳統,但千百年來這群戶確實就這樣存在著。


    而奴籍與賤籍不同,奴籍專指奴隸。


    不論奴籍還是賤籍,都不在士農工商四民之列。


    在過去有的朝代,商人中也有商籍,這種商籍並不是指所有經商之人,而是專門在市場經營的那些,比如掌櫃、夥計等,而商鋪商行的東家,自然是不算商人的。有的朝代,在商經營者必須列入商籍,也算是賤籍一種。


    不過大秦興工商,不管是市場裏經營的掌櫃、夥計還是商鋪的東家,都並不列籍。就連大秦的三衙軍士,也沒有獨立的軍籍,都是民籍。


    大秦沒有專門的士籍農籍工籍商籍,不會有軍戶匠戶商戶之分,隻要不是奴籍賤籍那都是良籍。


    皇帝咳嗽一聲。


    “凡良籍之民,又何來士農工商之分?朕曾為鐵匠,難道說按陳侍郎之言,要劃入匠戶?不得為官,不得入仕?”


    陳叔達隻得無奈道,“臣絕無此意。”


    羅成繼續道,“朕在前朝之時,也能入仕為官,那為何本朝卻還要倒退?”


    不過陳叔達卻還是很堅持的認為,商人很特殊,就算不抑製工商,可也不能讓商人參與科舉,進入仕途,成為朝廷官府的官員。他的理由是無奸不商,而商人經商有錢,若是讓他們入仕,難免不會資本與官場掛鉤。


    其它幾位宰相也支持這個理由。


    雖然羅成認為這個理由其實並不成立,皆因為論有錢,這年代哪個商人比的上那些貴族和大士族,這些人既有影響力又有資本,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很明顯,這些人隻是不想讓這些商人來搶奪他們的利益而已。


    以前商人雖有錢,但商人沒地位,於是隻能依附於那些貴族官員或士族,於是貴族官僚士族輕鬆的維持著自己的利益同時,還能輕鬆的從商人那裏奪取很大一部份好處。


    如果讓商人可能入仕為官,那麽他們以後為何還要依附他們,為何還要在朝中找代言人和靠山呢?


    “我大秦隻有良籍賤籍奴籍之分,有良賤不婚之律令,但絕無軍戶匠戶商戶農戶士戶官戶之分,凡我大秦之良籍百姓,隻要身家清白,皆可參加科舉。”皇帝跟大臣們力爭。


    今天又是一場艱苦的爭論。


    爭論到黃昏之時,這場爭論才終於暫時告一段落。


    皇帝並沒有爭贏,但大臣們也向皇帝退讓了一些,最後關於科舉的考試參與資格,劃出了詳細規定。


    第一條,女人不得參與科舉考試。


    第二條,僧道、藩人不能參與科舉。


    第三條,犯罪之人不能參與科舉,且同居大功以上親有犯罪者,也不能參與科舉。


    其四,丁憂守孝者不得參與科舉。


    第五,非良籍子弟不得參與科舉。


    第六,本人及同居大功以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皆不得參與科舉。


    最後一條,皇帝開始不同意,而眾臣則堅持。最後相互妥協了點,大臣們原本認為家中三代有專執工商業的,就不能參與科舉考試。但後來改成本人或父祖兄弟自執工商、家專其業者不得參與科舉。


    這裏隻限父祖和兄弟,相當於是同居的一家人,然後點明是家專其業,就是專業幹這個的,如果是種地的農民平時做點小商小販之類的,並不算,你得是家專其業,才算。


    本來大臣們還提出,倡、優、皂、卒、丐都不入參加科舉。倡優,便是從事青樓以及表演這行來的人家子弟,而皂卒,則是胥吏和士兵。


    羅成最後隻同意是倡優不入科舉,但皂與卒,隻要不有違反其它禁止參加科舉的條例,那還是一樣可以參與的。


    總的來說,女人、僧道倡優、罪犯、賤籍奴籍的,正在守喪的這幾類不能參與,其它的都是沒問題的。


    “科舉每年一科,所有國子監、郡學、縣學之學生,皆可直接報名參加,是為生員。而非官學之學生,則先到郡縣官學參加一場考試,由郡縣考核通過後,既為鄉貢,由郡縣提名參與考試。”


    “所有生員、鄉貢,各按其籍貫,每年春,在本縣參加縣試,縣試通過者,授為童生。然後童生在郡中參與郡試,郡試通過者,授為秀才。待秋後,秀才前往本道首城朝廷考試,通過者則為舉人。”


    “第二年春,舉人在京參加由禮部主持的考試,通過者便是進士。進士還要參加金殿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最後給進士排定名次。”


    皇帝在終於定出了參選資格條件後,馬上把考試的方式也趁機宣布。


    “取得生員者,來年便無需再參加縣試。取得秀才者,來年也無須再參與郡試,有秀才之功名者,可參與郡中的吏員考試,量才錄用,授其吏職。而考入舉人者,也可參與吏部的考試,選中者,可授予亭長、縣錄事、縣曹佐等吏職。看書ww.uukansh ”


    “禮部試中進士者,經吏部培訓考試合格後,侯選官職,按缺授給縣主簿、縣尉、縣丞等職,或進入中央諸省部或郡縣諸曹為官,授**品官階。”


    皇帝一口氣把一套考試以及授官的製度都宣布了,弄的眾大臣們極為突然。


    “陛下,一年一考,會不會太過頻繁了。”


    “陛下,這科舉設立縣試、郡試、道試、禮部試、殿試,是否過多過繁?”


    更有人指出,僅通過郡試,成為秀才便能參加吏部考試為吏,這太過兒戲。而讓通過了道試的舉人當官,更是沒有先例。


    “我大秦本就是走的一條沒有先例的道路,我們隻能自己摸索著向前,這製度好與壞,還需要實踐檢驗,先試行個幾年,不就知道好與壞了嗎?諸位大臣與其在這裏百般反對,為反對而反對,還不如回家讓你們的子弟好好讀書,以你們的條件,你們的子弟若參加科舉,那絕對應當是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的,難道還怕爭不過寒門士子?爭不過農夫府兵子弟?”


    這話一出,大臣們也不好說了。


    “陛下,請問這一層層的考試,要考什麽內容呢?各地道郡縣又各錄取多少人呢?”杜如晦提問,他這問的倒還是比較直指關鍵的。</br></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唐大猛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藍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藍色並收藏隋唐大猛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