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虛實篇》:故知戰之地,知戰之日,則可千裏而會戰!


    如果從戰略上來說,宣鎮便是張順靜心選擇的戰地,故而能夠掌握戰略主動。


    而保安州乃是洪太被動情況下選擇的戰地,故而處處受製於人,處於戰略被動局麵。


    然而,隨著恭順王孔有德的到來,讓「大清國皇帝」洪太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大的「戰地」可以由你來選,而小的「戰地」未必不能由我來選。


    原先他一直死腦筋認為,無保安、延慶,「順賊」長驅直入之下,北直一鼓而下,後金隻能被鎖於關外。


    然後一點點的看著對方準備完畢,利用關內強大的人力、物力堆死自己。


    但是,當新的思路被打開以後,一切卻豁然開朗。


    想到此處,洪太便把西八裏堡軍務盡托與固山額真圖爾格,而他本人則悄悄遣回保安州。


    彼時「烏真超哈」和「三順王」攜帶的四十門紅夷大炮並未趕到,但是洪太已經忍不住開始重新部署了起來。


    「著長安嶺、延慶州、居庸關等處駐軍盡快趕來,與我會師於保安舊城一帶。」洪太不由讓範文程草擬「聖旨」道。


    「著「烏真超哈」、「三順王」攜麾下「重兵」及紅夷大炮,亦盡快趕到保安舊城一帶。」


    「著成親王嶽讬、貝子碩讬兄弟二人,能下密雲即下,不能下則退守昌平。」


    「若昌平亦不能守,則從沿河口、天津關一帶進入保安境內,不得有誤。」


    沿河口、天津關在桑幹河流入太行山一帶,位於保安州東南。


    洪太既然匯集兵力與此,自然是準備棄守保安、懷來、延慶至居庸關一帶所有城池,準備把***在保安舊城及保安舊城以南的區域。


    「陛下,若是如此,恐怕……恐怕宣府鎮盡數落入「順賊」之手,而我等歸路斷絕矣!」範文程寫到這裏,猶豫了半天,不由硬著頭皮進言道。


    「先生何其愚也?」不由那洪太聞言不怒反笑道。


    「當初,朕亦與先生所見略同,以為北不能靠大漠,西不能拒「順賊」,萬事皆休!」


    「不意今日我見到恭順王以後,突然恍然大悟。」


    「從宣府至居庸關一帶山高險阻,壁立千仞,隻能結硬寨打呆仗,本非我「大清國」所長。」


    「以短擊長,無異於自取滅亡,豈是用兵之道?」


    「今我舍新城就舊城,東避明國背刺之勢,北脅「順賊」東進之道,正可謂「三足鼎立」是也!」


    「「賊」不攻我,不得東進;若久持不下,又有「明國」收複宣大之憂。此正所謂「致人而不致於人」之法,豈非善之善者也?」


    原來這保安州地處宣鎮、蔚州和「內三關」居庸關、紫荊關和倒馬關中心位置,乃交通要道必經之處。


    其中保安新城,乃是宣大兩鎮向東進入京師的必經之路。


    保安舊城乃是從蔚州方向並入進入京師主道的必經之路,又是扼守桑幹河穀的交通要道。


    故而東西軍爭,保安北部乃是雙方交鋒的關鍵區域,這也是先前張順帶領主力往東一路平推的主要原因。


    不得不說,張順選擇的這個預定戰場太適合義軍士卒多,單兵素質相對較低,但是火炮極其凶猛的特點。


    哪怕「大清國皇帝」洪太親至,也被打得勢如破竹,難以抵擋。


    莫說「烏真超哈」和「三順王」的紅夷大炮未到,就算到了,以四十門對陣義軍近二百門火炮,一點勝算都沒有。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洪太極其敏銳的發現了保安州南部地形的重要性。


    原來這保安州東西寬廣、南北狹長,從北往南分別是山間通道、山川河穀、中部丘陵和南部山區四個部分。


    其中原先張順和洪太爭奪的正是這從宣府至居庸關的北部山間通道。


    而如今義軍正在攻取的舜鄉堡、保安舊城一帶正是山川河穀地帶。


    而由此往南的廣大中部區域,正是低山丘陵地帶。


    低山丘陵地帶,地形起伏不定,既有利於步卒借助地形建立防禦,又有利於騎兵在此驅馳。


    一句話,對後金一方來說,此地有「平原驅馳之利,而無平原一馬平川之弊」。


    好似專門為其步騎精銳,而火炮遜於人所設之地。


    那範文程聽聞洪太這一番言辭之後,頓時也不由欣喜若狂。


    他不由笑道:「若此,合該這「順賊」死於此!」


    「此地正位於居庸關、紫荊關之間,西可以拒「順賊」,北可以「脅」其道,南可以連濟爾哈朗、多鐸等兵,東可以掠明之北直。」


    「此真乃是天賜陛下,成此大業!」


    「哈哈!」洪太聞言亦不由得意不已,不由開懷大笑道,「借你吉言,等到天下一定,百年之後,定讓你與朕配享太廟,名留青史!」


    當然,別看這兩人說的好聽,其實若想把戰場由保安新城轉到保安舊城一帶,亦非輕而易舉之事。


    一則義軍正在西八裏堡城外虎視眈眈,說不定什麽時候就攻殺了過來。


    二則,雖然那石廷柱和孔有德二人一到,但是兩人隻是作為先導,提前趕到複命。


    那「烏真超哈」和「三順王」近兩萬人馬的「重兵」,尚需要一兩日功夫才能趕到。


    如此,西八裏堡一帶仍需要堅守,而後金主力亦需要開始向南轉移。


    且不說這洪太、範文程二人如何打算,且說張順得到消息以後,顧不上休息,早快馬輕騎連夜趕到了西八裏堡外的營地。


    「究竟怎麽回事?」張順剛剛趕到營地,就對迎接的一幹人等劈頭問道。


    「殿下,事情是這樣的!」李十安聞言連忙匯報道。


    「自從白天殿下前往舊城以後,我等依照命令對西八裏堡發起了猛烈轟擊。」


    「如今已經坍塌了三處,依照往常後金定然會主動出擊一番,然後借機修補城牆。」


    「不曾想今天日中以後,便不曾出兵。臣心下裏奇怪,就用千裏鏡觀察敵人動向。」


    「這一觀察不要緊,堡內竟然旗幟攢動,搖搖晃晃往東麵去了。」


    「臣以為後金多騎,原不怕我破城。即便西八裏堡被破,彼輩亦可從容離去。」


    「如今西八裏堡未下,而後金兵卻匆匆離去,定當別有所圖,還請殿下明鑒!」


    「你們都是這麽認為嗎?」張順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扭頭向高起潛、徐子淵一幹人等追問道。


    「我們?我覺得可是就是後金糧食不夠了,派人去「打草穀」去了!」


    「不對,「打草穀」焉用了這許多人,想必另有計較……」


    頓時一幹人等七嘴八舌,分分猜度不已。


    這個時代就這點麻煩,獲取情報難度很大,傳遞速度還很慢,往往發現一點很微小的跡象,剩下的全靠腦補。


    究竟這洪太如何打算,一時間張順也不由頭疼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家請我當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四代重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四代重奸並收藏大家請我當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