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一日,張三百和柴時華交談了許久,仍然無法和他達成共識。
張三百認為當麵之敵“虛弱”不堪,主動出擊正是當時。
而柴時華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官兵久戰不下,故意示弱以敵、引君入甕。
如今若是貿然出擊,定會壞了“舜王”的大事。
那柴時華本是宿將,用兵已久。他的主張嚴重動搖了張三百的信心。
他回到房中,皺著眉頭,一時輾轉難眠。
張三百和其他諸將不同。他一不好色,二不好酒,其所願者,唯名而已。
由於馬英娘對張順欲拒還迎的小女兒心思,以至於好事多磨。
雖然終成好事,但也難免被人背後裏譏諷她趨炎附勢、攀龍附鳳。
連帶張三百也被人或明或暗的譏諷為“國舅”、“國舅爺”。素來爭強好勝的張三百,對此事最為厭惡。
當初他和妹妹馬英娘流浪街頭的時候,就被人百般瞧不起。
後來加入到戲班裏,做的也是討好人的下賤勾當。
他再也不想回到了從前,他功成名就,他要建功立業,他要名垂青史。
就像話本裏說的那樣,從龍有功,新朝勳貴。
亂世英雄,出身草莽。若想出人頭地,唯有軍功立身。
幸好他有得到了張順的青睞,多番培養,也頗懂些兵法。
究竟要不要出擊?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強大的敵人一擊即潰,像魔咒一樣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主動出擊,還是堅守待變?
迷迷糊糊之間,也不知過了多久。
突然帳簾被人掀開的聲音響起,張三百一個激靈翻身起來,伸手就去捉床邊的三尖兩刃刀。
來人頓時被他嚇了一跳,還道張三百要殺他。
他連忙“噗通”一聲,跪地磕頭道:“張將軍饒命,我是進來向您報信的!”
張三百稍微有點懵,好容易才反應過來,不由摸了摸臉,將他親手扶起來道:“嚇著你了吧?我還道有賊來襲!”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幾更天了?什麽事情?”
“已經五更天了,剛剛舜……舜王遣使……”來人剛開口,張三百不由伸手捉住他。
他千思萬想不能決斷,難道事情終於有變化了?
張三百不由追問道:“舜王書信何在?什麽事情?”
“舜王命令你注意襄城動靜,待山西總兵猛如虎離城,隨時準備渡河襲城!”來人連忙一邊將書信呈上,一邊口述張順命令。
張三百驗過火漆,打開一看,張順歪歪扭扭的字跡便出現了眼前。
他一目十行,掃了過去,不由哈哈大笑。
張三百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笑道:“果然我與舜王所見略同,柴時華之輩如彘犬耳!”
原來張順自南陽而來,,頗為熟悉南麵官兵部署,又有義兄蕭擒虎死守南陽城,一時間也沒了後顧之憂。
他便在敲打賀人龍以後,稍作休整。然後,任命任光榮駐守魯陽關,自己則親自攜帶賀人龍部、“掃地王”張一川部和麾下二千九百名騎兵,先至寶豐縣,後驅郟縣城。
李信和白廣恩正駐守在郟縣,忽見大隊人馬南來,頓時唬的臉都白了。
那賀人龍麾下有一營人馬,張一川麾下有兩千餘人,再加上張順麾下的騎兵,合計有八千餘人。
遠遠望去旗幟招展、人馬如龍,滿山漫穀。
好在不多時有信使回報,知是舜王親來,連忙大開城門,前去迎接。
等到雙方見了麵,被李信、白廣恩二人迎入城中,李信這才驚道:“我聽說舜王去汝寧去了,怎生突然至此耶?”
“既然連你們都沒想到此事,我料定那河南巡撫傅宗龍亦不曾料及此事!”張順聞言不由笑道。
“吾所慮者,不過官兵前後夾擊罷了,如今南陽已定,正欲對付傅宗龍之輩!”
李信聞言哪裏不明白,這是張順準備主動出擊了。
他連忙一五一十的將當前情緒和張順一一細說了。
剛巧郟縣處於義軍戰線中段,距離張三百、柴時華駐守的葉縣百裏;距離李際遇占據的密縣城一百四十裏;距離曹變蛟、趙鯉子圍困的鄭州一百八十裏,是以對當前形勢頗為明了。
張順聽了李信頗有條理的講述,不由誇讚道:“李將軍果然大才,有名將之風。剖析局勢,鞭辟入裏,簡單明了!”
李信雖然武藝高強,卻也本是儒雅書生。他聞言不由有幾分羞赧,不知如何應對。
張順便轉頭看向白廣恩道:“你也很好,不愧是義軍兄弟!”
這白廣恩原本就是流寇出身,隻是後來戰敗投靠當時的延綏巡撫洪成疇以後,出賣自家弟兄,才得以加官進爵。
所以他複降義軍之後,內心不自安,破懼張順提及昔日之事。更何況當初洛陽城下大戰的時候,白廣恩遏製賀人龍多時,亦的一樁心事。
好在張順本是豫東人士,對陝西諸義軍首領之間的恩恩怨怨不感興趣,對當初諸將各為其主的舊事也不放在心上。
他見白廣恩降了以後,肯賣命出力,與那賀人龍形成鮮明的對比,便讚賞了一番。
他說這一句話,還有一切揭過,既往不咎的意思。
白廣恩明白了張順的意思,不由當眾拜謝道:“白某前番投降官兵為不得已,如今複歸義軍,敢不效死乎?”
張順連忙親手把他扶了起來,安慰他道:“有功賞,有過罰,即是本王的軍法,又是本王的行事準則!”
“白總兵既然已經加入義軍,能夠盡心盡力,便是自家兄弟。既往不咎,豈有提及舊事之理?”
他們倆擱這裏君臣相得,倒把賀人龍氣的牙根直癢。
當初投靠義軍以後,為了納投名狀,賀人龍攻打洪成疇大營出力甚多。其主要對手便是麵前的白廣恩。
如今自己稍有懈怠,居然讓這廝占了上風。若是今日讓白廣恩立了大功,日後豈不是騎在自己頭上拉屎拉尿?
賀人龍不由主動請纓道:“舜王殿下莫要小瞧他人,昔日攻打洪成疇大營,某亦是身先士卒!”
“如今義軍正要和官兵開戰,賀某情願打頭陣,摧鋒陷陣,躬冒矢石!”
張三百認為當麵之敵“虛弱”不堪,主動出擊正是當時。
而柴時華卻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是官兵久戰不下,故意示弱以敵、引君入甕。
如今若是貿然出擊,定會壞了“舜王”的大事。
那柴時華本是宿將,用兵已久。他的主張嚴重動搖了張三百的信心。
他回到房中,皺著眉頭,一時輾轉難眠。
張三百和其他諸將不同。他一不好色,二不好酒,其所願者,唯名而已。
由於馬英娘對張順欲拒還迎的小女兒心思,以至於好事多磨。
雖然終成好事,但也難免被人背後裏譏諷她趨炎附勢、攀龍附鳳。
連帶張三百也被人或明或暗的譏諷為“國舅”、“國舅爺”。素來爭強好勝的張三百,對此事最為厭惡。
當初他和妹妹馬英娘流浪街頭的時候,就被人百般瞧不起。
後來加入到戲班裏,做的也是討好人的下賤勾當。
他再也不想回到了從前,他功成名就,他要建功立業,他要名垂青史。
就像話本裏說的那樣,從龍有功,新朝勳貴。
亂世英雄,出身草莽。若想出人頭地,唯有軍功立身。
幸好他有得到了張順的青睞,多番培養,也頗懂些兵法。
究竟要不要出擊?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還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強大的敵人一擊即潰,像魔咒一樣縈繞在他的腦海中。
主動出擊,還是堅守待變?
迷迷糊糊之間,也不知過了多久。
突然帳簾被人掀開的聲音響起,張三百一個激靈翻身起來,伸手就去捉床邊的三尖兩刃刀。
來人頓時被他嚇了一跳,還道張三百要殺他。
他連忙“噗通”一聲,跪地磕頭道:“張將軍饒命,我是進來向您報信的!”
張三百稍微有點懵,好容易才反應過來,不由摸了摸臉,將他親手扶起來道:“嚇著你了吧?我還道有賊來襲!”
<a id="wzsy" href="http://m.1200ksw.net">零點看書網</a>
“幾更天了?什麽事情?”
“已經五更天了,剛剛舜……舜王遣使……”來人剛開口,張三百不由伸手捉住他。
他千思萬想不能決斷,難道事情終於有變化了?
張三百不由追問道:“舜王書信何在?什麽事情?”
“舜王命令你注意襄城動靜,待山西總兵猛如虎離城,隨時準備渡河襲城!”來人連忙一邊將書信呈上,一邊口述張順命令。
張三百驗過火漆,打開一看,張順歪歪扭扭的字跡便出現了眼前。
他一目十行,掃了過去,不由哈哈大笑。
張三百心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笑道:“果然我與舜王所見略同,柴時華之輩如彘犬耳!”
原來張順自南陽而來,,頗為熟悉南麵官兵部署,又有義兄蕭擒虎死守南陽城,一時間也沒了後顧之憂。
他便在敲打賀人龍以後,稍作休整。然後,任命任光榮駐守魯陽關,自己則親自攜帶賀人龍部、“掃地王”張一川部和麾下二千九百名騎兵,先至寶豐縣,後驅郟縣城。
李信和白廣恩正駐守在郟縣,忽見大隊人馬南來,頓時唬的臉都白了。
那賀人龍麾下有一營人馬,張一川麾下有兩千餘人,再加上張順麾下的騎兵,合計有八千餘人。
遠遠望去旗幟招展、人馬如龍,滿山漫穀。
好在不多時有信使回報,知是舜王親來,連忙大開城門,前去迎接。
等到雙方見了麵,被李信、白廣恩二人迎入城中,李信這才驚道:“我聽說舜王去汝寧去了,怎生突然至此耶?”
“既然連你們都沒想到此事,我料定那河南巡撫傅宗龍亦不曾料及此事!”張順聞言不由笑道。
“吾所慮者,不過官兵前後夾擊罷了,如今南陽已定,正欲對付傅宗龍之輩!”
李信聞言哪裏不明白,這是張順準備主動出擊了。
他連忙一五一十的將當前情緒和張順一一細說了。
剛巧郟縣處於義軍戰線中段,距離張三百、柴時華駐守的葉縣百裏;距離李際遇占據的密縣城一百四十裏;距離曹變蛟、趙鯉子圍困的鄭州一百八十裏,是以對當前形勢頗為明了。
張順聽了李信頗有條理的講述,不由誇讚道:“李將軍果然大才,有名將之風。剖析局勢,鞭辟入裏,簡單明了!”
李信雖然武藝高強,卻也本是儒雅書生。他聞言不由有幾分羞赧,不知如何應對。
張順便轉頭看向白廣恩道:“你也很好,不愧是義軍兄弟!”
這白廣恩原本就是流寇出身,隻是後來戰敗投靠當時的延綏巡撫洪成疇以後,出賣自家弟兄,才得以加官進爵。
所以他複降義軍之後,內心不自安,破懼張順提及昔日之事。更何況當初洛陽城下大戰的時候,白廣恩遏製賀人龍多時,亦的一樁心事。
好在張順本是豫東人士,對陝西諸義軍首領之間的恩恩怨怨不感興趣,對當初諸將各為其主的舊事也不放在心上。
他見白廣恩降了以後,肯賣命出力,與那賀人龍形成鮮明的對比,便讚賞了一番。
他說這一句話,還有一切揭過,既往不咎的意思。
白廣恩明白了張順的意思,不由當眾拜謝道:“白某前番投降官兵為不得已,如今複歸義軍,敢不效死乎?”
張順連忙親手把他扶了起來,安慰他道:“有功賞,有過罰,即是本王的軍法,又是本王的行事準則!”
“白總兵既然已經加入義軍,能夠盡心盡力,便是自家兄弟。既往不咎,豈有提及舊事之理?”
他們倆擱這裏君臣相得,倒把賀人龍氣的牙根直癢。
當初投靠義軍以後,為了納投名狀,賀人龍攻打洪成疇大營出力甚多。其主要對手便是麵前的白廣恩。
如今自己稍有懈怠,居然讓這廝占了上風。若是今日讓白廣恩立了大功,日後豈不是騎在自己頭上拉屎拉尿?
賀人龍不由主動請纓道:“舜王殿下莫要小瞧他人,昔日攻打洪成疇大營,某亦是身先士卒!”
“如今義軍正要和官兵開戰,賀某情願打頭陣,摧鋒陷陣,躬冒矢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