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網址:攻打焦特布爾,可以說是帝國軍隊在南方次大陸戰場上遇到的第一場苦戰,而且頗具戲劇性。


    至於珀洛迪西邊的那場戰鬥,最多算得上一場遭艱難的遇戰。


    按照最初計劃,第十七裝甲師確實是準備強攻焦特布爾。


    畢竟在局麵鋪開後,梵軍肯定會死守焦特布爾,因此除了強攻也沒有其他選擇。


    要說的話,也就是在珀洛迪的那場遭遇戰之後,第十七裝甲師自付衛民往下的幾萬名官兵全都放棄了幻想。要是中央軍,哪怕隻是中央軍的主力部隊都那麽能打,接下來的戰鬥肯定會更加艱難。


    正是如此,第十七裝甲師才投入重兵,以泰山壓頂之勢拿下了珀洛迪。


    在打下珀洛迪之後,付衛民沒有急著讓主力部隊向焦特布爾推進,反到耽擱了幾天,對部署做了必要調整。


    主要就是,把第171裝甲旅與第173機步旅留在珀洛迪,讓第172裝甲旅與第174機步旅突前,以及讓充當預備隊的第175裝甲旅跟上,與從抽調保障兵力組建的第17a臨編步兵旅組成了第二梯隊。


    這樣一來,之前充當主力的第171裝甲旅與第173機步旅反到成了預備隊。


    從這番部署調整就不難看出,付衛民已經做好最壞準備,打算動用全部的兵力攻打焦特布爾。


    組建兩個進攻梯隊,可不是鬧著玩的事情。


    隻有強攻軍事要塞,而且敵人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才需要大費周章,把進攻部隊分成多個梯隊。


    這就是打消耗戰的架勢!


    毫無疑問,如果有其他選擇,帝國陸軍絕對不會考慮消耗戰。


    別說現在,即便是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帝國陸軍也隻強攻過3座軍事要塞,而且到最後為了減少傷亡都動用了重炮。有兩座要塞被轟成了廢墟,而另外一座要塞也是在炮擊幾十天之後才被帝國陸軍攻占。


    到了戰後,帝國陸軍就不再強調攻堅能力。


    不是說陸軍不需要攻堅能力,而是在越來越強大的空中力量麵前,軍事要塞已經失去了存在價值。


    尤其是在波伊戰爭之後。


    嚴格的說,傳統防禦戰術最後一次大放光彩也就是波伊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帝國陸軍的攻堅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遇到錯綜複雜的地下坑道的時候。正是受到波伊戰爭的刺激,帝國軍方在戰後加大了攻堅武器的研製力度,而且以空軍為最。關鍵是,巨大的投入收到了不錯的匯報。到了波沙灣戰爭,堅固防禦工事不再是進攻部隊的攔路虎。


    空軍的攻堅利器就是各種規格的鑽地炸彈。


    實戰早已證明,用報廢的艦炮炮管製造的鑽地炸彈是對付堅固工事的利器,再加上激光製導,能把效率提高上百倍。這就意味著,按照傳統軍事思想修建的防禦工事都將變得毫無價值。


    不管有多麽堅固的防禦工事,在鑽地炸彈麵前全都脆弱不堪。


    比如在波沙灣戰爭當中,帝國用2枚1000千克級鑽地炸彈打擊一個深埋目標,並且將其摧毀的戰績。哪怕1000千克級鑽地炸彈的威力還不夠大,帝國空軍還有10噸級,隻能用運輸機投擲的超級炸彈。


    隻是,攻堅作戰依然需要足夠的時間。


    仍然拿波沙灣戰爭來說,攻打一座要塞化的大城市,至少需要數十日,才能摧毀大部分堅固防禦工事。


    如果隻是一場局部戰爭,那還沒什麽問題。


    可是,在全球大戰當中,這就是問題!


    不然的話,在攻打代奧格爾的戰鬥中,陸戰隊也不會動用繳獲的大口徑迫擊炮。


    到了焦特布爾,情況也一樣。


    可惜的是,那些繳獲的重炮全都在第五陸戰師手裏。再說了,炮彈也所剩無幾,肯定沒辦法滿足作戰需求。


    按照付衛民提交給司令部的作戰計劃,預估的作戰傷亡達到了5000!


    這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此之前,包括第五陸戰師在內,在地麵戰鬥中傷亡的官兵總共都不到5000。


    當時,付衛民還在珀洛迪組織突擊部隊的基層官兵,搞了個誓師大會,感情幾個旅的官兵全都是敢死隊員。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專門叮囑付衛民,在焦特布爾穩打穩紮,不需要急於求勝,盡量保存戰鬥力。


    結果就是,付衛民順坡下驢,馬上對攻打焦特布爾的作戰計劃做出了調整。


    從這個角度看,付衛民之前擺出強攻焦特布爾,要跟梵軍決一死戰的架勢,多半是做給丁鎮南看,其根本目的,還是希望丁鎮南降低目標,減輕第十七裝甲師的負擔,從而保存戰鬥力。


    不要忘了,在打下焦特布爾之後,還要攻打齋普爾。


    當然,丁鎮南肯定能夠猜到付衛民的用意,因此發報去叮囑,也隻是讓付衛民能給手下官兵一個交代。


    關鍵就是,在做了調整之後,確實沒有強攻焦特布爾的必要,或者說不用急於一時。


    第十七裝甲師衝得太快,說不定還會打亂戰略部署,那就得不償失了。


    按調整之後的部署,第十七裝甲師的突擊部隊在12月3日殺到焦特布爾郊外,在2天之後完成合圍。


    說是包圍,也隻是控製了主要的交通要道,算不上嚴密。


    接下來就是漫長而且持久的火力打擊。


    到12月10日,火力打擊進入到高潮。


    沒錯,就是部署在代奧格爾的炮兵在這個時候也加入了進來。


    之前幾天,代奧格爾那邊的炮兵,主要還在支援第五陸戰隊圍殲南方集群,畢竟占領代奧格爾的是陸戰隊。


    那20多門遠程火箭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代奧格爾到焦特布爾的直線距離,就隻有150千米,就算離得最遠的梵軍陣地,也不會超過200千米。


    這個距離,已經能夠使用剛剛交付給作戰部隊的衛星製導火箭彈。


    毫無疑問,這才是關鍵所在。


    之前已經提到,在第三次軍事變革的推動之下,帝國耗費數百億金元打造了全球第一套衛星導航係統。也就是有了這個基礎,帝國軍方才投資研製各種基於衛星導航係統的精確製導武器與彈藥。


    其中就包括製導火箭彈。


    相對其他製導方式,衛星製導有兩個突出優點,一是價格更低廉,二是對搭載平台沒有特殊要求。


    雖然存在一些缺點,而且很多還難以克服,比如說容易遭到幹擾,以及製導精度算不上優秀,但是相對的,這些缺點都能夠容忍,尤其是彈藥消耗量極為巨大的全球大戰,低廉的價格本身就是強大的戰鬥力。


    正是如此,在第三次全球大戰爆發後,原本不被看重的衛星製導彈藥,立即成了前線部隊的追捧對象。在作戰部隊的要求下,後方的兵工廠也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各種型號的衛星製導彈藥。


    嚴格說來,其實是生產衛星製導組件,以及裝配好的控製導引頭。


    火箭彈使用的,就是控製導引頭。


    為了降低使用難度,帝國陸軍一直堅持采用統一的標準接口,而且大口徑火箭彈的引信全都置於彈體前端。這麽設計的初衷,除了便於前線官兵操作與使用,比如在作戰的時候能根據實際情況,臨時調整引信的工作方式,炮手使用簡單工具就能夠完成,更主要的是在為安全考慮,在需要使用的時候才把引信裝上去,確保在運輸與儲存狀態下,火箭彈不會因為意外因素引爆。


    顯然,在設計的時候肯定沒有考慮過後期改裝。


    因為引信前置,所以隻需要更換引信,就能夠設定戰鬥部的工作方式,而且通過更換安裝引信的彈體,增加其他的功能。比如說,在外麵安裝4片由製導係統控製的舵麵,就變成了製導火箭彈。


    其實,所有製導火箭彈,都是由安裝在彈體前端的鴨翼控製。


    相對來說,衛星製導火箭彈的結構最簡單,隻需要一部衛星信號的接收機,以及相關的聯動控製係統。


    關鍵還有,可以由前線部隊自行對火箭彈進行改裝。


    辦法也很簡單,用衛星製導控製段來替代原來的引信段,並且在使用之前,裝上1塊專用電池就行了。


    改裝之後的火箭彈,比普通的型號稍微長一點,不過沒什麽影響。


    相對於普通火箭彈,衛星製導火箭彈除了精度更高之外,還有一個純屬意外的收獲。


    射程更遠!


    在進行驗收測試的時候,帝國陸軍就發現,製導火箭彈頭部的控製舵麵具有一定的增升效果,能稍微提高火箭彈的射程。因為精度有保證,誤差也不會隨射程增加而增大,所以製導火箭彈提高射程的價值很明顯。在後來,進行相關開發的時候,帝國陸軍的工程人員找到了一個更好的增程手段。


    通過改變飛行彈道提高火箭彈的射程。


    普通的火箭彈,采用的都是比較典型的拋物線彈道,跟炮彈相比,隻是前段有一個較為平直的動力飛行段。


    要想提高普通火箭彈的射程,要麽采用增升的彈翼,要麽裝填更多推進劑。


    前者,會嚴重降低飛行的穩定性,導致誤差大幅度增加,而在提高了射程之後,會變得更加難以接受。


    打得再遠,打不準都沒有用!


    後者,必然會影響有效載荷,也就是戰鬥部的質量,由此導致火箭彈威力降低。


    因為誤差並沒降低,所以在威力減弱之後,火箭彈的毀傷能力必然會直線下降,打擊效率自然是大不如前。


    有了製導係統,那就不同了。


    按照帝國陸軍做的測試,製導火箭彈可以采用更陡峭的彈道,在發射之後迅速爬升到數萬米高空,在空氣稀薄,阻力更低的高空飛行,在不增加推進劑與不采用增升彈翼的情況下提高火箭彈的射程。


    當然,精度降低的問題根本就不存在!


    此外,這種提高射程的思路,已經被海軍采納,準備用在新式艦炮上。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才能夠在不增加負擔的情況下,大量采購衛星製導火箭彈,還一舉把射程提高到200千米。


    這些所謂的製導火箭彈,其實都是在前線拿普通火箭彈改造而來。


    至於性能,在炮擊烏代布爾的戰鬥中,已經得到了證明。


    雖然精度稍微差了一點,平均誤差達到15米,但是在能接受的範圍之內,畢竟在最大射程上比普通火箭彈高了一個數量級。至於容易受到幹擾的問題,還沒有暴露出來,或許是梵軍不具備幹擾衛星信號的能力。相對的,低廉的價格,以及極為強悍的威力讓衛星製導火箭彈大受歡迎。


    在很大程度上,大口徑製導火箭彈就是陸軍炮兵手裏的重磅炸彈。


    過去必須呼叫空軍,使用航空炸彈摧毀的堅固目標,現在可以讓炮兵來幹,而且炮火支援到來得更加迅速。


    當然,對前線部隊來說,衛星製導火箭彈還有一個實戰價值更巨大的優勢。


    不需要安排偵察兵去離目標足夠近的地方,拿著激光指示器照射目標。


    這個優勢所具備的頭號價值,不是能夠降低前線部隊的傷亡,而是大幅度提高了炮兵的作戰效率。


    千萬別小看這一點。


    之前,使用激光製導彈藥的時候,都需要在執行引導任務的人員部署就位之後,才能夠發起打擊行動。


    因為引導人員未必能夠隨時保持狀態,而且靠前部署的風險極大,所以經常會出現在發現了目標之後,附近卻沒有引導人員,執行打擊任務的炮兵或者航空兵隻能幹著急,眼睜睜的看著開火機會從麵前溜走。


    有了衛星製導彈藥,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正是如此,不止是炮兵,航空兵也愛上了衛星製導彈藥,特別是價格低廉,可以隨便使用的衛星製導炸彈。


    不說別的,u看書 ww.uukanshu 僅在12月10之前的幾天裏麵,空軍的作戰飛機就向焦特布爾投擲了上萬枚衛星製導炸彈,把地麵上的,能夠辨別的軍事目標全都擼了一遍。要不然,第十七裝甲師早就呼叫炮火支援了。


    持續的大規模炮擊確實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到12月14日,也就短短的4天,回歸第十七裝甲師名下的那個遠程火箭炮營,就用行動證明“戰爭之王”的名號不是吹出來的。在持續的猛烈炮擊下,焦特布爾幾乎變成了一片廢墟。


    其實,這也變相證明了一個問題。


    這座城市,確實是一座軍事要塞。


    如果沒有前期炮火打擊,立即就發動地麵進攻,第十七裝甲師在攻入城區之後肯定會遭受極為慘重的損失。


    隻是,持續的火力打擊,依然沒能徹底消滅焦特布爾的梵軍。


    接下來依然是一場苦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