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為保險的辦法,還是返回中轉島,等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再考慮跟紐蘭艦隊決戰的事情。”


    雖然目光一直在海圖上,也是一副聚精會神的模樣,但是白華偉的心思完全沒有放在這上麵。


    至於劉尊嶺的戰術分析,他完全沒聽進去。


    退回去很容易,可是退回去之後,再想做出調整就沒那麽容易了。


    關鍵就是,不管去哪裏,都需要時間。


    雖然艦隊有很強的機動能力,曾幾何時還是獨一無二的戰略突擊力量,但是機動能力本身就是相對的。在過去跟陸軍比,優勢肯定很突出,而現在跟空軍比,艦隊的這點機動能力根本不值一提。


    艦隊航行1天,飛機隻需要飛行1個小時!


    此外,戰略轟炸機早就具備了跨大洋飛行能力。


    至於打擊能力,自然是不用多說。


    就在不久之前,迢曼空軍就在東陸心海用行動證明,戰略轟炸機擁有很強悍的對海打擊能力。使用超遠程反艦導彈,轟炸機能在數百千米之外發起攻擊,而且隻需要20架轟炸機就能夠達到飽和攻擊的規模。


    相對而言,轟炸機的反艦作戰效費比超過了海軍的所有艦艇。


    20架轟炸機,加上120枚遠程反艦導彈,總價值還比不上1艘航母,甚至比1艘搭載上百枚導彈的巡航導彈潛艇都要便宜。


    顯然,跟航空兵比,艦隊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


    正是如此,在進行大範圍機動的時候,指揮官必須考慮清楚。換句話來說,指揮官必須就每一次的部署調整做長遠打算,哪怕不用考慮對最終結果所產生的影響,也必須得想到可能帶來的危害。


    白華偉考慮的,也就是這個問題。


    帶艦隊返回中轉島,最大的好處,無非是聯合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一同跟紐蘭艦隊進行決戰。


    隻是,這卻嚴格限製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戰術靈活性。


    說得直接一點,回到中轉島,並且跟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匯合之後,白華偉唯一的選擇就是帶著艦隊去北東望洋尋找紐蘭艦隊進行決戰。


    那麽,這是最理想的選擇嗎?


    在白華偉看來,既然紐蘭艦隊指揮官敢於孤注一擲,把5艘航母全都派往北東望洋,就肯定有十足的把握。除了認定帝國海軍不會立即派遣艦隊去北東望洋之外,還做好了在北東望洋與帝國艦隊決戰的準備。


    其實,從時間來看,去北東望洋尋找紐蘭艦隊進行決戰,就不是那麽合適。


    前麵已經提到,霍瓦依群島的岸基航空兵在10月15日左右就將喪失作戰能力,而第六十一特混艦隊要10月16日才能趕到。


    此外,中轉島的守軍也就隻能堅持到10月17日。


    也就是說,等到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匯合,並且一同殺入北東望洋的時候,必須得麵對部署在中轉島上的紐蘭軍隊,比如岸基航空兵,而且在北東望洋作戰,還無法獲得來自霍瓦依群島的支持。


    當然,也不要指望阿留群島。


    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提前返回,能夠為守衛中轉島的部隊提供支援,從而讓其堅持更長的時間。可是在遭到強攻之後,就算中轉島沒有淪陷,也不可能立即向中轉島部署岸基航空兵。


    可見,真要走到這一步,帝國海軍並沒有多少勝算。


    毫無疑問,接下來的艦隊決戰將決定一切。


    孤注一擲的跟紐蘭艦隊幹上一仗?


    打贏了自然什麽都好說。


    可要是打輸了,就肯定會丟掉霍瓦依群島,從而丟掉東望洋的戰略主動權。


    要手的話,相對於已經孤注一擲,而且無路可退的紐蘭海軍,帝國海軍的處境反到更加被動。


    對白華偉來說,就更是如此。


    如果不考慮個人名譽遭受的損失,在白華偉的麵前,其實還一個更妥當的選擇。


    圍繞著中轉島,跟紐蘭海軍打一場消耗戰!


    說得直接一點,在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到達之後,仍然留在中轉島西邊,出動艦載機支援中轉島的守軍,轟炸登陸的紐蘭軍隊。還要跟中轉島保持足夠的距離,盡量避免進入紐蘭艦隊的打擊範圍。


    至於艦隊決戰,最快要等到年底,等到還在維護的3艘超級航母重新歸隊之後。


    如果需要,還可以推遲到明年的年初,等到大批封存的大型航母重新服役,有了絕對的兵力優勢之後。


    雖然這打法很難看,但是很有用。


    不用半年,隻要拖上3個月,到時候恐怕不等帝國海軍發起反攻,紐蘭海軍就會主動撤回去。


    隻是,這個選擇讓白華偉沒辦法接受。


    雖然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個人能力也得到承認,但是在其他人的眼裏,他姓白,是白止戰元帥的兒子。


    俗話說的,虎父無犬子。


    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也許要到100年之後,才可能出現超越白止戰的帥才,可是仍然改變不了對白華偉的期待。


    儼然,在帝國海軍當中,白華偉就是當今最強存在。


    要說的話,這也沒有錯。


    至少在帝國海軍中,白華偉算得上是少壯派將領裏最突出的一個,並且在艦隊對抗演習當中頻繁得到證明。


    可是,這無法掩蓋一個讓白華偉覺得很尷尬的事情。


    在指揮風格上,他與自己的父親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在很多方麵,反到更接近當年跟白止戰分庭抗禮的劉向真元帥。


    其實,這也沒什麽好奇怪的。


    劉向真在帝國海軍學院當了30年的校長,直到白止戰退役,他才回到海軍司令部,當了幾個月的臨代總司令,此後在李銘博被首輔任命為海軍總司令之後,他跟白止戰一樣,選擇了退役,而白華偉就是在他當校長期間,在帝國海軍學院就讀,因此在很多方麵深受劉向真的影響。


    換個角度來看,這也不是劉向真的鍋。


    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之後,帝國海軍不但是世界第一,還獨霸全球海洋,連一個值得認真麵對的敵人都沒有。


    關鍵還有,帝國海軍的對外擴張已經宣告結束。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的任務,已經由擴展,轉變為守成,也就是如何保護分布在全球的利益。


    這麽一來,自然需要對軍事思想做出調整,也就是由攻轉守。


    要說的話,帝國海軍的轉變來得還不夠快。


    在戰後的那個年代,主宰帝國海軍的,並不是在學院當校長的劉向真,而是在海軍司令部裏發號司令的白止戰。


    因為兩人在戰時的關係,所以很多人覺得,劉向真故意在跟白止戰唱反調。


    這麽一來,他的主張就更加不受待見。


    也就是在白止戰的推動之下,帝國海軍在戰後依然保持著積極的進攻態勢。


    結果就是,帝國海軍積極的推動跟參與了波伊戰爭,並且為這場遭受慘敗的戰爭付出極為慘烈的代價。


    雖然沒有人覺得應該由白止戰為波伊戰爭負責,但是從戰略上看,白止戰確實是帝國參戰的主要推手。


    以當時的局麵,白止戰這麽做的原因,除了跟忒爾共和國當局保持著密切關係之外,還跟維護海軍的主導地位有關。至少在戰後的那些年,海軍的地位遠遠超過了陸軍與空軍,為帝國第一軍種。


    要想維持這個地位,或者說獲得足夠多的撥款,不但需要保持一支強大的艦隊,還需要證明這麽做的意義。


    直接一點,就是需要證明捍衛帝國核心利益的能力。


    那麽,一場難度不太大,十拿九穩的戰爭,自然是最理想的選擇。


    其實,這種從軍兵種利益出發所做的決策,也就決定了,帝國必然會在波伊戰爭中遭受慘敗。


    不說別的,至少在戰爭初期,帝國陸軍與空軍就不是很給力。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至少在最初的半年裏,陸軍與空軍都不願意出兵參戰,卻又受其他因素影響,不想站出來跟海軍唱反調。比如空軍總司令李雲翔是白止戰的生死之交,肯定不會跟白止戰對著幹。陸軍這邊則是因為廉旭升輸掉大選,所以在軍事問題上不願意跟當選的文職首輔合作。


    受這些因素的影響,帝國錯過了最初,而且是最有利的半年。


    如果充分利用了這半年時間,至少能夠平息波伊地區的叛亂,不給紐蘭共和國在背地裏做手腳的機會。隻要局勢穩定了下來,那麽在幾年之後,最多也就是通過公決,讓波伊地區獨立建國。到時候,哪怕波伊國依然投入紐蘭共和國的懷抱,也絕不會像現在這樣,如此的敵視帝國。


    關鍵還有,沒有波伊戰爭遭受的慘敗,帝國的國勢至少還能夠維持10年。


    往後推10年,除非西陸集團因為經濟危機而分崩離析,不然三足鼎立的局麵就有可能形成。


    這麽一來,至少能讓大致和平的局麵再持續幾十年。


    當然,如果帝國從一開始就沒卷入波伊地區爭取獨立的戰爭,而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出麵斡旋協調,同樣有可能讓局勢再維持幾年,從而讓波伊地區通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留在忒爾共和國。


    可見,當時的帝國內部,存在極為嚴重的矛盾。


    俗話說的,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其實,從後來披露的一些半官方消息來看,也就是帝國在波伊地區的政策紊亂,準確說是內部鬥爭太嚴重,才讓紐蘭共和國趁虛而入,通過提供武器裝備等方式,讓波伊地區走上了武裝鬥爭的道路。


    至少在最初的時候,紐蘭當局沒想過要卷入波伊地區的衝突,或者說還沒有挑戰帝國的膽量。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了。


    就白華偉來說,他最討厭的,也就是別人拿他跟他的父親做對比,也就由此養成了一個習慣。


    在大部分時候,他會刻意的彰顯自身存在,或者說跟輿論唱反調。


    具體而言,也就是在指揮艦隊作戰的時候,他會表現得較為低調,在前期往往會以被動防守為主。


    可問題是,他在根本上,其實更願意獲得承認。


    如此一來,就會在局麵出現轉變,或者說時機成熟之後轉被動為主動,通過一場酣暢淋漓的進攻來取得最後的勝利。


    不管怎樣,白華偉是一個很在乎麵子的人。


    說得好聽一點,也就是擁有很強的榮譽感。


    不止是他,其他出身世家的軍人,其實都一樣,都非常的愛麵子,表現出來就是非常的重視榮譽。


    那麽讓他回去,率領總共擁有5艘航母的2支特混艦隊,在敵人已經登陸中轉島的情況之下,跟同樣隻有5艘航母,也是2支特混艦隊的紐蘭艦隊對峙,絕對是一件很丟麵子,甚至可以說是顏麵無存的事情。


    打消耗戰,誰不會?


    別說是白華偉,白止戰的小兒子,隨便找一個從帝國海軍學院畢業的少尉軍官,也能指揮這樣的戰鬥。


    難的,其實是以少勝多,是出奇製勝,是以極小代價去戰勝強大對手。


    白止戰之所以是帝國海軍的軍神,是得到全世界承認的不敗戰神,就是因為他打過無數場這樣的戰鬥,而且無一例外的全都取勝。哪怕在同一時代,最接近於他的劉向真,也算不上是無敵。


    正是如此,白華偉始終都沒有考慮退回去打消耗戰。


    也不需要考慮,真的到了別無選擇的時候,白華偉自然會這麽做。


    其實,白華偉一直在考慮的,仍然是對手,也就是紐蘭艦隊的指揮官。


    雖然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之後,紐蘭海軍幾乎是全軍覆滅,過了差不多20年才稍微恢複一點元氣,而且在整個後大戰時期都沒什麽驚人的表現,最具有代表性的,也就是運載陸戰隊去推翻1個連正規軍都沒有的加勒比國家的政權,uu看書 ww.uukns但是做為瀕臨兩大洋,還遠離世界島的國家,紐蘭共和國擁有發展海軍所需要的全部條件,也有發展海軍的基礎,比如在陸地強國很罕見的海軍人才。


    在根本上,其實是以海洋為主的軍事思想。


    正是如此,紐蘭海軍其實一直不缺乏將才,特別是在少壯派軍官當中,幾乎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幾名傑出才俊。


    其實,當初跟白止戰鏖戰的斯普,也是少壯派軍官出身。如果不是“20年休戰期”,斯普至少會以海軍少將的身份登場。事實上,白止戰也是受此影響,在大戰爆發的時候僅僅是海軍準將。


    如果拿軍銜去衡量對手,那就是低級錯誤。


    現在的紐蘭海軍裏,確實有幾個才能出眾的少壯派軍官,而且是各有千秋。


    那麽,到底是誰在指揮紐蘭艦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