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反擊第一槍的,並不是第101空中突擊旅。
在反擊行動開始的時候,該旅還在後方100多千米之外,執行突擊任務的幾百名官兵正在等待出發的命令。
首先投入戰鬥的是空軍戰術航空兵。
整整1個大隊的20架“攻-9b”。
其實,這也是帝國空軍獲得的第一批“攻-9b”。
之前已經提到,在設計階段,帝國空軍沒有要求“攻-9”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特別是夜間作戰能力,因此為了降低研製的難度,也為了把價格控製在一個更加容易讓空軍接受的範圍之內,在設計的時候就沒安裝複雜的電子設備,使“攻-9a”成為一種基本隻能在白天活動的攻擊機。
結果就是,“攻-9a”正式列裝後,帝國空軍就發現,即便是簡陋的攻擊機,也要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準確說,是要搭載先進的觀瞄設備,讓攻擊機能使用空地導彈與激光製導炸彈等精確彈藥。
在“攻-9a”正式列裝之後,空軍就啟動了“攻-9b”的研製項目。
嚴格說來,其實是改進。
隻是,“攻-9b”的研製與生產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
要說的話,也是受到了“攻-9a”的影響。
因為嚴重欠缺以反坦克為主的強力攻擊機,確實有這方麵的需要,所以“攻-9a”在投產之後就獲得了帝國空軍的青睞,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分三批訂購了近千架,其生產排到了新曆155年之後。
“攻-9b”定型的時候,還有約500架“攻-9a”沒生產出來。
受此影響,論議兩院覺得空軍不需要那麽多攻擊機,一直都不肯批準“攻-9b”的采購計劃。
所幸的是,空軍找到了解決辦法。
按照帝國空軍與航空企業簽訂的合同,已訂購,但是沒有生產的482架“攻-9a”都升級為b型,空軍將在接收的時候補上差價。關鍵是,已經交付的476架“攻-9a”將陸續改進為b型。
最先交付的並不是新生產的“攻-9b”,而是由a型改進來的“攻-9b”。
在年初的時候,帝國空軍就接受了60架“攻-9b”。
其實,這些“攻-9b”原本都是為巴鐵生產的“攻-9ap”。
因為同樣要麵對嚴峻的防禦壓力,即梵羅國的裝甲部隊是巴鐵的5倍,隻是第三代主戰坦克就超過了3000輛,而巴鐵的坦克總共都沒有1500輛,所以在“攻-9a”問世之後,巴鐵率先提出了采購意願。
出售給巴鐵的“攻-9ap”就是帝國空軍的“攻-9a”,隻是根據巴鐵的實際情況,更換了使用布蘭文的操作係統,以及對儀表盤的讀數做了調整,確保不會梁夏語言的巴鐵飛行員也能駕馭這種攻擊機。
別看巴鐵是帝國的鐵杆盟友,很多高級軍官都到帝國深造過,可是被布蘭王國殖民統治近兩百年,很多東西並不是短短幾十年就能改變的。再說了,攻擊機飛行員在巴鐵空軍的地位並不高,根本算不上精英。
至於其他方麵,“攻-9ap”與“攻-9a”幾乎沒區別。
這批“攻-9ap”生產出來時,“攻-9b”已經通過了定型測試,帝國空軍正積極爭取采購經費。
結果就是,巴鐵空軍要求按“攻-9b”的標準對“攻-9ap”進行改進,願意承當相應的費用。
當時,論議兩院還沒有批準“攻-9a”的改造升級計劃,而“攻-9a”已經停產,飛機生產廠肯定不會讓生產線停轉,畢竟一條生產線上的幾百名技術工人得幹活,也就隻能拿巴鐵項目應急。
正是如此,這批“攻-9ap”率先接受改造。
就是在此期間,波沙灣戰爭爆發。
因為擔心爆發全球大戰,所以帝國空軍讓飛機生產廠暫緩交付這些攻擊機,並做好改成空軍型的準備。
也不複雜,主要是更換控製麵板,以及換上使用梁夏文字的操作係統。
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能在開戰之後立即獲得這些“攻-9b”。
因為隻是增加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其他方麵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並不需要飛行員進行額外訓練。
至於全天候作戰所需的飛行技巧,反到不是什麽大問題。
攻擊機飛行員,同樣來自帝國空軍的飛行學院,飛高級教練機的時候,就掌握了全天候飛行技巧。
要說的話,攻擊機飛行員的能力跟戰鬥機飛行員差不多。
按帝國空軍的標準,最優秀的飛行員主要分配給戰術航空兵,而且由飛行員自行選擇要飛的機種。雖然大部分飛行員都會優先選擇戰鬥機,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優秀飛行員選擇攻擊機。
在戰術航空兵,攻擊機與戰鬥機屬於“甲”類崗位,享受最高的待遇。
關鍵,攻擊機的受歡迎程度肯定在轟炸機之上。
原因也很簡單,攻擊機的飛行勤務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很少會超過5個小時,轟炸機往往在10個小時以上。
就算是精力好的飛行員,連續飛行10個小時,那也非常的辛苦。
何況,轟炸機除了駕駛艙稍微寬一點之外,別的方麵並不比攻擊機好多少。
也就是因為工作條件太辛苦,帝國空軍才不得不開出極高的津貼,給出非常有誘惑力的福利來挽留飛行員,準確說是跟民航公司競爭,盡最大的努力讓耗費巨資培訓出來的飛行員延長服役時間。
在大戰爆發前,帝國空軍飛行員在退役前的平均服役時間高達13年,為全球之最。
即便如此,每年都有大批飛行員流失。
如果不是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也最為完善的飛行員培訓體係,恐怕飛行員不足的問題早就暴露了出來。
不管怎樣,“攻-9b”的到來,極大提高了戰術航空兵的打擊能力。
隻是,“攻-9b”並不是全部。
隨同“攻-9b”一起到來的,還有2架全新的“指-10a”聯合指揮機。
這是2架上個月出廠的新機。
要說的話,“指-10a”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用帝國空軍的評價來說,“指-10a”不但是力量倍增器,還是一種改變戰爭麵貌的先進武器。
在波沙灣那邊,“指-10a”已經證明了其巨大價值。
隻是在8月份,帝國空軍的“戰-16a”機群就在“指-10a”的引導下,摧毀了十幾部伊拉克的彈道導彈發射車。
此外,還在“指-10a”的指揮下,發起了幾次漂亮的大規模空中打擊。
比如在8月11日,在沙烏地北部空域活動的“指-10a”發現一隊朝邊境方向運動的伊拉克裝甲部隊,隨後就呼叫了後方的打擊力量,並且引導空軍的多用途戰鬥機,隻用了大約半個小時,就摧毀了這支擁有100多輛坦克的裝甲部隊,直接粉碎了伊拉克軍隊發動反擊的念頭。
此後在8月23日,“指-10a”指揮“戰-16a”機群,對一支試圖撤離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進行了狂轟濫炸,在持續半天的轟炸中,將整條公路變成火海,消滅了這支擁有上萬名官兵的精銳部隊。
“指-10a”的頭號價值,就是大幅度的提高了戰術航空兵的打擊效率。
隻是,仍然有一些質疑聲音。
“指-10a”在波沙灣那邊投入戰鬥的時候,伊拉克空軍已被打垮,帝國空軍牢牢的掌握著製空權,因此“指-10a”可以在靠近戰場的前沿空域巡邏,從而獲得150千米以上的探測距離。
顯然,在麵對擁有強大防空係統的敵人時,“指-10a”未必能夠靠前部署。
西駱沙就有強大的防空係統,其s-300型防空導彈的射程超過了100千米,而且最新型號有可能達到200千米。
果真如此,“指-10a”的位置就必須後撤,有效探測距離會大幅度的縮短。
如果要對戰場進行監視,就隻能讓“指-10a”靠前部署,也就存在很多未知的,而且無法控製的風險。
要論價值的話,“指-10a”還在“指-8c”之上。
以其在波沙灣戰爭中的表現,必然是敵人的眼中釘與肉中刺,上了戰場很容易遭到敵人攻擊。
如果動用大量戰鬥機掩護“指-10a”,那未免有點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指-10a”更像是一種用來對付弱小敵人的武器,在全麵戰爭當中,未必有好的表現。
按照這個觀點,空軍更應該重視小型支援飛機,依靠“攻-2eg”這類戰場觀察飛機引導空中打擊行動。
這也是空軍始終沒有讓“攻-2eg”退役的關鍵所在。
當然,“指-10a”到底能不能適應高強度戰爭,還需要通過實戰證明。
正是如此,空軍才把剛接收的2架“指-10a”派過來,負責引導與指揮“攻-9b”機群發起攻擊。
隻是,空軍還派來了大量電子偵察機與電子攻擊機。
沒錯,就是在波沙灣戰爭當中大放異彩的“攻-8fz”電子攻擊機。
按照空軍安排,在“攻-9b”機群發起攻擊,“指-10a”前進到戰線後方約100千米處的時候,4個主要反擊方向各有兩個小隊的“攻-8fz”,且其中1個小隊的4架在前沿執行電磁壓製任務。
至於另外1個小隊,在後方待命,確保隨時能前出應付不時之需。
要說的話,這絕對是大手筆。
“攻-8fz”總共都還沒有100架,而且有30多架在波沙灣那邊,還必須在其他戰略方向保留必要的兵力,因此帝國空軍能夠投入到西北戰場的“攻-8fz”最多就40架,這次就足足動用了32架。
其實,帝國空軍已經發現電子攻擊機嚴重不足,而且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在上個月,帝國空軍僅發出1份采購訂單,就是將120架封存的“攻-8”改造成電子攻擊機。
關鍵,按照最新的標準進行改進。
這裏,跟“攻-8fz”的未來發展計劃有關。
早在幾年之前,帝國空軍就提出,希望研製一種用來取代“攻-8fz”的電子攻擊機,隻是一直都隻是希望。
原因也很簡單,這種特種飛機的裝備數量不會太大,頂滿天也就100多架,要專門研製平台的話,價格肯定會高得離譜。要知道,其他的戰術飛機,哪怕是數量最少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也超過了600架。
相對而言,拿已有作戰飛機進行改造,明顯更合適一些。
當然,空軍與海軍一直都是這麽做的。
空軍是拿“攻-8”改造,而海軍是拿“攻-5”改造。
選擇攻擊機的主要原因,除了電子攻擊機不追求機動性之外,還因為重型攻擊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
至於攻擊機的缺陷,比如飛行速度慢,其實不是大問題。
電子攻擊機主要伴隨攻擊機作戰,壓製敵人的防空係統,因此飛行速度跟同時代的主力攻擊持平就夠了。
此外,“攻-8”本身就是超音速攻擊機,因此“攻-8fz”的速度並不慢。
相對而言,反到是海軍的“攻-5”為了追去大航程,滿載的巡航飛行速度比空軍的攻擊機慢得多。
在進行協同作戰的時候,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
如果是由海軍提供掩護,就需要讓電子攻擊機提前出發,到約定空域待命,不然沒法跟上空軍就作戰飛機。
因為“攻-5cz”靠不住,所以空軍至今都不肯讓已經服役30年的“攻-8fz”退役。
不過,這也不是說“攻-8fz”就是十全十美。
相對而言,“攻-8fz”最大問題,也就是保養麻煩,以及維持的費用太高。
要說,這也是空軍不願意采購太多“攻-8fz”,寧願在必要的時候請求海軍提供支援的原因。
總而言之,空軍一直想要獲得一種廉價的,而且性能足夠好的電子攻擊機。
空軍最初打的算盤,是以“戰-16”為基礎發展電子攻擊機。
不過,在國防部幹預下,空軍不得不妥協,也就是接受國防部的安排,由海軍主導專用電子攻擊機的研製工作,再由空軍與海軍聯合采購,通過大批量采購降低價格,並簡化後勤保障。
海軍選擇的平台是正在研製的“攻-x”。
道理也很簡單,“攻-x”項目由海軍主導,海軍有絕對的發言權。u看書 .ukanshu.o
按照協議,空軍負責電子戰子係統的研製工作,理由是空軍擁有更豐富的經驗。
因為“攻-x”項目一再拖延,所以空軍也一直在利用新技術對“攻-8fz”進行改造,對外宣稱是拿“攻-8fz”測試為下一代電子攻擊機研製的武器係統。隻是受資金限製,並不是所有的“攻-8fz”都接受了改造。
在大戰爆發前,隻有大約50架“攻-8fz”獲得了改造,而且是機齡最短的那一批。
這次投入的就是這些改造過的“攻-8fz”。
在14日夜間的反擊行動中,“攻-8fz”與“指-10a”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至於反擊所取得的戰果,並不存在多大的疑問。
關鍵在於,投入了這麽多的支援飛機,在任何人看來都是大規模反擊,沒人覺得這隻是佯攻。
在反擊行動開始的時候,該旅還在後方100多千米之外,執行突擊任務的幾百名官兵正在等待出發的命令。
首先投入戰鬥的是空軍戰術航空兵。
整整1個大隊的20架“攻-9b”。
其實,這也是帝國空軍獲得的第一批“攻-9b”。
之前已經提到,在設計階段,帝國空軍沒有要求“攻-9”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特別是夜間作戰能力,因此為了降低研製的難度,也為了把價格控製在一個更加容易讓空軍接受的範圍之內,在設計的時候就沒安裝複雜的電子設備,使“攻-9a”成為一種基本隻能在白天活動的攻擊機。
結果就是,“攻-9a”正式列裝後,帝國空軍就發現,即便是簡陋的攻擊機,也要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準確說,是要搭載先進的觀瞄設備,讓攻擊機能使用空地導彈與激光製導炸彈等精確彈藥。
在“攻-9a”正式列裝之後,空軍就啟動了“攻-9b”的研製項目。
嚴格說來,其實是改進。
隻是,“攻-9b”的研製與生產工作進行得並不順利。
要說的話,也是受到了“攻-9a”的影響。
因為嚴重欠缺以反坦克為主的強力攻擊機,確實有這方麵的需要,所以“攻-9a”在投產之後就獲得了帝國空軍的青睞,在短短幾年之內就分三批訂購了近千架,其生產排到了新曆155年之後。
“攻-9b”定型的時候,還有約500架“攻-9a”沒生產出來。
受此影響,論議兩院覺得空軍不需要那麽多攻擊機,一直都不肯批準“攻-9b”的采購計劃。
所幸的是,空軍找到了解決辦法。
按照帝國空軍與航空企業簽訂的合同,已訂購,但是沒有生產的482架“攻-9a”都升級為b型,空軍將在接收的時候補上差價。關鍵是,已經交付的476架“攻-9a”將陸續改進為b型。
最先交付的並不是新生產的“攻-9b”,而是由a型改進來的“攻-9b”。
在年初的時候,帝國空軍就接受了60架“攻-9b”。
其實,這些“攻-9b”原本都是為巴鐵生產的“攻-9ap”。
因為同樣要麵對嚴峻的防禦壓力,即梵羅國的裝甲部隊是巴鐵的5倍,隻是第三代主戰坦克就超過了3000輛,而巴鐵的坦克總共都沒有1500輛,所以在“攻-9a”問世之後,巴鐵率先提出了采購意願。
出售給巴鐵的“攻-9ap”就是帝國空軍的“攻-9a”,隻是根據巴鐵的實際情況,更換了使用布蘭文的操作係統,以及對儀表盤的讀數做了調整,確保不會梁夏語言的巴鐵飛行員也能駕馭這種攻擊機。
別看巴鐵是帝國的鐵杆盟友,很多高級軍官都到帝國深造過,可是被布蘭王國殖民統治近兩百年,很多東西並不是短短幾十年就能改變的。再說了,攻擊機飛行員在巴鐵空軍的地位並不高,根本算不上精英。
至於其他方麵,“攻-9ap”與“攻-9a”幾乎沒區別。
這批“攻-9ap”生產出來時,“攻-9b”已經通過了定型測試,帝國空軍正積極爭取采購經費。
結果就是,巴鐵空軍要求按“攻-9b”的標準對“攻-9ap”進行改進,願意承當相應的費用。
當時,論議兩院還沒有批準“攻-9a”的改造升級計劃,而“攻-9a”已經停產,飛機生產廠肯定不會讓生產線停轉,畢竟一條生產線上的幾百名技術工人得幹活,也就隻能拿巴鐵項目應急。
正是如此,這批“攻-9ap”率先接受改造。
就是在此期間,波沙灣戰爭爆發。
因為擔心爆發全球大戰,所以帝國空軍讓飛機生產廠暫緩交付這些攻擊機,並做好改成空軍型的準備。
也不複雜,主要是更換控製麵板,以及換上使用梁夏文字的操作係統。
正是如此,帝國空軍才能在開戰之後立即獲得這些“攻-9b”。
因為隻是增加了全天候作戰能力,其他方麵沒有太大的變化,所以並不需要飛行員進行額外訓練。
至於全天候作戰所需的飛行技巧,反到不是什麽大問題。
攻擊機飛行員,同樣來自帝國空軍的飛行學院,飛高級教練機的時候,就掌握了全天候飛行技巧。
要說的話,攻擊機飛行員的能力跟戰鬥機飛行員差不多。
按帝國空軍的標準,最優秀的飛行員主要分配給戰術航空兵,而且由飛行員自行選擇要飛的機種。雖然大部分飛行員都會優先選擇戰鬥機,但是仍然會有一部分優秀飛行員選擇攻擊機。
在戰術航空兵,攻擊機與戰鬥機屬於“甲”類崗位,享受最高的待遇。
關鍵,攻擊機的受歡迎程度肯定在轟炸機之上。
原因也很簡單,攻擊機的飛行勤務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很少會超過5個小時,轟炸機往往在10個小時以上。
就算是精力好的飛行員,連續飛行10個小時,那也非常的辛苦。
何況,轟炸機除了駕駛艙稍微寬一點之外,別的方麵並不比攻擊機好多少。
也就是因為工作條件太辛苦,帝國空軍才不得不開出極高的津貼,給出非常有誘惑力的福利來挽留飛行員,準確說是跟民航公司競爭,盡最大的努力讓耗費巨資培訓出來的飛行員延長服役時間。
在大戰爆發前,帝國空軍飛行員在退役前的平均服役時間高達13年,為全球之最。
即便如此,每年都有大批飛行員流失。
如果不是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也最為完善的飛行員培訓體係,恐怕飛行員不足的問題早就暴露了出來。
不管怎樣,“攻-9b”的到來,極大提高了戰術航空兵的打擊能力。
隻是,“攻-9b”並不是全部。
隨同“攻-9b”一起到來的,還有2架全新的“指-10a”聯合指揮機。
這是2架上個月出廠的新機。
要說的話,“指-10a”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用帝國空軍的評價來說,“指-10a”不但是力量倍增器,還是一種改變戰爭麵貌的先進武器。
在波沙灣那邊,“指-10a”已經證明了其巨大價值。
隻是在8月份,帝國空軍的“戰-16a”機群就在“指-10a”的引導下,摧毀了十幾部伊拉克的彈道導彈發射車。
此外,還在“指-10a”的指揮下,發起了幾次漂亮的大規模空中打擊。
比如在8月11日,在沙烏地北部空域活動的“指-10a”發現一隊朝邊境方向運動的伊拉克裝甲部隊,隨後就呼叫了後方的打擊力量,並且引導空軍的多用途戰鬥機,隻用了大約半個小時,就摧毀了這支擁有100多輛坦克的裝甲部隊,直接粉碎了伊拉克軍隊發動反擊的念頭。
此後在8月23日,“指-10a”指揮“戰-16a”機群,對一支試圖撤離科威特的伊拉克軍隊進行了狂轟濫炸,在持續半天的轟炸中,將整條公路變成火海,消滅了這支擁有上萬名官兵的精銳部隊。
“指-10a”的頭號價值,就是大幅度的提高了戰術航空兵的打擊效率。
隻是,仍然有一些質疑聲音。
“指-10a”在波沙灣那邊投入戰鬥的時候,伊拉克空軍已被打垮,帝國空軍牢牢的掌握著製空權,因此“指-10a”可以在靠近戰場的前沿空域巡邏,從而獲得150千米以上的探測距離。
顯然,在麵對擁有強大防空係統的敵人時,“指-10a”未必能夠靠前部署。
西駱沙就有強大的防空係統,其s-300型防空導彈的射程超過了100千米,而且最新型號有可能達到200千米。
果真如此,“指-10a”的位置就必須後撤,有效探測距離會大幅度的縮短。
如果要對戰場進行監視,就隻能讓“指-10a”靠前部署,也就存在很多未知的,而且無法控製的風險。
要論價值的話,“指-10a”還在“指-8c”之上。
以其在波沙灣戰爭中的表現,必然是敵人的眼中釘與肉中刺,上了戰場很容易遭到敵人攻擊。
如果動用大量戰鬥機掩護“指-10a”,那未免有點得不償失。
總而言之,“指-10a”更像是一種用來對付弱小敵人的武器,在全麵戰爭當中,未必有好的表現。
按照這個觀點,空軍更應該重視小型支援飛機,依靠“攻-2eg”這類戰場觀察飛機引導空中打擊行動。
這也是空軍始終沒有讓“攻-2eg”退役的關鍵所在。
當然,“指-10a”到底能不能適應高強度戰爭,還需要通過實戰證明。
正是如此,空軍才把剛接收的2架“指-10a”派過來,負責引導與指揮“攻-9b”機群發起攻擊。
隻是,空軍還派來了大量電子偵察機與電子攻擊機。
沒錯,就是在波沙灣戰爭當中大放異彩的“攻-8fz”電子攻擊機。
按照空軍安排,在“攻-9b”機群發起攻擊,“指-10a”前進到戰線後方約100千米處的時候,4個主要反擊方向各有兩個小隊的“攻-8fz”,且其中1個小隊的4架在前沿執行電磁壓製任務。
至於另外1個小隊,在後方待命,確保隨時能前出應付不時之需。
要說的話,這絕對是大手筆。
“攻-8fz”總共都還沒有100架,而且有30多架在波沙灣那邊,還必須在其他戰略方向保留必要的兵力,因此帝國空軍能夠投入到西北戰場的“攻-8fz”最多就40架,這次就足足動用了32架。
其實,帝國空軍已經發現電子攻擊機嚴重不足,而且在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在上個月,帝國空軍僅發出1份采購訂單,就是將120架封存的“攻-8”改造成電子攻擊機。
關鍵,按照最新的標準進行改進。
這裏,跟“攻-8fz”的未來發展計劃有關。
早在幾年之前,帝國空軍就提出,希望研製一種用來取代“攻-8fz”的電子攻擊機,隻是一直都隻是希望。
原因也很簡單,這種特種飛機的裝備數量不會太大,頂滿天也就100多架,要專門研製平台的話,價格肯定會高得離譜。要知道,其他的戰術飛機,哪怕是數量最少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也超過了600架。
相對而言,拿已有作戰飛機進行改造,明顯更合適一些。
當然,空軍與海軍一直都是這麽做的。
空軍是拿“攻-8”改造,而海軍是拿“攻-5”改造。
選擇攻擊機的主要原因,除了電子攻擊機不追求機動性之外,還因為重型攻擊機擁有更大的內部空間。
至於攻擊機的缺陷,比如飛行速度慢,其實不是大問題。
電子攻擊機主要伴隨攻擊機作戰,壓製敵人的防空係統,因此飛行速度跟同時代的主力攻擊持平就夠了。
此外,“攻-8”本身就是超音速攻擊機,因此“攻-8fz”的速度並不慢。
相對而言,反到是海軍的“攻-5”為了追去大航程,滿載的巡航飛行速度比空軍的攻擊機慢得多。
在進行協同作戰的時候,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
如果是由海軍提供掩護,就需要讓電子攻擊機提前出發,到約定空域待命,不然沒法跟上空軍就作戰飛機。
因為“攻-5cz”靠不住,所以空軍至今都不肯讓已經服役30年的“攻-8fz”退役。
不過,這也不是說“攻-8fz”就是十全十美。
相對而言,“攻-8fz”最大問題,也就是保養麻煩,以及維持的費用太高。
要說,這也是空軍不願意采購太多“攻-8fz”,寧願在必要的時候請求海軍提供支援的原因。
總而言之,空軍一直想要獲得一種廉價的,而且性能足夠好的電子攻擊機。
空軍最初打的算盤,是以“戰-16”為基礎發展電子攻擊機。
不過,在國防部幹預下,空軍不得不妥協,也就是接受國防部的安排,由海軍主導專用電子攻擊機的研製工作,再由空軍與海軍聯合采購,通過大批量采購降低價格,並簡化後勤保障。
海軍選擇的平台是正在研製的“攻-x”。
道理也很簡單,“攻-x”項目由海軍主導,海軍有絕對的發言權。u看書 .ukanshu.o
按照協議,空軍負責電子戰子係統的研製工作,理由是空軍擁有更豐富的經驗。
因為“攻-x”項目一再拖延,所以空軍也一直在利用新技術對“攻-8fz”進行改造,對外宣稱是拿“攻-8fz”測試為下一代電子攻擊機研製的武器係統。隻是受資金限製,並不是所有的“攻-8fz”都接受了改造。
在大戰爆發前,隻有大約50架“攻-8fz”獲得了改造,而且是機齡最短的那一批。
這次投入的就是這些改造過的“攻-8fz”。
在14日夜間的反擊行動中,“攻-8fz”與“指-10a”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至於反擊所取得的戰果,並不存在多大的疑問。
關鍵在於,投入了這麽多的支援飛機,在任何人看來都是大規模反擊,沒人覺得這隻是佯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