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左下方。”
“看到了。”
應了一句,廉明陽的注意力回到了麵前的儀表盤上,不過也隻是掃了一眼,隨後朝前方看去。
現在是8點45分。
在左前方的公路上,一支裝甲部隊正向北開進。
沒錯,就是第04101裝甲營。
所有坦克與步兵戰車的炮塔頂部、車體的後麵,以及炮塔與車體的側麵都用熒光粉刷上了用作敵我識別的倒“v”符號。
在空中通過微光夜視儀,看得非常的清楚。
至於為什麽用這個符號,傳聞是在斯裏蘭卡平叛行動中,某個士兵的無心之舉。
這樣一來,通過微光夜視儀,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坦克戰車是友軍,最大限度降低發生誤傷的可能。
其實,在微光夜視儀裏,所有的一切都是綠色。
至於熒光符號,也隻是顯得格外明亮一些罷了。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夜戰始終都是帝國陸軍的短板。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軍隊就吃夠了夜間作戰的苦頭。
此後,帝國陸軍下了巨大的功夫解決夜戰難題。
結果就是,包括微光夜視儀在內,各種各樣的夜視設備成為了部隊的標配。
夜視眼鏡早就成為了航空兵,以及特種部隊的標準裝備,陸航的直升機飛行員,更加是人手一部。
其實,在波沙灣戰場上,帝國陸軍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的夜戰能力,夜間作戰效率甚至超過了白天。針對重點目標的轟炸行動,幾乎都是在夜間進行,而“攻-11”更是集中在夜間出動。
此時,廉明陽就戴著雙目微光夜視儀。
這種質量不到1000克,直接裝在飛行頭盔上的夜視設備早已是標準配備,能在夜間為飛行員提供1000米左右的可視距離。雖然不足以用來進行戰鬥,但是對駕馭直升機肯定是綽綽有餘。
在超過地麵的裝甲部隊之後,廉明陽打開編隊通信頻道,發出第一道命令。
減速。
把飛行速度由每小時220千米降低到每小時150千米。
當然,還要檢查直升機與武器的狀態,並做好戰鬥準備。
在標準的空地協同戰術當中,武裝直升機一般在裝甲集群的前方50千米左右,消滅沿途有威脅的目標。
當然,也包括阻擊敵人的武裝直升機。
因為需要掩護裝甲部隊作戰,所以也沒有必要太過突前。
“戰線”並不是一條線,存在數千米到數十千米不等的防禦縱深,如果擔任掩護任務的武裝直升機飛太快,跟後方的裝甲部隊拉開了距離,反到有可能產生破綻,敵人也就有可能趁機而入。
此外,保持適當的距離,還能夠獲得地麵部隊支持。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野戰部隊的自行防空係統。
要說的話,帝國陸軍恐怕是全球範圍內最不重視防空的部隊。
隻是,這也怪不了陸軍。
要往根源上說,其實跟空軍有關。
按照“分家”時定下的規矩,戰役級別以上的防空係統,即射程超過60千米,以戰區防空為主的遠程防空係統都歸屬空軍。
按空軍的作戰理論,地麵防空武器隻是以戰鬥機為主的防空體係的一部分。
其實,在空軍的規劃中,防空係統隻是對已有的製空體係的補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奪取與掌握製空權。
有了絕對的製空權,還需要防空?
正是如此,陸軍能夠發展的,也隻是野戰防空係統。
因為帝國空軍足夠強大,還一直奉行進攻戰略,所以在過去幾十年裏,帝國陸軍沒有遇到嚴重的空中威脅。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連帝國空軍提供的防空掩護都不夠牢固,那麽就算擁有性能先進的野戰防空係統,也基本上是擺設。在現代化的空中力量麵前,野戰防空係統的作戰效率幾乎為零。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在帝國軍隊內部的聯合演習當中,陸軍的野戰防空係統,沒有一次成功的阻擊了空軍發起的遠程打擊。
要說的話,野戰防空係統最大的價值,就是逼迫空軍發展射程更遠的武器。
也就是在此基礎上,帝國空軍率先提出了“防區外武器”的概念,並且按照這個概念研製了多種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擊彈藥,比如裝上了滑翔彈翼與火箭助推發動機,高空投擲射程超過100千米的滑翔炸彈。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嚴格說來,就是在武裝直升機誕生後,帝國陸軍才認識到了野戰防空係統的重要性。
說得簡單一點,空軍掌握的製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進的戰鬥機,還是射程很遠的區域防空導彈,在對付以樹梢高度飛行的武裝直升機的時候,都顯得力不從心,或者說根本就夠不著。
這下,對付武裝直升機的重擔落到了陸軍的野戰防空係統上。
其實,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陸軍航空兵損失幾千架直升機,早已經證明,小口徑高射炮對低空目標有足夠的威脅。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才投入巨資,研製了以小口徑高射炮為主的野戰防空係統。
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
這種與zt-99a幾乎同時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國陸軍耗費近20年功夫搞出來的精品之作。
其實,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現代化版本。
在波伊戰爭的後期,帝國陸軍繳獲了數台基本上完好無損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並且進行了測試。
以當時的標準,“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進的野戰防空係統。
當然,也存在很多問題。
最突出的,其實是欠缺火控係統,獨立作戰能力比較差,對付高速目標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此外,23毫米炮彈的威力明顯偏弱。
針對這些問題,帝國陸軍確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標準。
與“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兩門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機關炮同型,彈藥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備摧毀輕裝甲目標的能力,能夠為地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係統。
fp-95a有一套相當完整,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火控設備。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千米的對空搜索跟蹤雷達,另外有一部專門負責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達。
此外,還有一套在強電磁環境下,也就是受到幹擾後使用的光電觀瞄設備。
即便在所有的電子設備失效之後,炮長還能使用安裝在炮塔上的機械瞄具。
不過,也就是這套火控係統,差點就讓“fp-95a”下馬。
不止因為研製難度巨大,研製進度是一再拖延,還跟高昂的成本有關。
fp-95a的出廠單價為350萬金元,幾乎是zt-99a的兩倍。
正是如此,fp-95a成為了帝國陸軍最貴的地麵主戰平台。
迄今為止,fp-95a的產量還不到300台,除了裝備拱衛帝都的幾支部隊之外,其他的全在西北戰區。
在第4機步師的3個獨立防空營就總共有72門。
一個營24門。
fp-95a肯定是當今最先進的自行高射炮,隻不過還算不上完美,而且離完美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其“高射炮”的定位。
在立項開始研製的時候,輕型防空導彈的性能很不靠譜,因此集成防空導彈顯得是多此一舉。
結果,fp-95a就隻有高射炮,沒有成為當今流行的彈炮合一野戰防空係統。
按波伊戰爭的標準,也就是掩護地麵部隊作戰,30毫米機關炮能達到的3000到4000米的對空射程,其實已經足夠了,甚至可以說綽綽有餘,畢竟那個時代的反坦克導彈能達到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在4000米以內。
以當前的標準,這個射程顯然是遠遠不夠。
不要忘了,帝國陸軍的“連弩”重型反坦克導彈有8千米的射程,有效射程都在5千米以上。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一直想改進fp-95a,至少是為其增加防空導彈。
要說的話,改裝的難度不是很大。
因為電子設備已經足夠先進,特別是c波段雷達的搜索距離達到30千米,照射雷達的工作距離也在10千米以上,用不著改進電子設備,所以按最簡單的辦法,隻需要整合一套導彈發射係統。
可惜的是,針對fp-95a的改進方案隻存在於設想階段。
關鍵就是,帝國陸軍拿不出所需經費。
此外,fp-95a裝備部隊還不到10年,帝國陸軍的防空壓力不是很大,也就很難獲得相應的撥款。
要說的話,帝國陸軍根本沒有為改進fp-95a申請撥款。
道理也很簡單:這麽做,等於變相承認fp-95a不是一種先進的武器,當初堅持研製該係統的決策是錯的。
如果fp-95a是一種“錯誤”的武器,那就更加沒有理由花錢對其進行改進了。
在很大程度上,fp-95a是一種心理武器,也就是讓裝甲部隊的官兵覺得更加安全。
對此,司徒麟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在看到那幾十架從南麵飛來的武裝直升機的時候,司徒麟才下達了戰鬥命令。
距離前線最多還有100千米,雖然按照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要4到5個小時,但是並不表示在到達戰場之前,就一定不會受到攻擊。
其實,這個距離根本不算遠。
最多2個小時之後,司徒麟指揮的這支裝甲部隊就將進入敵人的火力打擊範圍。
不要忘了,西駱沙軍隊擁有射程高達80千米的遠程火箭炮,哪怕是靠後部署,比如在突擊部隊後方20千米,覆蓋範圍也有60千米,能對東駱沙軍隊防線後方60千米內的目標開火。
當前,前提是得知道朝哪個地方開火。
要說的話,真正需要擔心的,其實是敵人的武裝直升機。
這也是司徒麟提出,讓進駐阿特勞的陸航突擊部隊提供支援與協助的關鍵所在。
如果不可避免的要跟敵方武裝直升機遭遇,那麽空中有自己的武裝直升機,總比沒有好得多。
不過,這也不足以讓司徒麟放心。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後方的防空連跟上來,去隊伍的最前麵,負責攔截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機。
一個連有9門fp-95a,數量不算多,不過足夠對來襲敵機構成威脅。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9點左右,在防空連上前後,司徒麟才下達第二道命令,讓3個坦克連按預定計劃就地展開。
此時,司徒麟他們距離東駱沙軍隊的防線還有大約80千米。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3個坦克連用30分鍾為坦克戰車補充燃油,並且最後一次調整攜帶的彈藥。
當然,主要是針對坦克。
通常情況,“zt-99b”攜帶8到12發穿甲彈,其他的都是多用途高爆彈。
隻是這次,得攜帶更多的穿甲彈。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所有的主戰坦克都把穿甲彈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增加到30發。
道理也很簡單,此戰主要對付敵人的坦克,而不是其他目標。
帶上十多發高爆彈,也隻是用來對付步兵戰車。
要說的話,也隻是因為高爆彈更便宜。
當然,還要讓步兵戰車帶上足夠的反坦克導彈。
平時,哪怕是在戰備狀態下,步兵戰車也隻會搭載半個基數,4枚“弩炮”重型反坦克導彈。
其中2枚存放在發射係統內,另外2枚放在專用容器內。
原因就是,處於部署狀態的導彈容易遭到損壞,平時都是由後勤部隊統一保管。
此外,重型反坦克導彈非常昂貴,損壞了,誰都賠不起。
關鍵還有,得在這裏設置第一處臨時保障基地,而且得由留守的後勤保障連開辟出一塊麵積足夠大的場地。
如果需要,北上的那些武裝直升機在完成突擊之後,會到這邊來補充燃油。
此外,後方還會派運輸直升機送反坦克導彈等彈藥過來。
簡單的說,需要在此設置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戰術支撐點。
當然,也就耽擱了半個小時。
趁此機會,後勤保障營的炊事連,把在路上烹製好的熱飯菜送了上來,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上。
沒人多問,因為不需要多問。
這將是很多將士的最後一頓熱飯。uu看書ww.uukanhu.co
哪怕是幸運兒,活到了戰鬥結束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別想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了。
9點30分過,司徒麟下達出發命令。
雖然貴為帝國陸軍元帥,禁衛軍前任司令官司徒旌德的孫子,但是身為第04101裝甲營少校營長,司徒麟沒有搞特殊的資格。
由他直接指揮的營屬警衛排,其實是一個標準的坦克排,有4輛“zt-99b”。
司徒麟的座駕,就是一輛“zt-99b”。
要說的話,他堅持在前線指揮戰鬥的作風,就是來自帝國禁衛軍,而包括第4機步師在內的王牌部隊,半數以上由禁衛軍的作戰部隊改編而來,也就保留下了很多禁衛軍才有的傳統與習慣。
現在,司徒麟將效仿自己的祖父,率領現代的騎兵部隊發起衝鋒!
“看到了。”
應了一句,廉明陽的注意力回到了麵前的儀表盤上,不過也隻是掃了一眼,隨後朝前方看去。
現在是8點45分。
在左前方的公路上,一支裝甲部隊正向北開進。
沒錯,就是第04101裝甲營。
所有坦克與步兵戰車的炮塔頂部、車體的後麵,以及炮塔與車體的側麵都用熒光粉刷上了用作敵我識別的倒“v”符號。
在空中通過微光夜視儀,看得非常的清楚。
至於為什麽用這個符號,傳聞是在斯裏蘭卡平叛行動中,某個士兵的無心之舉。
這樣一來,通過微光夜視儀,一眼就能看出哪些坦克戰車是友軍,最大限度降低發生誤傷的可能。
其實,在微光夜視儀裏,所有的一切都是綠色。
至於熒光符號,也隻是顯得格外明亮一些罷了。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夜戰始終都是帝國陸軍的短板。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軍隊就吃夠了夜間作戰的苦頭。
此後,帝國陸軍下了巨大的功夫解決夜戰難題。
結果就是,包括微光夜視儀在內,各種各樣的夜視設備成為了部隊的標配。
夜視眼鏡早就成為了航空兵,以及特種部隊的標準裝備,陸航的直升機飛行員,更加是人手一部。
其實,在波沙灣戰場上,帝國陸軍已經展現出了極強的夜戰能力,夜間作戰效率甚至超過了白天。針對重點目標的轟炸行動,幾乎都是在夜間進行,而“攻-11”更是集中在夜間出動。
此時,廉明陽就戴著雙目微光夜視儀。
這種質量不到1000克,直接裝在飛行頭盔上的夜視設備早已是標準配備,能在夜間為飛行員提供1000米左右的可視距離。雖然不足以用來進行戰鬥,但是對駕馭直升機肯定是綽綽有餘。
在超過地麵的裝甲部隊之後,廉明陽打開編隊通信頻道,發出第一道命令。
減速。
把飛行速度由每小時220千米降低到每小時150千米。
當然,還要檢查直升機與武器的狀態,並做好戰鬥準備。
在標準的空地協同戰術當中,武裝直升機一般在裝甲集群的前方50千米左右,消滅沿途有威脅的目標。
當然,也包括阻擊敵人的武裝直升機。
因為需要掩護裝甲部隊作戰,所以也沒有必要太過突前。
“戰線”並不是一條線,存在數千米到數十千米不等的防禦縱深,如果擔任掩護任務的武裝直升機飛太快,跟後方的裝甲部隊拉開了距離,反到有可能產生破綻,敵人也就有可能趁機而入。
此外,保持適當的距離,還能夠獲得地麵部隊支持。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野戰部隊的自行防空係統。
要說的話,帝國陸軍恐怕是全球範圍內最不重視防空的部隊。
隻是,這也怪不了陸軍。
要往根源上說,其實跟空軍有關。
按照“分家”時定下的規矩,戰役級別以上的防空係統,即射程超過60千米,以戰區防空為主的遠程防空係統都歸屬空軍。
按空軍的作戰理論,地麵防空武器隻是以戰鬥機為主的防空體係的一部分。
其實,在空軍的規劃中,防空係統隻是對已有的製空體係的補充,最有效的防空手段是奪取與掌握製空權。
有了絕對的製空權,還需要防空?
正是如此,陸軍能夠發展的,也隻是野戰防空係統。
因為帝國空軍足夠強大,還一直奉行進攻戰略,所以在過去幾十年裏,帝國陸軍沒有遇到嚴重的空中威脅。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連帝國空軍提供的防空掩護都不夠牢固,那麽就算擁有性能先進的野戰防空係統,也基本上是擺設。在現代化的空中力量麵前,野戰防空係統的作戰效率幾乎為零。
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在帝國軍隊內部的聯合演習當中,陸軍的野戰防空係統,沒有一次成功的阻擊了空軍發起的遠程打擊。
要說的話,野戰防空係統最大的價值,就是逼迫空軍發展射程更遠的武器。
也就是在此基礎上,帝國空軍率先提出了“防區外武器”的概念,並且按照這個概念研製了多種射程在80千米以上的打擊彈藥,比如裝上了滑翔彈翼與火箭助推發動機,高空投擲射程超過100千米的滑翔炸彈。
當然,這些都是題外話。
嚴格說來,就是在武裝直升機誕生後,帝國陸軍才認識到了野戰防空係統的重要性。
說得簡單一點,空軍掌握的製空力量,不管是性能先進的戰鬥機,還是射程很遠的區域防空導彈,在對付以樹梢高度飛行的武裝直升機的時候,都顯得力不從心,或者說根本就夠不著。
這下,對付武裝直升機的重擔落到了陸軍的野戰防空係統上。
其實,在波伊戰爭期間,帝國陸軍航空兵損失幾千架直升機,早已經證明,小口徑高射炮對低空目標有足夠的威脅。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才投入巨資,研製了以小口徑高射炮為主的野戰防空係統。
這就是“fp-95a”式自行高射炮。
這種與zt-99a幾乎同時服役的自行高射炮,是帝國陸軍耗費近20年功夫搞出來的精品之作。
其實,fp-95a可以看成是“石勒喀”的現代化版本。
在波伊戰爭的後期,帝國陸軍繳獲了數台基本上完好無損的“石勒喀”自行高射炮,並且進行了測試。
以當時的標準,“石勒喀”算得上非常先進的野戰防空係統。
當然,也存在很多問題。
最突出的,其實是欠缺火控係統,獨立作戰能力比較差,對付高速目標的時候顯得力不從心。
此外,23毫米炮彈的威力明顯偏弱。
針對這些問題,帝國陸軍確定了自行高射炮的性能標準。
與“石勒喀”相比,fp-95a使用的兩門30毫米高射炮,而且跟“直-10a”上的機關炮同型,彈藥能完全通用。也正是如此,“fp-95a”具備摧毀輕裝甲目標的能力,能夠為地麵部隊提供火力支援。
最突出的,仍然是火控係統。
fp-95a有一套相當完整,甚至可以說是奢侈的火控設備。
核心是一台c波段,最大探測距離超過30千米的對空搜索跟蹤雷達,另外有一部專門負責火控照射的x波段雷達。
此外,還有一套在強電磁環境下,也就是受到幹擾後使用的光電觀瞄設備。
即便在所有的電子設備失效之後,炮長還能使用安裝在炮塔上的機械瞄具。
不過,也就是這套火控係統,差點就讓“fp-95a”下馬。
不止因為研製難度巨大,研製進度是一再拖延,還跟高昂的成本有關。
fp-95a的出廠單價為350萬金元,幾乎是zt-99a的兩倍。
正是如此,fp-95a成為了帝國陸軍最貴的地麵主戰平台。
迄今為止,fp-95a的產量還不到300台,除了裝備拱衛帝都的幾支部隊之外,其他的全在西北戰區。
在第4機步師的3個獨立防空營就總共有72門。
一個營24門。
fp-95a肯定是當今最先進的自行高射炮,隻不過還算不上完美,而且離完美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其“高射炮”的定位。
在立項開始研製的時候,輕型防空導彈的性能很不靠譜,因此集成防空導彈顯得是多此一舉。
結果,fp-95a就隻有高射炮,沒有成為當今流行的彈炮合一野戰防空係統。
按波伊戰爭的標準,也就是掩護地麵部隊作戰,30毫米機關炮能達到的3000到4000米的對空射程,其實已經足夠了,甚至可以說綽綽有餘,畢竟那個時代的反坦克導彈能達到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在4000米以內。
以當前的標準,這個射程顯然是遠遠不夠。
不要忘了,帝國陸軍的“連弩”重型反坦克導彈有8千米的射程,有效射程都在5千米以上。
正是如此,帝國陸軍一直想改進fp-95a,至少是為其增加防空導彈。
要說的話,改裝的難度不是很大。
因為電子設備已經足夠先進,特別是c波段雷達的搜索距離達到30千米,照射雷達的工作距離也在10千米以上,用不著改進電子設備,所以按最簡單的辦法,隻需要整合一套導彈發射係統。
可惜的是,針對fp-95a的改進方案隻存在於設想階段。
關鍵就是,帝國陸軍拿不出所需經費。
此外,fp-95a裝備部隊還不到10年,帝國陸軍的防空壓力不是很大,也就很難獲得相應的撥款。
要說的話,帝國陸軍根本沒有為改進fp-95a申請撥款。
道理也很簡單:這麽做,等於變相承認fp-95a不是一種先進的武器,當初堅持研製該係統的決策是錯的。
如果fp-95a是一種“錯誤”的武器,那就更加沒有理由花錢對其進行改進了。
在很大程度上,fp-95a是一種心理武器,也就是讓裝甲部隊的官兵覺得更加安全。
對此,司徒麟有非常清楚的認識。
在看到那幾十架從南麵飛來的武裝直升機的時候,司徒麟才下達了戰鬥命令。
距離前線最多還有100千米,雖然按照裝甲部隊的推進速度,要4到5個小時,但是並不表示在到達戰場之前,就一定不會受到攻擊。
其實,這個距離根本不算遠。
最多2個小時之後,司徒麟指揮的這支裝甲部隊就將進入敵人的火力打擊範圍。
不要忘了,西駱沙軍隊擁有射程高達80千米的遠程火箭炮,哪怕是靠後部署,比如在突擊部隊後方20千米,覆蓋範圍也有60千米,能對東駱沙軍隊防線後方60千米內的目標開火。
當前,前提是得知道朝哪個地方開火。
要說的話,真正需要擔心的,其實是敵人的武裝直升機。
這也是司徒麟提出,讓進駐阿特勞的陸航突擊部隊提供支援與協助的關鍵所在。
如果不可避免的要跟敵方武裝直升機遭遇,那麽空中有自己的武裝直升機,總比沒有好得多。
不過,這也不足以讓司徒麟放心。
他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讓後方的防空連跟上來,去隊伍的最前麵,負責攔截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機。
一個連有9門fp-95a,數量不算多,不過足夠對來襲敵機構成威脅。
顯然,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
9點左右,在防空連上前後,司徒麟才下達第二道命令,讓3個坦克連按預定計劃就地展開。
此時,司徒麟他們距離東駱沙軍隊的防線還有大約80千米。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3個坦克連用30分鍾為坦克戰車補充燃油,並且最後一次調整攜帶的彈藥。
當然,主要是針對坦克。
通常情況,“zt-99b”攜帶8到12發穿甲彈,其他的都是多用途高爆彈。
隻是這次,得攜帶更多的穿甲彈。
按照司徒麟的安排,所有的主戰坦克都把穿甲彈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即增加到30發。
道理也很簡單,此戰主要對付敵人的坦克,而不是其他目標。
帶上十多發高爆彈,也隻是用來對付步兵戰車。
要說的話,也隻是因為高爆彈更便宜。
當然,還要讓步兵戰車帶上足夠的反坦克導彈。
平時,哪怕是在戰備狀態下,步兵戰車也隻會搭載半個基數,4枚“弩炮”重型反坦克導彈。
其中2枚存放在發射係統內,另外2枚放在專用容器內。
原因就是,處於部署狀態的導彈容易遭到損壞,平時都是由後勤部隊統一保管。
此外,重型反坦克導彈非常昂貴,損壞了,誰都賠不起。
關鍵還有,得在這裏設置第一處臨時保障基地,而且得由留守的後勤保障連開辟出一塊麵積足夠大的場地。
如果需要,北上的那些武裝直升機在完成突擊之後,會到這邊來補充燃油。
此外,後方還會派運輸直升機送反坦克導彈等彈藥過來。
簡單的說,需要在此設置第一個,也是最關鍵的戰術支撐點。
當然,也就耽擱了半個小時。
趁此機會,後勤保障營的炊事連,把在路上烹製好的熱飯菜送了上來,送到每一名官兵手上。
沒人多問,因為不需要多問。
這將是很多將士的最後一頓熱飯。uu看書ww.uukanhu.co
哪怕是幸運兒,活到了戰鬥結束的那一刻,也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之內,別想吃到熱騰騰的飯菜了。
9點30分過,司徒麟下達出發命令。
雖然貴為帝國陸軍元帥,禁衛軍前任司令官司徒旌德的孫子,但是身為第04101裝甲營少校營長,司徒麟沒有搞特殊的資格。
由他直接指揮的營屬警衛排,其實是一個標準的坦克排,有4輛“zt-99b”。
司徒麟的座駕,就是一輛“zt-99b”。
要說的話,他堅持在前線指揮戰鬥的作風,就是來自帝國禁衛軍,而包括第4機步師在內的王牌部隊,半數以上由禁衛軍的作戰部隊改編而來,也就保留下了很多禁衛軍才有的傳統與習慣。
現在,司徒麟將效仿自己的祖父,率領現代的騎兵部隊發起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