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報裏麵提到的第三件重大事情,就跟華萊士有關。


    在幾個小時前,當地時間19日上午,華萊士在聯邦巡回法庭的幾名法官的見證下,在金灣宣誓就任聯邦總統。


    顯然,此舉完全符合紐蘭聯邦的法律。


    不過,問題也出在這裏!


    在華萊士宣布就任總統之前,所有關於洛福斯病逝的消息都隻是傳聞,華城那邊並沒有公布任何相關消息。


    也就是說,洛福斯逝世的事情還沒有得到官方承認。


    在法律層麵上,紐蘭聯邦的總統依然是洛福斯!


    總統還沒有死,副總統宣誓就職,肯定不具備法律效力。


    這就是黑爾厲害的地方。


    不管怎樣,黑爾跟洛福斯混了10年,政治手腕絕對不是華萊士這種保守派政客所能比擬的。


    隻是,華萊士並不是不知道這其中的厲害關係,是別無選擇。


    黑爾為什麽要“秘不發喪”?


    顯然,等到華城的局勢穩定下來,黑爾就會以國務卿的身份,拿戰爭時期的特殊情況做理由,讓華萊士先返回華城,並且在灰宮,或者是國會宣誓就職,以此確保聯邦局勢能保持穩定。


    關鍵,這是一個無法反駁的理由。


    此外,也不會耽擱太久,也許在19日或者20日,來自國務院的信函就會通過地方政府送到華萊士的手上。


    問題就在這裏。


    在收到黑爾發來的消息之後,華萊士是回去呢,還是不回去?


    毫無疑問,不管是回去,還是不回去,結果都一樣。


    回去,他肯定會死在半路上。不回去,就等於主動放棄總統寶座。


    正是如此,華萊士才得趕在黑爾發來電報之前宣誓就職,然後以合法總統身份動身返回華城。


    顯然,總統與副總統的差別大了去了。


    總統是紐蘭軍隊的最高統帥,所有紐蘭軍人都得聽從總統的調遣。


    而副總統,連屁都不如。


    也就是說,在正式宣誓就任總統之後,華萊士就能調動軍隊,至少能夠讓西海岸的軍隊聽從他的指揮。


    關鍵還有,除非黑爾能廢除他的總統職務,不然在以聯邦穩定為重的前提之下,就隻能接受既成事實。


    可見,華萊士急著宣誓就任聯邦總統,主要是為了自保。


    至於要不要坐上總統的寶座,或者說在成為總統之後要做些什麽,這個一直遊離在決策圈外的副總統,顯然沒有想清楚。


    不過,這也是關鍵所在。


    此外,這也反映出紐蘭決策層存在的問題,或者說是洛福斯把華萊士擋在決策圈之外的必然結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黑爾的擔心其實有點多餘。


    讓華萊士回到華城,並住進灰宮,又能怎麽樣?


    大戰已經進入到第四個年頭,紐蘭聯邦參戰也2年多了,效忠於洛福斯的主戰派掌握了所有實權職務,隻是一個溫和派總統,根本不可能改變什麽,更別說頂住聯邦政府與國會的反對繳械投降。


    如果是洛福斯,那麽總統就是擁有絕對權威的最高統帥。


    要換成其他人,總統也不過是一個類似於雕塑,或者其他性質的圖騰,更像是走在隊伍最前麵的旗手。


    沒實權的總統,其實連圖騰都算不上!


    說句不太客氣的話。


    如果華萊士不想當傀儡總統,灰宮將成為他的監獄!


    可惜的是,黑爾沒有這麽做,反到把華萊士推向了另外一個極端,準確的說是即將把華萊士推向另外一個極端。


    按六局發來的消息,黑爾已經獲得了國會參眾兩院支持,很快會提交一份用來罷免華萊士的提案。


    當然,準確說是認定華萊士在金灣宣誓就任聯邦總統的行為違反憲法,並且以此為由剝奪華萊士的副總統身份。


    如果一切順利,還將向當地執法機構下達命令,立即逮捕華萊士。


    這樣一來,將由法律規定的下一位繼承人,國會眾議院議長擔任總統。


    關鍵,也就在這裏。


    洛福斯病故是沒辦法否認的事實,而且有足夠的證人與證據,證明在華萊士是在洛福斯病故之後才宣誓就任的總統。


    在法律上,華萊士就是總統!


    關鍵還有,最為關鍵的證人,也就是洛福斯的生活秘書米西已經離開華城,正在趕往金灣的途中。


    按六局提供的消息,她最快能夠在20日到達金灣!


    六局還提供了一條消息。


    洛福斯的死很有可能跟丘爾有關。


    就算丘爾不是凶手,也要負很大責任,即沒有在洛福斯中風之後的第一時間通報灰宮的工作人員,並由此耽擱了極為寶貴的搶救時間。如果及時通報了工作人員,並進行急救,洛福斯未必會死。


    這裏,還涉及到了黑爾。


    在去灰宮見洛福斯之前,丘爾先跟黑爾進行了長達數小時的秘密會談,而且是黑爾把他送到灰宮,此後就以有其他的事情要處理,提前離開了灰宮,並沒有留下來等丘爾跟洛福斯談完之後再走。


    這麽一扯,黑爾同樣有嫌疑!


    至於其中厲害關係,很可能跟楓葉國有關。


    至少按六局的推測,黑爾很有可能覺得應該犧牲楓葉國,而且楓葉國原本就是布蘭王國的殖民地,名義上依然是布蘭王室的海外領地,因此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問題上,他站在了洛福斯的對立麵。


    這可不是能一笑而過的普通分歧。


    針對楓葉國的政策,直接涉及紐蘭聯邦的基本戰略,或者說是最為核心的利益,也就是由前任總統推出的“門羅主義”。


    在打敗了南麵的夙敵之後的近百年裏,紐蘭聯邦一直在堅定不移的奉行該政策。


    可見,如果把楓葉國交出去,重新淪落為布蘭王國的殖民地,哪怕是暫時借用,在政治上都不敢想象。


    這也是洛福斯絕不肯答應的關鍵。


    可惜的是,黑爾是政客,不是政治家。


    或許在他看來,uu看書 .ukanhu隻要能夠取得大戰的勝利,就能夠犧牲一切。


    如果兩人在這個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那就不能排除黑爾借丘爾之手,或者跟丘爾合謀的可能性。


    顯然,等到洛福斯最信任的生活秘書米西到達金灣,局麵就更複雜了。


    從開始的分析也能看出,米西倉促的離開華城,不顧一切的趕往金灣,必然跟洛福斯的死因有關。


    此外,她手裏肯定有極為重要的證據。


    其實,她本身就是頭號證人!


    如果黑爾或者即將就任總統的國會眾議院議長背道而馳,把楓葉國當成犧牲品,局麵恐怕會失控。


    在根本上,其實就是受利益使然,把一件簡單的事情變得非常的複雜。


    不過,這也讓整場大戰的持續時間大幅度縮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爭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爭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