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這隻是猜測。
到了7月7日,局麵再次發生了變化。
在當天上午的一場戰鬥當中,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遭到了紐蘭海軍航空兵的攻擊,而且敵機都來自東邊。
關鍵,遭遇的是f4f戰鬥機!
在此之前的戰鬥中,紐蘭軍隊出動全都是p係列戰鬥機,數量最多的是p-41,以及雙發的p-38。
這些戰鬥機都屬於陸戰隊航空兵。
不是說陸航戰鬥機更好,而是海軍艦載戰鬥機的產能一直沒有提起來。
此外就是,陸航的戰鬥機更適合部署在地麵上。
為了保持足夠的戰鬥力,紐蘭陸戰隊一直在使用陸航的作戰飛機,反到沒有采購多少海軍的作戰飛機。
這也是數個月以來,帝國海軍在東望洋第一次遇到紐蘭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而且有理由相信來自某艘航母。
除了f4f,第二十二特混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還攔截了一批sbd。
要說的話,隻是沒有遇到魚雷攻擊機。
隻是,衛軍覺得這不是問題,即紐蘭海軍的魚雷攻擊機一直都很糟糕,而且在攻擊航母的戰鬥中,俯衝轟炸機才是主力。
總而言之,在當天下午,衛軍就發了一份報告,宣稱在東邊有紐蘭海軍的航母活動。
直到夜幕落下,在安排艦載機與水上飛機連續進行3輪偵查的情況下,都沒有能夠找到紐蘭航母。
可問題是,衛軍並沒有向白止戰報告這一情況。
當然,以當時的情況看,也沒有必要報告。
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沒有報告就等於沒有發現。
隻是,由此導致的影響就是,白止戰並沒有懷疑衛軍的報告,或者說並不覺得衛軍的報告有問題。
7月8日淩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回到了戰場。
因為火力支援艦隊在7月5日就已經趕到,成為了主要打擊力量,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隻提供防空掩護,沒有消耗太多的彈藥,所以第二十二特混艦隊沒撤走,隻是在當天晚上到後方補充了燃油。
當天上午,登陸作戰行動按計劃開始。
在進行了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猛烈炮擊之後,登陸行動在8點出發,在9點左右衝上中轉島的海灘。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專門為登陸而生的“火力艦”粉墨登場。
說是戰艦,其實是名不副實。
所謂的“火力艦”,其實是安裝了大口徑火炮的小型登陸艦,而且使用的是從戰列艦與重巡洋艦上撤下來的大口徑艦炮。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廢物利用。
就拿戰列艦的主炮來說,在發射穿甲彈的時候,壽命最多就隻有1000發,為發射重型穿甲彈研製的長倍徑身管甚至隻有500發。隻是在達到使用壽命之後,並不等與不能用,隻是不好用,即在全裝藥發射穿甲彈的時候,誤差超過海軍規定的範圍,還存在安全隱患,所以不能繼續在戰列艦上使用。
減裝藥發射高爆彈,肯定沒什麽問題。
對身管做加固處理,能夠有效降低炸膛的風險。
即便對付堅固目標,也可以選擇抵近射擊,從而把穿甲彈的威力發揮出來。
其實,在戰場上幾乎不存在能夠扛住350毫米或者400毫米穿甲彈的目標,也就沒有必要全裝藥發射。
此外,重巡洋艦的200毫米艦炮的身管也一樣。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把這些“報廢”的炮管重新利用了起來,配備火力艦使用。
至於搭載艦炮的小型登陸艦,都是現成的,而且建造成本也不高。
一艘2000噸級船塢登陸艦,一般配備2門單裝的350毫米或者400毫米艦炮,此外還能搭載上百發炮彈。如果是200毫米艦炮,能夠增加到4門或者6門,並把載彈量提高到一千發左右。
有了這些戰艦,支援登陸作戰的時候,就不需要讓護航戰艦一直留在登陸場了。
關鍵,還能避免護航戰艦頻繁的進行彈藥補給。
要說的話,這也是專門為攻打中轉島弄出來的,因為在攻打塞島,或者是進軍西南東望洋的時候,彈藥補給並不是多大的麻煩事,隻有在攻打中轉島的時候,特別是在建立登陸場之前,才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隻是,登陸作戰打得不是很順利。
在陸戰隊衝灘之前,中轉島的守軍就全力反抗,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
結果就是,有十多艘登陸艇在衝灘之前被擊沉,數百名陸戰隊官兵在踏上中轉島的海灘之前就已陣亡。
這隻是攻打一座麵積不到一平方千米的孤島發起的登陸作戰行動。
按照安排,第一批搶灘部隊也就一個團的兵力,總共還不到2000人,出動的登陸艇也隻有40多艘。
超過三成的陣亡率,可以說高得嚇人。
這種局麵,隨著2艘配備了350毫米巨炮的火力艦開始發言,才得到控製。
在衝灘成功後,戰鬥打得也非常艱難。
整個白天,登陸部隊都被敵人的炮火壓製在海灘上,也就隻是拓展了灘頭陣地,始終沒離開海灘。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負責掩護的艦隊不得不在天黑後返回登陸場。
此外,就是一整夜都在用照明彈,好讓海灘上的陸戰隊官兵,以及戰艦上的瞭望員看清楚敵人的情況。
夜間戰鬥打得更加激烈。
紐蘭軍隊修建了很多的地下防禦工事,而且儲備了大量彈藥。
關鍵還有,紐蘭軍隊吸取了塞島攻防戰的教訓,沒集中儲備彈藥,而是分散在了島嶼的各個地方。
除了管理不便,不但更安全,還方便作戰部隊取用。
此外,能更加靈活的設置火力點。
在白天的戰鬥當中,紐蘭軍隊充分利用了能迅速轉移的小口徑迫擊炮,給登陸的帝國陸戰隊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依托各個彈藥儲備點設置的機槍堡壘,uu看書 ww.uukanshu也讓陸戰隊極為頭痛。
很多時候,往往是炮擊與轟炸剛過去,紐蘭官兵就回到掩體裏麵,用機槍向衝上來的帝國陸戰隊官兵開火。
登陸部隊始終沒能衝出海灘,與缺乏重型裝備,特別是裝甲武器有很大的關係。
隻是依靠步兵,根本無法在光禿禿的海灘上突破敵人的火力封鎖,隻要離開塹壕就會成為敵人機槍的靶子。
所幸的是,帝國陸戰隊也是有備而來。
在塞島鏖戰幾個月,帝國陸戰隊同樣掌握了紐蘭軍隊的常用戰術,找到了應對之策。
7月9日清晨,天色剛剛放亮的時候,一艘坦克登陸艦就在炮火的掩護下,衝上了中轉島的海灘。
隨後,在航空兵的掩護與支援下,坦克登陸艦搭載的十幾輛坦克衝了出來。
有了坦克,局麵立即發生了轉變。
到了7月7日,局麵再次發生了變化。
在當天上午的一場戰鬥當中,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遭到了紐蘭海軍航空兵的攻擊,而且敵機都來自東邊。
關鍵,遭遇的是f4f戰鬥機!
在此之前的戰鬥中,紐蘭軍隊出動全都是p係列戰鬥機,數量最多的是p-41,以及雙發的p-38。
這些戰鬥機都屬於陸戰隊航空兵。
不是說陸航戰鬥機更好,而是海軍艦載戰鬥機的產能一直沒有提起來。
此外就是,陸航的戰鬥機更適合部署在地麵上。
為了保持足夠的戰鬥力,紐蘭陸戰隊一直在使用陸航的作戰飛機,反到沒有采購多少海軍的作戰飛機。
這也是數個月以來,帝國海軍在東望洋第一次遇到紐蘭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而且有理由相信來自某艘航母。
除了f4f,第二十二特混艦隊的防空戰鬥機還攔截了一批sbd。
要說的話,隻是沒有遇到魚雷攻擊機。
隻是,衛軍覺得這不是問題,即紐蘭海軍的魚雷攻擊機一直都很糟糕,而且在攻擊航母的戰鬥中,俯衝轟炸機才是主力。
總而言之,在當天下午,衛軍就發了一份報告,宣稱在東邊有紐蘭海軍的航母活動。
直到夜幕落下,在安排艦載機與水上飛機連續進行3輪偵查的情況下,都沒有能夠找到紐蘭航母。
可問題是,衛軍並沒有向白止戰報告這一情況。
當然,以當時的情況看,也沒有必要報告。
按照不成文的規矩,沒有報告就等於沒有發現。
隻是,由此導致的影響就是,白止戰並沒有懷疑衛軍的報告,或者說並不覺得衛軍的報告有問題。
7月8日淩晨,第二十一特混艦隊回到了戰場。
因為火力支援艦隊在7月5日就已經趕到,成為了主要打擊力量,第二十二特混艦隊隻提供防空掩護,沒有消耗太多的彈藥,所以第二十二特混艦隊沒撤走,隻是在當天晚上到後方補充了燃油。
當天上午,登陸作戰行動按計劃開始。
在進行了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半小時的猛烈炮擊之後,登陸行動在8點出發,在9點左右衝上中轉島的海灘。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專門為登陸而生的“火力艦”粉墨登場。
說是戰艦,其實是名不副實。
所謂的“火力艦”,其實是安裝了大口徑火炮的小型登陸艦,而且使用的是從戰列艦與重巡洋艦上撤下來的大口徑艦炮。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廢物利用。
就拿戰列艦的主炮來說,在發射穿甲彈的時候,壽命最多就隻有1000發,為發射重型穿甲彈研製的長倍徑身管甚至隻有500發。隻是在達到使用壽命之後,並不等與不能用,隻是不好用,即在全裝藥發射穿甲彈的時候,誤差超過海軍規定的範圍,還存在安全隱患,所以不能繼續在戰列艦上使用。
減裝藥發射高爆彈,肯定沒什麽問題。
對身管做加固處理,能夠有效降低炸膛的風險。
即便對付堅固目標,也可以選擇抵近射擊,從而把穿甲彈的威力發揮出來。
其實,在戰場上幾乎不存在能夠扛住350毫米或者400毫米穿甲彈的目標,也就沒有必要全裝藥發射。
此外,重巡洋艦的200毫米艦炮的身管也一樣。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把這些“報廢”的炮管重新利用了起來,配備火力艦使用。
至於搭載艦炮的小型登陸艦,都是現成的,而且建造成本也不高。
一艘2000噸級船塢登陸艦,一般配備2門單裝的350毫米或者400毫米艦炮,此外還能搭載上百發炮彈。如果是200毫米艦炮,能夠增加到4門或者6門,並把載彈量提高到一千發左右。
有了這些戰艦,支援登陸作戰的時候,就不需要讓護航戰艦一直留在登陸場了。
關鍵,還能避免護航戰艦頻繁的進行彈藥補給。
要說的話,這也是專門為攻打中轉島弄出來的,因為在攻打塞島,或者是進軍西南東望洋的時候,彈藥補給並不是多大的麻煩事,隻有在攻打中轉島的時候,特別是在建立登陸場之前,才需要解決這個問題。
隻是,登陸作戰打得不是很順利。
在陸戰隊衝灘之前,中轉島的守軍就全力反抗,絲毫沒有放棄的意思。
結果就是,有十多艘登陸艇在衝灘之前被擊沉,數百名陸戰隊官兵在踏上中轉島的海灘之前就已陣亡。
這隻是攻打一座麵積不到一平方千米的孤島發起的登陸作戰行動。
按照安排,第一批搶灘部隊也就一個團的兵力,總共還不到2000人,出動的登陸艇也隻有40多艘。
超過三成的陣亡率,可以說高得嚇人。
這種局麵,隨著2艘配備了350毫米巨炮的火力艦開始發言,才得到控製。
在衝灘成功後,戰鬥打得也非常艱難。
整個白天,登陸部隊都被敵人的炮火壓製在海灘上,也就隻是拓展了灘頭陣地,始終沒離開海灘。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負責掩護的艦隊不得不在天黑後返回登陸場。
此外,就是一整夜都在用照明彈,好讓海灘上的陸戰隊官兵,以及戰艦上的瞭望員看清楚敵人的情況。
夜間戰鬥打得更加激烈。
紐蘭軍隊修建了很多的地下防禦工事,而且儲備了大量彈藥。
關鍵還有,紐蘭軍隊吸取了塞島攻防戰的教訓,沒集中儲備彈藥,而是分散在了島嶼的各個地方。
除了管理不便,不但更安全,還方便作戰部隊取用。
此外,能更加靈活的設置火力點。
在白天的戰鬥當中,紐蘭軍隊充分利用了能迅速轉移的小口徑迫擊炮,給登陸的帝國陸戰隊製造了巨大的麻煩。
依托各個彈藥儲備點設置的機槍堡壘,uu看書 ww.uukanshu也讓陸戰隊極為頭痛。
很多時候,往往是炮擊與轟炸剛過去,紐蘭官兵就回到掩體裏麵,用機槍向衝上來的帝國陸戰隊官兵開火。
登陸部隊始終沒能衝出海灘,與缺乏重型裝備,特別是裝甲武器有很大的關係。
隻是依靠步兵,根本無法在光禿禿的海灘上突破敵人的火力封鎖,隻要離開塹壕就會成為敵人機槍的靶子。
所幸的是,帝國陸戰隊也是有備而來。
在塞島鏖戰幾個月,帝國陸戰隊同樣掌握了紐蘭軍隊的常用戰術,找到了應對之策。
7月9日清晨,天色剛剛放亮的時候,一艘坦克登陸艦就在炮火的掩護下,衝上了中轉島的海灘。
隨後,在航空兵的掩護與支援下,坦克登陸艦搭載的十幾輛坦克衝了出來。
有了坦克,局麵立即發生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