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到吃晚飯的時間,但是白止戰一路趕來,別說是午飯,連早飯與昨天的晚飯都隻是隨便對付了一頓。
寒暄一番之後,白止戰直接提出,去餐廳邊吃邊談。
司令官都說了,誰還敢反對?
去餐廳的路上,李銘博大致介紹了一下艦隊的情況,準確說是兩艘航母的情況。
要說,都是老生常談了。
雖然在開戰後的首戰當中表現得異常神勇,但是也就那一次,在此後,兩艘“帝都”級暴露出了大量問題。
白止戰有點氣不過的是,造船廠竟然認為是海軍的責任。
理由就是:在西東望洋的作戰行動中,這艘航母的動力係統都超負荷運行,而且持續的時間太久,超過了設計極限,導致鍋爐與蒸汽輪機落下隱患,比如鍋爐內壁的絕熱層大麵積剝落。
要想根除,就隻能提前進行大修。
在知道這件事之後,白止戰還專門給浦州造船廠的廠長打了電話。
雖然廠長在電話中表示,那隻是誤會,但是具體的問題,廠長說得很清楚,還真得大修才能解決。
隻是,根本不可能提前進行大修。
這兩艘航母在大戰爆發前才交付,還沒有在戰鬥中受創,又哪裏有理由返回造船廠進行大修?
關鍵,大修就得進船塢,而且得開膛破肚,沒有幾個月根本就搞不定!
這個節骨眼上,別說是兩艘,是一艘都不能少!
按照海軍司令部的安排,即便接下來一切順利,也要等到明年的中期,四艘大型航母形成戰鬥力之後,才有機會讓兩艘“帝都”級返回造船廠進行大修,而且要如何安排,還得看實際情況。
總之就一句話,還能用就行,不要在乎那麽多。
所幸,大部分小毛病都能由官兵自行解決,而且帶上了足夠的設備與零件,短期部署的問題不大。
確實非常麻煩,不過也沒有別的辦法。
用李銘博的話來說,兩艘航母的狀態並非十全十美,不過算不上糟糕,哪怕折騰一番也經受得起。
他這麽說,等於給白止戰吃了一顆定心丸。
關鍵就是,“帝都”級在設計的時候,很多方麵都留了冗餘,比如動力係統達到最大額定功率95%的時候,就能跑到33節。隻要是正常使用,哪怕是執行戰鬥任務,也不用過度壓榨機械性能。
李銘博這麽說,同樣是在告誡白止戰,別以航母的極限性能為準。
這也是落下隱患的頭號原因。
在西東望洋大海戰期間,白止戰差不多把兩艘“帝都”級的性能,特別是航行性能發揮到了極限。
在戰後進行總結的時候,也就是對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交戰過程進行推演,連白止戰都承認,很多時候用不著跑那麽快。比如在攔截運兵船隊的那場戰鬥中,如果頭天晚上把速度放慢一些,在次日清晨就不會遭遇狹夷海軍的重巡洋艦,不但不需要狼狽逃竄,還能在上午出動艦載機轟炸那幾艘重巡洋艦。
根據後來做的調查,在西東望洋上作戰的時候,兩艘“帝都”級的最快航行速度都達到過35節。
雖然當時處於輕載狀態,但是同樣意味著,動力係統的輸出功率達到額定的115%。
用李銘博的話來說,白止戰是求勝心太切,因此恨不得航母能飛起來。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造船廠提出的理由並沒錯,要追究責任的話,第一個要找的就是白止戰。
至於護航戰艦,狀態都比較理想。
四艘“武州”級的第41.3分隊仍然由衛軍指揮,他在得知要編入第41特混艦隊的消息之後,主動向海軍司令部提交了延遲調動申請,也就是在這場戰鬥結束後,再去即將服役的戰列艦上擔任艦長。
此外,四艘“武州”級重巡洋艦在桅檣港維護期間,全都加裝了火控雷達,還對防空搜索雷達進行了升級。
雖然隨著後條約型重巡洋艦服役,並且編入第21特混艦隊,“武州”級已經不再是帝國海軍最先進的重巡洋艦,但是按照綜合戰鬥力,特別是官兵素質,這四艘“武州”級依然是帝國海軍最強大的重巡洋艦。
此外,四艘輕巡洋艦也不差。
編為第41.4分隊的四艘“廣城”級輕巡洋艦,其實是帝國海軍在條約作廢後,設計與建造的第一種後條約型輕巡洋艦。
其實,這個稱呼還不太合適。
要說的話,稱之為“遠洋巡洋艦”更準確一些。
與條約型輕巡洋艦相比,遠洋巡洋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主炮口徑保持不變,甚至是有所降低的情況下,把噸位提高到重巡洋艦的水準,多餘出來的空間,特別是甲板全用來部署高射炮。
正是如此,在最初的時候還被稱為“防空巡洋艦”。
受噸位的限製,遠洋巡洋艦的防空戰鬥力,遠不如後來的防空巡洋艦。
要說,遠洋巡洋艦其實就是用來取代“防空型重巡洋艦”的,通過降低對主炮火力的要求來降低建造成本。
這其實是應急之需,畢竟在戰爭初期,在數量眾多的航母與主力艦的壓迫之下,帝國海軍沒有能力建造幾萬噸的防空巡洋艦。
得益於巨大的甲板麵積,四艘“廣城”級的防空戰鬥力其實在四艘“武州”級之上。
關鍵就是,“廣城”級首次裝備介於130毫米與40毫米之間,80毫米的“中等口徑高射炮”。
在理論上,這種高射炮有接近130毫米高射炮的射程與威力,還有不比40毫米高射炮慢多少的射速,占用的甲板麵積卻比130毫米高射炮低得多,差不多隻是40毫米高射炮的兩倍,因此紙麵上的防空作戰效率非常的可觀,不但補上了防空網的缺口,而且是中小型戰艦的首選高射武器。
至於實際的戰鬥力,u看書ww.uuknsh 還不得而知。
此外,四艘“廣城”級也配備有防空搜索雷達,隻是因為不參與炮戰,沒配備火控用的炮瞄雷達。
相對而言,也就八艘驅逐艦要稍微差一些。
雖然都是排水量在1500噸以上的大型驅逐艦,但是秉承帝國海軍的一慣傳統,八艘驅逐艦的防空能力都很差。
在艦隊中,驅逐艦的任務就不是防空。
要說,除了缺乏快速戰列艦,其實是用四艘重巡洋艦頂替兩艘快速戰列艦,護航戰艦基本上完美無缺。得益於四艘遠洋巡洋艦的加入,第41特混艦隊的防空作戰能力其實並沒有降低多少。
如果考慮到是在完全開放的海域作戰,無法判斷敵機的來襲方向,多帶幾艘巡洋艦反到更加有利。
四艘巡洋艦提供的掩護,肯定要比一艘快速戰列艦更加周全。
寒暄一番之後,白止戰直接提出,去餐廳邊吃邊談。
司令官都說了,誰還敢反對?
去餐廳的路上,李銘博大致介紹了一下艦隊的情況,準確說是兩艘航母的情況。
要說,都是老生常談了。
雖然在開戰後的首戰當中表現得異常神勇,但是也就那一次,在此後,兩艘“帝都”級暴露出了大量問題。
白止戰有點氣不過的是,造船廠竟然認為是海軍的責任。
理由就是:在西東望洋的作戰行動中,這艘航母的動力係統都超負荷運行,而且持續的時間太久,超過了設計極限,導致鍋爐與蒸汽輪機落下隱患,比如鍋爐內壁的絕熱層大麵積剝落。
要想根除,就隻能提前進行大修。
在知道這件事之後,白止戰還專門給浦州造船廠的廠長打了電話。
雖然廠長在電話中表示,那隻是誤會,但是具體的問題,廠長說得很清楚,還真得大修才能解決。
隻是,根本不可能提前進行大修。
這兩艘航母在大戰爆發前才交付,還沒有在戰鬥中受創,又哪裏有理由返回造船廠進行大修?
關鍵,大修就得進船塢,而且得開膛破肚,沒有幾個月根本就搞不定!
這個節骨眼上,別說是兩艘,是一艘都不能少!
按照海軍司令部的安排,即便接下來一切順利,也要等到明年的中期,四艘大型航母形成戰鬥力之後,才有機會讓兩艘“帝都”級返回造船廠進行大修,而且要如何安排,還得看實際情況。
總之就一句話,還能用就行,不要在乎那麽多。
所幸,大部分小毛病都能由官兵自行解決,而且帶上了足夠的設備與零件,短期部署的問題不大。
確實非常麻煩,不過也沒有別的辦法。
用李銘博的話來說,兩艘航母的狀態並非十全十美,不過算不上糟糕,哪怕折騰一番也經受得起。
他這麽說,等於給白止戰吃了一顆定心丸。
關鍵就是,“帝都”級在設計的時候,很多方麵都留了冗餘,比如動力係統達到最大額定功率95%的時候,就能跑到33節。隻要是正常使用,哪怕是執行戰鬥任務,也不用過度壓榨機械性能。
李銘博這麽說,同樣是在告誡白止戰,別以航母的極限性能為準。
這也是落下隱患的頭號原因。
在西東望洋大海戰期間,白止戰差不多把兩艘“帝都”級的性能,特別是航行性能發揮到了極限。
在戰後進行總結的時候,也就是對第三航空特混艦隊的交戰過程進行推演,連白止戰都承認,很多時候用不著跑那麽快。比如在攔截運兵船隊的那場戰鬥中,如果頭天晚上把速度放慢一些,在次日清晨就不會遭遇狹夷海軍的重巡洋艦,不但不需要狼狽逃竄,還能在上午出動艦載機轟炸那幾艘重巡洋艦。
根據後來做的調查,在西東望洋上作戰的時候,兩艘“帝都”級的最快航行速度都達到過35節。
雖然當時處於輕載狀態,但是同樣意味著,動力係統的輸出功率達到額定的115%。
用李銘博的話來說,白止戰是求勝心太切,因此恨不得航母能飛起來。
其實,這也從一個側麵證明,造船廠提出的理由並沒錯,要追究責任的話,第一個要找的就是白止戰。
至於護航戰艦,狀態都比較理想。
四艘“武州”級的第41.3分隊仍然由衛軍指揮,他在得知要編入第41特混艦隊的消息之後,主動向海軍司令部提交了延遲調動申請,也就是在這場戰鬥結束後,再去即將服役的戰列艦上擔任艦長。
此外,四艘“武州”級重巡洋艦在桅檣港維護期間,全都加裝了火控雷達,還對防空搜索雷達進行了升級。
雖然隨著後條約型重巡洋艦服役,並且編入第21特混艦隊,“武州”級已經不再是帝國海軍最先進的重巡洋艦,但是按照綜合戰鬥力,特別是官兵素質,這四艘“武州”級依然是帝國海軍最強大的重巡洋艦。
此外,四艘輕巡洋艦也不差。
編為第41.4分隊的四艘“廣城”級輕巡洋艦,其實是帝國海軍在條約作廢後,設計與建造的第一種後條約型輕巡洋艦。
其實,這個稱呼還不太合適。
要說的話,稱之為“遠洋巡洋艦”更準確一些。
與條約型輕巡洋艦相比,遠洋巡洋艦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主炮口徑保持不變,甚至是有所降低的情況下,把噸位提高到重巡洋艦的水準,多餘出來的空間,特別是甲板全用來部署高射炮。
正是如此,在最初的時候還被稱為“防空巡洋艦”。
受噸位的限製,遠洋巡洋艦的防空戰鬥力,遠不如後來的防空巡洋艦。
要說,遠洋巡洋艦其實就是用來取代“防空型重巡洋艦”的,通過降低對主炮火力的要求來降低建造成本。
這其實是應急之需,畢竟在戰爭初期,在數量眾多的航母與主力艦的壓迫之下,帝國海軍沒有能力建造幾萬噸的防空巡洋艦。
得益於巨大的甲板麵積,四艘“廣城”級的防空戰鬥力其實在四艘“武州”級之上。
關鍵就是,“廣城”級首次裝備介於130毫米與40毫米之間,80毫米的“中等口徑高射炮”。
在理論上,這種高射炮有接近130毫米高射炮的射程與威力,還有不比40毫米高射炮慢多少的射速,占用的甲板麵積卻比130毫米高射炮低得多,差不多隻是40毫米高射炮的兩倍,因此紙麵上的防空作戰效率非常的可觀,不但補上了防空網的缺口,而且是中小型戰艦的首選高射武器。
至於實際的戰鬥力,u看書ww.uuknsh 還不得而知。
此外,四艘“廣城”級也配備有防空搜索雷達,隻是因為不參與炮戰,沒配備火控用的炮瞄雷達。
相對而言,也就八艘驅逐艦要稍微差一些。
雖然都是排水量在1500噸以上的大型驅逐艦,但是秉承帝國海軍的一慣傳統,八艘驅逐艦的防空能力都很差。
在艦隊中,驅逐艦的任務就不是防空。
要說,除了缺乏快速戰列艦,其實是用四艘重巡洋艦頂替兩艘快速戰列艦,護航戰艦基本上完美無缺。得益於四艘遠洋巡洋艦的加入,第41特混艦隊的防空作戰能力其實並沒有降低多少。
如果考慮到是在完全開放的海域作戰,無法判斷敵機的來襲方向,多帶幾艘巡洋艦反到更加有利。
四艘巡洋艦提供的掩護,肯定要比一艘快速戰列艦更加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