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點十分,“赤誠”號首次中彈。
雖然凶猛,而且密集的高射炮火連續擊落了三架俯衝轟炸機,但是第四架“黃蜂”投下的炸彈準確命中“赤誠”號。
這枚普通的二百五十千克級航空炸彈,給了“赤誠”號致命一擊!
關鍵就是,命中點實在太刁專了。
竟然直接砸在了飛行甲板中間的二號升降機上!
此外,“黃蜂”的投彈高度還不到五百米,投彈速度超過每小時五百千米。雖然在投彈之後,“黃蜂”就被高射炮擊中,緊接著就一頭撞到海麵上,兩名飛行員全部陣亡,但是這種以命換命的打法,直接滅掉了“赤誠”號的最後一線希望,還順帶拉上幾百名狹夷海軍的官兵陪葬。
依靠足夠快的速度,這枚航空炸彈在砸穿了升降機甲板之後又擊穿了機庫甲板,接著還連續穿透兩層甲板。
最終,炸彈在二號鍋爐倉內引爆。
如果把“赤誠”號比喻成一個人,那麽這枚炸彈就是一枚達姆彈!
猛烈的爆炸不但摧毀了二號鍋爐倉與相鄰的幾十個艙室,炸死上百名官兵,還導致龍骨斷裂,在艦體左舷水下部位撕出一條長達三十米的口子,由此導致左側三分之一艙室被海水淹沒。
要說的話,“赤誠”號沒有直接炸斷,就已經是萬幸了。
如此嚴重的進水,“赤誠”號肯定沒救了。
一枚炸彈就造成這麽巨大的傷害,跟“赤誠”號在去年完成的改裝有很大關係,或者說跟這艘航母的初始設計有關。
最初,“赤誠”號設有三層飛行甲板,準確說是呈階梯布置的三段式飛行甲板,後方是雙層機庫。服役後才發現這種取巧的設計根本沒有意義,才在四年之前返回造船廠,進行了全麵改造。
這次改造,主要就是把飛行甲板弄平,下方設置半封閉機庫,並且在左舷的中部靠前的位置增加了一個很小的艦島。至於煩人的煙囪,同樣設置在側舷,通過向下彎曲來消除排煙對甲板產生的幹擾。
此外,就是在飛行甲板中部加裝了一部升降機。
增加這部升降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艦載機出動與回收速度,縮短飛行甲板與機庫間的轉換周期。別忘了,之前的設計,艦載機能直接從機庫裏麵起飛,頂部的首層飛行甲板主要用用來回收艦載機。
隻是,改造時安裝的升降機,必然破壞飛行甲板的整體強度。
此外,升降機下方的機庫甲板卻沒有加強!
或許是工程師覺得,已經效仿布蘭皇家海軍對飛行甲板做了加強,也就用不著再加強機庫甲板了。再說了,升降機的結構強度本身就不低,等於是在機庫甲板的上方,增加了一塊有一些防護效果的頂板。
當然,也肯定跟本來就嚴重超標的排水量有關。
經過這次改進之後,“赤誠”號的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六千噸,原本就不算強勁的動力係統並沒有得到加強,航速由之前的三十三節降低到三十一點二節,肯定得想方設法降低噸位。
不管怎樣,隻是一枚炸彈就“終結”了“赤誠”號。
雖然遭到轟炸之後,“赤誠”號沒有立即沉沒,而且該艦官兵也沒有放棄,依然在奮力搶救,但是從艦體受損情況,特別是大量艙室進水來看,哪怕沒有後麵的攻擊,“赤誠”號也肯定會沉沒。
其實,改造產生的負麵影響仍然不能忽視,即噸位增加導致吃水增加,從而讓儲備浮力大為降低,也就是抗沉能力減弱。
此外,采用裝甲飛行甲板提升了重心高度,降低了艦體的穩定性。
總而言之,從用戰列巡洋艦改造開始,“赤誠”號的設計就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些根本無法用改造加以彌補或者解決。之前沒表現出來,那隻是沒有經曆戰火考驗,這次全都暴露了出來。
當然,類似的致命缺陷,在幾乎所有“條約型”艦隊航母的身上都有,甚至更嚴重。
沒有立即沉沒的“赤誠”號反到成了吸引炸彈與魚雷的磁鐵。
僅僅三分鍾後,兩點十三分,“赤誠”號再一次中彈。
命中點在飛行甲板後部,擊穿了飛行甲板,不過沒打穿機庫甲板,在機庫裏麵引爆,摧毀了半個機庫,還順帶炸飛了布置在戰艦後部的幾座高射炮,導致戰艦後半球的高射火力被削弱了一大半。
兩點十七分的時候,“赤誠”號遭到最猛烈的襲擊。
由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申普少校率領的,二十二架“飛魚”分成了兩個機群,從左右兩側同時發起攻擊,其中至少有十七架在距離“赤誠”號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投下了魚雷。
隨後,至少有七條擊中了“赤誠”號。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別說航母,哪怕是皮糙肉厚的戰列艦,也絕對扛不住七條戰雷頭重量超過兩百千克的航空魚雷的轟擊!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uu看書 .uuashuco 這種綽號“梭鏢”的航空魚雷,一條就能擊沉一艘驅逐艦。
接下來的三分鍾內,“赤誠”號又挨了兩枚二百五十千克級炸彈。
雖然這兩枚炸彈都在艦體內引爆,但是除了炸死炸傷數百名官兵之外,並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到兩點二十分,“赤誠”號的官兵基本放棄了努力。
同一時間,遠在幾百千米外的“嶺河”號沉沒。
在艦長強製要求下,包括蘭雲在內的,機動艦隊司令部的官兵上了交通艇,離開即將沉沒的旗艦。
十分鍾後,兩點半左右,“赤誠”號艦長下達棄艦命令,還下令打開底艙閥門,讓戰艦自沉。
隨後,“赤誠”號的官兵開始疏散,乘坐救生艇前往過來接應的輕巡洋艦。
這艘龐大的戰艦依然頑強的漂浮在海麵上。
不是不會沉沒,而是下沉的速度沒那麽快。
隻是,對“赤誠”號的官兵來說,這不是壞事。
因為戰艦沒有立即沉沒,所以有足夠多的時間,能夠從容不迫的組織官兵撤離,為傷員提供幫助。
掙紮了一個多小時,在下午四點左右,“赤誠”號才完全被海水吞沒。
按狹夷海軍後來公布的戰報,“赤誠”號上大約一千七百名官兵當中,隻有不到五百人活著回到本土,不過其中部分是在其他戰艦上陣亡,隨同“赤誠”號陣亡與遇難的大概有一千人。
在陣亡官兵中,主要是輪機與航海部門的人員。
隻是,“赤誠”號並非第一艘戰沉的狹夷航母。
雖然凶猛,而且密集的高射炮火連續擊落了三架俯衝轟炸機,但是第四架“黃蜂”投下的炸彈準確命中“赤誠”號。
這枚普通的二百五十千克級航空炸彈,給了“赤誠”號致命一擊!
關鍵就是,命中點實在太刁專了。
竟然直接砸在了飛行甲板中間的二號升降機上!
此外,“黃蜂”的投彈高度還不到五百米,投彈速度超過每小時五百千米。雖然在投彈之後,“黃蜂”就被高射炮擊中,緊接著就一頭撞到海麵上,兩名飛行員全部陣亡,但是這種以命換命的打法,直接滅掉了“赤誠”號的最後一線希望,還順帶拉上幾百名狹夷海軍的官兵陪葬。
依靠足夠快的速度,這枚航空炸彈在砸穿了升降機甲板之後又擊穿了機庫甲板,接著還連續穿透兩層甲板。
最終,炸彈在二號鍋爐倉內引爆。
如果把“赤誠”號比喻成一個人,那麽這枚炸彈就是一枚達姆彈!
猛烈的爆炸不但摧毀了二號鍋爐倉與相鄰的幾十個艙室,炸死上百名官兵,還導致龍骨斷裂,在艦體左舷水下部位撕出一條長達三十米的口子,由此導致左側三分之一艙室被海水淹沒。
要說的話,“赤誠”號沒有直接炸斷,就已經是萬幸了。
如此嚴重的進水,“赤誠”號肯定沒救了。
一枚炸彈就造成這麽巨大的傷害,跟“赤誠”號在去年完成的改裝有很大關係,或者說跟這艘航母的初始設計有關。
最初,“赤誠”號設有三層飛行甲板,準確說是呈階梯布置的三段式飛行甲板,後方是雙層機庫。服役後才發現這種取巧的設計根本沒有意義,才在四年之前返回造船廠,進行了全麵改造。
這次改造,主要就是把飛行甲板弄平,下方設置半封閉機庫,並且在左舷的中部靠前的位置增加了一個很小的艦島。至於煩人的煙囪,同樣設置在側舷,通過向下彎曲來消除排煙對甲板產生的幹擾。
此外,就是在飛行甲板中部加裝了一部升降機。
增加這部升降機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艦載機出動與回收速度,縮短飛行甲板與機庫間的轉換周期。別忘了,之前的設計,艦載機能直接從機庫裏麵起飛,頂部的首層飛行甲板主要用用來回收艦載機。
隻是,改造時安裝的升降機,必然破壞飛行甲板的整體強度。
此外,升降機下方的機庫甲板卻沒有加強!
或許是工程師覺得,已經效仿布蘭皇家海軍對飛行甲板做了加強,也就用不著再加強機庫甲板了。再說了,升降機的結構強度本身就不低,等於是在機庫甲板的上方,增加了一塊有一些防護效果的頂板。
當然,也肯定跟本來就嚴重超標的排水量有關。
經過這次改進之後,“赤誠”號的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六千噸,原本就不算強勁的動力係統並沒有得到加強,航速由之前的三十三節降低到三十一點二節,肯定得想方設法降低噸位。
不管怎樣,隻是一枚炸彈就“終結”了“赤誠”號。
雖然遭到轟炸之後,“赤誠”號沒有立即沉沒,而且該艦官兵也沒有放棄,依然在奮力搶救,但是從艦體受損情況,特別是大量艙室進水來看,哪怕沒有後麵的攻擊,“赤誠”號也肯定會沉沒。
其實,改造產生的負麵影響仍然不能忽視,即噸位增加導致吃水增加,從而讓儲備浮力大為降低,也就是抗沉能力減弱。
此外,采用裝甲飛行甲板提升了重心高度,降低了艦體的穩定性。
總而言之,從用戰列巡洋艦改造開始,“赤誠”號的設計就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些根本無法用改造加以彌補或者解決。之前沒表現出來,那隻是沒有經曆戰火考驗,這次全都暴露了出來。
當然,類似的致命缺陷,在幾乎所有“條約型”艦隊航母的身上都有,甚至更嚴重。
沒有立即沉沒的“赤誠”號反到成了吸引炸彈與魚雷的磁鐵。
僅僅三分鍾後,兩點十三分,“赤誠”號再一次中彈。
命中點在飛行甲板後部,擊穿了飛行甲板,不過沒打穿機庫甲板,在機庫裏麵引爆,摧毀了半個機庫,還順帶炸飛了布置在戰艦後部的幾座高射炮,導致戰艦後半球的高射火力被削弱了一大半。
兩點十七分的時候,“赤誠”號遭到最猛烈的襲擊。
由第一艦載航空兵聯隊第一大隊大隊長申普少校率領的,二十二架“飛魚”分成了兩個機群,從左右兩側同時發起攻擊,其中至少有十七架在距離“赤誠”號不到一千米的地方投下了魚雷。
隨後,至少有七條擊中了“赤誠”號。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別說航母,哪怕是皮糙肉厚的戰列艦,也絕對扛不住七條戰雷頭重量超過兩百千克的航空魚雷的轟擊!
按照帝國海軍做的測試,uu看書 .uuashuco 這種綽號“梭鏢”的航空魚雷,一條就能擊沉一艘驅逐艦。
接下來的三分鍾內,“赤誠”號又挨了兩枚二百五十千克級炸彈。
雖然這兩枚炸彈都在艦體內引爆,但是除了炸死炸傷數百名官兵之外,並沒有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到兩點二十分,“赤誠”號的官兵基本放棄了努力。
同一時間,遠在幾百千米外的“嶺河”號沉沒。
在艦長強製要求下,包括蘭雲在內的,機動艦隊司令部的官兵上了交通艇,離開即將沉沒的旗艦。
十分鍾後,兩點半左右,“赤誠”號艦長下達棄艦命令,還下令打開底艙閥門,讓戰艦自沉。
隨後,“赤誠”號的官兵開始疏散,乘坐救生艇前往過來接應的輕巡洋艦。
這艘龐大的戰艦依然頑強的漂浮在海麵上。
不是不會沉沒,而是下沉的速度沒那麽快。
隻是,對“赤誠”號的官兵來說,這不是壞事。
因為戰艦沒有立即沉沒,所以有足夠多的時間,能夠從容不迫的組織官兵撤離,為傷員提供幫助。
掙紮了一個多小時,在下午四點左右,“赤誠”號才完全被海水吞沒。
按狹夷海軍後來公布的戰報,“赤誠”號上大約一千七百名官兵當中,隻有不到五百人活著回到本土,不過其中部分是在其他戰艦上陣亡,隨同“赤誠”號陣亡與遇難的大概有一千人。
在陣亡官兵中,主要是輪機與航海部門的人員。
隻是,“赤誠”號並非第一艘戰沉的狹夷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