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官府菜,又是一道工序複雜的國宴菜,周洋和莫愁再次來了精神。
莫愁這會已經好多了,她帶著好奇,擔憂的問道:“蔣師傅,這道菜不會是辣的吧?”
“哈哈哈哈!”
蔣師傅被她這副模樣逗笑了,安撫道:“不用怕,這道菜不是辣菜,不會放辣椒,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吃!”
擦了擦手,他開始講解起具體的製作過程。
“首先我們拿來幾個水發海參,改刀成上厚下薄的斧楞片,然後下鍋焯水,焯好後用高湯煮至斷生,同時加入料酒、鹽和胡椒粉去腥提味。”
蔣師傅年紀雖然跟其他老師傅相仿,但看得出來這位特一級廚師,退休後肯定在家裏經常做飯。
他不管是手上的動作,還是使用的技法,都十分幹脆利落。
不看臉的話,還以為是個三四十歲的廚師在操作呢!
讓其他老師傅在旁邊紛紛稱讚蔣師傅還是跟年輕時一樣利索。
海參斷生後,撈出來控幹水分,直接放在一塊紗布上,然後包起來,用繩子封住口,放在一邊備用。
還沒等三位主持人詢問,就看到蔣師傅接著開始了下一個步驟。
看得出來他年輕時肯定是一個幹脆的人,性子可能很急,做事風風火火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不習慣上電視,下意識的把自己平時做菜的樣子展現出來。
“海參先放在一邊備用,接下來我們開始熬製肝油。”
“使用的是事先已經用清水煮熟,並去掉筋膜的豬肝,可以隨意掰成大塊,也可以改刀宰成厚片或者粗條。
咱們為了好看點,能和海參搭配,這裏宰成厚片,鍋裏炒糖色,然後加入高湯、蔥薑、料酒、鹽、老抽和胡椒粉。
最關鍵的是這一碗雞冠油,倒進去燒開,打掉沫子,小火把豬肝燒到酥軟。”
看著蔣師傅端起來的一小碗雞冠油,周洋頓時來了精神。
他連忙舉起手顯擺道:“雞冠油我知道,我去東北那嘎的時候,吃過當的有名的三炸,雞冠油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豬身上肝髒附近的一塊油,因為形似雞冠,所以被稱為雞冠油。”
哪曾想蔣師傅搖了搖頭,說道:“不隻是肝附近,淋巴和豬小腸附近也有雞冠油,其中以豬小腸那塊雞冠油質量最好。
但是我今天拿來的雞冠油,是真正川菜的雞冠油,而不是東北說的雞冠油。”
他的話把周洋直接給繞暈了,不都是雞冠油嗎,怎麽還不一樣呢?
這時候,指揮徒弟製作烤豬方的王師傅說話了。
“這還要說到我們藍派川菜的祖師爺藍光鑒大師,現在的肝油海參就是我祖師爺改良後的,用的也是豬身上的雞冠油。
為什麽改良,那是因為傳統的雞冠油製作工藝,在他那會就已經失傳了!”
在場不少年輕人,包括楊振興都感到非常意外。
即使是楊振興,他一直以來以為的雞冠油,就是豬身上的豬油,結果沒想到這裏麵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繆師傅接下來的話,證實了這一點。
“傳統雞冠油,是真的用雞身上的油煉出來的,除了雞冠,還要用到脖子上的厚油,和雞素子(雞胗)上的油。
這是一種傳統川菜中的配料方法,可以早就已經失傳,即使是我,也隻知道一個大概的製作方法,具體用了哪些調料,到底幾個步驟,就無從考究了。”
原來川菜的雞冠油還真是雞冠和雞身上油脂提煉出來的。
而不是現在大家認為的豬身上某一塊油脂的名字。
在東北,豬身上的油脂叫雞冠油,其實在川府這邊,這塊油都叫做‘腳油’。
意思是沒有人吃的、下腳料裏的油。
按照繆師傅的說法,雞冠油需要用兩年以上的老母雞,因為這個年齡的老母雞,脖子下麵的油脂層很厚。
再加上雞胗表麵本來就有很厚的油脂,雞冠裏的膠質蛋白度也很高。
三種原料放在一起,才能湊出數量來熬油。
而且一隻雞還不夠,至少要用到三隻雞以上的原料,才能將將熬出來一小碗。
大概就是先拿一塊豬大頭,用稻草燒烤煙熏,然後把表麵一層焦黃的骨粉刮下來。
再和鍋裏本就腥味很大的雞油一起熬煮,中間加入一些香料。
小火慢慢熬,最後刺鼻難聞的味道,就像是川劇變臉一樣,開始香氣四溢,香味能飄出很遠。
味道類似於平時吃雞的時候,菜端上來能聞到的那股雞肉獨有的香氣。
說川菜‘吃雞不見雞’,除了雞豆花、雞淖和芙蓉雞片之外,雞冠油也是有這個說法的應證。
做菜能聞到濃鬱的雞香味,實際上卻看不到一點雞的痕跡,這不是吃雞不見雞又是什麽?
估計川菜傳統雞冠油,可以說是現代雞精的老祖宗吧。
可惜的是,現在川渝地區沒人知道雞冠油這個名字,一些老師傅他們也隻知道豬身上的那塊油脂。
像繆師傅這樣鮮有人知的老師傅,也都不曉得具體的製作方法。
想想倒也可以理解。
畢竟百年前,藍派祖師爺那會,做法就已經失傳了,不然也不會拿出豬身上的油脂代替。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到現在繆師傅等人還能知道這點信息,已經殊為不易。
蔣師傅非常遺憾,在燒著豬肝的時候說道:“我今天拿來的雞冠油其實也不是真的雞冠油,而是用雞油板板搭配一些香料,反複研究出來的。
具體是不是真的和傳統川菜雞冠油一樣,根本沒辦法驗證,不過效果跟繆師傅說的差不多,油裏麵雞肉的香味十分濃鬱。
煉油的時候,味道飄滿了整個廚房,跟魯菜館子原來早起吊高湯一樣,滿滿的都是雞肉的香味,好久都散不掉。”
其他人聞言無不深感遺憾,也再次對古代官府菜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一道菜裏麵,用的油居然都這麽有講究,製作工序非常考究,怪不得當年能被拿來當作國宴菜。
雖然換成了豬油,但製作起來也不簡單,怪不得現在被從國宴菜單上刷下來了。
光是製作這一盤菜,原料得用多少錢?
莫愁這會已經好多了,她帶著好奇,擔憂的問道:“蔣師傅,這道菜不會是辣的吧?”
“哈哈哈哈!”
蔣師傅被她這副模樣逗笑了,安撫道:“不用怕,這道菜不是辣菜,不會放辣椒,你可以放心大膽的吃!”
擦了擦手,他開始講解起具體的製作過程。
“首先我們拿來幾個水發海參,改刀成上厚下薄的斧楞片,然後下鍋焯水,焯好後用高湯煮至斷生,同時加入料酒、鹽和胡椒粉去腥提味。”
蔣師傅年紀雖然跟其他老師傅相仿,但看得出來這位特一級廚師,退休後肯定在家裏經常做飯。
他不管是手上的動作,還是使用的技法,都十分幹脆利落。
不看臉的話,還以為是個三四十歲的廚師在操作呢!
讓其他老師傅在旁邊紛紛稱讚蔣師傅還是跟年輕時一樣利索。
海參斷生後,撈出來控幹水分,直接放在一塊紗布上,然後包起來,用繩子封住口,放在一邊備用。
還沒等三位主持人詢問,就看到蔣師傅接著開始了下一個步驟。
看得出來他年輕時肯定是一個幹脆的人,性子可能很急,做事風風火火的。
當然也有可能是不習慣上電視,下意識的把自己平時做菜的樣子展現出來。
“海參先放在一邊備用,接下來我們開始熬製肝油。”
“使用的是事先已經用清水煮熟,並去掉筋膜的豬肝,可以隨意掰成大塊,也可以改刀宰成厚片或者粗條。
咱們為了好看點,能和海參搭配,這裏宰成厚片,鍋裏炒糖色,然後加入高湯、蔥薑、料酒、鹽、老抽和胡椒粉。
最關鍵的是這一碗雞冠油,倒進去燒開,打掉沫子,小火把豬肝燒到酥軟。”
看著蔣師傅端起來的一小碗雞冠油,周洋頓時來了精神。
他連忙舉起手顯擺道:“雞冠油我知道,我去東北那嘎的時候,吃過當的有名的三炸,雞冠油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豬身上肝髒附近的一塊油,因為形似雞冠,所以被稱為雞冠油。”
哪曾想蔣師傅搖了搖頭,說道:“不隻是肝附近,淋巴和豬小腸附近也有雞冠油,其中以豬小腸那塊雞冠油質量最好。
但是我今天拿來的雞冠油,是真正川菜的雞冠油,而不是東北說的雞冠油。”
他的話把周洋直接給繞暈了,不都是雞冠油嗎,怎麽還不一樣呢?
這時候,指揮徒弟製作烤豬方的王師傅說話了。
“這還要說到我們藍派川菜的祖師爺藍光鑒大師,現在的肝油海參就是我祖師爺改良後的,用的也是豬身上的雞冠油。
為什麽改良,那是因為傳統的雞冠油製作工藝,在他那會就已經失傳了!”
在場不少年輕人,包括楊振興都感到非常意外。
即使是楊振興,他一直以來以為的雞冠油,就是豬身上的豬油,結果沒想到這裏麵還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繆師傅接下來的話,證實了這一點。
“傳統雞冠油,是真的用雞身上的油煉出來的,除了雞冠,還要用到脖子上的厚油,和雞素子(雞胗)上的油。
這是一種傳統川菜中的配料方法,可以早就已經失傳,即使是我,也隻知道一個大概的製作方法,具體用了哪些調料,到底幾個步驟,就無從考究了。”
原來川菜的雞冠油還真是雞冠和雞身上油脂提煉出來的。
而不是現在大家認為的豬身上某一塊油脂的名字。
在東北,豬身上的油脂叫雞冠油,其實在川府這邊,這塊油都叫做‘腳油’。
意思是沒有人吃的、下腳料裏的油。
按照繆師傅的說法,雞冠油需要用兩年以上的老母雞,因為這個年齡的老母雞,脖子下麵的油脂層很厚。
再加上雞胗表麵本來就有很厚的油脂,雞冠裏的膠質蛋白度也很高。
三種原料放在一起,才能湊出數量來熬油。
而且一隻雞還不夠,至少要用到三隻雞以上的原料,才能將將熬出來一小碗。
大概就是先拿一塊豬大頭,用稻草燒烤煙熏,然後把表麵一層焦黃的骨粉刮下來。
再和鍋裏本就腥味很大的雞油一起熬煮,中間加入一些香料。
小火慢慢熬,最後刺鼻難聞的味道,就像是川劇變臉一樣,開始香氣四溢,香味能飄出很遠。
味道類似於平時吃雞的時候,菜端上來能聞到的那股雞肉獨有的香氣。
說川菜‘吃雞不見雞’,除了雞豆花、雞淖和芙蓉雞片之外,雞冠油也是有這個說法的應證。
做菜能聞到濃鬱的雞香味,實際上卻看不到一點雞的痕跡,這不是吃雞不見雞又是什麽?
估計川菜傳統雞冠油,可以說是現代雞精的老祖宗吧。
可惜的是,現在川渝地區沒人知道雞冠油這個名字,一些老師傅他們也隻知道豬身上的那塊油脂。
像繆師傅這樣鮮有人知的老師傅,也都不曉得具體的製作方法。
想想倒也可以理解。
畢竟百年前,藍派祖師爺那會,做法就已經失傳了,不然也不會拿出豬身上的油脂代替。
<a href="http://m.fqxsw.org" id="wzsy">fqxsw.org</a>
到現在繆師傅等人還能知道這點信息,已經殊為不易。
蔣師傅非常遺憾,在燒著豬肝的時候說道:“我今天拿來的雞冠油其實也不是真的雞冠油,而是用雞油板板搭配一些香料,反複研究出來的。
具體是不是真的和傳統川菜雞冠油一樣,根本沒辦法驗證,不過效果跟繆師傅說的差不多,油裏麵雞肉的香味十分濃鬱。
煉油的時候,味道飄滿了整個廚房,跟魯菜館子原來早起吊高湯一樣,滿滿的都是雞肉的香味,好久都散不掉。”
其他人聞言無不深感遺憾,也再次對古代官府菜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
一道菜裏麵,用的油居然都這麽有講究,製作工序非常考究,怪不得當年能被拿來當作國宴菜。
雖然換成了豬油,但製作起來也不簡單,怪不得現在被從國宴菜單上刷下來了。
光是製作這一盤菜,原料得用多少錢?